书城保健养生远离三高从细节做起
48564900000020

第20章 高血脂(2)

高血脂危害人的听力

许多人都知道心脑血管疾病与长期血脂过高有一定关系,但高血脂可致耳聋却是鲜为人知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老年人耳聋与血脂增高密切相关。科学家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体内耳的耳蜗上的细胞,能感觉声波的振动使人听到声音。如果长期患有高血脂,血液中过多的脂类就会沉积于血管壁上,过氧化脂质增加,直接导致内耳细胞损伤,同时导致内耳血管更加狭窄,发生供血障碍,造成内耳缺血缺氧,导致耳聋的发生。因此中老年人如果出现听力减退,应及时去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并化验血脂。如果是因为血脂高引起的耳聋,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应用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微血管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如此方可有利于听力的恢复。

高血脂危害人的记忆力

人的脑部需要足量的葡萄糖才能发挥功能。高血脂会引起中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大概是由于当体内葡萄糖的代谢功能,受到饱和脂肪酸影响而减缓时,大脑就会欠缺养分,同时,高血脂易导致脑动脉硬化,脑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记忆力减退。临床实践中也发现糖尿病患者,也有由于三酰甘油较高而造成记忆力减退的问题。所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高脂血症对人的记忆能力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高血脂与遗传有关

许多高血脂具有家族聚积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这些高血脂统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一些家族性高血脂的遗传基因缺陷已基本清楚。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它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使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受阻,而致堆积,造成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但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高血脂即普通“(多基因的”)高胆固醇血症,是多个基因异常和膳食以及其他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此时的高血脂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通过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少数由于遗传因素所导致的严重高血脂如家族性高血脂、严重的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血脂,通过各种综合治疗措施,可以使脂质代谢异常得到控制和改善,并减轻临床症状。因此,并非不可治。

高血脂与过量吸烟有关

科学研究发现,嗜烟者高血脂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原因是吸烟可导致血清中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推测血中总胆固醇水平高可能与血中一氧化碳浓度有关。因为,每日吸烟超过25支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每日吸烟1~14支者低。且吸烟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通过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游离脂肪酸最终被脂肪组织摄取而形成三酰甘油,儿茶酚胺又能促进脂质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这也同样会导致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引起高血脂。

高血脂与过量饮酒有关

科学研究发现,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高血脂的发病率下降。大量饮酒虽不一定都会引起明显的高血脂,但如果长期饮酒者患高血脂的概率则明显增加。因饮酒量增多,极易造成热能过剩而肥胖,同时酒精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乙酸使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减慢(竞争氧化),增加的脂肪酸促使在肝内合成三酰甘油增多,而且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多。有的人适应能力很强,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增多时,三酰甘油的清除也增快,因此,持续饮酒数周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可恢复正常。但有一些人适应能力差,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严重的高血脂。

高血脂与饮食习惯有关

科学研究发现,饮食不当是引起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饮食因素作用比较复杂,高脂血症患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的。糖类摄入过多,可影响胰岛素分泌,加速肝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易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摄入过多与高胆固醇血症形成有关,其他膳食成分(如长期摄入过量的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等)也与本病发生有关。所以控制饮食、改变饮食习惯被列为防治高血脂的主要内容之一。

高血脂与过度肥胖有关

经常有人问:“肥胖与高血脂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研究发现,血浆中血脂水平的变化,主要与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和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情况有关。例如在高脂肪饮食或从事剧烈运动后,体内的血脂水平都会升高。平时喜食糖类食物者体内的三酰甘油水平亦经常保持在较高水平。也有研究发现,肥胖者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脂水平亦呈上升趋势。因此科学家认为,血脂过高与过度肥胖有一定关系。

瘦人同样会患高血脂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高血脂是胖人的事情。然而,事实不全是这样。瘦人同样也会出现高血脂。例如有一种病叫“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是一种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患者虽然不胖,有的患者甚至很瘦,但是血脂水平非常高。这是由于患者的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出现异常或缺失,导致体内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发生障碍,最终导致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超标”。所以说高血脂并非绝对与瘦人无缘,只是相对于肥胖者较少而已。

高血脂与雌激素有关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绝经期前女性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男性明显为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男性明显增高。绝经期后女性的血脂代谢发生紊乱,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现已知这与绝经期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雌激素可以使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绝经期后女性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停止,血中雌激素水平下降。因此绝经期女性容易发生脂肪代谢紊乱。维持血液中雌激素在正常水平有利于绝经期后女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高血脂与年龄有关

调查显示,高血脂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血脂和脂蛋白通常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是因为老年人血脂和脂蛋白的代谢全面降低的结果。一般来说,男性到50岁,女性到65岁左右,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达到峰值,有人曾对多名老年人的血脂及脂蛋白调查,结果发现老年组的血清脂质显着高于青年组。老年人的血脂浓度随体重的增加、活动的减少、伴有高血压病及冠心病而有所增高。

高血脂与肝疾病有关

肝是脂肪酸合成与氧化、胆固醇合成、蛋白质合成以及清除异常脂蛋白的主要场所,不少肝疾病都可引起脂代谢异常。患肝疾病时,脂代谢可受几方面的影响,肝实质细胞损害(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通常可引起血脂水平的降低;患胆汁郁积症时,如阻塞性黄疸,血清胆固醇和磷脂都升高,而中性脂不高;脂肪肝患者主要是血清游离脂肪酸和三酰甘油增高。砷中毒和某些药物引起的肝炎可使血清胆固醇升高,也可有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

高血脂与糖尿病有关

在生活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症。血脂异常症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相反,血脂异常症患者其血糖也很容易升高,甚至容易患上糖尿病。由此可见,血糖和血脂密切相关,血糖降低后,血脂(尤其是三酰甘油)水平会显着下降。所以,有糖尿病的人,生活中首先要控制好血糖,其次就是调节血脂水平,如此才能保证健康。

高血脂与内分泌有关

内分泌或代谢因素同样可以导致血脂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高血脂,甲状腺激素一方面促进肝胆固醇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从胆汁中的排泄。因此,甲状腺激素影响血清胆固醇的产生和降解。也就是说,甲状腺激素不足时,虽胆固醇合成降低,但其排出的速度更低,血中总胆固醇浓度增加。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脂质的合成、动用和降解均可降低,而以后者为主,总的结果是使血脂浓度增高,但三酰甘油显着增高较少见。

高血脂与肾病有关

肾病综合征时发生高血脂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肾病综合征时,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胶体渗透压降低及(或)尿内丢失一种调节因子而引起肝对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脂蛋白的合成增加。再者,肾病综合征时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致使脂类清除障碍。同时,在实验性肾病综合征发现溶血脂酰基转移酶活性增加,此酶可催化溶血卵磷脂乙酰化为卵磷脂,使血中磷脂升高。如此导致了肾病综合征的高血脂。

高血脂容易盯上哪些人

虽然高血脂有很强的隐匿性,但我们同样可以通过高血脂相关发病因素的分析,判断哪些人属于高血脂的高危险群。

1.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饮食不当(高热量、高胆固醇)、过于肥胖、运动量不足、压力过大、过量吸烟都会导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上升和高密度脂蛋白下降。

2.35岁以上男性或绝经后女性。

3.患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若没有获得良好的控制,高血脂将有可能伴随而生。

4.存在其他一些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存在发生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的其他危险因素者,尤其是直系亲属有早发病或早病逝者。

5.应用一些特殊药物的人群:有些药物可引起人体血脂代谢的紊乱,常见的药物有类固醇和避孕药。

皮肤黄色瘤与高血脂有关

黄色瘤是高血脂的报警信号之一。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或肌腱处隆起,其颜色可分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主要是由于真皮聚集了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即黄色瘤细胞所致。根据黄色瘤的形态、发生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

1.肌腱黄色瘤:常见于跟腱、手或足背伸侧肌腱、膝部和肩三角肌腱等处。掌皱纹黄色瘤,发生在手掌部及手指间皱褶处,呈橘黄色,扁平线条状轻度隆起。

2.结节性黄色瘤:好发于肘、膝、指关节伸侧以及髋、踝、臀等部位,为圆形状结节,大小不一,边界清楚,发展缓慢,早期质地较柔软,后期质地变硬。

3.结节疹性黄色瘤:好发于肘部四肢伸侧和臀部,呈结节状,瘤的皮肤呈橘黄色,常伴有炎性基底。

4.疹性黄色瘤:表现为针头或火柴头大小丘疹,橘黄或棕黄色,伴有炎性基底。

5.扁平黄色瘤:表现为眼睑周围发生的橘黄色略高出皮肤表面的扁平丘疹状或片状瘤,边界清楚,质地柔软。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高血脂时黄色瘤的发生率本不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则需要相当长的时期,所以大多数高血脂患者并无特别症状和异常体征表现,其诊断常常依赖于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来肯定和证实。因此最可靠的做法是到医院进行血脂化验,以化验结果判断血脂是否正常;对已诊断为高血脂者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用药物治疗。

腿部抽筋的人可能与高血脂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腿部抽筋,并经常感到刺痛,这有可能是胆固醇积存在腿部的肌肉里引起的。如果人体胆固醇过高,腿部血供减少,血流不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被血液带走,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刺激肌肉收缩,而引起疼痛抽筋。这样的人在白天活动时,甚至会发生“间歇性跛行”的症状。随着动脉硬化及血管栓塞的加重,此症状还会加重,发作的次数明显增多,发作的时间也逐渐延长。当然,着凉和缺钙也可引起老年人腿痛抽筋,但没有高血脂所致者严重。在防治上两者不应绝对分开,应互相兼顾,才能有效。

肝大的人可能与高血脂有关

肝大是临床常见的异常体征,是发现和诊断疾病的重要线索。正常情况下,在右侧肋缘下肝下缘不被触及,但体型瘦长的人在肋缘下也可扪及肝下缘(此时叩诊肝上缘多有相应的下移),其肝边缘平滑、柔软,较锐、无触痛,肝区无叩击痛。引起肝大的原因有许多种,但其中有一种是血液中的脂肪成分多,胆固醇积存于肝的脂肪内而引起肝大。所以临床提示,肝大除要排除慢性肝病、占位性病变外,其中有可能是高血脂的重要信号。

性功能减退的人可能与高血脂有关

临床医生发现,高血脂不仅会引起冠心病、高血压病,还有可能会导致性功能的减退。有资料报道,科学家在对阳萎患者进行检查时,发现患者的阴茎动脉里有大小不等的阻塞物,而这些阻塞物正是血中胆固醇过高的缘故。当这些阻塞物将血管腔的内径减少了1/4时,就有可能发生阳萎。所以临床医生提醒,如果男性出现性功能减退或阳萎,则有可能是高血脂患者,临床有必要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