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地球家园2
48560200000015

第15章 我们的环境(3)

来自气候变暖的最大威胁要算冰川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南北两极的天然冰库和中低纬度高山上的冰雪就会融化,海水本身也会产生热膨胀,这都将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据预测,如果平均气温上升1.5~4.5℃的话,海平面将上升25~10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除了淹没沿海低地外,海底地震和海洋风暴会随之增加,海洋潮汐也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目前生活在沿海60千米范围内的10多亿人口,世界上30%的大城市,将受到海潮的威胁,许多岛屿将从地图上消失。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灾难。因此,控制废气排放,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才能有效地抑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为什么说噪声也是一种污染?

噪声是大家都不需要的声音。不论是机器发出的声音,还是音乐,只要令人生厌,对人们形成干扰,就被称为噪声。噪声会严重干扰中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以至恶心、呕(ǒu)吐、头痛。它还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人不易入睡,容易惊醒,产生吵闹或者烦躁等不愉快的感觉。它对脑力劳动者和病人的影响就更大了。所以,噪声是一种污染。

声音的强度可以用“分贝”作为单位,超过60分贝的噪声就会对人体产生种种危害。

森林为什么能净化废水?

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磷、钾、钙、镁等矿物质,它们是树木生长不可缺少的养料。废水中的细菌和病毒随着废水进入森林后,被吸附于地表,土壤中有它们的天敌;许多树木能分泌大量的植物杀菌素,一旦有细菌和病毒闯入它们的领地,便会被就地歼灭;爬上枯草、树木的病原体,也逃脱不了紫外线和杀菌素的攻击。经过几番“围剿(jiǎo)”,废水中的细菌、病毒就被消灭得差不多了,这些水再从森林中流向江河湖泊或渗透到地下,就不会污染环境了。

为什么要保护地下水?

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水在地下不声不响地流动,不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因此,地下水的自净能力差。二是地下水潜藏在地下,不接触外界环境,不接触阳光,曝晒净化和生物净化的过程都难以进行。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清洁状态。所以保护地下水就显得尤为重要,保护地下水,就是保护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

为什么不能随便焚烧枯枝落叶?

枯枝落叶等垃圾在焚(fén)烧时,都不能完全燃烧。它们一边燃烧,一边向大气排放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包含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氧化物、硫化氢(qīng)、甲烷(wán)、甲醛(quán)、丙烯(xī)醛等。燃烧时产生的烟有辛辣的臭味,会使人流泪,这就是丙烯醛在起作用。

这些物质往往附着在烟尘微粒上,随风进入大气,再进入人的肺部,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这些飘浮在大气中的有毒物质随雨雪降到地面,还会污染水和土壤。

此外,大量焚烧枯枝落叶,还会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减少,造成土壤板结、沙化,逐渐变得贫瘠(jí)。

为什么不能乱扔薄塑料袋?

塑(sù)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成本低等优点,自从问世以来,被广泛地用于工业、农业、生活中,深受人们的欢迎。1952年,美国首先将地膜应用在农作物的栽培上,获得了作物早熟、高产的显着效果。于是,塑料地膜作为农作物栽培的一项科学技术发明,很快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广,被誉为农业科技领域的一场伟大的“白色革命”。塑料包装材料也以其特有的优点着称于世,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1990年到1995年年平均增长率为8.9%。

然而如何处理废旧塑料包装物却是一件麻烦事。塑料包装材料是石油化工产品,它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因此,如果处理不当便会污染环境。塑料包装物以白色最多,所以人们把由这类物品引起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有哪些危害呢废旧塑料袋、废旧泡沫塑料饭盒等混在土壤中,给耕(gēng)作和播种造成极大的困难,同时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废旧塑料包装物随地抛弃,容易被动物误食,使动物得病或死亡。丢在水域中的塑料包装废弃物,一旦被海鸟、鱼类等误食,这些动物便会中毒身亡。此外,如果水域中存在大量塑料袋,它们就有可能绞住疾驰中的摩托艇的螺旋桨,使摩托艇动弹不得,导致水上交通事故。

白色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他们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最初处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方法是焚烧,但焚烧时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以后采用深埋方法,但埋在地下的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不能自然降解。现在人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控制和治理白色污染:一是回收利用,二是减少或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三是开发并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或纸制品等,以取代那引进不易降解的塑料包装物。

为什么说垃圾是“摆错位置的财富”?

在科学家的眼中,垃圾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财富。垃圾中通常废纸占30%~40%,玻璃占6%,金属占8%,植物废料占12%。在一些发达国家,居民区的垃圾都分类收集到不同的垃圾桶里,然后再运输到垃圾自动分选厂,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将垃圾中的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等物质分选出来。分选后的垃圾,经过加工处理,就能变成有用的资源了。

为什么说核能是清洁的能源?

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30吨核燃料,这种燃料丝毫不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当它静悄悄地“燃烧”时,没有烟,没有灰,也不排出任何能导致疾病的有害物质。核电站通过废水、废气排向环境的放射性物质是很少很少的,它使附近居民每年受到的辐射剂量不超过2毫雷姆,而一次胸部透视的辐射剂量也有100毫雷姆。

一座100万千瓦的火力电站每年要消耗250万吨标准煤。这些煤燃烧后留下25万吨煤渣(zhā),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废气,这些气体成了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相对其他能源而言,核能是清洁、安全的能源。

核电站究竟安全吗?

核电站通常都建有一套严密的安全防范系统,能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即使出现事故,防范系统也会采取措施,防止核泄漏。

平时,核电站的放射性是很低的。一般情况下,核电站周围居民一年所受的放射性物质的剂量,比照一次透视的剂量还小,对人的危害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核电站是非常安全的。

珊瑚礁对保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意义?

珊瑚礁在海洋中形成岛屿后,不仅可以作为船只的避风港,而且岛上还能迅速生长起繁茂的植物,珊瑚礁自身可以成为海底动物的“宿舍”,为各种鱼类的生存提供庇(bì)护。因此珊瑚礁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珊瑚过去一向被人们称为“海石花”,因为它的形状太像盛开的海中的花朵了。

其实,珊瑚并不是植物,它是珊瑚虫的分泌物所构成的外骨骼。珊瑚虫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低等动物,它们常常群居在一起,构成像树枝样的形状,当老的珊瑚虫死去后,新的珊瑚又聚集在这些骨骼上,珊瑚就这样不停地“长”起来了。珊瑚生长在水深一般不超过百米的浅海中,这里阳光充足,海水透明度大、水温高,含氧量充分,盐度高,因此适宜珊瑚的繁衍生长。

一个珊瑚群体是由死亡、衰老、成长着的珊瑚虫云集的定型结构,五彩缤纷的珊瑚丛形态俊美,好似盛开的花朵。在鲜艳夺目的“海底花园”里,那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种类繁多的珊瑚家族中,红珊瑚最为名贵。它体表晶莹,质地坚硬,颜色深红,因而成为人们名贵的装饰品。据说,清王朝皇室重臣帽子上的红色顶球,就是红珊瑚制成的。

人们通常看到的那洁白如玉的珊瑚,则是珊瑚虫死后,经过人工浸泡、刷洗而成的白垩(è)质骨骼,它的形状有的像鹿角,有的像蜂巢,有的像侧柏,有的像蘑菇,历来为人们深深喜爱。

正是这些珊瑚的骨骼和其他造礁动物、植物常年累月地积累,才形成了星罗棋布、蔚为壮观的珊瑚礁和珊瑚岛。大自然的造化是多么奇妙啊!

世界绿色节日

世界动物日在100多年前,意大利一位传教士弗朗西斯曾倡导在10月14日“向献爱心给动物的人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世界植树节195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做出设立“世界植树节”的决定。

世界气象日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将3月23日确定为“世界气象日”。

地球日为了保护地球环境,美国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在1970年4月22日发起了“地球日”活动。

国际湿地日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确定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

世界环境日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大会决议从1974年起,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世界粮食日从1981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将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

世界无烟日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将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有4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决议书》,以保护臭氧层物质。联合国把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增强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并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为纪念这一重要意义的日子,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将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世界水日1993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确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