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地球家园2
48560200000012

第12章 缤纷多样的动物(12)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筑巢地在哪里?

不久以前,古生物学家在位于欧洲比利牛斯山脉南部的西班牙境内,于距今大约6千5百万年至7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海滨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骨骼(ɡé)化石碎片和恐龙蛋化石。由于化石太丰富了,以至于没有人能够预测到底有多少。马德里自治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约瑟-桑兹教授考察了这一地区一块面积达9平方公里的古海岸的化石,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恐龙筑巢地。这样大规模的恐龙筑巢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大的。

桑兹教授对埋藏在砂岩中的那些未经触动的骨骼化石碎片和蛋化石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在一块将近1万立方米的砂岩中竟然埋藏有30万个恐龙蛋。在实验室里对这些恐龙蛋进行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蛋壳中那些为胚胎提供氧气的微细的气孔与鸟类的不一样,这肯定了其恐龙蛋的身份。

在野外,桑兹还发现了一些微小的很可能是幼年恐龙的骨骼碎片。同时,还发现了24个保存非常完整的蛋巢化石,每个蛋巢里面有1至7枚直径大约为20厘米的圆形蛋,它们不规则地排列在蛋巢之中。这种排列方式的蛋巢与过去发现的其它恐龙蛋巢完全不同,比如科学家曾经在蒙古发现的恐龙蛋巢其中的蛋呈规则的螺(luó)旋(xuán)状排列。

由于距离地表仅1米上下的恐龙蛋巢保存得都很良好,因此桑兹认为,来到这个群聚地的“新移民”肯定没有践踏以前来到这里的恐龙留下的蛋巢,这才出现了这种显得拥挤不堪的状况——蛋巢在砂岩中彼此的相隔距离一般都不到1米。桑兹(zī)根据这些情况推测,当时恐龙肯定是特别喜欢这个地区,到了每年的繁殖季节都要来到这里产蛋以繁殖后代。

令桑兹感到遗憾的是,他还不能鉴定出在这个地区产蛋的恐龙的属种,因为他仅仅发现了一些非常残破的骨骼化石,还不足以提供能够鉴定出恐龙属种的充分证据。

不过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恐龙筑巢地还是为科学家提供了许多其它的信息。例如,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的恐龙可能喜欢在海边筑巢的证据。恐龙喜欢在海边筑巢的习性很可能是因为海边柔软的泥沙能够保护产下的蛋,防止其破碎。过去,科学家曾经从海洋沉积物中发现过幼年恐龙的骨骼,但是那很可能是被水冲进大海的恐龙个体形成的化石。而西班牙发现的这些海滨沉积物中保存的蛋巢化石是恐龙在海边筑巢行为的第一个确定无误的证据。

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有多长?

20世纪90年代,一个由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专家马丁-洛克莱教授率领的古生物考察队在位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上的一片泥滩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所发现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化石。其中,有5串足迹都比过去在葡萄牙发现的延伸了147米的世界最长恐龙足迹还要长,其长度分别为184米、195米、226米、262米和311米。

这些足迹是由20多条巨齿龙留下的。巨齿龙是一种与霸王龙相似的食肉恐龙,但是它们生活在距今1亿5千5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那个时候霸王龙还没有出现呢。

新发现的足迹与过去在北美洲和欧洲发现的巨齿龙的足迹非常相似,说明在侏罗纪晚期的时候巨齿龙的分布范围很广。

每个足印的大小与霸王龙的足印差不多,有60多厘米长。足印还显示其足后跟比较长。足迹显示的跨步长度表明,这些巨齿龙的身体只比一般身长在12.2米左右的霸王龙略微小一点。像所有的肉食恐龙一样,巨齿龙的足迹显示它的一只脚的足印并不落在另一只脚的前面,而是在左右足印之间有90多厘米宽的间距。科学家据此推测,巨齿龙很可能像鸭子那样摇摇摆摆地走路。

世界最大的食肉恐龙是谁?

如果有人问你,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龙是什么,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说:“霸王龙!”

应该说,如果说你的答案错了,那还真有些冤枉你,因为霸王龙确实在许多有关恐龙的书籍中都是被描述为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龙的。

但是现在我们要告诉你,霸王龙在过去确实扮演过最大食肉恐龙角色,不过现在,它的“冠军”地位已经让位了。

1993年8月,阿根廷的古生物学家在其境内的内乌肯省发现了一种食肉恐龙,其化石材料包括大腿骨、臀部骨骼、尾骨和带有牙齿的下颌骨。由于它的大腿骨就长达1.4米,牙齿有成年人的小臂那么长,因此科学家研究后认为,这种生活在距今1亿1千万年前的恐龙有12.5米长,体重估计达8吨,比那个叫做“苏”的霸王龙之王还要长10厘米。科学家推测,这种恐龙以粗壮的后腿支撑身体并两足行走,前臂短小,只用于抓取食物。它那巨大的牙齿完全可以撕碎任何猎物。

这么大的食肉恐龙一次得吃下多大的猎物才能满足它的胃口啊?说来也巧,在同一地区,古生物学家还发现了一种巨大的素食恐龙。这种素食恐龙长达30多米,体重估计有将近100吨。很可能,这种巨大的素食恐龙正是那种巨大的肉食恐龙的主要捕食对象。

中国最早装架的恐龙化石

骨架现在什么地方?

中国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于1939年出土于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我国古脊(jí)椎动物学的开拓(tuò)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将之定名为许氏禄丰龙。许氏禄丰龙不仅是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而且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其间的故事酸甜苦辣、饶有趣味。

许氏禄丰龙

1937年,芦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了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的科学家也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颠沛流离中仍为国奋斗的生涯。杨钟健就是这样离开北平(现在的北京)来到西南大后方的。1938年7月,他担任了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昆明办事处的主任,很快就开展了对云南地区的地质和古生物化石的调查工作。当年冬天,地质学家卞美年和王存义就在野外调查中在昆明西北方的禄丰盆地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

一年后,杨钟健与卞美年等人再次赴禄丰考察,又发现了新的产化石地点。他们随即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发掘工作,获得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和丰富的野外地质资料。所发现的化石动物群被称为禄丰蜥(xī)龙动物群,其中包括属虚骨龙类的芦沟龙、属肉食龙类的中国龙、属古脚类的兀龙、云南龙、巨型禄丰龙、许氏禄丰龙以及属似哺乳爬行类的卞氏兽等珍贵化石。其中,材料最为完整的就是许氏禄丰龙。

是气候变化导致了恐龙灭绝吗?

小朋友们对于恐龙是怎么灭绝的,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在科学界,有人提出了气候、环境变化导致恐龙灭绝的假设。因为在白垩纪的末期,地球的外表产生过一次巨大的变化。那时候,由于地壳的运动,大片大片的平坦土地,渐渐向上隆起,形成了很多很多的大山脉。从整个地球来看,陆地的面积扩大了,很多地方海水退去,上升为陆地,甚至变成了山脉。这一切,也使地球上的气候产生了大变化,原来温暖潮湿的热带气候,开始受到寒冷的侵袭,原始的热带森林大片消失,使恐龙因食物贫乏而灭绝。

不过,科学工作者通过地质学研究发现,地壳的运动和气候的变化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经历了很漫长的时间。也就是说,陆地上升,每年只有几毫米或几厘米。这样就可以推测,由它引起的气候变化也是很缓慢的,所以,现代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因为地壳运动而引起全球性的恐龙突然灭绝,好像不太可能。恐龙的灭绝一定是其他的原因造成的。

动物的“吉尼斯”

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各自练就了一身奇特的本领,同时也创下了不少有趣的动物“吉尼斯”纪录。

“大力士”

大象可谓是“大力士”中的杰出典范,单就它的长鼻子就有4万条肌束,大约是人体的70倍,而且它们十分能干:从扯倒一棵树到捡起一枚别针都可以。它不仅力量大,而且十分灵巧。

蚂蚁常见的蚂蚁虽小,但它却能推动50倍于自重的物体。

蜜蜂勤劳的小蜜蜂也是一位“大力士”,如果把一只强健的蜜蜂拴在一个微型四轮车上,它可以拖运300倍于自重的东西。

“耐力”纪录保持者——骆驼别看骆驼的行动缓慢,但它能负重500多公斤,顶着炎炎烈日,在滚烫的沙漠里一天能走48公里,真是令人钦佩。

最高的动物——长颈鹿是现今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的头颈和腿都非常长,站起来能达到6米高,就像一座高高的了望台。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哺乳动物只有7块颈骨,并不比我们人类或任何其他哺乳动物多。当然了,它们的颈骨要比我们人类的长得多。长颈鹿站得高,看得远,容易发现敌情,便于及时拔起长腿快速逃离险境。长颈鹿胆子非常小,对别的动物很友善。

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体长5.8厘米,翼展只有2.84厘米。他们喜欢飞来飞去寻找花蜜。它们的翅膀每秒钟拍动50-80次。这样快的速度使蜂鸟振翅时只看得见模糊的一片,它的翅膀振动时还会发出“嗡嗡”的声音。

短跑冠军——猎豹又名印度豹,体形较小,身上有斑点,在双眼下面有黑点,称为泪痕,它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陆地哺乳动物。猎豹奔跑速度快,性情凶猛,是最危险的食肉动物,一度是南亚和非洲大陆的主宰,可是几十年来,这种动物却慢慢走向了灭亡。

最聪明的动物——黑猩猩可不是童话传说中的狐狸。黑猩猩的大脑虽然只有400毫升(大猩猩有500毫升),但是,它的脑功能的使用却特别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