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也有年轮吗?
我们已经知道,植物有年轮。那么,动物的身上有没有年轮呢经科学家研究后发现,动物也是有年轮的。
我们知道,河蚌有两片贝壳,外层黑褐(hè)色,上面有许多同心圆状的环纹,叫做生长线。在一般情况下,每经过一年,贝壳上就会留下一圈生长线,这就是蚌的年轮。数一数生长线的数目,大致就可以知道蚌的年龄了。黄花鱼的年轮在藏于头骨中的耳石上。耳石是一种石灰质的块状物,磨成薄片后可以见到一圈圈的同心环,那就是年轮。年轮不仅记载着鱼的年龄,也是鱼一生经历的记录。龟鳖有所不同,它们的年轮在背甲上。从龟鳖(bie)背甲各盾片上同一环数的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
其实,人也有年轮。人的年轮在脑子里。由此可见,很可能所有生物都有年轮,只有各自在什么部位,至今还没有完全了解罢了。
动物到底会不会做梦?
人在睡觉的时候会做梦,那么,动物会不会做梦呢其实,动物睡觉时也是会做梦的。
巴西和美国的3位科学家研究了三趾树懒(lǎn)的脑电图,发现这种动物很会做梦。它每天做梦的时间大约为2个多小时。它的梦是断断续续的,持续时间是8分钟左右。在动物世界中,最擅长做梦的还不是三趾树懒,因为松鼠、豪猪、袋鼠、老鼠和犰狳等动物,有的每天做梦的时间可长达5~6小时。
各种哺乳动物都会做梦。过去人们以为,大部分爬虫不会做梦。现已发现相当多的爬虫也会做梦。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有些恒温的恐龙在睡眠时也会进入梦乡。
鲸(jīnɡ)是海洋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常常是浮在水面上甜甜地进入梦乡;即使大轮船从它身边开过,也吵不醒它。有时海面上狂风大作,巨浪滔天,鲸就干脆不睡,等到风平浪静时再痛痛快快地大睡起来。
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类对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也能及时、准确地预测了。不过,你知不知道,动物中也有一些“天气预报专家”呢。
蜜蜂能“预报”晴雨。蜜蜂采蜜时,出巢早,归巢迟,说明第二天是晴天;如果出巢迟,归巢早,说明不久将有雨;如果连续下了几天雨后,蜜蜂顶着雨去采蜜,说明天将转晴了。
鱼也是“预报”天气变化的能手。平时,它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可是,逢到刮风下雨前,它总是有些焦躁不安,有时甚至跃出水面。
水蛇对天气变化也特别敏(mǐn)感。平时,水蛇总是躲在洞中,如果它钻出洞来,横盘在路上不动,或者朝一个方向慢慢地游走,往往是下雨的征兆(zhào)。这是因为下雨前气压降低,空气湿度增大,给水蛇生活带来不利,所以它就钻出洞来。
动物看东西跟人看到的一样吗?
我们依靠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一切,感受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不知你想过没有,动物的眼睛是否和我们人类所看到的事物是一样的呢?
人们靠观察动物的表现,以及解剖(pōu)动物的眼睛,从眼睛构造上来了解它们的视觉功能。
在昆虫中,蜜蜂能分清不同形状和颜色。有人做过试验,在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盘子里,有的放蜜,有的不放蜜,时间一长,即使那种形状那种颜色的盘子里不再放蜜,蜜蜂也一样飞落到那种盘子里来找蜜吃。蜜蜂找到不同形状不同花色的蜜源植物,会飞回蜂巢,在巢中跳舞,用舞蹈形式告诉同伴哪里有蜜源植物,可在哪里采到花蜜和花粉。可见蜜蜂对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从眼睛构造来看,猴子、狒狒(fèi)、猩猩(xīng)、黑猩猩等高等的灵长类动物,眼睛构造复杂,具有角膜、虹膜、巩膜、瞳(tónɡ)孔、晶状体、视网膜等构造,非常接近人的眼睛。所以,高等动物看周围的东西,很可能跟人看到的一模一样。
为什么动物有认路的本领?
世界上有许多动物认路,不管离开家有多远,从来都不会迷失方向。它们是怎样认路的呢?
说起来,每一种动物的认路方式是不一样的。信鸽(ɡē)是认路的高手,如果把信鸽带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放飞,它能很快、很准确地飞回自己的窝里。其原因主要是它靠地球的磁场来确定飞行方向的。蜜蜂每天要离开巢飞到遥远的地方去采蜜,它靠空气中的偏振光来定向认路,从而回到自己的巢(cháo)中,从不失误。
生活在内河中的鳗(mán)鱼,每年春天顺流而下入海产卵,当卵(luǎn)发育成熟后,幼鳗又逆流而上回到内河来,它们是靠水流来认路的。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岛屿上,有一种胆小的蛇,人们叫它“撒粉蛇”。它离开“家”后便沿途撒落一些身体表面的白色粉末,这些粉末颜色明显,气味浓烈,撒粉蛇就是靠这种粉末回到自己的洞穴中的。
动物是怎样治病的?
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很恶(è)劣(liè),难免会患病,或者是受伤,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动物们该怎么办呢?
你不必担心,动物们自己就是医生,它们会自己治病。
例如,热带森林里的猴子得了疟(nüè)疾(jí),就去啃又苦又涩的金鸡纳树的树皮来治疗,因为这种树皮里有一种成分能治疗疟病;印度有一种长臂猿,受伤后就把香树的叶嚼碎,捏成团儿,塞在伤口里来治疗创伤;很多动物还会利用洗温泉澡来养生治病。美洲灰熊到了老年喜欢泡在含有硫(liú)磺(huáng)的温泉里,就像老人那样利用温泉治疗老年关节炎。母獾常给得了皮肤病的小獾洗温泉澡,直到把皮扶病洗好为止。
动物不但能给自己治病,它们的身上还蕴藏着药材。如,犀牛角是解热的珍贵药材;玳瑁甲征能治疗热病发狂;着名的牛黄是牛的胆(dǎn)囊(náng)结石,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等等,真是多得难以数清。
你知道动物唾液的作用吗?
和人一样,很多动物也有唾(tuò)液。但各种动物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它们的唾液也就有许多不同的妙用。
蜘(zhī)蛛(zhū)的唾液是一种“腐(fǔ)生剂”。当蜘蛛张开网捕获到猎物时,它很快爬过去。首先用靠近口部的一对螯(áo)刺入猎物的体内,随即将唾液注射进去。当蜘蛛的唾液进入昆虫的体内后,昆虫就慢慢软化,最后化成液体。这时,蜘蛛就可以饱餐一顿了。燕子的唾液是燕子造巢的“粘合剂”。有一种金丝雨燕,在岩洞和悬崖峭壁上营巢,营巢时分泌的唾液遇到空气即迅速凝固粘结,筑成半盅形的巢,这就是有名的燕窝。猫的唾液是一种“消毒剂”,它里面含有一种叫做“溶(róng)菌(jūn)酶(méi)”的物质,具有清洁伤口、杀灭细菌、防止感染化脓和促进愈合的作用。所以,当猫腿等部位受伤时,猫会用舌头舔(tiǎn)伤口,为自己治伤。萤火虫的唾液是一种高效的“麻醉剂”。当捉到猎物时,萤火虫用头顶上的一对颚连续对猎物注入有毒的唾液,会使猎物失去知觉。
世界上哪种动物最香?
我们都喜欢闻香味,有些动物就会散发香味。你知道世界上哪种动物最香吗?
麝(shè),俗称香獐子。它的体型很像鹿,但比鹿小,在鹿科动物中它是个体最小也是最原始的。麝的分布范围很广,北达西伯利亚中部,南到尼泊尔。我国也有很多种类的麝。各种麝雌雄都有胆囊,其他鹿科动物则没有胆囊;麝雌(cí)雄都不长角,但雄性有长达7~9厘米的獠(liáo)牙,显得与众不同。
在雄麝的脐下,有一个奇妙的腺囊,从中可以分泌出一种具有浓烈香气的液体。这种被人称为麝香的液体,不但异常芳香,而且十分强烈持久,即使是几千米以外,也能闻到。
平时,雌麝雄麝是分居的。但每年的初冬季节,是雄麝同雌麝交配的时期。这时候,雄麝分泌的麝香增多,发出的香味浓烈。雌麝闻到香味,很快就会找到雄麝约会成亲。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也是一种名贵药材,有抗菌消炎、镇心安神和解毒的作用。
麝牛是怎样对付敌人的?
麝(shé)牛是生活在北美洲的珍稀动物,它的模样很像野牛,但是尾巴很短,耳朵较小、短腿、宽蹄(tí)子,浑身长满厚绒毛。
北极地区生活环境十分严酷,还会经常遇到敌人的袭击,所以它们都是结成群生活,几十只在一起,就能增加生存的力量。它们常常受到北极狼群的攻击,面对强敌,它们会立刻排列成圆阵,头朝外,把角对着敌人,怒目迎战。每当这时都是身强力壮的公牛站在前面,而把母牛和孩子们安排在后面。当拼杀开始时,都是公牛首领率先与敌人一搏,其他公牛随后跟上。如果冲在前面的公牛倒下了,后面的公牛会相继跟上,直到把敌人打败。这种顽强的战斗精神真让人感动?
狗睡觉时为什么要把鼻子藏起来?
狗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是人类忠实的好朋友。狗不仅能帮助人类看家守户,而且还能协助打猎和破案。
很多养过狗的人都知道,狗在睡觉时,常常把鼻子藏在两条前腿之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狗有强健有力的四肢,善于奔跑,但它最大的特点是具备嗅(xiù)觉(jué)特别灵敏的鼻子。狗鼻子比其他动物的鼻子复杂得多,除了正常的鼻腔有嗅觉作用外,鼻子尖端的外表面,还有一层无毛的部位,那儿长着无数小小的突起,外面还覆(fù)盖(gài)着一层粘膜组织。在这层粘膜上,有许多特殊的细胞,专门掌管嗅觉。对狗来说,灵敏的嗅觉实在太重要了,如果嗅觉部位受到伤害,将会给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正因为如此,狗特别懂得珍惜鼻子,连睡觉时也不忘记。它把鼻子藏起来,就是为了保护鼻子,防止睡着后受到意外的伤害。
狮子与老虎谁是兽中之王?
狮子和老虎都是十分凶猛(měng)的动物。狮子主要生活在非洲的沙漠、平原上;老虎则主要生活在亚洲的丛林中。在世界各地,狮子和老虎都有“百兽之王”的美誉。
于是,人们自然会想,狮子与老虎到底谁厉害在自然界,狮子与老虎天各一方,彼此相隔千山万水,从来不会碰面,因此无法一比高低。
不过,动物学家通过对狮子和老虎的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和分析后认为,如果两只年龄相同、大小相似的狮子和老虎一起厮杀起来的话,狮子不是老虎的对手,因为老虎在耐力和灵敏性方面,稍稍胜过狮子一筹,在智力、捕食方法、避(bì)敌技巧方面,狮子更不如老虎。据说在古罗马时代,人们曾让狮子和老虎在竞技场中进行过格斗,每次都是老虎战胜狮子。狮子喜欢结群,常常是一个家族甚至几个家族共同生活,而老虎从不合群,是个独行侠。如果一群狮子对付一只老虎,那么老虎就必败无疑了。
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就出现了大象这种动物。那时候,大象的身体可没有如此庞大,比现在小多了,鼻子也没有现在这么长。
为什么大象鼻子变长了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是大象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大约在2000万年前,地球上四季常青,温暖如春,各种生物生长旺盛。由于食物丰富,营养良好,大象的身体也一代比一代长得大。大象的身体长得越来越大,结果头离地面的距离也越来越高,鼻子如果不能触到地面,那么行动就不能做到灵活自如了。为了适应生活环境,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大象的上唇(chún)慢慢地变长,鼻子也跟着长,久而久之,鼻子和上唇合二为一,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为什么很难见到大象的尸体?
大象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动物。在森林中,其他动物很难对大象构成威(wēi)胁(xié),可是,无论是大象最后自己因年老、疾病,或者被其他动物伤害,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我们几乎见不到大象的尸体。
大象死后究竟哪里去了?
原来,是其他的大象把死去的同伴埋(mái)葬(zàng)了。一天傍晚,英国生物学家哈维·克罗兹在一个沼泽地附近目睹了大象的葬礼。一头垂危的老母象耷拉着脑袋,跌跌撞撞地向前挣扎着,终于摔倒在地。四周的大象围在它身边,发出沉闷的哀号声。一头小公象将象牙伸到老象身下,试图把它抬起来。然而,它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让老象重新站立起来。众象站在老象的周围,低着头,不时用长鼻子抚摸老象的遗体。最后,它们用土和草木把死者掩埋了起来。大象不仅会掩埋死者,还常常把死象的象牙弄断,然后在岩石或树干上摔打,将象牙摔碎。至于大象为什么采取这一行动,人们至今仍不得其解。
为什么蝙蝠总是倒挂着?
蝙(biān)蝠(fú)是一种夜晚出来活动的小动物,白天它们会在屋檐(yán)、岩隙缝或岩洞中倒挂着睡觉和休息。
有人一定会问,蝙蝠日复一日地这样倒挂着,它们能够受得了吗这与蝙蝠的身体结构有关,即长期以来适应飞翔生活的结果。
那么,蝙蝠为什么这样趴着或躺着休息呢蝙蝠前肢仅有1个爪,可辅助攀爬,不能用来着地。后肢短小,具有长而变的钩爪,适于悬挂栖息。由于它用来飞行的翼膜十分宽大,后肢短小,当它落在地面上时,只能伏在地上,身子和翼膜都贴着地面,无法站立或行走,也不易飞起来,只能匍(pú)匐(fú)爬行,很不灵活。如果在高处挂着,遇有危急时,就可以随时伸展翼膜起飞,非常灵活。此外挂在高处,也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