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王命人点烛继续欢宴,还让两美人许姬和麦姬,到各桌向各人敬酒。突然一阵大风吹灭了所有的蜡烛,殿堂上漆黑一片。席上有一官员乘机占便宜,摸了摸许姬的手,许姬把手一甩,顺手扯断他的帽带,急匆匆跑到庄王跟前附耳说:“刚才有一人乘黑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请大王让人点烛来看,谁没有帽带的就是那家伙。”庄王听了,并没有马上命人点烛,而是大声宣布:“今晚的宴会,寡人要与各位同醉,现在请大家把帽子除下来痛饮。”众官员都把帽子脱了下来,庄王这才叫点烛。殿堂顿时亮了起来,大家都不戴帽子,所以看不出谁曾经揩过油。
散席后,许姬嗔怪楚庄王为何不处罚那个调戏她的官员,庄王说:“酒后狂态,人之常情。如果把那轻薄人揪了出来,岂不是扫了大家的兴?”许姬听言,拜服庄王的雄才大略。
后来,楚庄王征伐郑国,有一武将独率百名精兵,斩将夺关,直逼郑国京城,使楚王声威大振,此人就是当年那个轻薄人,他叫唐狡。
艺人唱歌感楚王
孙叔敖是楚国相国,长期协助楚庄王处理国事,政绩显着,而且一生廉洁清正,不聚敛钱财。死后,家境清贫,其子贫困无依,靠给人家背柴禾来维持生活。
艺人孟侏儒看了,为此打抱不平。他穿上孙叔敖的衣冠,摹仿他的言谈举止,学得维妙维肖。一次,他应召入宫,乘机在楚庄王面前唱道:“贪官不可做而做,廉吏可做而不可做。
贪官所以不可做,因行为污浊卑鄙,可子孙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廉吏所以可做,因为行为高尚无比,一朝身死家贫穷,子孙乞食无寒衣。劝君勿学孙叔敖,楚王不念前功劳。”楚庄王听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封给他一大片土地,用来养家。
范昭借酒刁难晏婴为上遮丑
齐国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但是,齐桓公死后,齐国就逐渐衰败了。过了100年,齐景公当上了国君,为了恢复齐国的往昔繁盛,齐景公任用了晏婴等一批贤臣,使齐国再度走上欣欣向荣的道路。
齐国的繁荣和强盛引起了称霸中原的晋国的不安。晋平公为了向诸侯各国显示一下自己“霸主”的威力和巩固其地位,就想征伐齐国,给齐国一点厉害看看。为了探清齐国的虚实,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
范昭到了齐国,齐景公设盛大宴会款待晋国使者。酒到酣处,范昭对齐景公说:“请大王把酒杯借我用一下。”齐景公不知其意,便吩咐侍从:“把我的酒杯斟满,为上国使者敬酒!”
侍从倒满酒恭恭敬敬地送到范昭面前,范昭端起酒,一饮而尽。
晏婴把范昭的举止和神色看在眼里,大为愤怒,厉声命令斟酒的侍从:“撤掉这个酒杯!给国君换一个干净的。”
范昭闻言,吃了一惊。于是,他干脆佯作喝醉,站起身,手舞足蹈地跳起舞来,边舞还边对乐师说:“请给我奏一曲成周之乐,以助酒兴!”
乐师从晏婴命令侍从撤杯的举动中看出了范昭的用意,站起来对范昭说:“下臣不会奏成周之乐。”
范昭连讨没趣,借口已经喝醉,告辞回驿馆去了。
齐景公见范昭不悦而去,心中不安,责怪晏婴说:“我们要跟各国友好往来,范昭是上国使者,怎么能惹怒人家呢?”
晏婴回道:“范昭不过是以喝醉为名来试探我国的实力,为臣的这样做,正是要挫掉他的锐气,使他不敢小看我们。”
乐师也跟着说:“成周之乐是供天子使用的,范昭不过是个小小使者,他也太狂妄了。”
齐景公恍然大悟。
第二天,范昭拜见齐景公,连连向齐景公道歉,说自己酒醉失礼。齐景公回了几句客套话,然后派晏婴带范昭去齐国的军营和街市上参观。
范昭回国后,不无感触地对晋平公说:“齐国国力不弱,群臣同心,暂时不可图谋。”
晋平公于是打消了攻伐齐国的念头。
孙息累蛋谏君王
春秋时,晋国国王晋灵公,平日贪爱玩乐享受。有一年,他下令兴建一座九层高台,这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此,许多大臣反对,但晋灵公一意孤行,还说:“我建高台主意已定,谁再敢劝阻,立即斩首。”要保命的大臣都不再言语。
有个叫孙息的大臣,对晋灵公说:“我能把九个棋子累在一起,上面还能放上九个鸡蛋。”晋灵公觉得很新鲜,于是叫人拿来棋子和鸡蛋,让孙息摆摆看,孙息先小心地把九个棋子摞了起来,接着又把鸡蛋小心地往棋子上放。放了一个,又放一个……
这时,屋里的气氛很紧张,鸦雀无声,一片寂静,只有鸡蛋碰到棋子发出的响声。围观的大臣们屏住呼吸,孙息也紧张得额头冒汗。晋灵公这时失声叫道:“危险!危险!”孙息说:“我倒不觉得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晋灵公惊异地说:“啊!还有什么会比这更危险!”孙息说:“建九层高台就比这更危险。这高台三年都不一定建成。这三年之中,要征用多少壮丁服劳役,男不得耕,女不得织,百姓生活不下去,就会逃难,就会造反;国库空虚,国力衰竭,邻国就会起兵犯境。如果国家灭亡了,大王您怎么能生存?难道说这不比累棋子鸡蛋更危险吗?”晋灵公听了,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顿时醒悟,对孙息说:“搞九层高台,是我的过错。
叔詹空城退楚军
春秋时,楚国令尹(宰相)公子元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地杀奔邻邦郑国,直取郑国都城(今河南新郑)。
郑国的兵力本来就远不及楚国,楚军突然来犯,朝野上下不知所措,国家危在旦夕。郑王郑文公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御敌之事。大臣叔詹说:“楚兵若来,老臣自有退兵之计。”说话间,探子来报,说敌军已攻破梏邱关,先锋快要打进城来了。
叔詹闻讯,立即下令军队统统埋伏在城内,不让楚军看见一兵一卒。大开城门,内城“悬门”放下,商店照常开业,街市上百姓来往如常,都城秩序井然和平常一样。
没多久,公子元率楚军来到城外,看到如此情景,认为其中必有诡诈,担心万一失利,回去不好交帐。于是,暗传号令,连夜拔寨撤军。
叔詹空城退楚军,这是我国历史记载最早的“空城计”。
这样的“空城计”,其目的只是想蒙混过关或避免严重威胁,但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对方手里,这属于冒险行径,必须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才可实施,一般来说,不到最后关头是不宜使用的。
智伯赠钟灭敌国
公元前5世纪中期,晋国统治着今天的山西省一带。晋国贵族智伯想征服居于西北的小国仇由国。但通往那里的道路是崎岖山径,仅能行人,大队兵马根本不能通行。要征服仇由国,必须拓展道路。
智伯心生一计,命人铸造了一口大钟,并派人去仇由国请求国君接受此赠物。仇由国国君十分高兴地接纳了这口大钟,可是必须拓宽道路,才能搬运大钟,于是,他下令召民工加紧修路。7个月后,通路拓展了,仇由国国君刚刚见到大钟,智伯的兵车就开进城来,灭了仇由国。
告之以害得脱身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公元前484年),出身于楚国的名门望族,其父楚国大夫伍奢、兄伍尚同为楚平王杀害。
因此,他想逃离楚国。在边境被守备人员捕获。因为画有伍子胥的头像的通缉令早已传到这里,守备人员一眼就认出他来,想报功请赏。伍子胥对他们说:“其实,国君追捕我,是想得到我们家传的宝珠。但在途中,我已将它遗失了。如果你们把我押送到国都,我就说是你们将宝珠掠取了。”守备人员听后,无不害怕,于是就将伍子胥放走了。后来,伍子胥转辗流亡到吴国,帮助吴王整军经武,使吴国日益强盛。
子产闻哭辨虚实
春秋时郑国的贵族子产,一天清晨经过一间茅屋时,听到屋里隐隐约约有女子的哭声。子产叫随从推门看看,发现有一女子正伏在一男尸旁哭泣,女的双手紧紧捏在一起。子产抓过女子的手一摸,发现脉搏跳得很快,于是让随从把这女子抓了起来。经过审问,女子招认:那男子是她的丈夫,是她用绳子把丈夫勒死的。事后,随从问子产是怎么断的案。子产说:“我只是觉得那女人的哭声,充满了恐惧之情。通常,一个人要是知道自己的亲人就要病死了,就会十分害怕,深怕亲人从此一去不回。但是,一旦亲人死了,就会变得十分消沉悲伤。
然而,那个女人的哭声,不是哀伤而是恐惧,是反常的。所以,我知道其中定有问题。”
石蜡假手除逆子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了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卫桓公,篡夺了君位。怕百姓不服,就叫自己的同党石厚去向他的父亲石蜡讨教。石蜡是卫国的老臣,这时已隐退在家。听说此事,他想借他人之手除掉州吁和逆子。于是,他对石厚说:“安定君位并不难,只要州吁去朝见周天子,取得合法地位,百姓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石厚表示同意,但又担心无故入朝会引起周天子的怀疑。石蜡又建议说:“陈国国君正受到周天子的宠信,如果先去陈国,让陈桓公出面代为请求,那么,周天子一定会承认新王的。”石厚把他父亲的话一五一十地禀报州吁,州吁觉得很有道理,便让人备车,带上礼物,由石厚护驾,驰往陈国。
石蜡得知二逆已经上路,马上写了一封血书,派心腹急奔陈国。信中列举了州吁杀君篡位和石厚助纣为虐的罪行,说自己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请桓公除掉他们。陈桓公见信,非常敬佩石蜡赤胆忠心、大义灭亲的精神,决定为卫国除掉这两个叛逆。不久,州吁、石厚到了陈国,陈桓公把他们抓了起来,并捎信给石蜡。石蜡会集文武百官商议如何处置,决定派人去陈国处决州吁和石厚。
卫宣公即位后赞扬石蜡大义灭亲,尊奉为国老。
少年讥父救祖
春秋时,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有个少年叫孙元党,从小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而他的父亲对祖父却很不孝顺,嫌他年老体弱,给自己添麻烦,巴不得他早死。
一天,孙元党的父亲把病弱的祖父装在大竹筐里,想把他扔进深山。元党舍不得祖父,求父亲把祖父留在家里,父亲不理,把竹筐用车推进深山,将老父扔在地上,转身就走。元党却拾起竹筐对父亲说:“我要把筐带回家,等你老了,也要用它送你到这里。”
元党的父亲听了大吃一惊,气呼呼地问元党:“不懂规矩,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元党说:“父亲怎样教育孩子,孩子就怎样做。”元党的父亲顿时悔悟,忙把老人家接回家,从此十分孝敬。
卧薪尝胆
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长期相争。在吴强越弱的形势下,越国谋臣范蠡、文种,向越王勾践献了“内补外泄”的九大计策:
(一)尊天地、事鬼神,以专百姓的信仰。
(二)向吴国多献珍宝,以骄吴王夫差之心,消磨其斗志;以贿赂收买内奸。
(三)用高价多买吴国的粮食,使吴国民无余粮,国库空虚。
(四)献美女迷惑吴王的神志,虚弱其身体,破坏其智谋。
(五)进贡巧工良材,供吴王大造宫殿宝物,消耗其钱财。
(六)送给吴王一些善于奉承阿谀的人。
(七)离间吴国佞臣与忠臣之间的关系,使佞臣得势,忠臣被排挤。
(八)越国暗中准备战争物资,富国强兵。
(九)操兵练马,待机攻吴。
勾践照此而行,越国一天天强大,吴国一天天衰弱。越王勾践采纳了范蠡、文种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转弱为强,攻灭吴国。
勾践潜行渡江败吴军
春秋末期,公元前478年,吴国大旱,越国勾践趁机率军攻伐吴国。越军进到笠泽(左水名,即今吴淞江),吴王夫差闻讯也亲自率军还击越军,两军隔江对峙。
越王勾践在主力的南翼派出两支小部队,分左右两路,在黄昏时分别隐蔽于江中。半夜时,鸣鼓呐喊,进行佯攻。吴王夫差以为越军主力分两路渡江,便连夜调兵遣将,分两路迎战。
勾践此时却率领主力部队,悄悄地从吴军两路中间薄弱部位潜行渡江,展开进攻。吴军遭到突然的猛烈攻击,节节败退,越军则乘胜追击。在于没(今江苏苏州南)一带,大败吴军。
死囚阵前自砍头吴军受惊越军胜
春秋后期,吴王阖闾趁越王允常去世、世子勾践新立之机,率精兵三万,兴兵攻越。越王勾践亲自督军抗击。两军在荥李(今浙江嘉兴西南)相距十里安寨,几经交锋,不分胜负。阖闾想速战速决,便命众部将列阵以待,伺机猛攻。勾践见吴军兵多势众,决定以智取胜。
他密传军令,放出军中所带的三百名死囚,列队于阵前。
每人都袒胸露背,自己把明晃晃的大刀架在脖子上,迈步走向吴军阵地。当距吴军阵地仅十步远时,为首的一囚犯说:“吾主越王,自不量力,得罪于上国,使上国出兵征讨,我等愿以死代越王赎罪。”说完,他带头将刀用力一抹,其他死囚也跟着割下自己的脑袋。吴军官兵眼睁睁地看着这血淋淋的场景,大为惊愕,随着就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们忘了自己正身处两军交战的战场。此时,越军阵中鼓声大作,越军敢死队迅猛地冲向吴军。被刚才三百个人头落地的奇景弄得糊里糊涂的越军,还没清醒过来,队伍便被冲得乱作一团。接着,勾践率大军杀出,吴军见状,纷纷逃窜。三万精兵损折过半。吴王阖闾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去。
艾子智救九族
齐宣王斩杀了谋叛之臣齐国大夫邾石父,并准备灭其九族,斩尽杀绝。邾石父的族人就跑来求救于艾子。于是,艾子来到齐宣王面前,问道:“谋叛的只是邾石父一人,他的宗族有什么罪,要被杀呢?”齐宣王说:“这是先王的法度,不敢废掉,法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与叛同宗者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