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一个惊人的发现
一、亚弗烈德·阿德勒的研究报告
随着生存压力的增加,以及竞争的愈加残酷,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报道,北京约50万人患抑郁症,其患病率已达到3.31%,每年用在调理、治疗这种病的支出,使许多家庭不堪重负。遗憾的是,仅仅用药物治疗这种病症,往往是暂时缓解,并不能彻底根除,且药物常用还会出现种种不良反应。
柏拉图说:“你不可以尝试只救身体而不救灵魂。”一个健全的、真正健康的人,必须要身体与灵魂的健全完整,而抑郁症的产生大都是在遭到失败、挫折、失落、厄运、别离、失恋、调动、降职、下岗、离婚、丧偶等事件后萌生或加重的。由于心理上、心灵上的烦恼、困惑、沮丧、悲哀等,最后必然影响躯体,从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痛经、心脏病、溃疡病、糖尿病等不一而足,这些身心疾病亦可统称为“现代文明症”或“世纪病”。
既然我们已经明了抑郁症的病因是“因郁致病”,那么,真正有效的治“本”之法,应该在“郁”字上下功夫,否则无疑是舍本逐末的治“标”之术。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抑郁呢:简而言之,无非是过多的、过强的欲望使然。欲望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上的必需,且这种需要是极容易满足的。因为人的一生真正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是十分有限的,即使是残疾人往往都能得到满足。问题的产生在于人们想要的实在太多、永无止境。当你满足了一个欲望后,马上就会有另外一百个、一千种欲望和野心窜出来,同时在外在的对比之中,你怎么会满足呢?当你一旦同别人比较时,自卑的心理、自愧的情绪马上就如不速之客前来叩门。于是,我们戚戚然、悲悲然、寂寂然、惨惨然,就是难以坦坦然、泰泰然了。
同样学历,别人先晋级了;同样工龄,别人先分房了;同样的贡献,别人先提职了;同时下海,别人先变富了……面对如此不同得失、不同机遇、不同的荣辱,真能心如止水、心平气和、心态不变的世上能有几人呢?
然而,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人生下来就不相同,何况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际遇的影响。可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更无法改变世界,所幸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渐悟、顿悟,用智慧改变自己,从而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世界着名的精神医学家亚弗烈德·阿德勒曾经发表过一篇令人惊奇的研究报告:他对那些孤独者和忧郁病患者开出处方-每天想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让别人感到人世间的爱心力量。只要按照这个处方去做,14天内孤独和忧郁症一定可以痊愈。
这个处方简单吗?如果你不能反复深思,细品精酌个中禅机,那你是不会相信,更不可能坚持去做,那就无所谓疗效了。
那就让我们共同分析一下这个处方的妙谛、真理吧。
二、处方的真谛
第一,我们之所以抑郁苦恼,悲观沮丧,那是因为我们的“比较系统”陷入了一个误区,陷入了即在物质、权力、名声,以外在的“成功标准”去比较,这样一比,可能这辈子也不算成功。
如果你实在要比,那就同那些暂时还不如我们的人去比,他们可能在才华、学识、人品各方面都超过我们,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不如你,你此时是否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你或许讥笑这是阿Q精神。可贾平凹先生说过:“不求人谓之富,不屈人谓之贵。”我以为,知足者富,自尊者贵。难道你能给富贵制定一个科学的客观标准吗?它只能是一种内在的自我满足感。
当你反向比较后,你就会顿时生出同情心、慈悲心、爱心。当你以善良的仁慈心去帮助别人时,你还会对自己的处境耿耿于怀吗?
你或许会说:“我自己还不富有,还不快乐。怎么去帮助别人?”古人云:“待己有余而助人,终无助人之时。”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余”呢?只能在“当下”。有余,又分为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两种。给予和帮助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关键就在于一个人的心态,是“利导思维”,还是“利弊思维”而己。如果你具有光明思维,那不但可以传递快乐,甚至还可以“制造快乐”。当你传递快乐或制造快乐时,你怎么会生气呢?你怎么能抑郁或忧虑?
第二,戴尔·卡耐基曾说,再聪明的人也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想两件事。当你全然地向别人施以爱心时,你的内心是喜悦的、充实的。就像一个房间,打开门窗后,光明进来了,黑暗就无处藏身了。当你每天都坚持去做关爱别人的事情时,你的心态、行为、人格就改变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新的“神经链”,形成新的好习惯。
第三,当我们能每天注意别人时,这时你就会在“潜意识”中将“自我中心意识”转变为“利他中心意识”。这正暗合了老子所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哲理。一个“物我两忘”的全然的人,怎么能不健康,怎么能不长寿呢?
第四,当你不断地施爱于人的时候,别人也一定将爱反馈于你。从此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你送人以玫瑰,别人回报你丁香、茉莉……整个世界就会色彩纷呈,芳香四溢。
第五,当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忙碌时,你还有时间想那些不如意、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吗?世界上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你有时间去想那些所谓烦恼的事情。日本森田先生创立的“森田疗法”,就是让人“为所当为”,整日忙碌起来。当一个人心无旁骛去做一件事时,他还有时间去想自己快不快乐吗?在那专注的时刻,时间和空间似乎都不存在了,你已经生活在幸福之中了。这在心理学上也称为“作业疗法”,它是对抗、消除忧虑的有效良方之一。
一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人常患有“心理上的精神衰弱症”,军医就用“让他们忙着”来治疗。除睡觉以外,每分钟都让他们活动,如钓鱼、打猎、打球、拍照、种花、跳舞等,根本不给他们时间回想那些可怕的经历……
戴尔·卡耐基说:“我们不忙的时候,头脑里常常成为真空。这时,忧虑、恐惧、憎恨、嫉妒和羡慕等情绪就会填充进来,进而把我们思想中平静的、快乐的成分都赶出去。”
现在,你明白了吧?我们凡夫俗子不是禅学大师,头脑中不是充满欢乐,就会充满忧郁,思虑、嫉妒、恐惧等负面情绪,很难保持心平气和的清静无为,所以聪明的人就会施以及时填充的对治之法。
詹姆斯·马竭尔说:“忧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动的时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以后。这时你的想像力开始混乱,使你把每一个小错误都加以夸大。你的思想就如同一辆没有装货的车子横冲直撞,撞毁一切,甚至将自己也撞成碎片。消除忧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忙着干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着名诗人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年轻的妻子不幸因烧伤而死,他几乎发疯。幸好他有3个幼小的孩子需要他照料,于是,父兼母职,他带他们散步,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嬉戏,并把他们父子间的感情写在《孩子们的时间》一书里。他还翻译了但丁的作品等。忙碌使得他重新获得思想上的平静,走出了困境……
如果你现在恰好时运不济,情感失落,或者偶然面临种种不幸,请你一定要试试上述方法,并且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这不但能在2周,至多3周的时间内消除你的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而且还会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和坚忍的毅力,这些优秀品质将成为你一生宝贵的财富,使你受用无穷。
第二节静心放松疗法
一、审视自己的一生
假如你现在已经患了一两种或两三种慢性病,准确地说,你已经在过去的岁月中犯了某些观念性的错误,已经生活在“误区”之中了。倘若你没有错误的观念,没有陷入某种误区,你的一切习惯都是良好的,你怎么可能落得今天的地步呢?
苏格拉底曾说,没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如果你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灵,现在暂时回避市井喧闹,杜门谢客,真正静心思索一下,来一次“闭关”反省,你会发现,至少以前没有彻底“审视”过自己。
世上的人,90%以上都生活在迷失之中,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们总是在不停地向外寻找,寻找金钱,寻找权力,寻找名声,寻找女人,寻找快乐、幸福和成功。从奋斗哲学的角度看,这倒是无可厚非。然而可悲的是,某些世俗之人掌握不好这个“度”,所以难免失去平衡。在竞争、较量、拼搏之后,大多数人都希望获得“想要的”,一部分人却不能实现,于是悲观失望、沮丧、抑郁、焦急等等的情绪就萦绕在人们的周围,乃至搅得人们魂梦不安。
特别是已婚的男女,工作之外还要协调处理好夫妻关系、双方父母及亲属关系、子女教育等棘手问题,于是在以上的诸多痛苦之中又雪上加霜,若再加上饮食失节、作息失调、缺少运动,容易走上身心俱疲之路。
第二,当你为了外在而牺牲了内在的时候,大多数的人容易执迷不悟、怨天尤人,甚至产生攻击性,看什么都不顺眼,看谁都不顺气,经常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
第三,当“症状”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时,你就会顺理成章、迫不及待地再度向外寻找,找医院、找医生、找好药……仿佛只要找到了身体就安全了、保险了。可事实上,找到的各大医院、各大名医,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但没治好你的病,甚至还会有30%左右的误诊率,还会产生若干“药源性疾病”,使你成为一些药物慢性中毒的伤害者。
幸好,在困惑之余,在忧愤之余,你有缘接触了本书中的新观念、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当然,在你选择后述新方法之前,我还要强调你先应做好“静心”内省的第一课。
你在内省时不要烦躁、怨恨当前的病症,甚至要感谢他们。
之所以你有今天的不良结果,那是因为你以前对自己了解得太少了,甚至根本就不了解自己,所以“认识你自己”才成为千古难题!
二、相信你的潜能
事实证明,人类对自身的了解和研究,远远落后于对宇宙的研究,这就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奥秘和神秘所在。
心理学家研究得知,人的潜意识能量比显意识要强大30000倍。最常见的是人们在危难应激时,它会比平时的速度快几倍,耐力高几十倍,马拉松运动的创立就是能证实这一点。现在你能跑几公里,可经过严格持久的训练,只要你没有心脏病,几乎18~55岁的人,有98%以上的人可以跑马拉松的全程。还有那65岁的老妇人可以赤手打死美洲豹;一个女人为救孩子竟能力战三只恶狼。90岁老人可以做1200多个俯卧撑等。还有在战场上身中数弹,血流不止而照样能冲锋的英雄等。都说明了人自身潜能的相对的无限性。换言之,人类的“极限”还仍然是一个“X”。
你要完全相信自己内在的本能和潜能,否则,就像以往父母总不相信子女的独立意识、独立才能,经常以溺爱的方式方法去“关心”他们,结果不但累坏了自己,同时更扼杀了他们的自由、意志及能力,甚至还激起他们的叛逆和反抗。所谓“症状”,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变症”“坏症”“顽症”“死症”等,就是这种叛逆和反抗的具体表现。
相信孩子,有时只是给他们一点点时间;有时只要你能静静地听听他们的倾诉;有时他们只是想要一点点激励和欣赏。
于是就我们都得到了自由、自在、快乐和幸福。
三、消除内在的噪声
我们应该重新理解“休息”的涵义。所谓休息,可分为积极休息和消极休息两种。休息并不是摆成个“大”字在床上躺着,而要深呼吸的微微闭目去“返照”自己;休息,是要在心灵中消除噪声。然而封闭的房间虽然没有声响,可是欲望使你不能静心。奥修说欲望是最大的噪声。如果你不能节制、抵制、限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噪声会永远想在你的耳边,烦在你的心灵,恼在你的脑海。
现代人的累,主要是“心理疲劳”“灵魂空虚”“精神失落”
等导致的。所以消极的形式上的肉体上的休息根本无济于事。有时愈休息则愈烦躁,因为当你的手停下来时,你的大脑想得到的更多了,于是得而恐失,欲求不得,少而欲多,甚至还有“决策恐惧症”等,都一股脑地涌进来,你怎么会安宁静心呢?人们大多数害怕自己做决定,这种思维由来已久,从小有父母决定,上学有老师决定,考什么大学,还是由父母和老师决定,有病之后由医生决定……
长此以往,人们已经失去了自己做决定的意识和能力。于是凡事都养成依赖的习惯让别人做决定,自己就免得负责任。
在诸多决定之中,唯有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决定至关重要,只要你的人生价值观不错位的话。
如果你现在除了健康以外,什么都有了,你就更要静心,再静心地领悟一下,为什么其他的事情你都能决定,而唯独身心疾病和健康问题却要完全依赖医生呢?
你把生命中次要的事情自己决定,而把最重要的事情由医生决定,这不显得可笑和荒诞吗?当然我指的是在90%左右的时候。
相信你能通过静心而找到回归之路。你会发现原来回归之路是那么静谧、松软、温馨。在愈进愈深的里程中,你会发现意外的喜乐、前所未有的极乐。虽然此时你好像没有获得世俗的金钱、物质、权利等,但你的收获却是丰富的。那是因为精神的满足和心灵的愉悦是无法用金钱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