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抑郁症自愈疗法
48555900000012

第12章 抑郁症自愈方法(5)

微笑能融化人与人之间抵触的冰层,能拉近和谐交往的距离,能铺筑团结互助的大道。你有和善的微笑就能赢得亲近信赖、就能远离孤独、烦躁。脸上多一分微笑,生活多一分情调。

微笑能使你充满热情与活力,微笑能换来更多的理解与关照。在建功立业的拼搏中,你拥有坚定的微笑就能拥有自信和力量,你有真诚微笑就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称道。多一分微笑,成功便多一条渠道。

微笑是柔美的阳光;微笑是温煦的热流;微笑是无穷的给予;微笑是处世的法宝。如果人人都能常常展露出或者坦诚、或者热切、或者友善、或者关爱、或者惠顾的种种灿烂的微笑,那么我们的生活该会变得多么幸福和美好!

第八节爱疗法

一、世界上最珍贵的“药物”

由于习惯性思维的定势作用,古往今来,人们在久病、大病之后,总认为多吃一些大补之品(如人参、鹿茸、海参、蜂王浆等)会有利于机体的康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经常把人体的康复和治疗完全依赖于药物,特别是贵重的药物或者保健品,从而忽略了心理上的、精神上的,甚至是灵魂上的慰籍,这实在是一种纯唯物主义的思辨方式。然而可笑的是,人并不是一个物体,像修一辆汽车或一部机器那样简单、单纯,因为人是灵与肉的有机体,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有意识、有灵魂的高级混合体。

医学界、心理学界早在20世纪的后期就已经注意到这种本质的问题,所以“医学模式”才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改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将人是原来的生物人(解剖刀下显微镜下的单一生物体)的观点,变成有血有肉的灵魂的综合体,所以现代医学讲究“身心医学”的身心并治原则。

奥修说,当你病了,请一个医生,但是更重要的是去请那些爱你的人,因为没有一种药比爱更为重要,请那些能在你的周围制造美丽、音乐、诗歌的人来,因为没有什么东西会像庆祝的心境那样使人更快地康复。

二、爱的奇迹

药物是最差劲的治疗方法,但这看起来我们将一切都忘记了,所以我们不得不依赖药物,并且脾气暴躁,心情悲伤……据《光明日报》报道,一位医生研究发现,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60%~70%的不适合药物的疾病,如果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能得到爱护、照顾、关心,使其心情愉悦,他的免疫力就会大幅度提高。电视曾经报道,有一位年轻的意大利人,因为车祸昏迷不醒,变成植物状态,但是他的女朋友还是把他的男友当成健康人一样,依然爱他。她每天都去看他,帮他擦洗、护理,并且天天在他耳边唱歌,讲故事给他听,告诉他社会上发生的种种新闻。

有一天,这位植物状态患者突然会笑了!女朋友看到他的反应,赶紧叫他,摇动他的身体,他终于被叫醒了。

当地的医生,一直探讨这件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一直昏迷4年,毫无反应的植物状态,竟然被“爱”叫醒了。后来,这位年轻人开始学说话,恢复得很好。

无独有偶,台湾慈济医院也有类似的例子,有一位男士,因为车祸昏迷不醒,他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常在父亲的耳边不断的呼唤:“爸爸,你要快醒过来啊,爸爸加油,我们需要你啊!”

后来,志工们便教她用录音机录下呼唤爸爸的声音,于是,她录下这段话:“爸爸,自从你住院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妈妈的笑容了。记得以前,您每天早晨会买早点给我们吃;您住院以后,别人买的豆浆都没有您买的那么好吃。爸爸,您以前疼我们,要勇敢啊,您要赶快醒过来呀!家里要是失去您,就失去了一切……”爸爸终于被叫醒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医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只有爱才能发生这种不可思议的伟大奇迹。

奥修说:“没有爱,一个人或许富有、健康、有名望,但他不可能心智健全,因为她不懂得任何一件事的内在价值……相爱的人不需要心理治疗,事实上,爱是生命最伟大的康复力。那些错过了爱的人只有空虚、不充实。”

不仅仅是人类,对于其他动物等等亦是如此。据载,英国一公园里,有一只幼狮患病,兽医百医无效,后在报上登出广告征集治疗良方。竟有一小女孩仅仅八岁,她提出每天让人在幼狮身上施以爱心的抚摸。在万无良策下,动物园里的饲养人员真的去试着做了,意外地发现,幼狮的病一天天见好,食欲增加,仅仅半个月,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三、拥有爱你就是富有的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夫妻感情好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的人,一旦有病,他康复得比较快,预后良好。反之,那些缺少关爱的家庭,如正在准备离婚的家庭,或夫妻关系紧张的,或与子女关系不好的,一旦患病后,其治疗效果都不理想,甚至预后更差。特别是危重病、疑难症,这种有爱、无爱的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

还有一种社会现象表明,当老年人丧偶之后,其身心状态马上低落,有的在配偶去世仅仅一二年,甚至更短便溘然离世。所以,真正善解人意的子女,不仅要在物质生活上关心父母,更应该在精神生活方面,特别是只有父亲或母亲一个人在世时,更应该关爱他们的情感生活,千万不可忽视“爱”的伟大力量!

另一方面,夫妻之间亦应协调好关系,使双方的身心更健康,否则即使物质生活再好,也是很难快乐、健康,更谈何长寿!

周国平说:“爱的经历决定了人生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一个人爱的经历越是深刻和丰富,他就越是深入和充实地活了一场。”

如果说爱的经历丰富了人生,那么,爱的体验则丰富了心灵。不管爱的经历是否顺利,所得的体验对于心灵都是宝贵的收入。爱的作用如此伟大,如此神奇,人人都期待得到爱,但要想得到爱,首先要学会付出爱,爱的本质是奉献,是给予,而不是索取,当你能经常无私地付出爱时,你就必然会得到爱。

爱,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最可贵的爱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换言之,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能将亲情、友情、爱情等完美结合,那真是一生幸福而又快乐的历程,也可以说是你一生努力付出的报偿。

一个能经常付出爱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自爱的人,自爱者必然自信,而自信者必然自强,自强者必然自立,这些都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使人充实、乐观的丰富内涵。

总之,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那就要先从自爱学起,从自爱开始转向关爱他人,热爱他人。当我们能将“小爱”过渡到“大爱”时,当我们能从局限的爱扩展到博爱时,你的生命能量必然在升华、在扩大,你的寿命也必然从有限扩展到无限,乃至永恒。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圣贤、大德,如孔子、孟子、老子、释迦牟尼等,都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从另一个角度论,爱别人也就是爱自己。你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正如马克思所说,能使大多数人快乐的人,他自己也必然是快乐的人。

爱,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观念,同时也是一种习惯。当你能懂得爱、付出爱,并能坚持不懈地爱人与自爱时;当你能爱你所遇到的一切人和物时,相信你就会时时刻刻生活在愉悦的幸福之中,而不知“老之将至”。

第九节解脱顿悟法

一、痛苦的根源

现代人的口头禅常常是,“活得真累”“最近比较烦”“活得没劲”“没啥意思”“忙死了”等。

如果认真审视一下上述抱怨、哀怨的原因,无非是人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之后的叹息与无聊。人们之所以活的累、活得烦,无非是被名缰利锁缠绕着;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包装着、掩饰着。试想,一个人整天带着面具,戴着甲胄生活怎能不累、不病?整天没有“卸装”的机会,又怎能不紧张、不烦躁呢?

我们都在寻找一种“解脱”之道。而这种解脱之道是无论如何都是在外部世界找不到的!或许有人说:“我有钱之后就解脱了;我日子过的就开心了;我有了如意的婚姻家庭就快乐了……”然而笔者要告诉你的是,原来我也是这么想的,可当这些愿望都一步步实现之后,没想到我比以前还不快乐了,否则我就不会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将自己的生命感悟披露出来,与诸君分享了。

通过最近几年的学习,我才算逐渐悟出一点道理,那就是,假若你现在不能马上快乐,向“内”寻求,你将一辈子都无法解脱。

奥修说,小孩子很美,因为自我不存在。老年人变丑了,并不是因为年老的关系,而是因为太多的过去、太多的自我。

如果老年人可以抛弃自我的话,他也可以再度变美,甚至比小孩更美,那么就有第二度的孩提时代,那是一个再生。

奥修,真是一代大哲,他竟能一语道破“返老还童”的禅机妙法。

如果你不能忘掉过去,总背着那个“自我意识”的沉重包袱,怎能不累,怎能不烦呢?倘若你肯“放下”,并立刻放下,那么立刻就可以获得解脱,立刻获得心灵上的“再生”。

换言之,一切束缚都是你心甘情愿地“自缚”,没有任何武士能够捆缚住你的心灵。“作茧自缚”的蛹还有破茧化蝶的一天,可我们人类自以为聪明,往往愚昧得自缚其一生。

二、“比较系统”的错位

我们的痛苦缘于比较,来源于向外拼命寻找,来源于一切向“钱”看、向“权”看、向“名”看……却从来不向自己的内心看。我们能区别善恶美丑、得失荣辱等对立关系,却从没审视“需要”和“想要”的辩证关系。换言之,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需要,不执着于想要,人生原本是一件轻松快乐的过程。

现在请你马上拿起纸笔,认真精密地核算一下,一个人一生究竟需要多少物质,再把它分解成1个月,每一天,然后你会惊奇的发现,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赚取生活之需要,真是太容易了,之所以痛苦、焦虑,原来是那些想要的欲望把我们拖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的啊!

欲望是无法被满足的。想要的永无止境。它是来源于人的“比较系统”的错位和迷失。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和别人比,人生来就不相同。这就是命运中不可改变的部分。我们的全部努力是改变“运”,这也是笔者反复强调的观念。我们努力的目标不是赶上别人或超过别人,而是自我认定、自我潜能的开发,最后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完成自我的过程。人生的“起点”天壤之别,山下的小草要是同山顶的青松相比,怎么能不自卑、自贱、自惭形秽呢?

同自己比,就是向内寻找,认识自我的天赋,然后扬长避短,使自己的人生增值。

要快乐、要解脱、要返老还童,就是要常常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一言以概之,就是既有“我”,又不执着于“我”。一切痛苦都是源于“我执”。

三、觉悟之道

奥修说:“一个圣人是一个具有了解的人,而一个罪人就是一个没有了解的人,就这样而已。圣人和罪人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罪恶和神圣,而在于了解。

了解的运作就如同一个加热的过程。有一个片刻会来临,一个正当的片刻会来临,当那个热达到了沸点,自我就会突然消失,你无法直接抛弃他,但是你可以准备那个情况使它发生,要准备那个情况需要花一定时间。

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了解社会,了解真相,了解真理,都需要一个过程。有的人或许一生都没有达到真正的了解,99℃还是水,只差1℃,就没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了解-觉解-顿悟,最后使自己由负累多多变成解脱无我的婴儿,这种回归蜕变,难道不是”返老还童“吗?抛弃”我执,“就是摒除”无明,“走向菩提智慧的境界,就能得到回归”本性“的无染真心。

当你的心灵净化到无染、无执时,心理的年轻还童,必然使你的生理和病理都得到立刻改变。患了重病之后,因放下名利之争,重新获得身心健康的人比比皆是,这都足以说明,人老是”心“先老,人病是”心“先病。换言之,我执是痛苦不乐的唯一原因。

当你能由渐悟到顿悟时,就会觉悟到,使人年轻不老的千古名方并不是”野山参鹿茸羊胎素“等名贵药品,其实这种”灵丹妙药“完全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什么是你的、我的、他的,当这个躯壳化作一缕青烟时,人的执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让我们向婴儿学习吧,不论你现在是什么年龄,都可以马上进入婴儿的频道,就像儿童科普作家写儿童读物,马上进入儿童的内心一样。当我们回归婴儿的心态时,那时就会无忧无虑,充满好奇地玩着、笑着、哭着,完全不贪欲,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享受自由自在的神性生活……

第十节解郁灵丹-慈善

一、上善若水

善和恶,是一对立统一的关系。说其对立,是因为,善与恶如同水火,是不相容的;说其统一,是因为善与恶同时是人的一种心态,一种思维,并由此衍生出的种种行为习惯。

奥修认为,天堂和地狱是一个梯子的两端,你向上攀登,升华后就是天堂;你向下堕落就是地狱。同理,天堂和地狱就在我们心中,当你心存善念时,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当你心生邪恶时,你就生活在地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