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也可以预防脑卒中,因其含丰富的钾,它是继黄豆之后,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许可,可以在其相关产品上明确标示:“含高钾与低钠,可以降低脑卒中、高血压的发生。”更令人兴奋的是,香蕉还是“快乐食物”。香蕉中所含的生物碱,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维生素B6的重要来源。这些都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
英国健康专家指出,最近50年来西方饮食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导致该国心理疾病增加的原因之一。农业生产使用杀虫剂、肉食中脂肪结构的改变等因素,已经使某些关键营养物质严重流失,如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专家们还指出,近年来,营养价值低和不均衡的膳食导致了诸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多动症等心理疾病的增加。
专家们还强调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日常摄入的ω-3脂肪酸的量正在降低,但含有ω-6脂肪酸的食物消耗量却在急剧上升,这不仅导致了抑郁症的增加,而且还造成了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第五节信仰的作用
一、信仰的力量
信仰,既包括宗教,又不完全属于宗教,换言之,一个人可能没有宗教信仰,但决不等于他没有信仰。
信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你可能宣称“我什么都不信”,其实这也是一种“信仰”。就好比说,我什么都不选择,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据记载,全世界有宗教信仰的人占人口总数的1/3以上。他们的生活普遍比较宁静、安祥和快乐。而其他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其实也有种种其他信仰。如有些人相信“因果”;有些人相信“命运”;有些人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些人相信“善恶到头总有报”;有些人相信“机遇”;有些人相信缘分等。这些都是人生中的普遍信仰。
在对待健康、疾病的问题上有的人相信医药,认为有病就应该去医院看医生,严重的就得手术、住院等;有的人则相信自己,认为平时积极预防,注意节制自己,就可以不生病等。笔者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你可以不信仰宗教,但不能不选择一种积极的信仰,特别是对待自身健康方面,我竭力推崇的是:“自己才是健康生命的主宰!”“吃药、打针不是患者的必需,但康复的信念也不能没有!”
如果你现在患了抑郁症,可怕的不是抑郁症本身,关键是你对抑郁症的观念、你对疾病的态度,乃至你的人生信仰。如果你对自己的身体、心灵充满强烈的信心,认为疾病只是暂时的心理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症状只是我们意识里缺少什么而在躯体上表现出来的“代偿”,那么只要你能放开心胸、放下负累,放飞心灵,放声歌唱,放声大笑,相信抑郁症就会被你这种旷达豁然、超然物外的胸怀所驱散,你再想寻觅它都难。所以哲人说:“影响人们的不是外在事物,而是你对外在事物的态度。”发生什么并不重要,而在于你对发生事件的反应。换言之,吃药打针不是疾病的必需,而康复的信念不能没有,只要你有了顽强的必胜信念,莫说是抑郁症,就算是疑难杂症,甚至是癌症,也照样能够康复。
二、伟大的精神支柱
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信仰是一种积极“暗示”的力量,它会产生令人吃惊的神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小时候生病,腿部患严重的疾患,高热不退,医生一直主张要把他的腿锯去,以保全其生命。他的父母为了保全儿子的生命,也只好被迫同意。可艾森豪威尔竟然反对这样做,他相信他的病能治好。于是,他请求他的兄弟把他的门闩上,不让任何人接触他的身体,即使高热再严重合并昏迷,也不要手术,不要失去腿。他的兄弟信守诺言,不论家人怎样劝说,坚持完成了使命。后来奇迹终于发生,腿部肿痛渐退,热度渐退,最后竟然完全康复。这个后来做到美国总统的孩子,就是由于他有坚定的意志,有坚强的毅力,最终战胜了病魔。
我国着名人口学家马寅初认为:坚定的信仰、钢铁般的意志、大海一样的胸怀是一个人生命的基因。当他91岁时,被确诊为直肠癌,但从文献上看,超过80岁的老年人就不宜做手术,可马寅初坚信手术后能够康复,于是医院请示周总理同意后,先后进行了两次手术,均获得成功,打破了医学文献上的历史记录。且手术后康复很好,后来他活到100岁才逝世。由此可见,他乐观豪爽、不向癌症屈服,是健康长寿的有力支柱。
信仰不是宗教的代名词,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和寿命。周国平先生说:“世上有虔信者,就必定有奇迹。奇迹在虔信者的心里,奇迹是绝望者的希望。”一个不相信奇迹的绝望者不仅是一个真正的绝望者,因为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希望;而且他是一个勇敢的绝望者,他敢于不要任何希望而活着。
毛泽东同志曾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凭着正义之师的必胜信念,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见信念不仅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人生、对事业、对国家的兴旺发达都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六节意义疗法
一、生命的意义
从终极意义上来讲,人生本无意义,但要想使人生活得快乐、幸福、成功,还必须给生命赋予意义。故刘墉说:“生命本无意义,全在自己赋予。”事实证明,那些活得平庸的人、那些活得无聊的人、那些悲观厌世的人,就是失去了生命意义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找到生命意义的人。
没有生命意义的人,不但无聊、无奈、无趣、无志,而且会经常生病。因为一个人越是空虚、寂寞、闲散,就越容易忧虑、焦虑、悔恨、嫉妒。
换言之,生命的意义就是人生的一种精神寄托,就是人生的一种目标使命。犹如螺旋桨若不高速旋转,目标就不会始终如一,甚至还可能离开航线而坠毁一样!
换言之,当你找到生命意义的时候,你的人生就会充实、快乐、幸福,并能尽快成功。弗兰克指出,快乐并不像你可获得一份工作或一个妻子一样可以直接得到,反而它是一种副产品,是源自于你对目标(这些目标能赋予你的生命有终极意义、目的与方向)成功的奋斗而产生的。
二、意义治疗学的创立
创造意义治疗学的维也纳心理学家弗兰克,用其经历或感悟向世人披露并倡导人们对人生生命意义的追寻,他的畅销书《活出意义来》对世界影响很大、很远。
弗兰克生于1905年,受教育于维也纳大学,他同时获得哲学博士及医学学士的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他是一位精神治疗医师,并执教于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院。当希特勒的军队入侵奥地利后,弗兰克知道自己身为一名犹太人的危险处境,他为自己及新婚不到1年的妻子取得了前往美国的护照,但他却无法为年老的双亲及弟妹们申请到签证,为了这个原因他决定让自己也留在维也纳。
不久,他和家人都被关进了集中营,并且家庭的每个成员都不允许呆在同一营中。一直到大战结束之前,他始终都无法知道父母、妻子及弟妹们的生死下落。待他知道时,他们已经都死了!
弗兰克再度回到维也纳大学任教后,他开始将“意义治疗学”付诸于系统化的程序,虽然这些理念在大战前就早已在他心头萌芽,但若非他在集中营那3年九死一生的非人生活体验,是很难如此完美的。集中营的生活使他体验到,一个人若在最艰苦、难熬的生活环境中活下来,他必须怀抱着一份站立不倒的信念-生命始终存有一份意义与一个目的,每个人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都有一份工作(生命的课业)要去从事。
弗兰克就是凭着强烈的“生命意义”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要找到生存的理由,为自己的生命寻找到一个“为什么”,一个值得为之生存的理由。
近年来,倡导“生命意义疗法”的郑玉琰先生,1994年到日本讲学时,森田医院对待癌症患者的特殊疗法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日本这家医院在注重其他疗法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将患者错位的注意力转移到正常轨道上来。他们让患者领略美妙的音乐;欣赏美好的自然风光;探索生命的意义;建立人生的寄托……使他们从恐惧、忧虑、悲观、乃至绝望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向你倾诉他们内心的隐秘、家庭、事业等。医院的一位负责人带领患者攀登阿尔卑斯山。他们历经艰辛,终到顶峰。眺望远山,仰视苍鹰,他们都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这些人后来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顽强地活下来了。
这种“生命意义疗法”,让患者脱离了病床,远离了化疗、放疗等其他药物疗法,却调动了患者的强烈的生存意识和积极的意义渴求,从而使“脑内吗啡”增加,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进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三、生命意义与人生使命
生命意义的探寻,犹如车、船、飞机找到了目标或航线,否则就无法抵达其目的地,或者永远也无法靠岸,而中途颠覆或坠毁。
当你找到生命的意义时,你就会产生崇高的使命感;你就会负起人生的责任,并矢志不渝地去完成它。战场上的英雄之所以身受多处重伤仍能一往无前地冲锋陷阵,就是他们心中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激励他们,使其迸发出生命的无限潜能!
很多党的好干部(如焦裕禄等),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身患重病而继续坚持工作。大家一定记得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杰出奉献精神,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超负荷地带着癌痛工作,如果没有强烈的人生使命和对国家、对党的赤胆忠心,能够承受得住吗?由此不难看出,任何顽疾重病,他们都害怕崇高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挠的人生信仰。
不是因为事情难得使你不能去做,而是因为不做事情你才会很难。换言之,不是因为病重使人早亡,而是因为你的恐惧、焦虑才使病情加重,乃至早亡!不论你现在是否有病,“生病意义疗法”都是你健康、快乐、成功的有力“支点”!
第七节笑疗法
一、灵丹妙药在你心
自古道“非笑莫开店”。现代已将“微笑服务”列为商业服务法则之一。微笑,不仅仅在商业服务方面,人际关系方面也是必需的,而且在养生、防病、治病等方面的功效也值得认真发掘和研究。
科学研究证明,笑可以促进健康,也是对付哮喘、抑郁症、偏头痛、风湿、肌肉酸痛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良药。笑,还可以增强食欲,《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所以说,胃是情绪的器官,笑,还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克服失眠以及神经衰弱。海德堡癌病防治中心调查表明,开怀大笑1分钟的健康功效相当45分钟的体育锻炼,所以有人将笑称为“超级维生素”,可见笑对于人体健康是何等重要!
二、一个笑星胜过一打医生
当医学界发现这一“灵丹妙药”之后,便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笑疗”。在英国的伯明翰医生让那些遭受性暴力的患者躺在地板上,设法让他们心情欢笑,以抹去那些令人痛苦的回忆。在崇尚严肃的韩国,人们开始学习如何笑。
据调查显示,平均每个韩国人一生当中只有80天在笑,而且70%~80%都发生在20岁以前。现在,“笑疗”在韩国越来越流行,韩国“笑中心”建议人们每周练习不同的笑法,如“抖着笑”、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减肥笑”等。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位皮肤科专家自创了一套“笑的冥想法”,让患者用5分钟伸赖腰,5分钟开怀大笑,然后再用5分钟静静地沉思,据说,此法也获得了神奇的疗效。
据记载,婴儿每天能有400多次微笑,随着年龄越大,微笑的次数越少。现代人,整天忙于工作、竞争,苦于压力太大,微笑越来越罕见。然而奇怪的是,人的笑容越少,工作越不顺,人际关系越糟糕,身体越容易生病。
既然微笑的作用如此神奇,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常常坚持,使自己天天微笑,时时微笑呢?周国平先生说:“快乐不应该是单一的、短暂的、完全依赖外部条件的,而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能够靠自己创造的,否则结果仍是不快乐。”
三、如何拥有可持续性快乐
快乐和笑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否则,那些演员为什么可以说哭就哭,说笑就笑,你完全可以通过想像来练习微笑,其原理完全等同于“望梅止渴”。传说一位老中医诊治一名久治不愈的男性“抑郁症”患者,患者已不肯服药,终日胡思乱想、郁闷、沮丧、头晕、腹胀、便秘等。老中医诊毕说:“你的病是由月经不调所导致。”
患者闻之大笑,拂袖而去。以后逢人便讲,每讲必笑,笑那老中医的可笑……不到2个月,多年不愈的抑郁病却好了。从此他才深明老中医的良苦用心。
实践证明,当你经常笑时,笑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就像人们打电话时一样,电话一通,你马上习惯地说:“您好!如果你经常练习,在问候对方后也同时笑出声来,几次以后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这个反射一旦形成,相信是你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是否能微笑,关键在于你对事物、对人怎么想。影响人们的往往不是外在事物,而在于你对事物的想法。你可以想得很悲观,也可以想得很乐观,你欠别人钱到期还不上,你可以悲观伤心、一筹莫展;你也可以宽心一笑,”我的人缘挺好,要不是他当初借我钱,怎么会渡过难关,现在到期了,他还不逼我,真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