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乙型肝炎居家疗法
48555300000008

第8章 揭开神秘的面纱——各种肝病的病因(5)

(二)CT检查

CT检查原理是利用高度准直的X线束围绕肝轴向横断扫描,断层检查全肝连续的10~12个薄层组织密度值的分布情况。CT对肝不同病变的密度差异很灵敏,加用静脉造影剂有助于更精确地区别软组织与限定的血管和胆道。目前传统的CT正被螺旋CT取代。连续螺旋式CT扫描在一次屏气中即可完成,可以在血管内的造影剂浓度高峰期完成扫描,清晰度优于传统CT。

1.肝炎CT检查和B超检查一样,对肝炎的诊断不具有特殊意义,尤其是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无须做CT检查。但CT检查对于肝内占位性病变、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的形态、轮廓、坏死、出血及生长方式等都可以显示,还可以了解胆、胰、肾等脏器的情况,所以慢性肝炎、肝硬化并存在可疑病变或肝癌的患者,则有做CT检查的必要。

2.肝硬化肝硬化时CT显示肝缩小,外形钝圆,各肝叶大小比例失常,多见右叶缩小,而左叶和尾叶相对增大。边缘凹凸不平,可呈结节状。肝实质常不均匀,重度者肝内满布大小不一结节,可呈菠萝样。常有脾大,外缘超过5个肋单位。腹水呈围绕肝周的低密度影。

肝CT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从而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并指导积极抗病毒治疗。

3.原发性肝癌

(1)普通平扫:CT能检出2.0cm以上的占位性病变,表现为局灶性周界清楚的密度减低肿块,大多数原发性肝癌的密度低于肝组织,有癌内坏死时密度常不均匀,也可见边缘模糊、大小不等的更低密度区。

(2)增强扫描:疑有原发性肝癌的病例应做平扫和增强检查。因绝大多数肝内病变呈低密度改变,但程度不同。与正常肝组织密度差别很小或等密度病变,平扫难以发现。增强扫描有利于发现和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肝内胆道结构的改变。增强CT对肝癌诊断符合率接近90%,尤其对肝较小的病灶的鉴别诊断有了明显提高。血管增强期可显示门静脉阻塞或癌栓形成。

(三)MRI检查

MRI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能够精确地判断疾病的部位,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具有明确意义,但其价格昂贵而应用较少;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突出优势,通过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快速序列及动态增强、弥散、灌注成像可鉴别肝囊肿、海绵状血管瘤、肝癌及转移癌;对胆管内病变的显示优于CT;对胆囊病变的诊断价值与CT相当。

1.肝硬化MRI能显示肝硬化的形态改变,右叶常缩小,尾叶和左外段常增大,使比例失常。再生结节一般在T1图像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图像呈低信号,当低信号结节内有等信号或高信号区时可能有癌变。因有纤维组织增生和再生结节形成,T2加权时信号降低比正常肝实质少,且不均匀。

腹水在T1加权图像成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门脉高压时门静脉内径增大;门静脉系统的侧支循环表现为低信号或无信号的结节状或条状扭曲结构。

2.原发性肝癌T1加权扫描肝癌常呈低信号;而T2加权扫描常呈高信号,与脾信号相似。MRI对恶性病灶的检出和鉴定比CT用造影剂更灵敏和特异。

MRI可有较高的分辨率,尤以T2加权对癌瘤范围的界限较清楚;可与海绵状血管瘤、囊肿、局限性脂肪沉着和再生结节进行鉴别,不必同时做肝动脉造影。

四、肝穿刺活检

肝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是诊断肝病的金标准,主要有3种方法:

①肝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但所取的组织较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②腹腔镜下取肝活体组织:所取组织较大,可以从病变明显处直接穿刺,但具有一定的创伤性;③外科剖腹术进行肝活检。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肝经皮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肝穿刺应列在肝病其他检查之后,作为最后检查项目之一,而不应作为肝病检查的第一步骤,同时应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肝活检适应证

1.肝大或脾大的鉴别诊断许多疾病可以引起肝大,肝活检有助于明确病因,如是否为急、慢性肝炎和肝肿瘤、脂肪肝、肝感染性疾病等。

2.鉴别肝生化异常的原因疑难性肝病,生化、影像诊断不能确诊。

3.慢性肝炎的分级、分期的评估明确慢性肝炎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提出抗病毒治疗的依据和预测预后。

4.对慢性HBV携带者肝活检可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5.对原因不明的黄疸,判断其性质是肝外阻塞性,或是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是否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6.确定肿瘤来源如肝癌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来源于肝细胞还是胆管细胞。

(二)肝活检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患者不合作,如精神病患者;怀疑为肝血管瘤,急、慢性胆管炎,重度肺气肿等;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数量减低。

2.相对禁忌证腹水;腹腔感染、右膈下感染;高度腹胀;全身状态差。

(三)注意事项

1.穿刺前医生会全面了解病史和用药情况,完善各种实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B超或CT等,并向患者详细介绍肝活检的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消除其恐惧心理。

2.术前2周停用水杨酸盐复合物和非甾体类消炎药。术前2~3小时可进食少许,以促进胆囊排空。

3.对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超过4秒或更长)的病人,如果必须进行穿刺,最好在穿刺前使用速冻新鲜血浆,将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比对照延长4秒以内;如果血小板低于60×109/L,亦是输注血小板的指征,可有效防止出血的发生。

(四)术前准备

1.为减少穿刺时肝随呼吸移动,避免肝的损伤和出血,术前应练习呼吸,练习深吸气后在呼气末的屏气动作。

2.常规检查包括血压、脉搏、心率、心电图;血型、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B超测定肝的形态、大小、有无血管瘤、肿瘤占位的位置、胆囊的位置及大小。

(五)肝活检操作程序

最佳穿刺部位一般选择在腋前线到腋中线的第7~9肋,多在第8肋间,亦可用B超定位穿刺点。患者取仰卧位,身体右侧靠近床边,右臂上举置头后,面向左侧。用甲紫标记穿刺点后,以碘酊、乙醇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术者戴口罩和无菌乳胶手套。用1%普鲁卡因(先做皮试)或2%利多卡因注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沿肋骨上缘麻醉由浅入深直至肝被膜。穿刺方法有1秒钟穿刺法(Menghini型针)、Tru-Cut型针穿刺法、肝穿枪穿刺法等。

穿刺后患者应绝对卧床12~24小时,细针可以缩短为4~6小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六)肝活检应用价值

肝活检诊断的缺点是其局限性和非特异性。肝活检的标本很小,为成人肝脏总体积的1/63000~1/50000,标本越大,其准确率越高。急性肝炎病变广泛,且较一致,故准确率高;慢性肝炎和慢性肝病,因其病变分布不均,可能出现取样误差,误差发生率为5%~10%。如果活检的组织不足1.5cm或包括的完整汇管区不到7~8个,则诊断的可信度低。

在B超引导下细针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对肝的局灶性病变有较大价值,安全性好,准确率高,在对局灶性病变的检查中,已完全取代了盲穿。除常规病理形态观察外,还可对肝组织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病毒的原位杂交、酶学检查等,进一步提高其应用价值。

(七)肝活检并发症

肝活检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有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如局部疼痛、出血、感染、气胸等,还可以伴随显着的疼痛和不适感。肝活检禁用于失代偿性肝硬化,在代偿性肝硬化中也应尽量避免应用,因而在临床上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五、其他检查

(一)肝血管造影检查

肝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肝占位病变和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方法,可用以诊断和鉴别诊断,估计病变范围,了解肝内播散的子结节情况等,对于判断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及门静脉浸润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方法可以诊断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等病变,并可在造影时进行化疗栓塞或倒入抗癌药或免疫制剂。但此项检查不列为常规检查项目,仅用于非创伤性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介入治疗时才考虑应用。

(二)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是一种装有照明设备的特殊仪器,特点是微创、直观、具有可操作性,现已广泛用于腹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腹腔镜能清楚地看到肝表面的颜色、范围、形态及表面微小病变,并能准确取活检,但是腹腔镜仅能见到60%的肝左叶、23%的肝右叶,可视面积受到一定限制,主要适用于经过各项检查后未能确诊的腹腔内疾病,从而避免剖腹探查。例如,原因不明的黄疸、腹水、肝大、脾大、确诊肿瘤等。

对于肝癌,腹腔镜可以有目的地进行穿刺,对肝癌的确诊率明显优于体表盲目穿刺。腹腔镜还是一种新的、直观的诊断脂肪肝的方法,与病理诊断脂肪肝符合率高达90%。

(三)肝血流图检查

肝血流图检查又称为肝电阻图或肝阻抗图,是利用电阻抗容积描记,通过测定肝组织对高频电流的阻抗变化来了解肝区血流动力学和血液循环状态,并判断肝病理变化的一种方法,可作为各种肝病的辅助诊断和动态观察指标之一,对疗效的评价、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也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