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透析病历
血液净化中心(室)应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的登记和病历管理制度。有条件的透析单位可建立电子病历。
透析病历应该包括慢性肾衰竭血液净化(首次)病历、知情同意书,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病情变化记录(病程录)、透析充分性评估记录单、化验检查报告、长期和临时用药情况(医嘱单)。各中心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包括以上内容的各种治疗表格。无特殊情况者至少每月记一次病程录,每6个月书写一次阶段小结,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血液净化中心(室)应该保存和管理好透析患者的病历,透析病历保存至患者离开后至少5年,建立患者资料登记,以便能更好地评估透析质量,完善管理。
第二节 透析记录单
透析记录单用于记录患者每次透析的医嘱和接受透析全过程的医疗、护理、机器运转、各种监测记录。要求医生和护士认真填写每一项记录,填写者须签全名。慢性肾衰竭血液净化表格式病历、透析记录单的格式见附件4。
第三节 首次透析患者管理
透析患者第一次进入血液净化中心(室),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做出疾病及并发症的诊断,书写首次透析病历。新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应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等),对慢性肾衰竭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应检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病毒标志以及梅毒等病原学指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及特殊的治疗应及时认真做好记录,血液透析结束后,测定血液透析后体重,并作好相关记录。指导患者的饮食、日常生活和自我管理,告知患者或家属注意事项,通知下次透析时间,完成其他治疗。
第四节 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时机1.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当GFR<20ml/min、Scr>442μmol/L时可考虑建立自体动静脉(动脉静脉)内瘘。
2.新建立的自体动脉静脉内瘘首次使用时间一般不少于1个月。
3.不能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拟采用移植物的患者建立动脉静脉内瘘宜在开始血液透析前3~6周置入。
二、急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1.急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一般不主张采用外瘘管或直接穿刺动静脉。
2.小于4周的血液透析可使用无袖套或有袖套、双腔、经皮肤插入的导管。
3.插管后可以立即使用,所以仅在决定血液透析后再行插管。
4.如果患者全身情况允许,可在床边实施手术,留置部位可根据医院习惯及医师经验决定。
5.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后,必要时进行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的位置在上腔静脉或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水平,同时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气胸或血胸。
6.如果有条件,推荐在超声引导下置管手术,以减少插管并发症。
7.建议留置不带袖套的临时导管保留时间控制在1个月左右。
8.功能不良的无袖套导管可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或拔出。
三、长期血管通路
1.对需要进行慢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其动脉静脉内瘘的建立部位顺序如下:①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初始的动脉静脉内瘘。
②肘部(肱动脉头静脉)初始的动脉静脉内瘘。
2.如果无法建立上述血管通路,可使用下述方法:①人工合成材料移植物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②尺动脉贵要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成型术。
3.一般不主张无限制使用建立隧道、带袖套的中心静脉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带袖套、建立隧道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适应证:
(1)永久性内瘘尚处于成熟期而急需血液透析的患者。
(2)肾移植前过渡的患者。
(3)对于一小部分生命期有限的尿毒症患者。
(4)不能建立内瘘的患者。
(5)患有严重的动脉血管病的患者。
(6)低血压而不能维持瘘管血流量的患者。
(7)心力衰竭不能耐受动脉静脉内瘘的患者。
4.建立隧道、带袖套的双腔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首选放置部位是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可以直接到达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水平,但可能引起肢体静脉回流障碍;其他可选择的部位包括右侧颈外静脉、左侧颈内和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等。
只有颈内和颈外静脉不能使用时才使用锁骨下静脉。最好不在有内瘘或准备做内瘘的一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必须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导管的位置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同时早期发现气胸或血胸等并发症。如果有条件,推荐在超声引导下行置管手术,以减少插管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也可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第五节 患者的抗凝处理
一、血液透析的抗凝监测指标
1.实验室监测
常用指标包括(应采自透析器动脉端血):部分凝血活酶时间(WBPTT)、活化凝血时间(简称ACT)和试管法凝血时间(简称LWCT)。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开展ACT法。
2.临床监测
临床上主要通过了解患者既往肝素用量,动态观察透析过程中静脉压及透析器和透析管路有无凝血块等方法检测血液透析时抗凝情况。
二、血液透析的常用抗凝方法
(一)普通肝素抗凝法
1.凝血时间目标值
(1)血液透析过程中,维持WBPTT或ACT在基础值的180%。
(2)血液透析结束时,建议降至正常140%,以防止血液透析结束后穿刺部位出血。
2.肝素给药方法
(1)持续给药法
①首次剂量通常给2000U。
②维持剂量约1200U/h,血路动脉端持续以肝素泵输入。
③必要时监测凝血指标,以维持相应的目标值。
④血液透析结束前0.5~1小时停止输入肝素。
(2)间歇给药法
①首次剂量4000U。
②维持剂量,每小时监测凝血指标,如WBPTT或ACT低于基础值的150%,则追加剂量1000~2000U,30分钟后复查凝血时间。
③血液透析结束前1小时停止输入肝素。
(3)低分子肝素:将低分子肝素从静脉端一次性注入,根据病情调节剂量。
(二)其他抗凝法
如果患者有出血倾向,可使用边缘肝素化、局部体外肝素化、无肝素透析等方法。
第六节 干体重的评估
干体重通常是指透析结束后患者将要但还没有发生低血压综合征的体重,它有两种含义:①每次透析时超出正常的细胞外液量的纠正;②如果再进行额外超滤则出现低血压。准确地测定患者的干体重是评价透析效果的重要指标。
干体重的评估方法:
1.临床评估方法:通常干体重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检和辅助检查共同设定的粗略数值,包括患者无不适主诉、血压正常、无水肿及体腔积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无肺淤血、X线胸片心胸比<55%时的体重。临床物理检查诊断是最基本的方法。
2.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以下方法评估:如测定生物化学标志物(心钠素及其第二信使环磷酸鸟苷)、测量下腔静脉直径、生物电导度、在线血容量监测、放置肺动脉导管评估血流动力学等来评价是否达到干体重。
值得注意的是,干体重是个变量,它随着病情及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病情稳定,营养状况良好,则干体重增加;而病情不稳定,伴发其他疾病,营养状况差,则干体重下降。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评价尚无金指标,临床物理检查对干体重的判断准确性欠佳,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较准确地设定干体重,但新技术亦存在各自局限性,故对干体重的判断需结合患者自身状况综合考虑。因此,应定期监测干体重,至少是每月1次,以最大程度减少相关并发症。
第七节 透析疗效评估
一、血液透析充分性标准
血液透析充分性不仅强调单次透析的效果,还包括患者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须综合评估下列10项指标:
1.患者自我感觉良好。
2.患者透析后体重达到干体重。
3.血压得到良好控制,透析前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
4.水潴留小于体重3%,没有显着的液体超负荷的体征。
5.酸中毒、高血钾或高磷血症轻微。
6.血清白蛋白>35g/L、胆固醇>4.66mmol/L(180mg/dl)、转铁蛋白>180μg/L。
7.血红蛋白维持在110~120g/L、HCT30%~36%。
8.肾性骨病轻微:iPTH150~300pg/ml,钙2.10~2.54mmol/L(8.4~10.2mg/dl),磷1.13~1.78mmol/L(4.5~·31·5.5mg/dl),Ca×P≈55~60(mg/dl)2。
9.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脑电图正常。
10.原则上每周透析3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每次Kt/V>1.2,每次透析尿素下降率(URR)>65%,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达1.0g/(kg·d)。
二、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方法
1.临床评估 患者每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医生应询问患者症状,了解饮食情况,测量血压及称量体重,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适当处理。
2畅通过测定尿素氮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
URR计算公式:
URR=100×(1-Ct/Co)
公式中Co为透析前尿素浓度,Ct为透析后尿素浓度。
Kt/V计算公式为:
Kt/V=-In(R-0.008×t)+(4-3.5×R)×UF/W公式中ln为自然对数,R为透析后BUN/透析前BUN值,t为透析治疗时间(h),UF为超滤量(L),W为透析后体重(kg)。
为了准确测定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标,采集血标本方法必须正确。应在同一次血液透析前后采集血标本,实验室也应在同一批检测BUN浓度。透析前血标本应在进针后立即从瘘管采集,针不要预冲,如瘘管针预冲或通过留置导管透析,先抽出10ml血液,再收集血标本,以避免生理盐水和肝素影响。透析结束时,将超滤率设置为零,血流量先减至50~100ml/min,然后停泵10秒后,再从动脉端管路采血3ml,以免过高估计透析的充分性。
三、血液透析血液生化监测及透析效能测定
透析前血标本应从穿刺处取得,注意避免肝素稀释标本。透析后的血标本一般从血路动脉端取,取样时必须排去针头与管路死腔中的血液。
监测指标及频率:
1.根据患者情况每3个月测定血尿素氮及肌酐,以作透析充分性评估。
2.每1~3个月测定血常规。
3.每3~6个月测定PTH、血钙、血磷、电解质一次,有特殊情况随时测定。
4.每6个月测定肝炎标志物(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梅毒病毒、肝功能、铁蛋白、C反应蛋白1次,有条件可做常规胸片、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
第八节 常见急性并发症的处理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以确保透析安全。血液透析中的急性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如下:
一、首次使用综合征
首次使用综合征是一种过敏反应,由于消毒剂(如环氧乙烷)或膜材料本身、粘合剂、残留物等引起机体过敏反应。首次使用综合征包括两种类型:
(一)过敏反应型(A型)
1.过敏反应多发生于透析开始后数分钟至30分钟,可有灼热、呼吸困难、窒息、濒死感、瘙痒、荨麻疹、咳嗽、流涕、流泪、腹部绞痛和腹泻等症状。
2.处理原则
(1)发现此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透析。
(2)同时按抗过敏反应常规处理(应用肾上腺素、抗组胺药或激素)。
(3)勿将管路及透析器内血液回输至体内。
3.预防措施
(1)透析前将透析器充分冲洗,通常500ml生理盐水循环10~15分钟,不同的透析器有不同的冲洗要求,使用新品种透析器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生产商要求处理。
(2)对于环氧乙烷消毒的透析器使用前可进行预处理,注意透析器环氧乙烷消毒日期。
(3)部分透析器反应与合并应用ACEI类药物有关,则应停用。
(二)非特异性型(B型)
1.常发生于透析开始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胸痛和(或)背痛,注意与心绞痛鉴别。
2.处理原则
(1)加强观察,可继续血液透析。
(2)予以吸氧及对症治疗。
二、失衡综合征
失衡综合征是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1.症状轻者仅有焦虑不安、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血压升高;重者出现肌肉阵挛、震颤、失定向、嗜睡,进一步可引起癫痫样大发作、昏迷甚至死亡。脑电图显示弥漫性慢波。
2.处理原则
(1)轻者对症治疗,包括高渗盐水或高渗葡萄糖液静脉注射。
(2)重者停止透析、保持气道畅通及支持疗法。
3.预防措施
(1)在开始几次血液透析时采用诱导透析方法,逐步增加透析时间,避免过快清除溶质。
(2)对长期透析患者则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进行预防。
(3)超滤脱水不可过多过快。
三、心血管并发症
1.低血压 多发生于超滤过度、血容量不足、应用降压药、醋酸盐透析、透析中进食等情况,部分与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等心源性因素有关,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伴恶心、呕吐、出汗、心律失常等,立即降低血流量至150ml/min,取头低脚高位;同时吸氧,快速输注0.9%生理盐水,或50%葡萄糖液,或10%氯化钠液;条件许可,可以给予血浆蛋白或白蛋白。上述治疗后血压不上升,立即回血下机。
2.透析中高血压 多由于水钠潴留、容量控制不当或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等因素引起。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高,或伴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立即给予静脉降压措施,如佩尔地平3mg或乌拉地尔25mg,静滴。如控制不佳,则乌拉地尔100~400μg/min,静滴,严重时静滴硝普钠等药物治疗,或更换血液净化方式。
3.心律失常 发生原因主要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尿毒症心肌病、贫血和低氧血症,应针对病因治疗并予以相应抗心律失常药物。
4.心脏骤停/呼吸衰竭 立即停止血液透析,按心肺复苏处理,建立静脉输液血管通路,保持气道通畅。
四、发热
1.多由于致敏热原反应或感染引起。
2.发现后要检查原因,如血管通路感染,复用质控问题等。感染者应给予抗感染治疗。血液透析1小时内,出现寒战、发热,考虑透析器反应,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注或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注;以后对症处理。血液透析1小时后,出现寒战、发热,考虑导管等相关感染,查血象;必要时抽取血培养;对症处理或给予适当抗生素。血液透析后发热应考虑其他因素,做相应处理。
3.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要求及质控指标。
五、其他常见并发症
1.头痛 其原因不明,部分可能与轻度失衡有关。
2.恶心、呕吐 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多由于低血压引起,也可以是失衡综合征的早期表现。
3.肌肉痉挛 多由于低血压、超滤过度、患者低于干体重或低钠透析引起,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4.大出血 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脑出血、咯血、呕血、便血、月经量大等情况,立即停用肝素,给予鱼精蛋白等量中和,停止透析。估计出血量超过400ml,输血200~400ml。如果必须继续血液透析,采用无肝素透析法。
六、透析意外的预防和处理
1.血液透析管路脱落 接管松脱会发生血液透析管路脱落,引起失血,甚至发生休克。较易发生松脱的地方是管路接头处。
固定管路时,应留给患者活动的余地。
2.空气栓塞
(1)患者出现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常见原因有:
①泵管破裂,空气进入静脉管道。②透析过程输液,液体输毕,空气进入。③透析完毕回血时,空气进入。
(2)处理原则:一旦发生气栓,应立即急救,必要时进行高压氧治疗。
3.透析膜破裂
(1)处理原则;透析膜一旦破裂导致透析器漏血,需立即更换新透析器或终止血液透析。
(2)预防措施:严格遵守透析器加压试验常规操作,密切注意透析管路通畅度,复用必须使用全自动机器复用,以防止或降低透析中透析膜破裂的发生率。
4.管路或透析器内凝血
(1)患者低血压时间过长、血流缓慢或肝素化不足时,静脉端驱气器中纤维素析出,渐渐发生血液凝固。有时凝血起因于动静脉瘘的阻塞等。
(2)处理原则:发生凝血后要仔细分析原因,如遇到有高凝倾向的患者,要去除其诱因,增加肝素用量。
第九节 透析间期患者的管理
一、血管通路的护理
(一)动静脉内瘘的保护
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护好它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平时注意对内瘘侧手的保护,多做些握拳、抬高肢体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要注意吻合口的杂音和震颤音的强弱。
(1)一般在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第二天,如伤口情况稳定,就可以开始进行握球运动,以增加瘘管血流,帮助瘘管的充盈,且握球运动是需要在平时生活中持续执行的,正确的握球运动步骤为:
①手臂伸直自然下垂,手捏软式网球,用力捏球持续约5秒后手放松,捏球、放松动作交替数次。
②交替捏球动作五六次后,手臂持续用力将球捏紧数秒,使血管扩张。用力且缓慢的将前臂弯曲持续数秒后手掌放松,手臂自然下,重复以上动作持续15秒。
③若有血流不足或动脉化不佳时,可在手臂血管上方绑止血带(注意!绑上止血带后,要仍需要感受到血流震颤,切勿完全阻断血流),60~90秒后再用力握球,以促进静脉动脉化。
④每日至少实施握球运动3~4次,每次持续15分钟。
(2)预防瘘管感染:当瘘管表面皮肤有微小伤口,平日又不能保持清洁,皮肤表面的细菌会在穿刺时进入伤口,造成感染,轻者瘘管失去功能,重者则会造成败血症,严重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平时应注意的事项包括:
①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每次透析前使用肥皂清洗手臂,并以干净的布擦干,并保持伤口干燥。
②在瘘管周围发现有红肿热痛情形,可能是感染征兆,切勿任意涂抹药物,应立即就医。
③维护皮肤完整,避免抓伤,有破损时使用安尔碘擦拭,并保持伤口干燥。
④透析后应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加压止血后,经12~24小时后再将覆盖纱布拿掉。
⑤如果因穿刺造成血肿,当天应使用冷敷防止出血,若无继续出血,24小时后再改用热敷。
⑥使用内瘘后可以常规使用喜疗妥(一类能够软化血管和皮肤、促进渗血吸收的软膏),每日2次涂于穿刺处周围、血管上方、血肿处及瘢痕处,配合热敷效果更佳。
(3)避免瘘栓塞:引起瘘管栓塞的原因很多,包含外力压迫血管、脱水、低血压、透析时脱水过多穿刺部位形成小血栓等,因此,平时避免瘘管栓塞的方式有:
①每天自我检查瘘管血流量,触摸有无震动感觉。
②控制体重和血压,避免透析过程中发生血压下降,以致因血流不足而影响瘘管功能。
③禁止在有内瘘侧的肢体量血压、输液,避免提重物,避免压迫此侧肢体。
④避免抽烟,因尼古丁会引起血管收缩,影响瘘管功能。
⑤注意肢体保暖。
(4)防止瘘管出血
①避免用力提过重物品或肢体碰撞。
②透析后确实加压止血至少10~15分钟。
③透析过程中,扎针的手臂不可弯曲或移动,以防牵扯管路,造成出血。
④透析中需要坐起或站立时,应请工作人员协助调整管路。
⑤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有无出血先兆,例如:牙龈出血、解黑便、皮肤淤青等,应告知医师作为调整透析时抗凝剂使用量的参考。
(二)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
(1)临时血管通路的护理
①观察病情:注意观察留置针处有无渗血、血肿、发热、感染、气胸等现象,检查导管固定是否牢固。
②预防感染:肾衰竭的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尤其在留置导管后,穿刺部位极易发生感染,因此在透析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a.颈内静脉或肢静脉穿刺处换药隔日一次,一般用安尔碘由里向外划圈消毒,直径大于5cm,并清除局部的血垢及胶布痕迹。
然后覆盖透气性较好的无菌伤口敷料,并沿导管走行将导管固定好,以免伤口感染和导管脱落。
b.股静脉穿刺者患侧下肢不得弯曲90°,也不宜过多起床活动,要保持会阴部的清洁,会阴护理每日2次。
c.留置导管期间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穿刺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周围皮肤感染。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应立即就诊,以防感染扩散。
③预防堵管与脱管
a.严格执行医嘱,每日用肝素盐水封管一次,封管液量可根据留置导管的管径而定。
b.活动和睡眠时避免压迫导管,以防血栓形成和血管壁损伤。
c.穿脱衣服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留置导管,以免把导管拉出引起出血。
(2)并发症的处理
①疼痛: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局部感染时,穿刺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并有脓性分泌物,应每日更换敷料,同时口服抗生素;如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首先考虑留置导管内细菌繁殖所引起的全身感染,应立即通知医生,予以拔管,并将导管前端剪下送细菌培养,遵医嘱全身应用抗生素。
②出血:表现为穿刺部位出血或周边血肿形成。一旦发现,立即通知医生,并予以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拔管止血。
③血栓形成:留置导管因使用时间长,导管受压、扭曲,肝素用量不足,患者为高凝状态,均易引起血栓。临床一般采用尿激酶溶栓法,即50000~150000U尿激酶用生理盐水3~5ml分别注入留置导管的动、静脉腔内,保留15~20分钟,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若一次无效,可重复进行。
(三)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的护理
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的护理和临时性中心静脉插管法的护理基本相同。
二、患者的饮食指导
血液透析患者食谱不应千篇一律,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生活能力、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变化、肌酐和尿素的水平、血压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血液透析并发症制定。
1.蛋白质 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的需要量是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g,如一位体重50kg的患者每日需补充50~75g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仍以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可以适当进食鸡蛋、奶制品、鱼、家禽和瘦肉等富含高蛋白的食物。
2.热量 热量的来源主要为糖类和脂肪。一般透析患者每天每千克体重至少需要35kcal热量,才能维持体重,避免分解代谢本身的蛋白质和脂肪。主食(糖类)的摄入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5~6g,脂肪的摄入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3~1.7g,应以植物脂肪为主。如患者极度消瘦或过度肥胖时总热量应适当增减。
3.水及电解质的调节
(1)钠:建议饮食以清淡为宜,应避免高盐饮食。食盐摄入量每日在3~5g。防止因盐摄入过多引起口干、口渴,使水摄入过多致钠水潴留。特别是有严重高血压或水肿者每日应限制盐的摄入在3g左右,清淡的饮食有利于控制水的摄入。
(2)钾:血液透析患者一般无需补充外源性钾,并应限制高钾食物,每日摄入量在2~3g为宜。对于尿量少,血钾偏高的患者应严格限制钾的摄入。如有呕吐、腹泻等丢失钾的情况,应在检查血清钾水平之后确定补钾量。
(3)钙和磷:血液透析患者应该限制磷的摄入。磷过高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代谢性骨病等危险。如果患者血磷已经升高,可服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钙、氢氧化铝凝胶等。透析患者的血钙水平容易随着酸碱变化而变化。一般低血钙比较常见,治疗主要以药物补充,因胃肠道不易吸收,故应长期间断补充。最好间断补充能促进钙吸收的药物,如活性维生素D制剂。
(4)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微量元素锌及铁降低,铜、铝、氟增高,应通过饮食加以调整,适当吃瘦肉、牛奶、鸡蛋、海产品及含锌饮料以补锌。避免使用铜炊具,避免服含铝的药物。
(5)水:每日的进水总量=前日尿量+500ml,菜汤、饮料等也需计算在内,运动量增加出汗较多时可再增加200ml。不要吃太咸和加有许多调味料的食物,因为过多摄取此类食品会口干,增加喝水而导致体重增长过多。
总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原则是高蛋白、高热量、低钾、低磷,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必太过拘谨。除了在尿少时控制水的摄入外,可基本上按常人进食,更多的应该考虑用变化多端的食谱来刺激食欲,增加营养,强健体质。
三、患者的用药指导
对于透析患者来说,合理用药也是重要的,慎用肾脏毒性药物,尽量不用或少用,保护残余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卡那霉素、紫苏霉素、庆大霉素、黏菌素、利福平、新霉素、头孢毒素Ⅱ,以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在透析过程中,药物的清除量随着透析方式、透析时间和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透析能清除的药物,应根据透析方式和时间、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治疗效果,来决定透析后是否需要补充,以及补充量的多少。
四、患者的活动指导
运动训练可以改善透析患者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改善糖、脂及钙磷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从而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透析充分性及改善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患者可在透析间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爬山等,患者每天只需走路30~40分钟,运动量即已足够,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训练中最常见的是骨骼肌的损伤,最严重的是出现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猝死,易发生在高强度的运动中。由于大部分透析患者并发有心血管系统或代谢性疾病,因此在患者开始运动训练之前应由专业人员对其运动能力、心肺功能及危险因子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估,制定出个体化的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