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院感染管理科建设管理规范
48554300000010

第10章 感染管理部门工作(6)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 BSI)的预防与控制

1.人员管理

(1)接触穿刺部位、放置血管内装置及更换敷料前后,必须进行手消毒。

(2)执行中心静(动)脉导管、血液透析导管等血管内置管,须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或无菌隔离衣)及无菌手套。置管时应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要求。

(3)置管部位,覆盖无菌洞巾,并以大的无菌治疗巾铺设无菌区域。

2.留置针手术流程

(1)操作者修剪指甲,洗手,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2)进行周围静脉导管穿刺时,先清洁局部皮肤,再使用碘伏等皮肤消毒剂呈环状方式由内往外消毒2遍,停留2min,并且待消毒剂完全干燥,才能执行穿刺。

(3)消毒后避免以手再碰触穿刺部位。

(4)穿刺或更换敷料前,皮肤勿使用有机溶剂。

(5)增加穿刺部位的选择: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6)记录操作者、导管放置日期、部位和敷料更换时间。

3.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控

(1)监测特殊置管的感染率和感染趋势。

(2)每日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热、痛等情况。

(3)疑似血管内置管所致的血行感染时,应立即拔除输液系统,于穿刺部位先用0.5%碘伏消毒,待干燥后再拔除导管,以无菌剪刀剪下导管前端5cm,将此导管用半定量方法做细菌培养;若穿刺部位有脓性分泌物亦须送细菌培养。

(4)若怀疑输液污染造成血行感染时,应立即拔除输液系统,并保留输液瓶及附件,必要时送检。

4.输液管路护理

(1)更换管路装置时,采取无菌技术操作。

(2)若有连接延长管,于更换血管内装置时同时更换。

5.输液及管路更换时间

(1)静脉注射留置管路应每2~3天更换一次,包括导管穿刺部位、接头和活塞。

(2)普通输液管需每天更换。

(3)间歇性的静脉套管或全静脉营养管路,每3天更换。

(4)血液制品、输血或脂肪制品的输液管路每24h 更换。

(5)血液制品应于4h内输注完毕,以防细菌孳生。

(6)含脂质的全静脉输液应于24h内输注完毕。

(7)药物脂肪乳剂应于12h内输注完毕。

6.敷料更换

(1)穿刺部位应以无菌、透明的专用贴膜或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以利观察感染情况。

(2)若病患易流汗或穿刺部位有出血情形,应使用纱布敷料。

(3)敷料更换时间:纱布应每天更换,专用贴膜可至3~7天更换。

(4)当敷料潮湿、松脱、污染、更换装置或检视穿刺部位后,应立即更换无菌敷料。

(5)更换血管内装置及敷料时,遵守无菌技术,进行严格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6)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宜把导管浸入水中。

(7)对无菌操作缺陷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三)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措施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通常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14F。

(4)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

(5)常规的消毒方法: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程序如下:

①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②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③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④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2.插管后的预防措施

(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以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2)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3)疑似导尿管阻塞时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4)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7)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8)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周)。

(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先更换导尿管,并送检。

(10)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四)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手术前患者准备

(1)积极治疗或纠正引起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病人血糖等,提高机体抵抗力。

(2)缩短择期手术的术前住院日,应尽量少于3天。

(3)如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4)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对手术切口区域可能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如较长的汗毛、阴毛、腋毛等予剪除或脱毛。不常规采用剃毛方法以减少表皮损伤,即使采用剃毛,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以减少轻微损伤避免细菌繁殖。

(5)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2.手术工作人员的术前准备

(1)参与手术者术前应规范外科洗手,正确穿戴口罩、帽子、手术衣、无菌手套。

(2)患有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应避免手术操作。

3.手术中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2)正确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铺无菌巾。

(3)手术中应使用灭菌合格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用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练手术操作,正确放置引流管,避免出现缝合死腔。

(4)注意术中保暖,尽量采取加温措施,保持病人正常体温。

(5)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

(6)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必要时应戴双层手套。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8)减少手术室内空气尘埃粒子和细菌浓度,如控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保持手术室出入门关闭状态,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9)手术间实施连台手术,必须对手术间工作区域及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的设施,仪器设备,物体表面,手术台面,灯,地面等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10)特殊感染病人(如气性坏疽等)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手术后彻底消毒清洁手术间。

4.手术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2)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循“先清洁切口,再污染切口,最后感染切口”的次序。

(3)手术后选用吸附能力较好的敷料覆盖切口,及时更换渗湿敷料。

(4)保持各类引流管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周围皮肤受压。

(5)密切观察切口变化,可疑感染时应及时采样送检。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2)清洁手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3)清洁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管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6.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1)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2)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

(3)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且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4)给药方法

①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大( >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手术时间较短(<2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②接受清洁- 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h,必要时延长至48h。

③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④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六、感染性疾病会诊

感染管理科应由具有临床经历的专职人员参与全院感染性疾病会诊。通过会诊寻找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提供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正确采取隔离措施,科学进行消毒灭菌、防止医院感染传播及暴发提供指导。

第三节重点部门管理

一、手术部(室)感染管理

(一)布局流程

根据功能和消毒隔离要求区域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遵守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

(二)环境管理

1.手术室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物面无尘,地面无碎屑、无污迹。

2.手术时应保持门在关闭状态,每日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对手术间各种设施、仪器等物体表面及地面采用湿式打扫。术中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等擦拭。

3.不同区域、不同手术间的保洁工具(拖布、抹布)应分开使用。

4.洁净手术室净化系统应在手术前达到自净时间才开始手术,接台手术间隔应达自净时间。

5.洁净手术间每周清洗回风口及滤网,设备层有专人管理,定期更换过滤网。

6.术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处理。

(三)人员管理

1.手术人员经专用通道、更换清洁的手术衣、裤、鞋,戴口罩、帽子后方可进入手术间。

2.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3.除参与手术的医生、护士、麻醉师外,应限制其他人员进入手术室。严格限制参观人数,且按指定手术间参观手术,不得随意走动和出入,应与手术者和手术无菌台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

4.实施手术者应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法,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方可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不应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用物,坠落在手术器械台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四)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管理

1.所有进入洁净区的物品、设备,均应拆除外包装,擦拭干净方可进入。

2.无菌手术器械及物品管理

(1)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耐温、耐湿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不能用高压灭菌的物品应采用低温灭菌,尽可能取消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法。

(2)无菌器械存放环境和条件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3.使用后器械清洗消毒管理

(1)使用后手术器械送器械清洗间统一处置。

(2)使用后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五)特殊感染手术处置要求

1.气性坏疽等感染视为特殊感染性手术。安排在隔离手术间进行,禁止参观。

2.手术人员进入必须穿隔离衣,戴手套。进入手术间后,不得随意出入。

3.手术间物品尽可能准备齐全,不用的物品术前移出手术间。巡回护士应安排2人,其中1人负责手术间外物品供应。

4.尽量使用一次性敷料,用后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送医疗废物暂储地。布单用后经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压力灭菌后送洗;朊病毒病人使用布单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送医疗废物暂储地。

5.手术结束后,地面、墙壁、仪器、设备等物表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擦拭。各种瓶、桶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60min。

6.所有人员离开手术间时,应将隔离衣、手套等脱放在手术间内,就地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60min。更换清洁拖鞋、帽子等。

7.手术间手术结束后,先用过氧乙酸熏蒸法对空气进行消毒,密闭24h后方可将各种物品移出手术间,彻底通风后做空气监测,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

(六)职业安全

1.遵守标准预防原则,配备面罩或眼罩等防护用品。

2.熟悉职业暴露及利器伤后紧急处理与报告制度。

二、新生儿室感染管理

1.布局合理,应设洗澡间、配奶间、治疗室、隔离室及处置室。

洁污分开,各类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2.严格限制进入新生儿病房的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须着清洁的工作服和工作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