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哲学
48553500000072

第72章 临床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6)

3.片面性思维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整体,任何一种疾病,都在不同程度或层次上涉及整体,是一个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它是通过形形色色的症状、体征表现出来的,完全局限于某一系统或器官的疾病是比较少见的。在临床诊断中,医生只有对这些复杂的症状、体征进行认真的、全面的分析,才有可能揭示出疾病的本质,做出正确的诊断。如果把疾病的某一表现夸大,以点代面、不及其余,轻率的肯定或否定都会导致误诊。由于专业分工的需要和限制,临床各科的医生各自都有收集和评价临床资料的特点,都有确定诊断和处理病人的习惯,但若对分科思维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则往往会把思维局限在所熟悉的部分疾病中,不自觉地设法以自己熟悉的病种对病人作出自圆其说的解释,就难免出现误诊。例如麻风病,它的临床表现和多种疾病相类似,在许多专科门诊都有可能遇到,如果对其认识不足,则内科将瘤型麻风急性麻风反应误诊为败血症;神经科将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麻风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外科将麻风所致的继发性溃疡误诊为慢性溃疡等。片面思维导致误诊还表现在偏信单项检查结果,由于现代检查手段日趋先进,医生往往可以直接得到有关疾病的某种现成的答案,然而辅助检查不能离开其他临床资料的支持,它只能反映局部的、一时的、某一层次的变化,只根据单项检查所提供的数据或图像来肯定或否定某种疾病的存在,往往会循其谬误导致错误结论。

4.表面性思维

临床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疾病现象抓住疾病本质。但是,疾病现象是外在的、可见的、直观的,而疾病本质则是要靠抽象思维来把握的,有相当的难度。临床医生的认识如果停留在病象表面,不做深入的研究,就容易被现象所蒙蔽,则难免发生误诊和漏诊。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由于引起血液循环的障碍,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消化系统的功能,致使某些心肌梗塞的病人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症状,从而掩盖了心肌梗塞本身的症状,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

5.习惯性思维

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长期接触或处理某些疾病,会形成一定的经验思维模式,心理学上称为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相似情景的反复呈现和我们用同一思路给以成功的处理。这种定势的形成使医生每遇到病人时只准备将其诊断为很小范围内的某个疾病,这种心理准备和思维倾向阻碍了医生思维的开拓,往往造成对一些病症的视而不见。医生的思维定势的形成还有一种近因作用。

所谓近因作用指刚刚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有足够的强度和新异性,这就说明了有时候医生好像忘记了长期经验而误诊的一个原因。近因定势在临床上表现突出的一点是因袭前诊,可以是门诊医生的诊断对住院医生诊断的影响,也可以是学术权威的诊断对一般医生诊断的影响。这种定势对医生下一步思维的影响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无形中规定了医生的思维方向。对于前人做出的“诊断”,后来经治的医生不假思索习惯于照着葫芦画瓢,致使诊断一误再误,得不到纠正。

(四)经验和理论的不足与误诊

临床诊断是医生能动地运用已知的理论,去具体认识病人疾病的过程。正确的诊断,是理论和经验结合的结果。但两者的不足与分离则常常是错误诊断的根源。

1.临床经验的不足易导致误诊

有的临床专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诊断水平的高低与个人临床经验成正比。此语实属经验之谈。许多高年资的医生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提供诊断治疗的指导性意见,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当然经验有局限性,因为它主要是从个人经历的事实比较中形成的,这种经验有的只知其然而不完全知其所以然,带有或然性和狭隘性,如果把它绝对化,在诊断中只能以经验为引导,拘泥于老套套,不与理论结合,有时也可能发生误诊。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根据经验作出诊断时也有失误的原因。

2.理论结构有缺陷也难免误诊

医学理论具有普遍性。它高于经验,将它应用于临床与经验相结合,则可以克服经验的局限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一般说来,在一定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医学理论基础越深厚的医生,其诊断的准确性也越高。医学是无止境的,而一个医生的知识则是有限的。理论知识不足,无疑在诊断中容易造成失误。例如类癌、隐性遗传病、许多内分泌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因不少医生很不熟悉,缺少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常被误诊。

当然医学理论也有相对性,也需要随实践不断发展,不能把它绝对化。对理论采取教条主义盲目迷信的态度,一切从本本出发,也难免失误。教条主义盲目迷信又分几种情况:(1)教条主义,死抠书本知识,不敢越雷池半步,无视客观实际,不做具体分析,不从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不兼顾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过分地盲目地迷信专家、权威等,对他们已下的结论不敢有半点异议,结果导致误诊。

另外,如果医生在工作态度方面存在某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误诊。

(1)工作不细心、粗枝大叶造成的误诊。如问诊不详,查体不细,本来完全当时就可下诊断的疾病,却因医生的粗心或不负责任而延误,严重者可致人于死地。虽然,有时医生的粗心事出有因,但严格来说,不能原谅。崇高的职业不允许我们有各种借口而误人。

(2)医生骄傲自大心理造成的误诊。这是医生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

如主观臆断,过分自信,凭着自己的临床经验,听不进同事或下级的意见,甚至一错再错。

(3)医生贪图方便偷懒造成的误诊。有时候,医生明知道诊断尚有疑问,还需自己亲自做一些检查或试验,但因费时间、怕麻烦,在“大概不会”的思想支配下省略了,结果造成误诊。

二、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基本方法

临床误诊有其难免性,但也不是绝对的,作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减少误诊。这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减少和避免误诊的方法,以下主要从临床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深入病房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首要前提

正确的诊断要以丰富而可靠的临床资料作为基础,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病房,接触病人,勤于对病人进行观察和检查,系统地掌握病人的各种信息和动态,这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重要前提。病人是医生认识疾病的老师。临床的意义就在于亲临病床。张孝骞教授指出:一个临床医生,他的眼睛必须始终盯住病人,不能有任何松懈,一些同志发生医疗差错,原因往往就是放松了对病人的观察。现在有些临床医生只喜欢听课、看书,不愿意进病房,出门诊,舍不得花时间接触病人,这是很不好的。这句话正切中了当前我们许多临床医生的要害,近些年由于人才竞争的压力,每个人都有紧迫感,尤其是一些青年医生经常处于浮躁状态,他们忙于准备各种考试,而把医生的正业亲临病床观察病人给忽略了。

(二)广积知识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基本途径

理论结构的缺陷,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既影响临床资料的收集,又影响临床资料的科学加工判断。为了防止和减少误诊,我们每个临床医师必须一方面十分重视积累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不仅要掌握医学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及时吸取最新知识,而且要吸收有关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人文医学知识,更新观念,完善自己的理论结构。所谓临床经验也只能在临床实践中,边干边学,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密切结合起来,使经验得到提高,使理论灵活应用,变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才能有效防止和减少误诊。

(三)善于思考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关键手段

临床诊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考过程,辩证、周密、深入、客观的思考,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误诊和漏诊。

从基础诊断方面来说,应当经常思考自己诊断的基础是否牢靠。例如病史有无遗漏和不准确之处,自己采集病史的方法是否妥当,有没有抓住重点,各种影响病史采集的因素是否都排除了?体检方面,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检查是否细致和全面,有没有由于自己的疏忽而遗漏阳性体征,特别是哪些昙花一现很快消失的或者似乎无意义的微小阳性变化等?是否对病人作了动态观察和检查,必要的又能作的实验室和器械检查是否作了?结果是否作过必要的反复验证等等。

从对临床资料的思维加工方面,应当经常思考自己的加工过程是否科学,结论是否正确?例如,病人的病象是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表现,还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反应?是假象还是真象?是疾病好转的表现,还是恶化的象征?自己分析是否深入,综合概括是否科学,判断推理有无毛病,自己的诊断能否合理解释现有的临床资料,理论根据是否正确,有无牵强和想当然的地方,特别是有无矛盾的事实?等等。总之要多想病情上有无疑点,诊断根据上有无漏洞,逻辑上有无矛盾;要运用证伪方法对临床思维过程反思和检讨,慎之又慎,三思而定,则误诊和漏诊是可以大大防止或减少的。

(四)从善如流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重要条件

在临床上,不管多么高明的医生都难免发生失误。但是,可怕的不在于会出现错误,而在于不认真去发现和改正错误。自持高明、矜持固执是一定要出差错的。

因此,谦虚态度、民主精神、兼收并蓄的胸怀、自我批评的勇气,是获取真理、防止和减少误诊的重要条件。不仅遇到疑难病症要请人会诊,就是一般病的诊断也要多听取意见,因为人的认识是难免有局限性的,需要取长补短。听取意见还要不耻下问,下级医生、青年医生和护士的意见都值得重视,其中往往不乏真知灼见。在会诊和讨论时,除了说明自己的诊断根据外,还要指出根据不足之处,特别要指明不支持诊断的反证所在,公开暴露自己诊断的暗点,以引起批评。讨论中要十分重视反对自己诊断的意见和根据,不论其正确与否,均可促进思考,加深认识。兼听则明,有助于正确诊断的形成和错误的及时修正。

(五)尊重实践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根本措施

一切诊断的正确与否,都只能由临床实践来检验。根据诊断或拟诊进行的治疗,即诊断性治疗和试验性治疗,一般来说,观察其疗效是检验的标准(诊断明确,无有效手段治疗者除外)。因此,临床医生应当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的动态,仔细分析和正确评价疗效。只要判明诊断有误或拟诊不能成立,必须立即改变。并根据新的材料重新考虑诊断,而不掉以轻心。如此,则能以较快的速度修正错误,避免或减少误诊。

误诊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是绝对的,事在人为,只要按照科学认识论的要求,遵循正确的认识路线和科学的认识方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工作制度保证下,是可以大大减少和防止的。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可以逐步认识和掌握,因误诊难免而导致畏难情绪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