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避免早死和追求安详死亡
这是现代医学目的对传统医学目的最大突破、修正和发展。传统的医学目的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延长寿命,把死亡作为医学的最大敌人。然而死亡是人类正常生命过程的一部分,个体的“死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最好的医学也不可能消灭死亡。用昂贵的医疗费用来阻止生命质量极低的病人的死亡,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公正的。因为这样会使需要抢救的病人,由于经费困难而不能获得及时救治。基因测序表明人可以活到12O岁,这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意义十分可疑。医学对于群体的人、个体的人,保证其达到应得到的生存年限就够了。生存年限要与生命质量结合起来,使人们既活得长一些,还要活得好一些。因此,医学不应把不惜一切代价延长生命作为自己的追求和目的。当然,医学并不是在死神面前听之任之,相反,避免早死应是医学的重要目的。但是,当死亡不可避免的时候,医学应促使安详死亡成为可能。“安详死亡”即在死亡过程中,用姑息疗法,把疼痛和疾苦缓解到最低程度;帮助病人保持心理上的“安详”,把对“死亡”的恐惧减少到最低程度,使病人得到人道主义的照料,维护病人的尊严。
把避免早死和追求安详死亡作为医学的目的之一,标志着人对自己的生老病死有更理智、科学的认识和选择,对医学本身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本身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划时代的意义。
(五)提供人文关怀
以上四个方面是从过程的角度说明医学目的的。如果从结果的角度来看,医学目的还应包括对人的生命的人文关怀。医学人文关怀的目标是让生命的黎明朝气蓬勃,生命的正午金光灿烂,生命的夕阳无限美好,生命的最后一抹晚霞庄重安详。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医学人性化境界的实现。
现代医学目的的这五个方面,代表着现代医学的核心价值,既继承了传统的医学目的,又克服了传统医学目的所遇到的难题,反映了人类对医学目的的更深刻的认识。医学应立志做到:高尚的,并贯穿在医学专业中;有节制的和谨慎的;供得起的和经济上可持续的;公正的和公平的;尊重人的选择和尊严。医学目的的重新审视与调整,决不仅仅是为了克服医疗危机的问题。它对于人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医学的本质,正确地看待生老病死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生命质量问题,对医疗卫生保健的实际工作、医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三节 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的互动关系
医学构成和医学目的是影响医学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它们是从医学结构与医学功能的不同视角对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医学总体特征的反映。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有可能出现冲突但决不意味着二者必然发生冲突。相反,从内在本性上看,医学构成总是和医学目的联系在一起的,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并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一、医学构成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医学构成影响、规定着医学目的,表现为:
(一)医学构成提供了人类实现一定历史条件下医学目的的理论、手段和方法医学要实现其目的,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理论的观念形态上,而在于运用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手段、方法解决人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这里,关键是要掌握科学的医学知识、医疗技术手段及方法,因而医学构成是实现医学目的的中间环节。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由此推论,没有基础医学、应用医学、技术医学、人文医学,也就没有医学治疗和预防疾病、恢复和增强健康等目的的实现。
(二)它规定和限制了医学目的的范围或视野
现代医学已有五十多门学科、数百门分支学科。这样一个庞大的现代医学体系,主要是在生物医学模式中发展起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应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成果和技术移植到医学中来,通过对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病理、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深化了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发现了多种疾病的病因,揭示了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创造了一套对疾病诊断治疗的有效方法。生物医学模式的巨大成果使人们在观念上产生了错觉,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可以相应地在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其病变部位,只要有针对性地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药物等方法就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忘记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的发病治疗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正如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恩格尔曾指出的,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解释,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疾病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从而把医学目的主要限制于对危、急、重病人的救治上。
(三)医学构成为医学目的的重新审定和调整提供了新依据
一方面,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器官移植有了突破,控制生殖和解除痛苦有了新办法,以前认为不能修复的身体有了新的康复途径等,这种转变必然改变人们关于疾病、健康、痛苦、死亡等观点;另一方面,现代医学,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里,过度重视技术、治疗,而忽视对人类疾病的预防,日益增多的老年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以及残疾人病后余生的照料及社会、精神(心理)防治,对社会上广大健康人群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无能为力,与医学目的背道而驰。这种重技术、治疗与轻预防、照料之间的矛盾,成为重新审定和调整医学目的的重要依据。
二、医学目的对医学构成的影响
医学构成在医学发展中是比较稳定的方面,而医学目的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经常地、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比较灵敏地反映各种条件的影响。这样,保守的、稳定的医学构成控制和限制着医学目的的范围,而活跃多变的医学功能在环境作用下,为发挥最佳水平反过来促进医学构成的改变。医学目的对医学构成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作用
医学目的可以发挥引导医学学科从而也引导医学构成的发展方向的作用。医学目的是一种认识结果,但它同时又是对医学的追求、理想和期盼,带有预测性和前瞻性,因而在反映医学本体的同时,还起着引导医学发展方向和规定医学发展途径的作用。正是由于医学目的所具有的超越医学发展水平并以理念形式存在的特性,引导着医学科学技术体系与结构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医学目的的调整,需要开辟新的专业,建立新的机构,培养新的卫生队伍,扩展新的体系。
(二)纠偏作用
在外界条件改变、医学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医学目的不正常发挥或低效状态的情况下,医学目的对医学构成的影响表现为促使医学构成发生改变。医学形成以来人类所追求的“救死扶伤、防治疾病、恢复健康、延长寿命”的传统医学目的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对健康和疾病概念的理解过于片面,忽视了对病人精神上、心理上的关心与照料;把重点放在阻止死亡上,忽视了对生命质量的追求;重治疗,轻预防,忽视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对健康的广泛需求;拘泥于“消灭疾病”、“战胜死亡”,忽视了患病率不降反升的现实;高技术的不适当使用,导致有限的卫生资源只用在少数人身上,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卫生保健服务。在现代医学实践中,传统医学目的指导的有效性、预见性能力越来越弱,与当代医学及其服务的现实和未来走向以及社会公众对医学的期待相矛盾。如由于社会发展,车祸、酗酒、自杀、营养过剩、工业污染等等危害人们健康的因素带来的许多不能用单纯的生物科学解释的疾病,传统医学目的对此无能为力。因此,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人文学科也开始成为医学所需要的重要学科。
医学目的对医学构成的影响是通过确立一种观念形态的追求,整合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政策、医疗卫生需求等因素之中而实现的。具体途径为:
(1)医学目的对健康、疾病、生命、死亡的阐述整合成民众的社会观念,形成医疗卫生需求,推动医学构成的流向。
(2)医学目的确定的目标整合成医学科学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形成社会的医学热点问题,推动医学构成的流向。
(3)医学目的整合成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模式,形成固有的医疗行为,引导医学构成的流向。
三、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统一于医学发展的实践过程中
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的统一不是仅停留在理论的思辨上,而是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互动过程。医学构成规定和限制医学目的,医学目的促使医学构成发生改变;改变后的医学体系结构(构成)使医学目的通过它得到最佳发挥。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人类对生命及其健康与疾病规律认识的深化,医学目的也要发生改变。在原有医学构成中,当医学目的处于低效时,又促使医学构成加以调整。
这样,在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作用下,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这里,重要的是要根据医学发展的外部条件系统地把握医学发展的要求与发展趋势,自觉调整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在互动中实现最佳状态。
(一)坚持从医学构成和医学目的统一视角研究医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医学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由于医疗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要求我们对疾病的实际疗效、对卫生资源的消耗、对生殖技术、克隆技术、变性技术、器官移植技术等医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医学构成的技术作用、从现代医学目的的内容方面作出评估和评价,在最合理、最优化的医学目的指导下,建立一个适宜的医学技术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适应医学构成上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趋势,及时调整医学目的
现代医学的发展呈现出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势。一方面借助新技术不断向微观领域深入,从个体、器官、组织、细胞进入亚细胞、分子甚至量子水平,对生命活动进行精细的分析研究;另一方面又向宏观拓展,不同学科横向综合与交叉、相互渗透,出现了社会、心理、生物学全方位的研究、多学科融合、高度综合的态势,从人与自然、社会的联系上探索疾病和健康的规律。医学的发展需要适应这种趋势,扩展视野,及时调整医学目的的思路,真正落实到“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照料和治愈有病者,照料那些不能治愈者;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的现代医学目的上来。
(三)适应现代医学目的要求,大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完善医学构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现代医学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人口过快增长、年龄老化,人口结构在发生变化;艾滋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乃至许多国家面临的全球性或地区性问题。
医学目的不能回避这些问题,而要自觉应用医学目的的“功能调节”方法整合各种卫生资源,通过学科建设完善医学构成。要指导医学与自然科学及其他科学技术、基础医学与应用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医学与人文的融合,更好地研究健康和疾病防治与社会、文化、经济、心理的关系;要从治愈和高科技转移至照料,指导医学把重点放在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上,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如肿瘤、肝癌、肝炎等对广大人群有重大影响的疾病研究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指导医学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进一步渗透融合,恢复医学“仁术”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