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哲学
48553500000022

第22章 医学的本体(9)

2.当代生命科学家可以成为上帝之手

面对全球关于克隆人、安乐死等生命伦理问题的激烈争论,从宗教界中升腾出一种清新的声音。有些基督教学者的观点是,世界与人被选之后,还每时每刻都要更新;人类并不是理想的模式,只是半成品,尚需改造与完善,人应该更加完美,这个任务在“创世”之后就由“上帝”交付给人类自己控制,自己做决定。生命科学家可以成为“上帝之手”。

怀特海说:“人由于参与创造过程,就有份于上帝的事业,这一有份就是他的不灭。在宇宙中作为与神同工的创造者,这是人的尊严和华美。”因此,一些生命神学家认为,人的尊严是不断创造、变化与运动的,而不是静态、消极的等待,而是人类自我革新和自省的行动,人为什么不能行使改造自我命运的使命?他们指出:生命伦理学的任务不是为生命科学技术设置障碍,而是为高新科学技术呐喊助威、鸣锣开道,并在理论上为其寻找合理的辩护;我们的任务是为科学家修路架桥,制定交通规则,为畅通无阻的目的,为造福人类,为科学的自由,设置红绿灯信号。他们疾声高呼:在反对运用克隆技术和反对商业化的前提下,应该宽容科学家,宽容克隆技术,宽容克隆人。

(三)反对伪科学与伪宗教

1.伪科学的特征

伪科学在科学史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常常与科学现象混杂出现的撒旦,有时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被揭露和唾弃。伪科学现象有三大特征:(1)打着科学的招牌;(2)欺骗和作伪并生;(3)存有功利的目的或险恶的居心。因为科学也会出错,科学家也会有各种失误,划分科学和伪科学就一直比较困难。这种划分也一直是科学哲学家的神圣任务。科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伪科学划分标准,公推阿根廷籍的美国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马里奥·邦格制定的标准。邦格主张伪科学具有六条特征:(1)其认识论是主观主义的;(2)其形式、背景是粗鄙且很少包含数学和逻辑;(3)其知识经不起检验,甚至完全是虚假的假设;(4)它与临近的研究领域没有什么相关和重叠;(5)其不具备与已证实理论的大量知识;(6)总有一个不变的信仰和难以捉摸的无形实体。马惠娣教授在总结拉特纳《科学与谬误》时,认为伪科学的基本标准是:拾科学牙慧;故弄玄虚;求助于神话;收罗不真实的证据;不能驳倒的假设;从虚假的相似中得出结论;用情景描述来说明;靠寻章摘句进行研究;拒绝批评;从事伪科学的人缺乏或没有系统地接受专业教育和学习。拉特纳指出:

“伪科学具有巨大的娱乐价值,它可以满足一些人的猎奇心理,给绝望者和空虚者以慰藉。它还具有极大的商业利润价值,这是任何一个出版商都可以证明的。”

邱仁宗教授指出,通过中国的“超心理学”支持者作出特设性解释和拒绝检验两大伎俩,都可辨别伪科学的庐山真面目。

伪医学是伪科学的一种,“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它们的研究对象是主观臆造不是客观存在;二是其研究手段和方法是反科学的,是别人无法重复和验证的;三是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打着科学的旗号进行的”。柯云路的“生命科学”就是这样的伪科学。他的伪科学作品中,满纸荒唐言:“潜意识制造疾病;妇科病是社会学原因所致,是女人在掩盖自己的罪恶和过失;不生育者得子宫病,不养育者得乳房病;消化疾病系思想上的消化不良引起;所有的肩背疼痛都源于不堪重负;腰痛,更典型的是性生活不堪重负的象征;癌症大多都有较强烈的自杀欲望和倾向;鼻炎、鼻窦炎与争先抢先、好出风头有关;老花眼是由于心理上不愿太精确地正视眼前的事物;咬舌头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切手是做了不该做的事……。”他的“宇宙有正负”、“多维复数空间”、“时间是多维的”谎话早已被批判得体无完肤;而类似把“尹喜(关令尹高高兴兴)”误为“人”、把老子和《老子》误为一回事、“孔子读过易经”,……这类粗鄙的常识错误更是不胜枚举。更可笑的是他坚持:“气功能治病,能救火,能算命,能见鬼,能告你发财,能解决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决定生男生女;能攻克疑难杂症;能使聋子复聪、瞎子复明;能使傻子变得聪明;能救大兴安岭大火;能预测火箭升空是否爆炸;能超越时空;能超越爱因斯坦;能在负时间中运动;能说宇宙语……”。

2.伪宗教的特征

宗教有教会、仪式、信仰、特殊的情感体验和系统的道德规范与观念,是根据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而历史地、必然地产生的。人在现实中失去的尊严、价值和爱可以在宗教那里获得补偿;宗教不是以赢利为目的而对大众的欺骗,它使人在精神超越中进入自由的领域。宗教不是欺骗的产物,宗教崇拜与迷信永远有重要差别,宗教不是封建迷信,封建迷信是粗陋的编造,它始终是腐朽落后或反动的东西,而宗教对历史文化有过一定积极作用。

伪宗教的特征是:(1)恶意曲解和践踏宗教教义,用被肢解的宗教语言作为进行欺骗活动的幌子;(2)彻底背离宗教爱的黄金律,对人们实行精神控制,使人失去尊严和价值;(3)以封建迷信为手段,以赢利为目的,谋财害命。

3.伪科学和伪宗教联姻的产物只能是反科学、反人类、反文明的渣滓伪宗教假借宗教之名是由于宗教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渗透力和历史影响力;伪科学假借科学之名是由于科学具有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和现实力量。伪宗教和伪科学本质的血缘关联,注定了它们之间的狼狈为奸不可避免。伪科学由于自身内在的先天愚障,不得不与伪宗教联姻。如以气功、人体科学名义出现伪医学,虽然几乎无一例外地宣称能够使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并且可以治愈从近视眼到恶性肿瘤等一切疾病。但是,伪医学实际上并不自信,因此不得不经常利用伪宗教为自己壮胆。搞伪医学的人总是自称某某大师或是人体科学家或气功科学家,往往为自己编织传奇的经历及非凡的功力以增加神秘性;通常搬弄宗教语言愚弄听众;偶尔也运用语言暗示的手段;更多的是玩弄障眼法之类骗术而以各种借口拒绝对他们有威胁的任何验证;他们不放过任何自吹自擂的机会,也会通过出版书籍、音像制品、开报告会自我炒作。伪科学的说教如卫星预测、呼风唤雨、外气改变物质结构等,虽然荒诞不经,但却被很多人轻信,甚至受骗上当为伪宗教组织所收服,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

伪科学和伪宗教联姻的产物只能是反科学、反人类、反文明的渣滓,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天敌。首先要识别真伪科学和真伪宗教。其次对伪科学和伪宗教向真正的生命科学家示威的现象值得人们重视和警惕。对伪科学和伪宗教的研究和回击却是“一个真正属于科学研究的课题”(于光远语),任何有良知的生命科学工作者都不可袖手旁观,这是我们神圣的责任。生命依然充满生机。世纪之初,忧虑与沉思之中,我们发现有必要对这段历史进行最后清算和终结。伪科学和伪宗教在真理面前就像一个颤抖的灵魂支撑着一个瘫痪的躯体,终究会被历史所唾弃。

第五节 生命的辩证范畴

人的生命的存在,是蕴含着矛盾的存在。生命的矛盾构成了生命的本质,推动人的生命运动的进程。生命辩证范畴凝聚着生命的本质内涵。对之进行分析和把握,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生命的真谛。

一、生理与心理

(一)生命有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辩证统一

作为物质运动高级形式和生物进化最高环节的人,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劳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交往,造就了人的躯体和心理,使人成为生物进化最高环节基础上生理与心理的有机统一体。

在生物生理层面上,人具有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系统等,由内到外、由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而每一层次都具有特定的生物结构及相应结构所决定的特定生理功能;人类的疾病不论根源何在,大多最终要导致生物体的器质性损害。

社会劳动、社会交往促进了类人猿向人的进化,使人在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理基础上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心理意识活动和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心理、精神的世界,构成了人类最神奇、深邃的生命功能之一。缺乏对人的心理层面的研究,不可能完整、全面地揭示人的生命本质。

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使人具备相应的两大防御体系,即生物免疫系统和良性情绪功能;决定了人患病的身心性。目前心身疾病约占患病总类的1/3,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涉及多个系统。

人生理与心理的统一,即身与心、形与神的统一,历来是哲学与医学共同关注的课题。德国精神病学家希罗斯于1818年首先提出“心身的”(Psychosomatic)概念。1922年,蒂尔茨克建立了“心身医学”。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形神合一论”是中医心身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躯体与精神、生理与心理关系准确而精辟的概括。医学巨着《黄帝内经》中“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的论述,从人生命生成的角度把人的生理与心理现象看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形神合一”的心身观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

(二)生理与心理相互作用原理

1.生理对心理的基础制约作用

第一,人脑神经生理活动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在人的生理与心理辩证统一的关系中,生理活动是心理过程的物质载体和基础。人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极为复杂、精细的心理过程依赖于大脑,建立在高度发展、完善的人脑神经系统条件反射活动的基础上。现代脑科学证明:人脑是由约1OOO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其细胞体多数分布于大脑皮层之中,神经网络具有等级式结构。人最简单的分析、综合与调节行为的功能由脊髓、延髓、中脑、间脑等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执行,而复杂的信息整合的意识活动则由大脑完成。意识通过人脑的神经反射活动实现,而反射活动又是以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为前提的。

所谓第一信号系统,指引起神经反射活动的刺激是具体实物,它为一切动物所共有;所谓第二信号系统,则是指引起神经反射活动的刺激为语言、文字,它是人所特有。当外界因素作用于人的感官时,所引起的各种刺激沿神经纤维传送到大脑皮层各个相应的区域,经过信息整合构成复杂的意识活动并支配人们产生一定的行为表现。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高级神经生理学对心理活动生理机制的了解,已从反射过程的黑箱研究方法深入到大脑内部神经细胞的水平,进一步揭示了大脑通过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流实现心理意识活动的微观生理机制,表明了人的心理、精神过程是其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功能表现,脱离了人脑神经系统的生理过程,不可能产生人的意识和心理;而人脑生理机能出现异常或躯体器官的生理疾病,都会在精神、心理上留下痕迹,出现相应的异常,如癌症、冠心病、哮喘、糖尿病人以及慢性疼痛超过两年者,常会导致严重的抑郁症,这已被当代脑科学和临床医学实践所证实。

第二,整体生理状态通过神经生理调节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对生理过程的依赖性,不仅体现在与人脑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射活动密切相关,而且还表现在其与人整个躯体的生理状态紧密相联。躯体生理活动不仅通过为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活动提供营养等物质支持来保证心理意识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躯体内部的许多“非神经器官”如心、肺、肠等,除自身系统的功能外,还具有某些神经性的功能。例如,肺脏除主管气体交换外,还可产生调节全身整体功能的数十种酶。其中像心钠素等物质,甚至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人的神经状态,影响其心理意识活动。

2.心理对生理的能动反馈作用

第一,心理对生理过程的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受认知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制约,通过情绪影响人的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外部腺体(汗腺、泪腺)和内分泌腺(肾上腺素、胰岛素)等。神经心理学认为,各种应激源刺激人的感官产生的应激紧张状态,可以引起神经冲动,并沿着脑干的感觉通路首先传导到丘脑和网状结构;接着,传达到调节神经、内分泌、情绪反应的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以及负责认识、运动的皮层区等相应的调节机体生理、心理机能的脑区;最后,通过各脑区之间的神经联系,使个体做出整合性的反应。另外,美国生理学家坎农的生物稳态学说指出,植物神经所控制的各种生理现象如血液循环、腺体分泌、呼吸运动、肌肉运动等生物功能,都受情绪等心理变化所左右。心理紧张情绪通过刺激下丘脑,使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加,释放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使机体血流增强,表现为心律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和血压增高;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同时还伴有出汗、呼吸加快、手脚发凉等现象。这些都是机体通过情绪等心理因素为适应外界刺激,调节控制机体生理变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