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本体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医学得以存在的最终依据;人类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需要是促进医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人的生命存在的状态显现着医学发展的水平,为人的生命服务是医学的终极目的。
第一节 医学本体的界说
一、哲学的本体和医学的本体
(一)哲学的本体概念
1.追问本体,是人类最持久的冲动
本体是创生一切又统摄一切的本原性的存在,是事物存在的最终的根据。有哲学以来,人类对于本体问题一直情有独钟。虽经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消解,哲学追问本体的冲动依然强劲。
本体是存在的本身,它直接向人们显示它的意义:它是世界存在的基石,是价值体系和信念的支柱,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础平台。本体概念是反映世界本原性存在的最高层次的哲学范畴,本体论作为一门学问起源于对万事万物的本原也就是本体问题的追问。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的理论源头都是本体论,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说的“阴阳”、“五行”等都是本体论范畴。哲学史的各个阶段对本体论的重视,正是由于本体论作为哲学体系立论之基,“最能体现哲学高度抽象概括性和远大普遍性、最富于哲学意味的理论思维形态。本体论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的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以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形式充当了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及科学等所以持存的理论论证的逻辑框架,并提供辨析真假、善恶美丑的理性尺度”。
后现代主义哲学“告别本体论”的思潮,正在成为文化界的反思的对象。一切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都是在本体论的基石上建立起来的,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一切形而上学的思想都是本体论,或者它压根儿什么都不是。”
2.本体和本质
本体和本质是统一的,事物的本质是事物本体的质的规定。研究某一事物的本体,往往要从该事物的本质入手。本体和本质又是有区别的,本质是相对于现象而言的,用于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甄别。本质随着人们的主观认识的深度可以分为不同级次。本体是描述终极状态的概念,是一个独立的、不可剥离的范畴。
3.本体论和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发展观
本体论是关于事物存在的终极根据的学说。本体论和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发展观有着内在的联系。本体论是方法论、认识论的内在依据;本体论通过对存在的本质及其认知方式的说明,为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提供价值选择;事物本身的发展和人们对本体研究的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双螺旋,叠印着理论和实践历史的轨迹,蕴涵着发展的规律。
(二)本体的特性
1.本原性是本体的特性
本原性是指它是任何现象存在的根源,一切现象都从这里衍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水是万物始基”、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毕达哥拉斯产生万物的“一”、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老子的“道”和中国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等都是体现了本体的本原性。
2.本体是哲学反思的对象
本体的存在通过具体事物表现,但不能归结为具体事物的存在。本体的存在,外化为具体事物的性质和属性,但不能归结为事物的属性或性质。具体事物的存在是经验性的、感性的存在,是人们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存在,这种存在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本体的存在是本原性的、本然性的存在,是人类哲学反思的对象。
(三)医学的本体
1.医学哲学的诠释
对于医学而言,人的生命是一个最高层次的本体范畴。医学的本体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医学得以存在的最终依据;人类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需要是促进医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人的生命存在的状态显现了医学发展水平;为人的生命服务是医学的终极目的。作为医学的本体,人的生命的意义具有至高无上性、无条件性,是不言自明的。
对于医学哲学而言,人的生命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范畴。人的生命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学意义上的生命,是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共同点,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第二层次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生命,这是人的生命区别于动物的显着特征;第三层次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生命,这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本质规定性;第四层次是宗教学意义上的生命,这是人的生命摆脱烦恼和庸俗,追求宁静和永恒的境界。一个完整的生命,是四个层次的和谐与整合。
2.对人的生命本体研究的过程
人的生命的本体承载着人的生命本体的内涵,研究人的生命本体要从人的生命的本质入手。对于人的生命本质的研究可以不同级次、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展开。生物医学如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在生命本体的本质特征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与日俱进的进展;人文医学诸学科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等对人的生命本体的本质特征的研究正在全面展开。
生物医学对生命本质的研究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揭示的是生命体共同的生物学本质。某种意义上说,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而不仅仅是人的生命。
诚然,对人的生命本体的研究离不开对人的生命本体的生物学研究,但人的生命本体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一个生物学的范畴。人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生命特征与其他生物既有生物学方面的共性,又有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质的差异。而且,后者必定以人类特有的方式影响甚至改变着前者的内在规定。目前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处于多角度、多级次、多学科单科独立研究的阶段。对人的生命本体的研究,则是在此基础上,各学科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相互补充,抽象升华,在逐步把握科学、全面、整体的生命本质观念前提下,最终形成医学哲学级次上的医学本体学说。
二、人的生命本质
(一)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从整体到局部
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首先经历了由整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五个层次的宏观认识过程。生命体是由多种器官构成的功能系统;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按一定的结构联合形成;组织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及其细胞间质,在生物体内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生命的本质在第一级次上表现为,除了原始生物以外,所有生物都具有机能结构的一致性,即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例外)。构成生物的各种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都显示相同的生命活动属性,都能从外环境吸收养料,都能生长、增殖、感应刺激。在整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这个由整体到部分的各个层次上,发育、生长、循环、排泄和生殖等新陈代谢现象,被认为是一切生命的本质。
(二)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
自然界生物体的统一性,不仅表现在它们都由细胞组成,还表现在无论其简单和复杂程度如何,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都是蛋白质和核酸。因此,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研究,由从整体到部分进展到由宏观到微观的层次,许多生命的奥秘在对微观世界的研究中被不断揭开。核酸和蛋白质这两种生物大分子都是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生命现象就是这两者的相互作用的反映。一般来说,生命活动是要通过蛋白质表现出来,各种不同的蛋白质担负着不同的职能。如胶原、肌纤维等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结构的支架。有的能消化食物,有的可以运输氧气,有的可以使肌肉收缩,有的能作为调节细胞代谢的物质。在新陈代谢中必不可少的各种各样的酶都是蛋白质,它们具有催化的作用等等。但是,大量事实表明,核酸的功能要比蛋白质更为重要,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主要是由核酸决定的,核酸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因此,与蛋白质相比,核酸是更本质的生命物质。
所有的生物体具有微观结构的一致性。虽然组成不同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种类不同,但构成各类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氨基酸和核苷酸是完全相同的。与生命体宏观的机能结构一致性相比,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的一致性,更深刻地反映了生命的本质。例如,关于遗传现象,在宏观层次上观察到的是性状(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分离、组合规律;在细胞层次上了解到的是基因控制遗传性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基因载体;只有在分子水平上,才能看到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染色体中的DNA,而基因则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构成基因的各种核苷酸数目及排列顺序表述着遗传信息。人类对生命的微观结构的研究将生命的本质看作是核酸分子运动的结果,这是对生命本质认识的更进一步深化。
(三)对人的生命本质的认识:从生物学科到社会学科
1.生物学科对人的生命本质的界定
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两个级次:由整体到部分、由宏观到微观。
无论是哪一级次的认识,都是对生命个体的部分和不同级次机能研究的结论。这样的研究虽然还在不断进展之中,但有以下两点应予讨论:
第一,级次I和级次II的认识不能完全解释生命现象。将生命的本质界定为排泄、呼吸运动、生长、生殖和应激性等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生命生物学方面的共同特征。但新陈代谢能否完全解释生命现象?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或代谢系统不完善。当它独立存在时,缺乏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的活动能力。但不能否认它是生物。当它进入宿主细胞后,运用自己体内的DNA,在宿主细胞内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完成自我复制,表现了生命的特征。同样,生殖作为生命特征也遇到困难。骡子不能生殖,但骡子是生物。将生命界定为包含储存遗传信息的核酸和调节代谢的酶与蛋白质的系统,比较级次I进了一步,但美国科学家斯坦利·普鲁西纳的发现对此提出了挑战。人们普遍认为,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生命特征的标志。普鲁西纳发现的蛋白质性质的感染颗粒(简称PRION,中文译做“普列昂”或“朊病毒”)中没有核酸成分。普鲁西纳的学说公布之后,在学术界曾遭到猛烈反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因为分子生物学的中心命题是“生物的遗传基因以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为本体”,不存在没有核酸的病原体,这已成为常识。普鲁西纳的学说却与这种认识背道而驰。经过1O余年的研究和争论,大量事实确证了朊病毒的存在,普鲁西纳的学说最终得到了认可。鉴于这一发现的重大科学价值,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空缺1O年后于1997年授给了朊病毒的发现者普鲁西纳。普鲁西纳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因子,还在于他用科学事实告诉人们,生物科学对生命本质的揭示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说明仅仅从生物科学的角度揭示生命的本质可能具有的局限性。
第二,人的生命本质不能还原为细胞、核酸和基因水平。人类关于生命本质的认识,无论是级次I还是级次II,都揭示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但人的生命本质具有其他生物生命本质不具有的复杂性,表现在人的生命本质不能还原为细胞、核酸或基因等某种生物结构的功能,或者说级次I和级次II的结论只是人类通过对有机体的各个部分和不同层次的研究的成果,揭示的是人的生命生物学本质。但对部分和层次的研究不能替代对生命有机体整体的研究,正像对零部件的研究,不能替代对整个机器的研究一样。1990年10月,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与此同时,科学家惊奇地发现,人类的基因并不是想像的15万个,而可能只有3万个左右,只是两倍于果蝇或线虫基因的数量。而水稻基因却多达4.65.5万个。学者们认为,低等生物的基因功能非常单一,基因之间的协同能力也是非常差,需要大量的基因来补偿。
人类的基因具有多功能性,每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重新组合搭配,通过基因选择性切割,可以制造多种蛋白质,因此人类3万多个基因却能制造40多万个甚至更多的蛋白质。可见,即使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命本质,与其他生物的生命的本质,也有着质的差别,更何况人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本质是其他生物所根本没有的内在规定性。事实上,即使是基因的基本结构,也只能说明生命最基本的机制,人的高级智能和社会行为,很可能体现在比基因更高、更复杂的层面及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的生命的本质,绝不能全部还原为基因水平。
2.医学哲学关于人的生命本质的界说
人的生命本质是对人的生物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抽象和概括。医学哲学关于人的生命本质的认识是在级次I和级次II认识基础上的升华。级次I和级次II的认识区分了生命体和非生命体,阐明了生命的生物特征:结构的复杂性;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适应环境、响应刺激等,但没有区别人的生命和其他生命体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