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与生命
48553400000009

第9章 天设地造——结构与功能(1)

美国学者迈克·西姆斯谈到人的结构与功能的时候说,人类的每一寸肌肤和每一块骨骼都体现出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人体的结构与功能赖天地精华之所赐,得人类进化之所功,其精致已达妙不可言的境地。

一、认识的历程

(一)古代医学人体观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中西方医学缺乏对人体作精密的剖析。当时的人体观,是在古代医疗实践中积累的直观朴素的人体观察,是在当时游牧、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代宇宙观及朴素的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阴阳五行人体观。阴阳五行学说,原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木、金、水、火、土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这一理论2000多年前被运用到祖国医学中来,用来说明人体的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成为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希波克拉底四体液人体观。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四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组成,分别与火、气、土、水四元素的热、寒、干、湿等属性相对应。

埃拉西斯特拉塔的“原子论”人体观。埃拉西斯特拉塔是古希腊亚历山大时期的一位极有才华的开业医生,对亚里士多德和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有研究。他把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移用于生理学,认为人体与世间万物一样,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只有得到了外界的热量后,它才有生命力。

亚里士多德“小宇宙”人体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体是与宇宙相对应的“小宇宙”,心脏是人体“小宇宙”中的太阳。直至16世纪,瑞士名医帕拉塞苏斯仍有心为日、脑为月、肝为木星、肾为金星等“小宇宙”人体观的看法。

盖仑人体观。盖仑在前人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弄清人体的实体结构及其功能做了大量工作,他是医学史上对人体解剖结构进行完整描述的第一人。盖仑在医学上的成就,使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但也受到时代和他自身的局限,在其解剖学、生理学中存在着不少医学和哲学方面的错误。

古代中外朴素的人体结构思想的主要特点:一是自然哲学的倾向,古代医学的人体观强调“天人合一”,用自然界的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人体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二是整体思维的倾向,对人体的结构的认识总体来说处于笼统的整体水平。

(二)近代医学人体观

17、18世纪欧洲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用物质统一性的观点解释一切自然现象,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当时进步的医学家们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立足于观察、实验,用解剖实验的事实来说明人体结构,形成了近代医学人体观。这种人体观是对中世纪神学人体观的扬弃。但由于受到机械力学的影响,近代医学人体观带有机械论的局限性。

维萨里奠定了解剖学的基础。近代医学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开始于比利时医生维萨里。维萨里不满足于书本上那些脱离实际的教条,他给自己设立的目标是“真实地描写人体的构造,而不管这种描写与古代权威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为了从事人体解剖的研究,他冒险夜间从刑场偷回尸体。1543年维萨里发表了《人体的结构》,系统地描述了人体的结构,并指出盖仑解剖学上的错误200多处,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

塞尔维特动摇了盖仑的血液潮汐学说。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在1553年出版的《基督教的复兴》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心肺之间血液循环的学说,动摇了盖仑的血液潮汐说控制医学界的局面。为此,对塞尔维特恨之入骨的宗教裁判所将他处以火刑。刽子手用铁链把塞尔维特牢牢地锁在火刑柱上,然后点燃湿木柴。塞尔维特的生命在浓烟和烈火中消失了,但他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医学的贡献,是后人永生难忘的。

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在17世纪最终发现了血液循环的是英国医生哈维。哈维不仅通过活体实验进行直接的观察,同时,还从数量上来考虑问题。哈维推断:如果心脏每次跳动输出2至3英两血液,而心脏每分钟跳动65次,那么,心脏每分钟就会输出10磅或者每小时输出600磅血液,这个重量是个非常魁梧的人体重的3倍。哈维对各种动物都进行了类似的计算。结果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在半小时内由心脏泵出的血量,也远远超过整个动物体内血液的总量。1628年,哈维《论动物的心脏运动与血液运动》的问世,把生理学确定为科学。自此,人们由认识人体的结构形态进而认识活体的生理功能,大步进入了近代医学的新时代。

莫尔干尼对器官病理学的贡献。意大利的莫尔干尼首先系统描述了正常器官和病理器官之间在解剖学上的不同表现,认为功能变化存在着相应解剖学上的改变。他把这些变化写成了《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这部五卷本的名着。在其着作中指出了每一种病总是在某个器官中有它独特的病变部位。从而,病理学获得了解剖学上的定位。这标志着近代医学对人体的认识进入了器官层次。

比夏开创了组织病理学。法国医生比夏是一位十分敬业的解剖专家,他在一年中曾经解剖600具尸体。他深入分析器官的构造,提出了组织学这一新概念。他把人体的组织分为神经、结缔、纤维、肌肉等21类,他指出疾病是位于被侵犯的特定器官中的一种特殊组织中,组织也会有同样的病变。实际上开始了组织病理学的工作,说明近代医学对人体的认识层次已经进入到了组织层次。

魏尔啸细胞病理学的基本思想。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以他出色的研究工作,将细胞学说所提供的机体构造的生物学原则应用到人体,把生理过程和病理过程的物质性具体化了。1858年他在《细胞病理学》一书中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认为:细胞是构成机体的基本成分,因此,疾病的病理过程必定在这些同样的细胞中有其定位。这是近代医学对人体的认识进入了细胞层次的标志。

拉·美特里的机械论人体观。牛顿经典力学的巨大成功对医学的影响很深,医学家们也试图把机械力学规律应用到人体研究的其他问题之上。

意大利的博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一书中把人的肺当作一对鼓风箱,牙和胃则是一个研磨机。法国医学家拉·美特里认为人的身体是一架钟表,不过这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的钟表。

近代医学关于人体结构、功能的认识有两个特点:一是分析还原倾向,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人体结构、功能进行了具体、精细的分析,力图用物理的、化学的语言来解释人体生命现象;二是机械论倾向,把人体描述成机器,用机械的原理说明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运动固然包含着机械运动,但不能仅仅归结为机械运动。人体生命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机械的人体观不可能从根本上揭示人体生命过程的本质。

(三)现代医学人体观

由于自然科学和医学的进步,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系统论的出现与发展,为人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认识人体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材料和科学方法。辩证的系统人体观,是分析与综合在新水平上的统一,反映着现代人体科学研究中的新内容及其时代特征。这种人体观把人体理解成为一个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若干层次、按一定的结构结合起来的具有特定生命功能的有机系统,是对机械论人体观的突破,是一次新的飞跃。

1.结构与功能的宏观分析

医学科学与生物科学发展所积累的科学资料表明,人体包含着众多子系统,具有多重的层次结构,存在着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多向的调节机制,综合着不同的运动形式:从大体解剖到分子结构层层深入,展现出由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分子-量子的层次系列;不同的层次,在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方面,均有明显不同。在人体结构的不同层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有机联系,构成人体系统的整体,并与外界自然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与群体组成社会系统。同时,人体整体及其内部的子系统,分别与外在环境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有机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巨系统。把握各层次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的统一、层次与系统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是认识人体整体统一的重要方法。

人体是矛盾运动的自动调控系统。人体的生命活动,根源于其内部的对立统一因素。正是由于人体内部矛盾的对立面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人体才能在不断运动中、不断自我更新中实现其生命活动;也正是人体内部矛盾的对立面的相互制约,人体才能自动地调节控制,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实现其功能的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