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发展同时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医学发展的水平不同,所形成的医学模式也各异。从世界医学的整体来看,古代医学先后经历了神灵医学模式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两个阶段;近代医学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正在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一、多元内涵与核心价值
(一)多元内涵
医学模式一词是由“medical model”翻译而来。作为医学哲学的重要范畴,是指人们对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基本观点;它揭示出医学科学与医药卫生工作的基本特征;它决定着人们对人的生命、生理、病理、预防、治疗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它是建构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方针。
医学模式是对医学实践状况的反映,不是心血来潮的杜撰。一定阶段的医学模式体现了医学实践中主要联系和本质特征,是简化与客观的统一。
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一定的医学模式,习惯于用一种基本观点去观察、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这种一定医学模式下的行为习惯一方面从传统沿袭而来,一方面由自己的医学实践中体验产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从理论上说,有了医学实践就可以根据其内部机制命名适当的医学模式,就是医学产生以后医学模式也应随之产生。但是,历史发展并非如此,作为特定的概念的医学模式,作为观念形态的医学模式,直到近代医学后期,才被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的概念而登上世界医学哲学的舞台。
此前,医学史上,从来没有人从医学模式的角度观察、分析医学实践。其中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医学实践发展到近代,生物医学这根主线才十分明确地显现出来;二是理论医学和医学哲学、医学辩证法的发展也只是近十几年的事,在此之前,人们对医学实践宏观方面的普遍问题研究不多。
医学模式亦可称之为医学观,它揭示医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普遍问题、宏观问题,讨论贯穿医学实践中的基本观点、基本倾向,它联系医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而不以具体的医学问题为关注对象,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征。
(二)核心价值
医学模式的产生、发展和转化,是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同时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发展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合理的医学模式总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作为医学实践的动力因素存在的,这就是医学模式的核心价值所在。
医学模式与医学实践水平在发展变化上的不完全同步性。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往往落后于医学实践的发展;但先进的医学模式的提倡和响应能推动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发展具有继承性。每一个新的医学模式都在旧的医学模式之中孕育生成;每一新的医学模式和旧的医学模式直接有继承关系;每一个新的医学模式都包含着旧的医学模式的合理内核。
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除了与医学实践发展状况的依赖关系以外,还和文化、哲学以及卫生保健政策和社会对医学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发展有反作用,这是医学模式核心价值的显着表现。如果被提倡的医学模式是先进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则能够促进医学实践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
二、医学模式的进步
(一)经验医学模式
经验医学模式有两种具体的形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早期人类最不理解的就是自己的心理活动,以为有某种可以脱离躯体而独立存在的神灵,认为动物植物、山川河海以及日月星辰亦和人类一样,具有某种神灵。这实际上是将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投射到自然万物的结果。人间的巫师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神灵沟通,表达人类的愿望,以乞求其实现。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邪恶的神灵入侵人体所致。疾病的治疗需求助巫术;可让巫师驱使邪恶的神灵离开,或祈求善良的神灵帮助人们战胜邪恶的神灵。除巫术医学外,神灵主义医学另有一种存在方式,即宗教医学。宗教关怀人们的病痛,借助神灵帮助患者减轻肉体和心灵的痛苦。
以现代科学观点看,神灵主义医学观是错误的,其治病方法无效,有时甚至是有害的。但是神灵主义医学观又是早期人类得以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在科技进步的今天,如仍坚持神灵主义医学观,显然是落后愚昧的。但对某些特殊疾病缺乏有效诊疗手段的情况下,神灵主义医学观指导下的特殊仪式不仅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也可能使患者家属部分摆脱无能为力的消极痛苦感受。因而,在特定情况下仍有这种迷信活动存在。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在自然哲学体系中,一切现象都被认为是自然的,而不再被认为由超自然的神灵操控世界。自然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将世界归结为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但仅为假想,而未知事物间的具体联系方式。例如,中国古代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所有事物可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这五者之间存在相生相克关系。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非孤立,而是与人们的个性性格及生活方式,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在疾病诊疗和预防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多种相关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按照理想的标准,古代的医生同时应当是精通多个知识体系的智者。古代中国的中医、古希腊医学、古印度医学等,都是当时着名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由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缘故,经验医学体系对人体及其疾病仅有很肤浅的认识,许多理论主要来源于主观臆测。虽然其中包含和传承了大量的医疗活动经验,但整个理论体系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对“心”和“身”都颇为关注,二者的关系也受到重视,但是其中的细节尚不清楚,心身正常异常活动规律常常湮没在对疾病现象的笼统记载之中。因而在当时未能建立起具有严格科学含义的心身医学。
从现代的观念看,古代自然哲学经验医学体系确有许多缺失与漏洞;但古老的医学体系包含了大量有效的医学经验,为人类的繁衍做出过重大贡献,并且是新时代新医学体系发展的基础,因而在医学模式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生物医学模式
1.现代医学的标志和核心
生物医学模式是文艺复兴以来,医学领域最伟大的成果。
哈维在实验室里为生物医学模式的确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他把实验方法引入了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从而把立足于科学实验的近代医学和前此的原始的、巫术的、经验的等古代医学区别开来。疾病不再是鬼神作祟,巴斯德和科赫为代表的微生物学者们,发现了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莫尔干尼告诉世界,疾病是器官在生病;魏尔啸揭示每一种疾病都是局部的、细胞的损害。分子生物学对疾病的解读深入到生物膜,深入到蛋白质、酶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分子水平上。各种维生素和激素等相继发现,从而确知了许多营养缺乏病和内分泌疾病的特定病因。人类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查明有3000多种疾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可在染色体上或基因上找到病因。
生物医学模式促进治疗手段的革命。20世纪抗毒素血清疗法、砷剂驱梅疗法、磺胺药、抗生素、驱虫药等种种特异疗法相继发展;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期间,由于广泛开展了免疫疗法、药物疗法,明显地降低了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增进人类健康作出了贡献。
生物医学模式促进思维方式的飞跃。生物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其目标是探索生命过程的物理、化学的变化过程。这就为把自然科学成果移植到医学中创造了条件,为各种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引下,从人体解剖、光镜观察、动物实验、生化分析到电镜观察、细胞培养、基因工程、X线晶体衍射、电子计算机模拟、医学实验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医学实验的综合性、精确性和动态模拟性日益增强。
2.恩格尔的真知灼见
生物医学模式虽然在医学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认识思维水平的提高,人们也逐渐发现它存在一定缺陷和对医学实践带来的消极影响。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G·L·Engel)1977年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在理论上对此作了更正确的扼要的论述,他尖锐地批评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他说:这种模式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病患(illness)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生物医学模式不仅要求把疾病视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而且要求根据躯体(生化或神经生理的)过程的紊乱来解释行为障碍……任何不能如此解释的障碍都必须从疾病范畴中排除出去。而且这种模式已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至上命令,它的局限性易受忽视。简言之,它现在已获得教条的地位。在科学中,当一个模式不能解释所有的资料时,就要修改、摈弃这个模式。而教条则要求不一致的资料勉强适应模式或对这些资料干脆排斥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