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学信息学
48552800000059

第59章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2)

(1)个体属性。社区卫生服务对象是每个居民,因此它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来自社区每一个居民或附属于每一居民个体上,例如某一儿童预防接种了哪种疫苗,某一老人的血糖指标是多少……因此“个体属性”是社区卫生信息的一个特点。我们在社区卫生信息管理时必须重视这个特点,那就是针对每一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2)连续属性。每个人的健康档案开始于他的出生,记录了他的最初信息(身高、体重等);甚至更早开始于胚胎时期,如胎儿心音、胎儿B 超、羊水脱落细胞遗传性疾病筛查等,健康档案伴随其一生直到临终关怀。

健康档案是个人生命长河中全部健康数据的总和,“儿童保健”、“孕妇保健”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不同时段,而其中“预防接种、疾病诊断、治疗手术……”具体数据则是生命长河中的每一水滴。根据连续属性特点,健康档案将以时间为序。

(3)群体属性。社区卫生信息是在一定范围(即一个社区)内产生的,它具有共同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社区资源条件的背景及影响因素。这些社区基础信息的共性,会产生带有群体属性的卫生信息,例如邻近矿山的社区矽肺发病率高。

图131是南京市鼓楼区一个社区居民疾病调查的统计图,该图显示在50岁以上男女居民各个年龄段前四位的高发病,竟然都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和便秘。再分析社区信息和人群信息的特点,发现该社区集中了江苏省级机关、三所高等院校、多个研究所和大型医院,以及相应机构的居民住宿区。人口构成中知识分子、机关干部等脑力劳动者比重很大。这种社区环境、经济、工作、生活特性决定了社区高发的慢性病、传染病往往具有群体属性。

社区卫生信息的群体性,促使我们在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从宏观公共医学的角度去分析、综合、挖掘这些信息,研制相应的决策支持功能,系统可以作出“社区诊断”,制定“社区处方”,并进一步帮助制定卫生政策、法规。

(4)共享性。社区医疗是“第一线”医疗,是一种初级、基础的医疗。对于重症、危急、疑难病人将转入专科医院或大型医院。例如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可以在社区就诊、取药,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塞就必须转诊到大型医院心脏专科抢救,好转后再转回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和长期随访。因此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将共同治疗同一病人,共享同一个病人诊断、检查、治疗、转归信息,才能达到一个持续、完整、有效的治疗。这就是“共享医疗”(sharde care)的概念。

共享性的另一个方面是社区卫生信息将沿着各种纵向管理的部门逐级上传,这些部门有各级儿童保健所、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疾病控制中心等等,来自不同社区的信息将分门别类被这些卫生管理部门汇总统计、分析判断,并提供给地方或国家决策。

社区信息的共享性促使我们在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考虑标准化问题,包括数据的标准化、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标准化以及文档编制的标准化。

13.2.3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化需求社区卫生服务由来已久,我们曾经历了几十年的手工操作年代,然而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手工操作已无法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下述的需求,而强烈呼唤信息化的变革。

(1)共享医疗的需求。为了让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能协同治疗一个病人,必须实行“双向转诊”,让病人的健康、疾病信息长期地、持续地、频繁地在不同医院和医生之间传输、利用、处理;还需要全体医生共同遵守一些原则和协议,实际规范化的医疗行为,并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协作。这一切就必须依靠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才能实现。例如我国一些社区医院通过网络和信息系统,能够与中心医院互相转诊,并实现“同城检验报告互相认证”。

(2)质量控制的需求。社区医疗机构的设备和条件较差,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要提高医疗保健质量,必须通过信息网络,借助于中心医院、专科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精湛的医疗水平,进行网上转诊、网上会诊和咨询、心电遥控监测指导等,以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3)经济管理的需求。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少、收益低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通过信息化的经济管理,寻找潜在市场和经济回报是关键。例如社区医院引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降低收费标准、实行成本结算等,这样可以增加社区服务的收入、降低成本、吸引大批患者、增加卫生服务项目,以利于可持续发展。

(4)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需求。病历是患者疾病信息的载体,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信息的载体,要为全体居民建立和管理如此庞大的医疗健康文档,只有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这些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不仅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还促使医疗信息在不同医院和医生间的交换和共享,减少重复检查,节约并合理应用地域卫生资源。

(5)科研和决策支持的需求。社区居民医疗保健数据的结构化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样本的、长时期的准确信息,为循证医学提供了良好平台,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不仅有益于医学研究,还是政府和地方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法规和条例的依据。

社区卫生服务的上述需求已远远超过手工操作能力,它强烈呼唤信息化的变革。

13.3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概述

在上节中,我们从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需求切入,罗列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的内容、特点,并阐述了它对信息化技术的迫切需求,这节将对应运而生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做一个综述。

13.3.1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概念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community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CHIS)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医学、公共卫生学知识,对社区卫生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共享、利用,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

13.3.2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发展简史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因个人电脑价格低、体积小、功能多而逐渐走入医生办公室和社区医院,并用于挂号、登记、计费等事务和财务管理。同期,在欧洲荷兰等国家的社区医院第一次引进了电子病历系统,直接用于病人的疾病防治和“共享医疗”,使处于“第一线医疗”的“把关人”——全科医生,掌握并调度了病人的信息流,他们迫切希望诞生一个新的信息管理系统,适应这种变革。

1984年荷兰全科医生协会认识到信息系统将对社区卫生服务产生巨大影响,负责开发了第一个描述社区医疗信息系统的参考模型。80年代后CHIS 在发达国家迅速推广普及。

我国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步。开始多为单一功能的社区服务应用软件,如苏州、九江等地为儿童免疫接种、精神病管理研制的软件。1998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促进了社区医疗信息化发展,90年代末海南、江苏等地出现了综合性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例如“南京市社区卫生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应用以及相关论文在伦敦“第十届世界医药信息学大会”上交流,标志着中国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开始与国际接轨。

21世纪初以来CHIS 已推广应用到我国大中型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涌现了一大批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并有效运行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13.4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结构与组成六个重点的基本结构

13.4.1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型

前几节我们已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特点,包含的信息内容及特性以及CHIS 概念,它们是CHIS 结构模型的依据。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CHIS 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居民健康档案)六个重点(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

13.4.2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

除了系统模型,社区卫生信息系统还具有其一般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卫生领域各种活动所产生和使用的信息和数据的抽象表述,为卫生信息领域中不同应用开发者提供统一的建模工具和方法,保证数据定义和表述的一致性。数据模型进一步细分为:数据概念模型、数据逻辑模型、数据物理模型以及相对应的数据标准。前三者是计算机技术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讨论数据标准问题。

为了实现信息共享,CHIS 的数据标准应尽量采用已有的国际、国内经典的标准,如国际病病分类(ICD)、北美护理协会的诊断标准(NANDA)、国外推荐使用的国际社区医疗分类(the inte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primary Care ICPC)、我国推荐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等。特别应提出的是我国近年来颁布的“国家卫生数据字典”、“社区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该系统现仍在修订完善中。

关于数据交换的标准,可参照HIS 章节。

13.4.3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组成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分系统和四个外部接口。

第一个分系统是“社区卫生综合管理分系统”,它包括对社区卫生背景(街道、居民组、家庭、人口等)、社区卫生资源(医院、社区保健站、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等)、社区卫生信息的综合统计分析等管理功能。第二个分系统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分系统”,它包括上面论述的“六位一体”六个子系统。这是CHIS 最本质的管理系统。

外部接口包括:①与社区医院HIS 的接口。因为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落脚点”是社区医院,它所有的功能是由社区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完成,它的医疗服务大部分在社区医院实现,两者有必然联系,有的CHIS 甚至就将社区医院HIS 包括其中。②医疗保险接口,与医疗保险中心、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接口。③双向转诊接口,与大型或专科医院接口(参见HIS 章节)。④上传数据接口。这是社区医院根据国家和地方要求,向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各专业条线管理系统上传报告信息的接口,其接收部门有市、区、县的卫生局、妇幼保健所、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肿瘤、性病等报告)、卫生监督所……

13.5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功能

13.5.1居民健康档案

1)概念

健康档案是居民一生疾病防治、健康保健的连续、完整、规范、科学的记录。它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覆盖各种卫生专业机构,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健康记录。

健康档案不同于电子病历,电子病历是医疗机构在特定时间(主要是患病期间)对门诊、住院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过程的系统、规范记录。但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又有联系,电子病历是健康档案的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全部,而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抽取和整合。

2)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