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养生贵在养心:常给情绪排排毒
48551000000023

第23章 心理疗法排毒情(3)

3.放松训练

在解决认知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改变身体的活动状况,做一些自我调节机体运行的体操,会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1)深度呼吸练习

患者常感到疲乏、头痛、头晕,这实际上是由于紧张而导致的。有意识地进行深度呼吸练习可有效地解除上述症状,令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练习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操作程序是尽可能深吸一口气,气沉腹底,然后屏气,感到有点憋闷时再缓缓呼出,呼气要尽可能彻底些。如此循环20次左右,一般就可起到平缓紧张情绪的作用。

(2)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情绪状态与肌肉活动之间,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情绪紧张的同时伴随着肌肉的绷紧,而绷紧的肌肉会通过神经作用导致情绪的紧张。如能主动地放松肌肉,便会使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失眠的心理疗法

失眠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如果引起失眠的心理负担不能放下,就会心不宁,睡不安。所以,睡觉之前,要放下心中的牵挂、不要把失眠当作病痛,要坦诚地接受它,不为失眠而担心恐惧,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并注重心理的健康。

许多失眠者其实是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心、学习上的压力、家庭关系的紧张、经济上的重负、爱情受挫、人际矛盾、退休后生活单调以及精神空虚等原因所致;还有些失眠患者因对失眠本身和失眠后果过分担忧,往往伴有严重的焦虑或恐惧心理,这种焦虑加剧了失眠,而失眠又导致情绪更为紧张,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来自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种种刺激对失眠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当机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刺激时,诸如突发的自然灾害、生活及工作环境变化、急性患重病、父母离异、离婚丧偶、家庭关系不和、人际关系紧张、工作负担过重、学习紧张、经济状况恶化等,机体的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从而激发机体的潜在能力,保证机体的能量和氧气的供应,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适应能力,使机体能更有效地应付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果受到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或者机体不能及时地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刺激时,就会通过改变中枢神经、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影响机体的内环境平衡,造成大脑或某些器官的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失眠及躯体疾病。

既然大多数失眠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只要能够自我调节心理活动,还是可以克服的。有些失眠者,每到晚上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于是神经越紧张也就越无法入睡。对于这类失眠者来说,精神放松至关重要。

以下是克服失眠的一些简单疗法。

1.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事实上,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长短不一,例如,有的仅睡5个小时,白天照样神采奕奕,而有的即便睡足了8小时,白天仍感萎靡不振,这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但多数是睡眠习惯使然。因此,克服失眠的毛病,需要首先培养起良好的睡眠习惯。

2.上床前要空腹,以温牛奶代替茶饮

如果不吃或少吃晚餐,容易在午夜后醒来,然后由于饥饿而难以入睡,使睡眠质量大打折扣。不过,晚餐吃得过饱同样也会影响睡眠,会多梦、易醒,因而睡眠不深。

喝茶会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而喝温牛奶则能助人入眠,特别是加了糖或蜂蜜的牛奶,因为牛奶含有一种催眠的化合物色氨酸,而糖或蜂蜜则能帮助人体整个晚上维持血糖水平从而有效地避免早早苏醒。

3.不要把失眠看得很重要

睡眠是让大脑和身体休息的最好方式,但体力劳动和锻炼也是让身心放松的另一最好方式,如果前一晚上没睡好,可以在早晨洗个热水澡,外出锻炼一下身体,精力一样会充沛。而失眠患者往往认为睡眠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事,整天想的就是怎样才能睡好觉。其实,失眠本身并不能导致人精神崩溃或思维混乱,主要是害怕失眠的这种心理造成种种失眠后的不适症状。因此,不要把失眠看得太重要,它并不是我们的人生目标。

4.睡眠要顺其自然

睡眠是人身体的自然反应,困了就想睡觉,不要人为地去控制它,有时候越让自己停止思考,进入睡眠,自己就越发胡思乱想,停不下来。这时,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比如,试着告诉自己,反正也睡不着,那就多思考吧。说不定,这样反而容易入眠。

5.切忌白天补觉

很多失眠的人,因为晚上没睡好,白天一有时间就要补觉,结果白天睡得越多,晚上就越睡不着,慢慢就形成了晚上不睡,白天睡觉的恶性循环了。因此,失眠患者应该禁止白天补觉,可以用参加体育活动或其他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这样等到了晚上,感到累了,自然就能睡个好觉了。

嗜睡的心理疗法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每天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即便是在工作、学习或者看书时,他们的神智也接近混沌状态,好像从来都没有清醒的时候。不管晚上睡多长时间,他们也总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由于长时间地处于一种睡眠状态,这就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比如,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他们不能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在家做饭的时候做着做着就睡着了;出门坐公交车时就在公交车上睡着了,结果到了自己的目的地也不知道下车。类似的尴尬事情经常发生。

这种人绝不是单纯的爱睡觉,而是一种嗜睡症患者。嗜睡症是一种睡眠紊乱症,表现为周而复始无法控制的白天睡眠和夜间睡眠失调。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指出,含有一个被称为海波白痴缩氨酸的神经元的损失,导致了这种病症的发生。

嗜睡与心理、性格因素有关,如白天心情不愉快,学习、工作压力过大,个性的内向等都可能出现该症状。也有人认为,嗜睡症是一个人逃避现实生活压力的一种消极行为反应。嗜睡还可能与环境因素、身体因素、药物因素、脑部病变等有关,例如,孤独、单调、寂寞的环境,身患疾病,服用安眠药,脑部出现炎症、肿瘤、脑萎缩、脑血管疾病等较易发生嗜睡的症状。

嗜睡症是一种过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发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有时候,睡眠发作不能用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清醒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较长也属于睡眠发作。

每天出现这种睡眠障碍,持续1个月以上或反复睡眠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工作或家庭生活。

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白天嗜睡和发作性睡病,嗜睡症的发病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嗜睡症多发于青少年,男性比女性更为高发。嗜睡者发病时心智状态会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躁动不安。嗜睡症状的持续时间可短至一天,也可以长达30天,但通常的典型表现为4~7天,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发作,通常为数月。同时,嗜睡症的发病频率会随着年纪增大而减少。嗜睡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因此需要心理调节。

1.制定出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表

嗜睡刚开始发病,多数有可能是因为没有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按时作息,工作与休息的时间颠倒了,才会使得我们在白天昏昏欲睡,到了晚上精神则异常兴奋。所以,要想治疗嗜睡症,就要从规范作息时间做起。可以制定出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的时间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不要在工作的时候休息,也不要在休息的时候工作,这样对嗜睡病症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2.想一些兴奋的事情

对于一个嗜睡症患者来说,精神颓废和萎靡是很正常的事情,总是耷拉着脑袋,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这样的精神面貌本身就很容易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即使不睡觉也会给人一种睡意蒙眬的感觉。所以,嗜睡患者应该要多想一些让自己兴奋的事情,比如一些好玩的事,一些值得骄傲的事等,这些都有助于唤起精神,一脸兴奋地去工作或者干其他事情。

3.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在工作的时候想睡觉,在课堂上梦会周公,带着孩子做公交车上学时竟然因为睡着竟坐过站……之所以会有这类事情不断发生,很多时候跟我们缺乏责任意识有关系。一个高度负责的人,只要是该自己负责的事情,不管克服什么困难,都会负责到底。因此,当自己想睡觉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责任,从而自动地采取一些赶走睡意的措施,也就不至于因为嗜睡而耽误正事了。所以,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对于改善嗜睡的病症是很有帮助的。

头痛的心理疗法

头痛是一种神经症状。头痛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情绪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医学研究得出,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主管情绪活动的高级中枢,称为“边缘系统”。边缘系统能接收到躯体各种感觉的刺激,进而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并且,边缘系统中还含有大量的神经递质,在治痛和镇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头痛的产生与边缘系统的参与有很大的关系。当我们情绪激动时,所产生的感觉会被边缘系统接受。边缘系统进一步将此信号传向高级神经中枢,并致使人体内分泌出某种化学物质,使血液中的致痛物质浓度增高,进而导致人体血压升高,血流加快,部分脑血管扩张,于是就出现头痛症状。

如果有头痛现象出现,也不可小视。首先要做相关检查,看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医学临床证明,7%的慢性头痛是器质性的。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头痛,如脑血管畸形、脑瘤等,还有一些突发的头痛甚至是致命的,如蛛网膜出血等。有些人长期用止痛药,忽视了对头痛病因的检查。如果是器质性头痛或继发性头痛,必须找到病根,加以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上的矛盾冲突又是导致紧张情绪以及引发头痛的主要原因。紧张性头痛的发生还与患者的某些个性有关。例如,那些对自己要求过高,总是争强好胜的人,那些孤僻、敏感、过分谨慎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更容易产生忧郁、恐惧、焦虑、愤怒或妒忌等紧张性情绪反应,因此更容易促发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的发生与习惯性因素有关。头痛常常成为患者用来应对紧张刺激的一种无意的手段。在患者的生活环境中可能存在着一种刺激因素,曾刺激患者头痛。以后每当患者再次接触到这种刺激时,就条件反射地出现这种头痛。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情绪因素能使病情加重,发作的持续时间延长。

总结起来,引起头痛的社会心理因素有以下几种:

1.紧张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任务复杂,竞争加剧,我们需要应对、处理的事情增多了。有些人工作生活压力很大,天天忙得团团转,吃饭三口两口就完,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他们将自己置于强大的压力之下,而不懂得如何放松,并且很容易情绪急躁,与别人争吵。

2.人际冲突加剧

以往,人们的家庭、职业、生活地域都比较稳定,现在不同了,人际交往频繁、人际互动增加,冲突也在增加,需要适应的事情太多。如果人际关系的适应出现了问题,婚姻出了麻烦、与上司同事关系紧张等,都会让人产生担忧、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良情绪已经对脑部的“边缘系统”产生了影响。专家指出,容易患偏头痛的人,多半都比较聪明、敏感,办事有条理以及苛求完美,这种人用严格的尺度要求自己和别人,事事求全责备,这让他们经常处于焦虑、紧张之中,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头侧血管的变化而产生头痛。

3.不良的生活、工作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是造成头痛的主要原因,如通宵打麻将、熬夜会让人疲劳不堪。不良的工作方式,如长期久坐,包括身体姿势,腰、背、肩疼痛甚至视疲劳、颈椎痛等都会引发头痛。

因此,针对以上形成头痛的心理原因,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

如果没有器质性问题,经常头痛的人要检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兴趣爱好等。如果存在引发头痛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应该在行为方面加以调整。

2.时常检视自己有无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

有头痛症的人应当时刻检查自己有无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比如,在夫妻关系、子女教育、上下级关系上有无排解不了的情绪;有无忧虑、恐惧、挫折的心理;别人对自己的要求是否过高,超过了自己的水平,对自己构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及时排除这些情绪,才有可能根治头痛症。

3.接受综合治疗

按照心身医学的观点,不能只把头痛当成单纯的躯体疾病来对待,要对身心进行综合调理。因此,在家庭治疗和保健上,除了使用一些镇痛药、镇静药物对症治疗外,精神心理治疗和保健更为重要。首先要劳逸结合,其次是保持良好心境,再次是进行一些气功、太极拳等体育锻炼,有意识地控制血管功能,预防发病。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保持情绪上的稳定和心理上的平衡,是治疗头痛的关键,也是巩固疗效的可靠手段。

高血压的心理疗法

心理社会因素作用于人体时,神经系统就会接受、整合,产生紧张、恐惧、忧郁、愤怒等情绪,并将这种信息传至下丘脑,引起一系列植物神经的内分泌反应。如果心理社会应激强烈而持久,会使神经体液系统血压调节机制遭受破坏,最终发展成高血压。高血压不仅需要药物及时干预,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心理治疗。心理状态的好坏与血压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在生活中脱离高血压的牵绊,只有注意调节心理,保持平和的心绪,让身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