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杨东中医男科论
48550400000016

第16章 中医男科常见病辨证论治(8)

后天伤精。少年屡犯手淫,或成年房事不节,纵欲无度,或大病、久病之后不节房事,致使肝肾阴精亏耗太过,冲任日虚,致阴茎、睾丸日见缩小以致无用。

(一)诊断依据

1.阴茎短小,勃起后长度短于5cm。

2.睾丸质软而小,体积小于12ml,或阙如。

3.第二性征发育不全。

4.精液常规检查无精子。

(二)辨证论治

1.先天不足

(1)主要证候:自幼身体羸弱,易患疾病。毛发稀少憔悴,睾丸、阴茎均较常人短小。成年后性欲淡漠,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面色不华,精神不振;舌淡白,苔薄,脉弱无力。

(2)辨证分析:男子阴茎、睾丸的发育需要“肾气盛”,“天癸至”。若先天不足,肾气虚衰,天癸不至或少,则出现阴茎短小,性欲减退。肾精亏虚,则性欲淡漠,腰膝酸软,形寒畏冷等;舌、苔、脉象均为肾精不足之象。

(3)治则:平补阴阳,益肾填精。

(4)方药

益多散合肉苁蓉丸(《医心方》)

【组成】生地25g肉桂25g甘草100g白术25g牛膝30g肉苁蓉100g菟丝子100g蛇床子60g远志60g续断100g杜仲100g五味子60g紫河车粉100g海狗肾50g鹿角胶100g上药共为细粉,混匀,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服1丸,每日2次。需长期服用。

【方解】方中以大队滋肾填精并配补阳之品,既不过于滋腻,又不温燥伤阴,以求阴长阳生。病为先天之疾,久服方能取效。

2.后天伤精

(1)主要证候:屡犯手淫,房劳过度或大病、久病之后,见形体虚弱,阴茎、睾丸逐渐缩小,毛发日见稀疏,皮肤细腻,乳房增大,声音变尖细;脉沉细,尺部脉弱。

(2)辨证分析:房事不节,屡犯手淫,致肾精亏耗太过,肾气虚衰,冲任匮乏;肾精不育,阴器失养,则阴茎睾丸日见萎缩;毛发日见稀疏,皮肤细腻,乳房增大,声音变尖细,及脉象均为肾气亏虚,天癸不至的表现。

(3)治则:益肾壮阳,滋填冲任。

(4)方药

鹿角散(《医心方》引《洞玄子》)

【组成】鹿角片50g柏子仁100g菟丝子100g蛇床子100g淫羊藿100g车前子100g远志60g五味子60g肉苁蓉120g驴睾丸1副(焙干研粉)

上药共研细粉,每服3g,以红参2g炖汤送服,每日2次。须久服。

【方解】方用鹿角、驴肾等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填精,又以大队补肾壮阳之品使阴阳双补,冲任得充,则阴长阳生,以求取效。

三、文献摘要

《广嗣纪要·择配篇》:“人有五不男:天、犍、漏、怯、变也。天者,阳痿不用,古云天阉是也;犍者,阳势割去,寺人是也;漏者,精寒不固,常自遗泄也;怯者,举而不强,见敌不兴也;变者,体兼男女,俗名二形。”

《金丹节要》:“一曰生,原身细小,曾不举发。二曰犍,外肾只有一子,或全无者。三曰变,未至十六精自行,或中年多有白浊。四曰半,二窍俱有,俗谓二仪子也。五曰妒,妒者忌也,阴毒不良。男有此五病,不能配合太阴,乏其后嗣也。”

第十二节精癃

一、概说

精癃又称癃闭,是指以排尿困难,滴沥不尽,甚或尿闭为主症的肾系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前列腺增生症。“癃”是小便点滴而出,“闭”

是小便不通。

“癃闭”之名出自《灵枢·本输》:“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并认为本病病位在膀胱。《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

《素问·气厥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素问·标本病传论》:“膀胱病,小便闭。”

《诸病源候论·小便病候》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膀胱与肾俱有热”。《景岳全书·癃闭》则论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对本病的预后亦有论述,认为以老年男性最易罹患,“最急最危之证,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殆”。

关于癃闭的治法方药,历代医家均有记述,汉张仲景首创五苓散、猪苓汤等,为本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唐宋时期,《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都记载了治疗小便不利和小便不通的方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以葱管导尿的方法,为中外科学史上最早有关导尿术的记载,可谓中医学治疗本病的重大突破。《景岳全书·癃闭》主张实证用利水、清火、行气等法,气虚而闭则须“得其化”,创制了左归、右归、六味等价值较高的方剂。并提出用鹅毛管导尿的方法以缓其急。由于本病乃因肾元亏虚等,导致精室肿大,膀胱气化失司所致,故现代医家称之为“精癃”。

二、病因病机

本病因年老肾虚,败精淤血阻塞精窍等所致,其病位在膀胱与肾。

小便的排泄,有赖于水道的通调,因此,其发病与脾、肺的功能失调亦密切相关。

湿热下注。中焦湿热不解而下注,或肾中湿热移犯膀胱;或性交不洁,邪毒上犯膀胱,致膀胱气化失常,小便不利。

痰热闭肺。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上焦邪热壅盛,阻碍气机,津液不布,故水道不畅。同时上焦热邪下移膀胱,则形成癃闭。

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情志不畅或暴怒伤肝,致肝气郁结,从而影响三焦的水液运行及气化功能。且肝经抵少腹,绕阴器,肝经淤滞也可影响膀胱气化,导致癃闭发生。

中气下陷。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或劳倦伤脾,或久病体虚,致中气下陷,气化不利,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清气不能上升,浊阴不能下降,则小便不利而成癃闭。

肾元亏虚。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肾精不足,命门火衰,致膀胱气化不利,而尿不得出;或素体阴虚、房劳太过,或久病耗阴,致阴虚内热,犯扰膀胱,而成癃闭。

尿路阻塞。淤血败精,或肿块结石,阻塞尿路,小便难以排出,形成癃闭。《景岳全书·癃闭》:“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

(一)诊断依据

1.开始尿频,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渐有排尿困难,余溺不尽,严重时可有尿闭或小便失禁。

2.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

3.直肠指诊:精室肥大,表面光滑而无结节,边缘清楚,中等硬度而富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4.B型超声波检查:前列腺大小测定较正常增大,膀胱残留尿大于60ml。

(二)鉴别诊断

1.神经源性膀胱:其临床表现类似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梗阻症状。

本病多因广泛盆腔手术、脊髓疾病等引起。直肠指诊时肛门括约肌张力松弛或增高。常有全身及神经系统症状。

2.前列腺癌:病程短,进展迅速。直肠指诊腺体增大不明显,表面凸凹不平,可扪及质硬结节。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是目前诊断该病最敏感的指标。

3.膀胱颈硬化:直肠指诊前列腺不大,膀胱镜检可见膀胱颈隆起、硬化、黏膜苍白、尿道内口变形。

(三)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1)主要证候:尿少黄赤,尿频涩痛,点滴不畅,甚至尿闭,小腹胀满;口渴不欲饮,发热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2)辨证分析:湿热壅积,膀胱气化不行,开阖不利,故尿少黄赤,尿频涩痛,点滴不畅,甚至尿闭;湿热下注,下焦气滞,故小腹胀满,大便秘结;湿热内盛,津液不布,故见口渴不欲饮;舌、脉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3)治则: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4)方药

八正散

【组成】木通9g瞿麦9g车前子9g萹蓄9g滑石12g炙甘草6g山栀子9g大黄12g水煎,分2次服。

【方解】方中木通、车前子、瞿麦、滑石、萹蓄、山栀子清热利湿,可通利小便;大黄泄热降火;炙甘草调和诸药。各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邪热下达排出,膀胱积热得解。可加莪术9g、丹皮9g、赤芍9g,以消淤散结,缓解挛急;血尿者,加蒲黄15g,以止血活血;小便不通者,加白芍15g、甘草9g、石菖蒲15g、薏苡仁15g,缓急以通利小便。

2.肺热失宣

(1)主要证候: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兼见咽干,口燥,胸闷,呼吸不利,咳嗽咯痰;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2)辨证分析:肺热上壅,肺气不利,肃降失常,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痰热闭肺,故见胸闷,呼吸不利,咳嗽咯痰;咽干,口燥,舌红,苔黄,脉数都是里热壅盛而致。

(3)治则:清泄肺热,通利水道。

(4)方药

精癃一号

【组成】茯苓12g黄芩12g桑白皮12g麦门冬12g山栀子12g泽泻12g木通12g车前子12g麻黄9g杏仁9g甘草6g石膏30g水煎,分2次服。

【方解】方中桑白皮降肺气;黄芩、山栀子清肺热;麦门冬滋阴润肺;茯苓、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水清热,共收清泄肺热,“提壶揭盖”之功。便秘、腹胀者,加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以泄热通便。方中麻杏石甘汤清泄肺热,热去则肺肃降正常,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功能得复。

3.气滞血淤

(1)主要证候:小便努则方出或点滴全无,会阴、小腹胀痛,偶有血尿或血精。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苔白或黄,脉沉弦或细涩。

(2)辨证分析:淤血败精阻塞于内,或淤结成块,阻塞于膀胱尿道之间,故小便努则方出或点滴全无;淤阻气滞,故会阴、小腹胀痛;淤血阻络,络破血溢,则见血尿或血精;舌、苔、脉象均为气滞血淤征象。

(3)治则:行淤散结,通利水道。

(4)方药

精癃二号

【组成】大黄9-15g归尾9g生地15g炮山甲9g芒硝6g桃仁9g肉桂3g当归30g100牛膝120g赤芍45g川芎15g水煎,分2次服。

【方解】方中归尾、炮山甲、桃仁、大黄、芒硝等以通淤化结;生地滋阴活血;肉桂助膀胱气化;牛膝散淤且能引药下行,川芎理血中之气,四药共用则攻淤之力更强;当归、生地、赤芍滋阴养血,使本方活血而不伤血。共收活血祛淤,通利水道之功。病久气血两虚,面色不华,宜加黄芪15g、丹参9g,以补养气血;兼见尿血或血精者,可吞服三七粉6g、琥珀粉6g。

4.中气下陷

(1)主要证候:小腹坠胀,小便欲解不爽,尿失禁或夜间遗尿;精神倦怠,少气懒言;甚者脱肛、疝气;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

(2)辨证分析: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故小腹坠胀,小便欲解不爽,尿失禁或夜间遗尿;脾气虚弱,则见精神倦怠,少气懒言;中气下陷,可见脱肛、疝气。舌、脉均为气虚而致。

(3)治则:补气升提,化气行水。

(4)方药

补中益气汤

【组成】炙黄芪30g甘草6g人参9g当归9g橘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术12g水煎,分2次服。

【方解】方中人参、黄芪、甘草大补脾肺之气;白术化气行水;当归养血活血,以少量升麻、柴胡升提下陷清阳;橘皮理气,使本方补而不滞。全方清升浊降,使膀胱得以气化,水道乃能畅通。可加桔梗9g,以调肺利气,寓“提壶揭盖”之义。肾为气之根,故方中可酌加炮附子6g、熟地15g、枸杞子15g,以补肾,鼓舞全身气机,则小便自通。

5.肾阴亏虚

(1)主要证候:小便频数不爽,淋漓不尽;伴有头晕目眩,腰酸膝软,失眠多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数。

(2)辨证分析:肾阴亏虚,水液不足,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小便频数不爽,淋漓不尽;阴虚内热,故腰酸膝软,失眠多梦,咽干;阴虚则阳亢,故见头晕目眩;舌、苔、脉为阴虚之象。

(3)治则:滋阴清热,通利小便。

(4)方药

精癃三号

【组成】熟地30g玄参15g肉桂1g车前子3g(包)

知母12g黄柏15g山甲9g大黄9g水煎,分2次服。

【方解】方中熟地乃味厚纯阴之品,填肾补精,配以玄参濡润养阴降火,是补清兼施;肉桂为至阳之品,温阳化气,配以车前子利窍通淋,可温利并行;黄柏、知母泻肾火;山甲、大黄活血通窍。诸药相伍,阴得阳而化,阳得阴而行,阴阳平秘,水流复畅。

6.肾阳虚损

(1)主要证候:排尿无力,失禁或遗尿,点滴不尽。面色白,神倦畏寒,腰膝酸软无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2)辨证分析:老年精亏,命门火衰,气化不及州都,故见排尿无力,失禁或遗尿,点滴不尽;元气衰惫,故面色白,神倦无力;肾阳不足,故畏寒怕冷,腰膝酸软;舌、苔、脉为肾阳不足之象。

(3)治则: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4)方药

精癃四号

【组成】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5g泽泻12g茯苓12g牡丹皮9g官桂9g炮附子9g川牛膝12g车前子12g瓜蒌根30g瞿麦30g水煎,分2次服。

【方解】方中炮附子、官桂补命门相火,以生肾气;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补肾益精;泽泻、茯苓、牡丹皮利水消肿;山药、瓜蒌根养阴润燥而生津;瞿麦、川牛膝、车前子通利小便。全方和用,共奏温补肾阳,通利小便之功。可加仙茅15g、仙灵脾15g,以增壮阳之力。

(四)其他疗法

1.针灸:实证,取中极、气海、膀胱腧、阴陵泉、三阴交;虚证,取阴谷、肾腧、三焦腧、脾腧、气海、委阳。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2.外治疗法(1)敷脐法

淤独头蒜1个、山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摊纸上,贴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于取石蒜2个,朴硝适量。打烂,外敷脐心,每日2次。每次3-4小时。

(2)熨法:葱白500g。捣烂,入麝香少许拌匀,分2包,先置脐上1包,热熨15分钟;再换另1包,以冰水熨15分钟,交替使用,以通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