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方中沙苑蒺藜、芡实、莲子、莲须补肾涩精,以补不足为主;龙骨、牡蛎性涩收敛,专以涩精为用。诸药合用,既可涩精液之遗泄,又能补肾精之不足,共治肾虚精亏之遗精。可加紫河车15g、桑葚子15g,以滋阴填精。
于遗精八号
【组成】补骨脂(炒)120g龙骨30g山茱萸30g巴戟天30g上4味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盐汤或以酒送服,每次30丸,每日1次。或按上方比例改为每日量,水煎,分2次服。
【方解】方中补骨脂补肾助阳,通命门暖丹田;巴戟天温补肾阳;山茱萸秘藏精气,固摄下元;龙骨镇惊安神,固精敛汗。全方相伍,补肾助阳,收敛固摄,故可用于肾阳不足,精关不固之遗精。
盂遗精九号
【组成】知母30g黄柏(酒炒)30g芡实9g山茱萸9g远志9g煅牡蛎9g煅龙骨9g莲须9g茯苓9g山药9g上药共为细末,以山药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日服2次。
【方解】方中知母、黄柏益肾阴,清相火;茯苓、远志宁心安神;芡实、山药、山茱萸、莲须健脾益肾,涩精止遗;煅牡蛎、煅龙骨专以涩精,且能平肝镇心。诸药合用,清肾中虚火,固涩精关,宁心安神,则遗泄自止。故本方用于肾阴亏损,虚火下扰精室,精关失固之遗精。
(四)其他疗法
1.针灸:取关元,志室。梦遗配心腧,肾腧,中封,神门,毫针刺用平补平泄法。滑精者,配肾腧,三阴交,气海,毫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
2.单验方
(1)刺猬一具,焙干,研末,每次服用3-5g,黄酒送服;日服2次。
(2)韭菜子,每晚吞服二三十粒,淡盐水送下。宜于肾虚滑泄。
3.食疗方
(1)汤煨甲鱼:甲鱼1只约500g。先将甲鱼杀死,用八成热的开水烫一下,用刀剖去外部的皮衣,然后将一层黑皮刮去,将肚皮剪开,去内脏,洗净。取锅加水将甲鱼煮烂,用漏勺捞出凉透,去骨切碎,用鸡蛋、香油、黄酒煨,汤2碗收至1碗起锅,用葱末、胡椒末、姜末掺之即成。佐餐服食。(《随园食谱》)
(2)枸杞粥:鲜枸杞叶250g、大米适量。鲜枸杞叶洗净、切碎,大米淘洗干净,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移文火上煮烂成粥食用。每日当早点食用。(《太平圣惠方》)
以上用于肾阴虚证。
(3)杞子炖牛鞭:枸杞子20-40g、牛外生殖器1具(包括2个睾丸)。上2味加水少量,隔水炖熟。炖时可加入生姜2片,以去其异味。
食肉饮汁,每周1次,一般1-2次见效。用于肾阳虚证。(《饮食疗法》)
(4)猪腰核桃:猪腰子1对、杜仲30g、核桃肉30g。将猪腰子剔除臊腺,浸泡洗干净,与杜仲、核桃肉入水同煮,炖熟后蘸少许细盐食用。随意服食。(《食物与治病》)
(5)苁蓉羊肉粥:肉苁蓉15g、精羊肉100g、粳米100g、细盐少许、葱白2茎、生姜3片。分别将肉苁蓉、精羊肉洗净后细切,先用沙锅煎肉苁蓉取汁,去渣,入羊肉、粳米同煮,待沸后,再加入细盐、生姜、葱白,煮为稀粥。5-7天为一个疗程。(《本草纲目》)
(6)羊肉粥:羊肉100g、粳米150g。将羊肉洗净,切成碎末,把粳米淘洗干净入锅加水煮,至半熟时加入羊肉末搅匀,煮烂即可。随意服食。(《饮膳正要》)
(7)锁阳粥:锁阳30g、粳米50g。将锁阳洗净,切碎,加粳米及清水适量,煮粥,调味。随意服食,锁阳可以不吃。(《本草求真》)
以上用于肾阳虚证。
(8)鸡肠饼:雄鸡肠1具、面粉250g。先将鸡肠用剪刀直接剪开,冲去污物,再用少许盐反复揉擦,然后用水冲洗干净,焙干,研成极细末,与面粉混匀,加水适量,和成面团,可稍加油盐作料,如常法烙成小薄饼。1次或分2次食用,连食10天。(《太平圣惠方》)
(9)莲肉羹:莲子肉200g、粳米250g、茯苓60g。将莲子肉、粳米、茯苓共研为粉末,加白砂糖适量,调匀,压制成糕,蒸熟即成。每服30g,每日2次。(《士才三书》)
(10)发制黑豆:黑豆500g、熟地黄9g、山茱萸9g、茯苓9g、补骨脂9g、菟丝子9g、旱莲草9g、黑芝麻9g、当归9g、桑葚9g、五味子9g、枸杞子9g、地骨皮9g。黑豆以水泡发备用。余药放沙锅中,加入适量水煎煮,过30分钟取一次煎液,再加水煎煮。共取4次煎液,合并入大锅中,加入黑豆及食盐100g,以小火煨炖至药液涸干出锅。阳光下曝晒黑豆至干,瓶装备用。每日随量嚼服。(《景岳全书》)
以上用于肾气虚证。
(11)莲子煲猪肚:莲子90g、猪肚200g。先将莲子劈开,去莲子心,把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加水适量煲汤,加少许食盐,味精调味。佐餐服食。(《古方饮食疗法》)
(12)山药茯苓包子:山药粉100g、茯苓粉100g、面粉200g、白糖300g,猪油、青丝、红丝少许。将山药粉、茯苓粉放碗内,加水浸泡成糊,蒸半小时,调入面粉,白糖、猪油、青红丝成馅;取发酵调碱后的软面,裹馅成包子,蒸熟即可。随意服食。(《儒门事亲》)
(13)芡实粉粥:芡实粉30g、核桃肉15g(打碎)、红枣(去核)5-7个。芡实粉先用凉开水打糊,再放入滚开水中搅拌,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糊粥,加糖。服不拘时。(《本草纲目》)
以上用于脾气虚证。
(五)预防与护理
1.注意调摄心神,宁心少欲,勿令心驰于外,节制房事,禁戒手淫。
2.注意饮食起居,晚饭不宜过饱,少进辛辣厚味,被褥不宜过厚,衬裤不宜过紧。
三、文献摘要
《景岳全书·遗精》“遗精之证有九:凡有所注恋而梦者,此精为神动也,其因在心。有欲事不遂而梦者,此精失其位也,其因在肾。有值劳倦即遗者,此精力有不胜,肝脾之气弱也。有因用心思索过度辄遗者,此中气有不足,心脾之虚陷也。有因湿热下流,或相火妄动而遗者,此脾肾之火不清也。有无故滑而不禁者,此下元之虚,肺肾之不固也。有素禀不足而精易滑者,此先天元气之单薄也。有久服冷利等剂,以致元阳失守而滑泄者,此误药之所致也。有壮年气盛,久节房欲而遗者,此满而溢者也。”
《景岳全书·遗精》:“梦遗精滑,总皆失精之病,虽其证有不同,而所致之本则一。盖遗精之始,无不病由乎心,正以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有所动,肾必应之,故凡以少年多欲之人,或心有妄思,或外有妄遇,以致君火摇于上,相火炽于下,则水不能藏,而精随以泄。初泄者不以为意,至再至三,渐至不已,及其久而精道滑,则随触皆遗,欲遏不能矣。斯时也,精竭则阴虚,阴虚则无气,以致为劳为损,去死不远,可无畏乎。盖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故精之蓄泄,无非听命于心。凡少年初省人事,精道未实者,苟知惜命,先须惜精,苟欲惜精,先宜净心。但见伶俐乖巧之人,多有此病,而田野愚鲁之夫,多无此病,其故何也。亦总由心之动静而已,此少年未病之前,所当知也。及其既病而求治,则尤当以持心为先,然后随证调理,自无不愈。使不知求本之道,全恃药饵,而欲望成功者,盖亦几希矣。”
《明医杂着·梦遗精滑》:“梦遗精滑,世人多作肾虚治,而为补肾涩精之剂,不效。殊不知此证多属脾胃,饮食厚味,痰火湿热之人多有之。”
第四节强中
一、概说
强中是以阴茎挺举,逾时不倒为主要表现的肾系疾病。又称“阳强”“阳强不倒”“茎强不痿”“玉茎坚挺”“阴纵不收”“内消”等。
“强中”之名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强中病者,茎长兴盛不痿,精液自出。”认为是“由少服五石,五石热注于肾中,下焦虚。”
《备急千金要方》认为除此之外,还有“房事不节所致也”,并创“白鸭通汤”治疗本病。
近年来,有医家认为本病尚与精神情志,外伤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在治疗上提出疏肝解郁,活血化淤等法,使本病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
二、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肝肾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因肝火、淤阻、湿热下注,或色欲过度等所致。
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情志不遂,或暴怒伤肝,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循经下迫阴茎,即可发生阳事易举,甚则举而不倒之阳强。
肾精亏损,阴虚火旺。素体阴虚,房事不节,淫欲无度,肾精亏耗,阴虚则阳亢,真阴枯竭,阴不敛阳,虚阳独亢,相火妄动,即可发生强中之症。
败精阻窍,茎络淤阻。房事无度,忍精不泄,败精留滞,或手淫恶习,淫思邪念,相火郁遏,败精宿腐,淤阻精窍,茎络失和,或阴部外伤,血络受损,淤血停聚,茎络被阻,从而发生强中之证。
肝胆湿热,下注阴茎。素嗜饮酒,嗜食肥甘,或辛辣炙食物,生湿化热,蕴结于肝胆经脉,下注阴茎,茎络郁滞,坚挺肿胀,遂发强中。
(一)诊断依据
1.无性欲要求情况下,阴茎处于持续性痛性勃起状态,不能自行缓解。
2.查体见阴茎呈持续勃起状态,阴茎海绵体充血,坚实,而尿道海绵体及阴茎头柔软。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阴茎生理性勃起相鉴别,成人已婚男子过性生活时,阴茎自然勃起,泄精后阴茎变软,称为生理性勃起,与本病之异常勃起不同。
(三)辨证论治
1.肝郁化火
(1)主要证候:阴茎坚硬勃起,胀痛不舒,皮色紫暗,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口苦烦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辨证分析:所欲不遂,或暴怒伤肝,致使肝气怫郁,日久化火,血热充斥,循经下迫阴茎,则阴茎坚硬勃起,胀痛不舒,皮色紫暗;肝志为怒,肝经上络舌本,肝火上扰,则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口苦烦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皆为肝郁火旺之象。
(3)治则: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4)方药
强中一号
【组成】当归30g龙胆草15g山栀子30g黄连30g黄柏30g黄芩30g芦荟15g大黄15g木香6g青黛15g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生姜汤下,每服20丸,每日2次。或以上方比例改为每日量,水煎,分2次服。
【方解】本方为治肝热之主方。方中当归和血补阴为君;龙胆草、青黛、黄芩、黄连、黄柏、山栀子、大黄可视为黄连解毒汤之加味,清热解毒通便,通泻三焦之火热;芦荟通便退热;木香疏肝解郁,行气通窍。全方相伍,既用清、泄二法使肝中实火得除,又顺其性使郁滞不生,还无耗阴伤血之忧,共奏泻火镇痉之功。
2.阴虚火旺
(1)主要证候:阴茎易举,或交合后阴茎坚挺不收,性欲亢进,头晕目眩,咽干颧红,心烦少寐,腰膝酸软;舌嫩红,少苔,脉弦细数。
(2)辨证分析:恣情纵欲,肾精暗耗,或素体阴虚,或过服壮阳之品,耗伤肾阴,皆可致阴虚火旺,相火妄动,宗筋失润,故阴茎易举,或交合后阴茎坚挺不收,性欲亢进;肾精亏损,髓海失充,故头晕目眩;虚火上浮,则咽干颧红;肾水不能上承于心,则心火亢盛,故心烦少寐;肾精匮乏则见腰膝酸软;舌嫩红,少苔,脉弦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3)治则:滋阴潜阳,引火归元。
(4)方药
淤强中二号
【组成】生地黄9g山茱萸15g干山药9g丹皮15g白茯苓15g泽泻15g知母12g黄柏12g玄参9g麦冬9g肉桂1g五味子9g水煎,分2次服。
【方解】本方即知柏地黄丸加味而成。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知母生津润燥,清泄相火,配伍黄柏清泄相火之力更强,加肉桂,以引火归元;加麦冬、玄参、五味子,以滋水之上源。诸药配伍,补中有泻,共奏滋肾阴,降相火,清虚热之功。
于三才封髓丹(《卫生宝鉴》)
【组成】天门冬(去心)15g人参15g熟地黄15g黄柏90g砂仁45g炙甘草24g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以肉苁蓉(酒浸一夜)煎汤去渣,空腹食前送下。或以上方比例改为每日量,水煎,分2次服。
【方解】本方使用大剂重药滋阴降火。方中三才丹(天门冬、熟地黄、人参)益气养阴;封髓丹(黄柏、砂仁、炙甘草)可降心火,益肾水;用肉苁蓉煎汤送服,以引火归元。临床须坚持服药,谨慎调养,耐心从事,方可获效。
3.茎络淤阻
(1)主要证候:阳强不倒,阴茎肿胀刺痛,皮色紫暗,伴少腹拘急,排尿不畅;舌红有淤斑,苔黄,脉沉弦或涩。
(2)辨证分析:败精淤阻,或外力撞击,或跌扑坠落,损伤茎络,淤阻茎中,故阳强不倒,阴茎肿胀刺痛,皮色紫暗;肝脉失和,茎络淤阻,则见少腹拘急;败精淤血阻窍,气化不利,则排尿不畅。舌红有淤斑,苔黄,脉沉弦或涩,均为败精淤血之象。
(3)治则:通窍活络,驱除败精。
(4)方药
强中三号
【组成】生地黄15g赤芍9g川芎9g当归12g桃仁9g红花9g山甲9g皂刺9g川牛膝9g王不留行9g益母草9g水煎,分2次服。
【方解】本方以四物汤养血和血;加入桃仁、红花则侧重于活血化淤,且有活血而不伤血之妙,淤血除则阳自倒。山甲、皂刺以通经活络;川牛膝通络引药下行,王不留行、益母草祛淤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