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眼保健知识荟萃
48548500000020

第20章 眼病诊疗知识(7)

工厂对青工要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59.并发性白内障

(1)并发性白内障:是由全身或眼局部病变引起。包括:①糖尿病性白内障。多为晶状体后囊或后皮质浑浊,40岁以上发生者很难与同时并存的老年性白内障相鉴别。这类白内障发病早,成熟也较快;②搐搦性白内障。由于甲状腺功能不全,血钙过低引起,常常在晶状体皮质内出现鱼骨样辐射形条状混浊。重者可在短期内引起晶状体全混浊;③药物性白内障。常见于长期局部或全身应用大量激素。多在晶状体后皮质层发生混浊;④中毒性白内障。多为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如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等)引起的白内障。特点是在晶状体周边部形成环状或楔形混浊。

(2)此类白内障什么时候做手术好呢?这要根据病人的视力情况、晶状体混浊的程度及全身疾病的好坏来决定。比如糖尿病病人,晶状体后囊及后皮质混浊,视力很差。但空腹血糖在7.2mmol/升(150毫克/分升)以上,这也不应急于手术。最好等全身情况稳定,血糖控制在7.2mmol/升(130毫克/分升)以下,再行白内障摘除术,以免术后发生并发症。另外,白内障虽然不太严重,但眼底情况很差,急需要行激光治疗,由于白内障而使眼底显示模糊,影响激光治疗,可提前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以便对视网膜病变施行更好的治疗。

(3)并发性白内障几乎都是不太成熟的白内障,但它对视力的影响较大,又有全身或眼局部病变,因此要权衡利弊,既要治疗眼病,又要考虑全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

60.后发性白内障

有的病人白内障摘除后,近期内视力达到1.0以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视力又逐渐减退,甚至回到了原来的水平。这多半是发生了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手术后,由于残留的皮质、囊膜的增殖而形成的灰白色不透明的机化膜,它严重影响视力,有的比术前的视力还低。

得了后发性白内障,也不用担心,对较厚的增殖膜,可采用瞳孔区剪出一直径4毫米的孔洞,以保证视轴区的光线进入视网膜上。对较薄的增殖膜,目前多采用YAG激光治疗。该激光操作简便,能量容易控制,病人无痛苦,并发症少。

61.药物与中毒性白内障

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或使用某些药物,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浑浊。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毛果芸香碱等;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氯喹等;化学物质有三硝基甲苯(TNT)、二硝基酚、汞等均易引起白内障。

(1)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开始后极部囊下皮质发生小点状混浊,伴有空泡和黄蓝彩色结晶,停药后浑浊可自行消失。也可发展为完全性白内障。

(2)氯丙嗪性白内障:在瞳孔区晶状体前囊、前囊下出现散在的棕色点状混浊,继而密集成星状。重者混浊可呈盘状或花瓣状,可向皮质深层发展。停止用药,混浊不能自行消失。

(3)缩瞳剂性白内障:混浊位于前囊下,呈玫瑰花或苔藓状,可伴彩色反光,多不影响视力,停药后可渐消失。重者混浊可向后囊下及核扩展,停药后可不再进展,但不易消失。

(4)三硝基甲苯性白内障:其特征为晶状体周边部的点状浑浊,位于晶状体成人核和前后皮质中。继之多数尖向中心的楔形混浊连成环状,也可呈盘状或瓣状,严重者晶状体可全混浊。

局部滴用白内停、法可林或2%谷胱甘肽眼药水,每日4~6次。口服维生B(下标2)10毫克,每日3次;维生素C200毫克,每日3次。严重影响视力的白内障,可手术摘除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62.晶状体异位

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断裂,使晶状体部分或全部离开原来位置,称晶状体异位,主要由外伤或先天异常所引起。根据其脱离位置,可分为结膜下晶状体异位、前房内晶状体异位和玻璃体内晶状体异位;依其异位程度有全脱位和半脱位。虹膜震颤是晶状体异位的重要特征。

结膜下晶状体异位与前房内晶状体异位均应及时手术摘除。

玻璃体内晶状体异位者,如眼压不高无需治疗,眼压高者先予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对异位位置靠前者可用圈出法摘除之,靠后者用玻璃体切除术摘除之;对合并有葡萄膜炎者,只有摘除晶状体方能控制炎症。晶状体半脱位应先尽量矫正其屈光变迁以提高视力;对药物不能控制的眼压升高、严重复视或晶状体已经混浊并估计术后可能提高视力的病例,应作手术摘除,主要手术方法是囊内摘除或圈出术。近年来采用自动吸取系统的前部玻璃体及晶状体切除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获得了更佳的视力恢复。

63.白内障手术的选择

白内障手术是一种重见光明的手术。由于年龄及白内障性质的不同,手术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手术的目的是一致的,即把阻碍光线进入眼内的白内障摘除,使瞳孔区透明,恢复原来视力。

婴儿白内障越早作手术越好,否则就会产生弱视,一旦产生弱视,再作白内障手术也不能提高视力。为了选择手术方法,手术前需用阿托品充分散大瞳孔,观察晶状体混浊的程度和视力变化情况。如果晶状体周边部透明,散瞳后视力有所进步,可不做白内障摘除术,只在虹膜上做一人造瞳孔,光线从晶状体周边部透过,投射到视网膜上,便可增进视力。如果晶状体完全混浊,需做白内障截囊吸取术,将白内障前囊刺破,用吸取针将囊的内容物全部吸出,透明的后囊留在眼内原位不动。

35岁以上的成年人,晶状体核心部硬化,用截囊吸取术不能将硬化核吸出,选择白内障线状摘除术适宜。沿角膜上缘做一线状切口,把眼球壁全层切开,截囊后将晶状体的核和皮质一并挤出。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核体积更大,沿角膜缘作更大的切口,整个晶状体才能娩出。老年性白内障,目前在大、中城市己普遍采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口小,反应轻,视力恢复好,但费用高。如无条件,可做白内障冷冻摘除术。沿角膜缘从9点至3点钟将眼球壁全层切开。将冷冻器头端(如干冰,-78℃)伸进眼内与晶状体囊接触,数秒钟后晶状体即冻成冰球,头端与晶状体黏在一起,立即将晶状体完整摘除,眼内无晶状体囊残留,然后将切口缝合。

白内障冷冻摘除术是眼科较大的手术,需要一定的设备,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眼科医生来操作。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可采用针拨白内障术,这种手术简便易行,在巩膜上作一个3毫米长的切口,用拨针将晶状体悬韧带断离,晶状体下沉在下方前部玻璃状体中,瞳孔区恢复透明。

后发性白内障,只需作简单的截囊手术,就可以达到增加视力的目的。在角膜缘内作一线状切口,约2~3毫米长,截囊针自切口进入眼内,将混浊之囊壁划破,瞳孔部位出现透明区。

施行白内障手术,需防止发生并发症。为了防止术中眼球内部感染,术前如有慢性泪囊炎,应先作泪囊摘除术。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为了防止出血,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降到接近正常。为了避免术中玻璃状体脱出,术前服用降眼压药物。

64.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优点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使用美国最新电脑过程控制的超声波仪器,摘除白内障的最新技术。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程序。手术时,在术眼角膜缘的小切口处伸入超声乳化器,将混浊的晶状体核和皮质击碎为乳糜状后,借助仪器的抽吸灌注系统,将乳糜状物吸出,同时保持前房充盈,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使患者重见光明。

它的主要优点是:手术切口小,术后反应轻,愈合快;安全稳定;视力恢复快又好;术后散光小;不需住院,术后即可回家;未成熟的白内障也可手术。

摘除白内障后,眼球内就丧失了晶状体这一必不可少的结构。

而配戴无晶状体眼镜(框架式)及角膜接触镜,又有很多缺点或不足,所以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安装人工晶状体以“假”替“真”,就能使视力及视野恢复到正常。而且物像放大作用很小,没有空间定向障碍;可长期放在眼内,不需特殊处理,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先天性单眼白内障手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可预防弱视或斜视。

根据美国40余年的观察资料表明,人工晶状体在眼内无明显的退变,无刺激作用,无生物降解作用,光学性能好等特点。因此,有理由用通俗的话说:安装人工晶状体,可以管用一辈子。

65.白内障摘除后视力不好的原因分析

白内障病人,多年来看不见东西,希望手术后能重见光明,多数病人能达此目的,但有一部分病人,术后视力并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超过10岁,术眼有弱视。

(2)外伤性白内障,有角膜瘢痕、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损伤。

(3)老年性白内障,有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

(4)并发性白内障,有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变性或黄斑损伤等。以上是除了白内障以外,由于眼球其他结构的病变导致视力不好,因此,术前应详细检查视网膜和玻璃体的状况,应对术后视力作充分的估计。还有一种原因是手术本身造成的。如术者操作不熟练、手术过程不规则、损伤角膜内皮;囊内白内障摘除术中有玻璃体溢出而造成瞳孔上移,玻璃体疝入前房引起瞳孔阻滞,继发性青光眼;残留皮质过多或残留前囊,形成后发白内障;术中器械过多出入前房,术后反应大,引起瞳孔后粘连或玻璃体炎性混浊;消毒不严密或其他原因造成眼内感染等。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不好的原因,应当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明确诊断后,再针对病因治疗,以求获得较好的视力。

(赵广健 赵青华)

第八节 玻璃体疾病

66.玻璃体混浊与飞蚊幻视症

玻璃体混浊与飞蚊幻视症,是两种容易混淆的眼病,因为两者的主要症状均为眼前有黑影飘浮,看得见、摸不着,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并产生恐惧感。

玻璃体混浊,多由玻璃体本身或玻璃体周围的组织发生病变所致。玻璃体在视网膜的前面,晶状体的后面,是一种类似鸡蛋白那样的透明胶状体,一旦发生混浊,就会在视网膜上留下暗影。患者自觉眼前有蛛丝飘浮或蚊蝶飞舞,随眼而动止,严重者视远视近如隔烟雾或黑花茫茫,视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故中医称:“云雾移睛症”。

玻璃体本身的病变主要是变性,常失去胶体特性而变为水一样的液体。以老年人及高度近视多见,称为“玻璃体液化”。在检查眼底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玻璃体内,有无数细小的雪球状物飘浮,男性患者较多,称为“星状玻璃体病变”。还有的患者,在玻璃体内,能见到金光闪耀的多边形结晶体,当眼球运动时,飘浮而起,光辉灿烂,极为美观,称为“闪耀性玻璃体液化”。

玻璃体周围组织发生病变,如视网膜脉络膜发炎或出血以及视网膜脱离,最易发生玻璃体混浊,眼底检查,可见灰尘状,丝带状或蚊蝇状混浊物在玻璃体内飘动,由于这些混浊物是来自玻璃体周围组织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变,也称“体原性异物”,还有一种异物性玻璃体混浊,多由外伤或寄生虫所致,医学上称“体外性异物”。所以应查明原因,给予适当的治疗。西药可口服碘制剂或血管扩张药。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或糜蛋白酶,肌内注射普罗碘铵(安妥碘)等。如玻璃体内有条索或膜性组织形成,或施行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混浊,按病因可分为炎症、出血、变性三大类。用中医中药治疗,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如炎症性混浊。以清热、凉血、利水为主,可服龙胆泻肝丸或八正丸。每日3次,每次9克;出血性混浊,以凉血、止血或活血化瘀为主。早期可服十灰散或荷叶丸,每日3次,每次6克。后期可服丹七片或三七总苷片,每日3次,每次4~6片;变性混浊以滋补肝肾为主,可服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每日3次,每次9克。或十全明目片,每日3次,每次6片。对出血性混浊,应积极止血,卧床休息,避免玻璃体积血和混浊加重。对高度近视并发的玻璃体混浊,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视网膜脱离。

飞蚊幻视,多属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眼前飘浮的暗影,时有时无,光线越亮越多,越是注意看越多,阴雨天,光线暗,平常不注意看就看不到阴影。这是玻璃体内的游离细胞和血细胞,经过视网膜血管时,将血细胞的影像投射到视网膜视杆或视锥层所致,对视力没有影响。眼部检查完全正常。故名飞蚊症或幻视症,无须治疗,可自行消失。

67.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积血,由多种因素引起。①眼底病。如各种视网膜血管病、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等;②全身病影响视网膜及玻璃体。如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及玻璃体新生血管增殖;③眼外伤引起的增殖性玻璃体病变及玻璃体出血,玻璃体或视网膜手术引起的出血等。

眼底出血,可造成严重玻璃体积血,除应按时服用医生处方药外,患者首先要尽早克服恐惧心理。因为眼底出血时,患者能看到血液在眼前向上或向下流动,范围由小到大,最后视力严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