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沿黄城市带发展的金融理论与实践
48548000000034

第34章 沿黄城市带区域金融合作构想(4)

由于因子分析法得出的综合因子可以衡量一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本书把这个综合因子视为该城市的金融资源总量Ai。通过使用SPSS可以得到因子矩阵。

根据因子矩阵得到综合因子表达式:

因子=GDP×0.218+金融业存款余额×0.209+金融业贷款余额×0.207+固定资产投资×0.222+财政收入×0.213

通过计算,本书得出近似的宁蒙陕甘各个城市的金融资源总量。

进而也就得到了西安、兰州、银川相应的Ai值。接着本书计算它们各自的衰减系数,其表达式为:

β=0.05

式中D为域元,即城市间相互作用的单元范围的尺度,T为扩散元素,即传递因子的平均个数,tmax是元素中具有扩散功能的最大个数。本书在研究金融辐射能力时,以宁蒙陕甘城市群15个城市的平均行政土地面积来表示域元D,用区域内城市个数表示T,用具有金融辐射功能的城市个数表示tmax。通过查阅宁蒙陕甘统计年鉴,本书计算出15地市的平均土地面积,即D;宁蒙陕甘城市群中具有金融辐射功能的有西安、兰州、银川3个城市,即tmax=3。通过计算,得出衰减因子β=0.05。考察表中包头的因子得分为0.11775,因此可以认为,当一个城市的金融能量衰减到0.4以下时,对其周边地区就没有金融辐射能力了。本书假设宁蒙陕甘城市群金融综合因子的阈值为0.4。由公式θ=Ai×exp(-βri)可得:ri=×ln,代入相应数据得到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

第四节 宁蒙陕甘区域金融合作规划

一、实证结果评估

宁蒙陕甘金融合作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存在可行性。根据产品市场一体化与要素市场一体化之间的关系,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价格会影响到商品价格,所以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是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根据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理论,宁蒙陕甘各城市之间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和金融资源分布的差异,必将推动金融资源在区域范围内进行配置,实现最优利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宁蒙陕甘金融合作程度并未加深。用储蓄与投资相关性检验来分析金融合作的现状,本地投资更加依赖本地储蓄,说明资金在省级流动受阻,金融合作程度不升反降。

使用赫芬达尔指数分析宁蒙陕甘地区的金融集聚现象,发现宁蒙陕甘地区存在金融集聚现象,但是由于整体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的较低阶段,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很大,金融产业集聚程度低、集聚速度慢。

储蓄与投资相关性检验与赫芬达尔指数分析结果的差异,说明宁蒙陕甘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推动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流动和集聚。

使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宁蒙陕甘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和金融资源总量,并使用威尔逊模型测算了宁蒙陕甘主要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为宁蒙陕甘金融中心和金融支点城市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二、宁蒙陕甘沿黄区域金融合作前景规划

区域金融合作作为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分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从制度安排的视野进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金融合作战略规划方面要按照循序渐进、局部先行、整体联动的方式开展。近期应主要开展金融合作的制度性安排,并在产业合作度较高的领域开展金融跨区域合作;中长期则考虑对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进行调整,构建突破行政壁垒的区域统一运作模式。

(一)区域金融合作近期策略

构建区域金融合作框架,成立区域金融合作总体协调机构。其一,成立由所在省份金融监管层参与的金融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区域金融合作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着眼长远,研究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对合作过程中跨省市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同时,加强与国家监管机构的沟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其二,建立由15个城市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探讨在金融市场竞争、结构调整和区域内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的策略和方法,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的要素流动和利益均衡问题,相互通报当地经济金融有关信息。

发挥能源增长极的效应,建立能源金融合作试点先行区。其一,在“能源金三角”区域内先行开展金融合作试点,由所在省区金融监管部门牵头,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根据上述区域内资源类企业的类型、规模、资信程度,在金融政策上制定符合能源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相匹配的,按照现代金融通行规则运作的区域性条款和措施。逐步实现金融业务处理平台的区域集中,促进能源金融的快速发展。其二,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巩固“能源金融”合作的扩散效应,进一步探索区域金融合作的可行途径。

加快相关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金融要素的有效流动。其一,支持并协调建立统一的区域票据业务市场,增强区域票据融资能力。探索扩大区域内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区域内诚信企业相互签发商业承兑汇票的认可程度。其二,积极探讨和推动区域内银行卡业务合作,进一步扩充银行卡功能,优化用卡环境,为持卡人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针对区域经济特点,在交易规则与技术手段上进行创新,推广开发区域性的银行卡品种。其三,不断完善区域支付结算平台、区域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等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区域金融机构在资金清算、账户通存通兑、票据转贴现、证券结算、债券回购与分销、基金托管、国际业务等方面的合作,延伸营业区域,协调业务收费,开展联合征信,达到互惠共赢。

探索多种金融合作形式,促进区域金融合作有效开展。其一,建立区域金融信息互换平台,通过定期的金融信息交流,扩大信息共享范围,促进区域金融合作。其二,建立区域金融专家委员会,对区域内各种金融合作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并提供可行的利益分配方案;开展建立定期研讨、互访交流、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制度性的协调机制,共同研究推进区域金融服务的便利化、促进区域金融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战略措施。其三,协作开展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和经济金融重大课题的调研,并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及联手打击金融犯罪等方面加强研究与合作。

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其一,加强企业上市前的辅导,大力支持有条件、成长好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多培育出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其二,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积极探索建立煤化工产业投资基金,推动煤化工产业升级。其三,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的风险投资基金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政府政策先行、财政资金跟进、政策性信贷资金引导、商业性信贷资金推动、民间资本投入,创建以扶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要目标的风险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其四,向民间资本开放参股正规金融投资的渠道,为组建地方性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信贷机构、信用担保公司乃至区域性银行提供更多资金。

(二)区域金融合作中长期规划

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突破行政区划对金融合作的体制约束。应逐步按照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特征,淡化现有行政区划设置。根据经济金融的发展态势,形成以西安为金融中心,银川、兰州为次级金融中心或金融发展极,依托金融中心城市的经济支撑力、经济聚集和扩散能力,发挥中心城市的交易功能、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以区域化为手段,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的,通过金融资源的区域流动融合机制,打破行政樊篱,引导区域资源配置结构优化,促进区域金融合作、沟通、交流,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