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延年益寿金钥匙
48547800000012

第12章 运动篇(2)

老年人一般选择早晨进行锻炼。人体在下午4~6时处于最佳运动状态,精力充沛,运动量可适当增加,效果较为理想。傍晚也可进行锻炼。如果在饭前锻炼,应在锻炼结束30分钟后再进食,因为锻炼时身体内血液集中在运动器官,消化系统处于相对缺血和抑制状态,若不休息而进食,则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如果在饭后进行锻炼,则应至少在饭后休息30分钟后才可进行锻炼,因为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胃肠道中食物充盈,横膈上顶,影响呼吸,不利于锻炼;而且进食后血液集中于消化系统,如这时进行锻炼,会使消化系统的血液分散到运动器官,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在晚上锻炼,则要在临睡前1.5~2小时结束锻炼,以免因锻炼引起过度兴奋而影响睡眠。

(六)做好热身活动和整理活动

热身活动是老年人体育锻炼前由安静转到运动状态的过渡阶段,好像汽车、火车刚开动时不能开得很快一样。这些活动虽然强度不大,但很重要。热身活动可做徒手操、原地踏步或肢体屈伸等,一般做到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即可。锻炼后要做好整理活动,因为运动时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肌肉强烈收缩,这些活动不能随着运动的停止而马上终止,而是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整理活动的强度和量宜小,尽量选择一些使原来工作的肌肉群放松的动作,如在健身跑后,逐渐减慢跑速,再过渡到走,同时进行深呼吸,做腿部屈伸、摆动等放松运动。

(七)正常呼吸,忌憋气

老年人肺脏的纤维结缔组织增加,肺泡弹性减弱,呼吸肌的力量减退,憋气使肺内压力、胸腔压力和腹腔压力升高,影响血液循环。长时间憋气,会引起心血回流量急剧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导致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供给全身的氧气减少,严重时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眼花,甚至晕倒的状况,对健康不利。

(八)动作和缓,忌做过快、过猛的动作

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力量减弱,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流的阻力增大,如果做速度过快、太猛烈的动作,势必增加心脏的负担,损害心脏,也容易拉伤弹性较差的肌肉。同时,老年人的肺通气量减少,做快速、猛烈、突然的动作时,容易引起严重缺氧,导致头昏眼花、昏厥等。因此,老年人应采用中等速度和强度进行运动,尤其不要做突然低头、下蹲、跳起、旋转等动作。

(九)重量适中,忌大强度负重锻炼

老年人进行肌力锻炼的目的是预防肌肉萎缩,延缓肌肉组织老化,消除“肌肉饥饿”现象。大负重锻炼,常伴有憋气和肌肉的极度紧张。极度用力时肌肉紧张,会压迫肌肉中的小血管,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增加心脏的负担。肌肉强烈收缩还容易损伤肌肉、韧带和关节,如果用力不当,还容易引起骨折等。因此,在锻炼时不要举过重的重量,最好是通过举负荷小的重量进行煅炼(如哑铃重量为1.5~4千克)。

(十)安全第一,避免运动损伤

老年人锻炼时,动作节奏应轻松、缓慢,少做快速、旋转或低头的动作,以防摔跤;不要盲目进行超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以免拉伤软组织,造成关节损伤;不宜参加篮球、手球、足球、摔跤、武术散打、冰球等有身体接触的运动,以免摔倒或碰撞,发生骨折、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及其他严重的运动损伤。慢性疾病患者更要量力而行,如心血管病患者不做剧烈运动;痔疮、脱肛患者避免过多下蹲动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止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十一)选择理想的运动环境和地点

在环境幽雅、空气新鲜的树林、公园、操场、海滨、湖畔、河边及清洁宽敞的绿化区运动,对身心健康更为有益。老年人夏季不宜在闷热的室内或类似的环境中运动,以免中暑;冬季注意添加衣服,以免着凉。在室内运动时,最好打开窗户,通风换气,以利呼吸新鲜空气。冬季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染的庭院里进行体育锻炼,以免引起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和哮喘发作。气候恶劣时,如大风、大雪、暴雨、酷暑及大雾天,可不到室外运动。因条件限制不得不在街道旁进行锻炼时,应特别注意安全。不宜在行人和车辆来往较多的通道运动。

(十二)坚持锻炼,持之以恒

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贵在坚持。每锻炼一次,内脏器官功能和肌肉力量就增强一次,这种良好状态能够保持2~4天。这样一次接一次的锻炼,身体的良好状态积累起来,不仅增强体质、强筋壮骨,还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另外,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意志、毅力和性情也是很好的磨炼。但要注意劳逸结合,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老年人只要坚持长期运动,定会受益无穷。

三、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项目

适合中老年人锻炼的体育项目很多,可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状况、锻炼基础、兴趣爱好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下面介绍一些简单易学、适合老年人的锻炼项目。

(一)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之一,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新陈代谢和调节内分泌功能。太极拳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对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系统亦有独特的调节作用,故特别适合高脂血症、高血压、神经衰弱、消化道功能紊乱及轻度冠心病患者。

(二)气功

气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独特的强身保健方法之一,对机体各器官组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长期坚持锻炼,可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气功能消除大脑皮质的紧张状态,改善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预防和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能降低心率,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压。高血压患者练气功后,可降低血压。

(三)走步

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十叟长寿歌》有“饭后百步走”、“安步当车久”的说法。走步是安全、简便、男女皆可、老幼咸宜的健身手段,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饭后或睡前都可进行,对中老年人尤为合适,能改善血液循环,防止骨质疏松及韧带、肌肉老化萎缩。

走步可分为散步、快步走、倒走、行走上肢操等。

1.散步

用慢速(每分钟60~70步)或中速走(每分钟80~90步),每次30~60分钟。适用于年龄大、体质差或缺乏锻炼习惯的老年人。

2.快步走

每小时步行5~7千米,每次锻炼30~60分钟。可分阶段循序渐进,步行时最高心率应控制在每分钟120次以下。适用于健康老年人增强心功能和减轻体重。

3.倒走

中老年人一般腿脚不灵活,身体平衡能力较差。倒走练习可以锻炼平衡能力和位置感觉。倒走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应选择最佳时间和地点,如清晨公园里的平坦处;②每次倒走的距离不超过100米;③可以在一块空地上反复练习,找一个参照物,到达终点后看看离参照物的偏差有多大,以此衡量平衡能力;④锻炼时最好结伴进行,通过同伴提示,确保锻炼安全。

4.行走上肢操

行走上肢操是指在行走过程中,上肢进行伸展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和拍击运动等的一种行进间的健身体操。行走上肢操是一种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运动。它练习方便,简单易学,锻炼效果明显。练习行走上肢操不需任何专门器械,可在平日的散步或走动中随时进行。不需要进行专门训练,在运动中可依据人体结构特点随意运动,以身体能承受为标准,长期坚持练习,能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及对肢体的控制力。

行走上肢操练习要领:①上下肢动作要节奏顺畅、协调一致;②上肢摆动要用力,两臂做伸直动作时要有一定紧张度;③击拍运动时上肢应放松,随着步伐的节奏,前、后、上、下击拍。

(四)跑步

1.慢跑

慢跑又称健身跑,作为强身健体的手段已风靡世界,成为获得智慧、健美、长葆青春的法宝,也成为现代生活中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选用。中老年人慢跑必须科学、适量,方法得当,坚持不懈。有条件者,最好每天一次,开始锻炼时每次5~10分钟,逐步适应后增至15~20分钟。如每天跑步有困难,可坚持隔天跑或每周三次,每次在20分钟以上,也能收到锻炼效果。为了减少膝关节震动,预防膝关节疼痛,应采用科学的慢跑技术:①放脚技术:在慢跑中脚后跟首先柔和接触地面,然后向前滚动,令脚掌着地,最后用脚趾蹬离地面。②步幅:老年人慢跑的步幅宜小。③手臂动作:慢跑时,手臂的摆动应该和腿协调一致,手臂应该弯曲大约90°,自由地沿跑动方向交替前后摆动,不要向两边摆,保持手臂和手的放松。④身体姿势:慢跑时,应保持上体基本垂直,控制头和胸向上。不应像在短跑或快速跑时有意识地使身体前倾。

由于慢跑比步行激烈,如果运动负荷和强度安排不当,会发生运动损伤或其他意外。因此,慢跑时要记住以下10条:

(1)跑前进行身体检查。有人对18名在慢跑中和慢跑后猝死者的运动史、病史和尸体解剖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慢跑本身并不会导致死亡;死亡都是由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等原因所致。因此,为了确保安全,中老年人在参加慢跑前,最好征得医生同意,并做一些必要的身体检查。自己也可以用较快速度步行3千米,若没有不适的感觉,才开始练习健身跑。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慢跑锻炼。

(2)速度切忌过快。一般可用每分钟跑120~130米的慢速度进行。主观感觉上以能边跑边和同伴说话聊天、不喘粗气、不面红耳赤为度。

(3)距离必须适当。这是可以自行掌握、避免意外的“安全阀”。保持适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是十分重要的。开始可以先跑数十米、数百米,适应后慢慢增至2000米、3000米。切忌操之过急。

(4)心率不超过标准。跑的负荷是否合适,常用心率这一简便易行的指标来衡量。一般中老年人慢跑时心率以“170-年龄”为宜。例如,50岁者慢跑时心率不要超过120次/分钟。研究认为:中老年人锻炼,一般以达到本人最高心率的60%~70%为好。按照这个心率标准,60岁者为96~112次/分钟;65岁者为93~109次/分钟;70岁者为90~105次/分钟。体质好的中老年人可以略高于这个标准,体质差者可略低于这个标准。

(5)能感到慢跑乐趣。这是健身慢跑时主观感觉上的“安全阀”。如果慢跑负荷适当,跑时会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如果跑时烦躁不安、难受、苦恼,就应停止慢跑。

(6)睡眠和食欲良好。由于健身慢跑能促进体内代谢过程,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因此慢跑一段时间后食欲会增加,睡眠良好,这是锻炼适当的标志。如果食欲欠佳,疲惫乏力,可能是锻炼负荷过大。

(7)呼吸保持顺畅。慢跑时呼吸要自然、深长、协调,不应有憋气的感觉。还要和慢跑的步伐节奏相适应,二步一呼气、二步一吸气。如果慢跑时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有可能是跑速过快或身体不适,应降低跑速。如慢跑时呼吸困难、胸闷、难受,就应停跑,请医生检查。

(8)消除好胜心理。慢跑的目的是健身,而不是拿冠军。因此,在和同伴练习慢跑时,不要有比高低、争强好胜的心理。应该心平气和,量力而行,确保安全。

(9)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信号。慢跑时如感觉胸痛、透不过气、头昏眼花、心律失常等,应立即停跑,请医生检查。

(10)慢跑时不要吸烟。如果慢跑过量,加之吸烟,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在慢跑时不要吸烟。

2.走跑交替

走跑交替是指在慢跑的过程中,步行与慢跑交替进行的锻炼方法。走跑交替适合较长距离锻炼。走跑交替与单纯的走和跑都有区别。单纯的走,人体处于较低的机能状态,疲劳不易消除。单纯的跑,身体机能可达到较高的状态,但对中老年人来说,长时间较激烈的运动容易受伤,不利于健康。而经过一定强度的跑动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缓冲,机体可得到较好的恢复,减轻运动对机体的大强度刺激。

在走与跑的交替练习中应注意,在跑的过程中应逐渐减慢速度后再过渡到走;走一段时间,逐渐加快走的速度,然后再过渡到跑。

(五)登山

登山运动可锻炼人的耐力,增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同时还可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登山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活力,使人身心轻松与愉悦。许多名山大川都有很多名胜古迹,在登山的过程中可领略我国丰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增长知识,感受到异域的风土人情,丰富人生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