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时“开水”和“开食”。刚孵出小鸭,第一次饮水称“开水”,要先“开水”,后“开食”。“开水”的方法各地不同,有的将雏鸭连同鸭篓慢慢浸入水中,使水没过脚趾,但不超过膝关节,让鸭在水中站立5~10分钟,鸭一边戏水一边饮水。过种方法在春末至秋初季节,当气温超过15℃时,可直接在冷水中“开水”;气温低于14℃时,要适当加点热水,适当提高水温。另一种方法是将雏鸭放到已潮湿的篾席或塑料布上,然后向雏鸭身上喷洒温水,这时雏鸭的绒毛上形成一颗颗晶亮的水珠,任其相互吮吸,这种方法适于在气温较低的早春或秋末进行。
“开食”即为第一次喂料,常在“开水”后15分钟左右进行。“开食”的适宜时间,春鸭出壳后24小时左右,夏鸭出壳后18~20小时,秋鸭出壳后24~30小时。开食喂料时要撒得均匀,撒得开,使雏鸭采食时不拥挤,以免互相践踏,保证使体质较弱的雏鸭,也能吃到饲料。如用喂料盘,在育雏区内的料盘分布位置应当均匀,喂料要做到少喂勤添,以促进雏鸭积极运动。
(2)做好防寒保暖,掌握适宜温度。雏鸭保温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一般雏鸭保温期为2~3周,保温期间育雏室内温度应相对平稳,切忌时高时低。育雏室的温度是否对雏鸭适合,可以观察鸭的动态,听一下鸭的叫声。如雏鸭散开来卧伏休息,没有怪叫声,说明温度合适;如雏鸭缩颈耸翅,相互堆挤发出尖叫声,说明温度过低,需要升温保温。雏鸭的保温管理,关键是第一周,尤其是头3天最为重要,也最困难,必须昼夜值班,细心照料。
(3)及时分群,严防打堆。育雏期间常因温度管理不合理,雏鸭互相堆挤,越挤堆越大,被挤在中间或下面的鸭,重则窒息死亡,轻则全身“湿毛”,极易感冒致病。因此,要随时注意,经常检查,发现打堆,要及时分开,分堆与保温工作要结合起来,日夜都要精心照管。分群是按雏鸭大小、强弱、年龄等不同,分成若干个小群饲养,以每群300~500只作为一个小的喂食和管理单位为宜。分好群后一般不要随便混合,以后每隔一星期调整一次。调整时,只将最大、最强的和最小、最弱的雏鸭剔出,然后将各群的强大者合一群,各群的弱小者合一群。这样使各种不同的个体鸭都能得到合理的饲养条件和环境,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4)调教下水,逐渐锻炼放牧。1~5日龄与雏鸭点水结合起来,到6日龄后就可以让鸭自由下水活动,并可以开始进行放牧。下水活动夏季不能在中午烈日下进行,冬季不能在阴冷的早晚进行。雏鸭阶段放牧的次数也不能太多,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放牧一次,中午休息。
(5)搞好清洁卫生,保持圈窝干燥。随着雏鸭日龄增大,排泄物不断增多,鸭篓和圈窝极易潮湿、污秽,这种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极易繁殖,必须及时打扫干净,勤换垫草,保持鸭篓和圈窝干燥清洁。换下的垫草要经过翻晒晾干后才能再用,但晒热的垫草不能立即用,以防中署。育雏室周围的环境也要经常打扫,四周排水畅通,以保持干燥、清洁、卫生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