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症。该病具有特定的发病类型,在育苗的过程中第11~24天出现幼体大量死亡。第24天后死亡明显减少,而第14~18天为死亡高峰,第一至第五期幼体对此病较敏感,而幼体后期则具有抵抗力。如将第一期幼体饲养于感染的水体中,在4~5天中即出现类似病状。由此可认为该病的潜伏期5天左右。患病的幼体出现体弱、螺旋式游泳、不摄食等情况。据解剖镜检,在肝胰腺部和肝脏的前背部的上皮组织液胞明显地缩小,而组织腔随之扩大。在肝胰腺管腔之中偶然发现样球状的细菌菌落,管腔横纹肌明显变性退化。受感染的幼体失去正常的体色而变为灰蓝色,而附肢的上皮组织出现“鹅蛋”样的突起。从组织病理切片中发现细菌菌落仅限于肝胰管腔中,未出现菌血症现象。致病的菌种未进行鉴别,但弧菌已经从患病的幼体中分离出来。
(2)病因。细菌的毒素对肝胰腺的病变起着作用,其他致病因素有重金属元素、有机合成剂(杀虫剂),其他生物毒素或营养不良等,但其中哪一种起作用,至今不明。
(3)防治措施。各种化学治疗都进行试验,但皆未取得效果,发病后唯一的措施是将受感染及患病的幼体全部抛离,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有人曾用0.4毫克研二氟苯乙烯酸钠做防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