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国饲养的长毛兔,由于不同的环境条件、饲料条件以及不同的选育标准和选育方法等,培育出了许多品系,主要有德系安哥拉兔、法系安哥拉兔、日系安哥拉兔、英系安哥拉兔和中系安哥拉兔。
第一种,德系安哥拉兔。
外貌特征:面部绒毛不甚一致,有的有长毛,有的无长毛,亦有额毛、颊毛丰富的,但大部分耳壳背面无长毛,仅耳尖有一撮毛,养兔界俗称“一撮毛”;全身被覆厚密的绒毛,被毛有毛丛结构,不易缠结,毛纤维有明显的波浪形弯曲;四肢、腹部密生绒毛,体毛绒毛率达91%左右,长而细软;头型扁、尖削,胸部和背部发育良好,背线平直、四肢强健。
主要优缺点:主要优点为产毛量高,被毛密度大,细毛比例大且长而柔软,因有丛毛结构而不易缠结。主要缺点为适应性差,特别是不耐热,公兔有夏季不育现象;对饲养条件要求比较高,不耐粗饲;繁殖性能偏低,配种后受胎率较低,初产母兔母性差,少数母兔还有食仔恶癖。
第二种,法系安哥拉兔。
外貌特征:全身被毛长而洁白,但密度较差,粗毛含量较高。额部、颊部及四肢下部生有短毛,耳宽长且较厚,耳尖无长毛或有一小撮短毛,耳背密生短毛,养兔界称之为“光板”。该品系的长毛兔体型较大,体质健壮,头稍尖,面部稍长。脚毛较少,胸部和背部发育良好,四肢强壮。
主要优缺点:本品系兔的主要优点是产毛量较高,毛纤维较粗,粗毛含量高,适于纺线和做粗纺原料;适应性强,耐粗饲,容易管理;繁殖性能好;适于以拔毛的方式采毛。主要缺点是被毛密度差,面、颊、四肢下部无长毛。
第三种,日系安哥拉兔。
外貌特征:头型偏宽而短,额部、颊部、两耳外侧及耳尖部均有长毛。额毛有明显分界,呈“刘海状”。耳长中等、直立。四肢强壮、肢势端正,胸部和背部发育良好。全身被覆洁白浓密的绒毛,粗毛含量较少,但不易缠结。
主要优缺点:本品系兔的主要优点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粗饲,易于饲养管理;繁殖力强、受配率高、胎产仔数多,母兔母性强、泌乳性能高,仔兔成活率高。缺点是体型较小,产毛量较低,兔毛品质一般。
第四种,英系安哥拉兔。
外貌特征:头型偏圆,额毛、颊毛丰满,耳短厚,耳尖密生绒毛,形状似缨,有的个体整个耳背均有长毛,飘出耳外,甚为美观。全身被覆蓬松、洁白、丝状的绒毛,形似雪球,毛质细柔。四肢及趾间脚毛较多。背毛由背中央自然分开,向两侧披下。
主要优缺点:主要优点为繁殖力强,被毛洁白、蓬松,可以作为观赏用。缺点为被毛密度差,年产毛量低;体质弱,抗病力差;母兔泌乳力较差,有待选育提高。
第五种,中系安哥拉兔。
我国自1924年首次从日本引进安哥拉兔,1926年又从法国引进法系安哥拉兔,零星饲养在江、浙一带的农村,并与当地的中国白兔杂交。20世纪50年代中期,兔毛出口对外打开销路,大大提高了群众养兔的积极性,于是群众认真选择,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独立特征的新品系。1959年通过正式鉴定,命名为中系安哥拉兔。
外貌特征:主要特征是狮子头、全耳毛、老虎爪。耳长中等,整个耳背和耳尖均密生细长的绒毛,飘出耳外,被称为“全耳毛免”。头宽而短,额毛、颊毛丰富,从侧面看往往看不到眼睛,从正面看也只是一团绒球,形似狮子头。趾间、脚底也密生绒毛,形似老虎爪。骨骼较细,皮肤稍厚,体型清秀。
主要优缺点:主要优点是性成熟早、繁殖力强、母性好、仔兔成活率高,适应性强,耐粗饲;体毛洁白、细长、柔软,形似雪球,可作为观赏之用。主要缺点是体型小,生长慢;产毛量低,被毛纤细,缠结率高,一般可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