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畜类养殖·如何科学饲养肉兔
48543600000061

第61章 如何防治兔瘟?

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肉兔均易感。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高达95%以上),断奶幼兔有一定的抵抗力,哺乳期仔兔基本不发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染,潜伏期48~72小时。

临床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1)最急性型。无任何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死前多有短暂兴奋,如尖叫、挣扎、抽搐、狂奔等。有些患兔死前鼻孔流出泡沫状的血液。这种类型病例常发生在流行初期。

(2)急性型。精神不振,被毛粗乱,迅速消瘦。体温升高至41℃以上,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死前突然兴奋,尖叫几声便倒地死亡。

以上两种类型多发生于青年兔和成年兔,患兔死前肛门松弛,流出少量淡黄色的黏性稀便。

(3)慢性型。多见于流行后期或断奶后的幼兔。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爱吃食,爱喝凉水,消瘦。病程2天以上,多数可恢复,但仍为带毒者而感染其他肉兔。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预防接种是防止兔瘟的最佳途径。小兔断乳后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5~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6个月。成年兔1年注射2~3次,每次注射l~2毫升。一旦发生兔瘟,立即封锁兔场,隔离病兔,死兔深埋,笼具、兔舍及环境彻底消毒;必要时,对未感染兔进行紧急预防注射,每只注射2~3毫升。兔场不可在发病期向外售兔,也不可从疫区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