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母兔产仔数的因素很多,应从遗传、营养、环境和配种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
(1)选种。母兔的产仔数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每个兔场应高度重视选种工作。应将那些连续高产的母兔留作种用,并且从多产的肉兔后代中选择种兔。把那些低产兔逐步淘汰。乳头数与产仔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应注意选择乳头数多的母兔,所选留的种兔的乳头数至少8个。
(2)营养。产仔数与营养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等。实践证明,维生素A和维生素E与肉兔的繁殖率关系密切。母兔在配种前,应提高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每千克饲料维生素A应达到10000单位以上,维生素E达到40毫克以上);很多微量元素与繁殖有关,特别是硒元素,在缺乏地区一定要补加含硒生长素,使饲料中硒的含量达到0.3毫克/千克;蛋白质不足会使睾丸和卵巢机能受到抑制。肉兔的饲料中不仅要注意蛋白质的数量,还要注意蛋白质的质量,即必需氨基酸(主要是蛋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
(3)短期优饲。动物生产中有一种“短期优饲”的理论,即在母畜配种前两周,提高饲料中能量含量(即增加含能量比较多的饲料比例,如玉米、麦麸等,使能量提高20%~30%),可增加排卵数。配种后,应立即将能量降下来;否则,将增加胚胎的死亡数。
(4)控制高温。实践表明,母兔在妊娠期,环境温度不同,产仔数也不一样。在高温(30℃以上)条件下,母兔的产仔数明显减少;而处于25℃以下的环境中,则有较高的产仔数。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胚胎的死亡数增加。因此,在生产中,应使母兔尽量避免高温的影响。
(5)体况。肉兔的体况对于繁殖率有较大的影响。农民有这样的经验:“母兔肥胖不产仔”,“七八成膘,繁殖率高”。母兔过于肥胖,不仅使其性情懒惰,不爱活动,会使卵巢组织沉积脂肪,影响卵巢机能,造成久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即便受孕,产仔数也不会多。在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宁可让母兔稍微瘦些,也决不可使其肥胖。
(6)杂交。在商品生产中,杂交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应选择产仔数多、母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作母本,以中型品种最佳,如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太行山兔(虎皮黄兔)等;选择与母本配合力高的品种作父本,一般是体形较大、早期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的品种,如比利时兔。应当强调,母本的体形不可过大;否则,不能适应频密繁殖和一年多胎繁殖。纯种繁殖,应避免近亲交配。
(7)多次配种。实践表明,母兔在发情期,多次交配(2~3次),比一次交配增加产仔数10%~15%;在秋季和公兔长期不用的情况下,产仔数增加得更加明显。
(8)激素配合配种。试验表明,在肉兔本交的同时,再给母兔肌肉注射促排卵素3号(LRH-A3),不仅可提高受胎率,还可增加产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