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呵护200招
48541000000008

第8章 自身修养篇(7)

(1)事情已经到此为止,人们需对头脑中的胡思乱想"叫停",否则负性情绪就会随着内心的联想不断恶化下去。

(2)意识到情绪不佳,你敢于正视、接受它吗?有能力承受会较快地"消化"掉,让自己释怀。反之,持否认、拒绝态度的人,将承受更长久的不快。

(3)设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选择适当的办法倾诉自己的感觉,给不良情绪一个"发泄口"。同时,这也是一个通过陈述越来越清晰地认识问题的过程。

(4)分析、研究所发生的事情,寻找下一步行动的策略,怎样可行?什么才是理性的选择?所谓理性的决策一定是在不良情绪消退后,而不是一时盲动。

30.别跟自己过不去

"别跟自己过不去",这是一句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话,也是一句使用频率颇高的话。别跟自己过不去,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跟自己过不去,往往表现为心态和行为的异常。心态异常通常反应在情绪上,比如消沉、颓丧、抑郁、愤怒、哀伤、悲痛、躁动、空虚、忧虑、孤独、恐惧、忧愁、烦恼……;行为异常则表现为难以自持,訾骂呵斥、酗酒不止,步履蹒跚……以至严重到自毁、自戕,以非正常的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

跟自己过不去,究其原因不外是事业受挫、婚恋不顺、子女不孝、经济拮据、遭人诽谤、受人歧视、朋友背叛、灾害侵凌、亲属谢世等等,其中除了亲属谢世、灾害侵凌等自然规律难以掌握之外,多数原因乃是欲望的未能满足,目标之未能达到。先贤云:"饥寒愁怨、饮食男女,常情隐曲之感,则名之曰‘人欲’。"而细加考查,人欲又绝不止于食欲、睡欲、色欲三类。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物质丰饶,诱发人之欲望的因素多得难以计数,耳濡目染、所见所闻,随时都有可能使人产生某种欲望。而当因种种条件之限制,欲望难以实现之时,有些人便产生心理失衡,跟自己过不去,于是,某种或某几种情绪乃至行为便接踵而至。

跟自己过不去,实际上乃是人格之缺陷,人生之误区,上自圣贤,下至庶民,几乎人皆有之,这不值得大惊小怪,却也不可等闲视之。轻者,或唉声叹气,或愤世嫉俗,或一蹶不振;重者,或消沉厌世,或铤而走险,或自虐自毁。而轻者则往往会衍化为重者,这么说,无论轻者、重者,都马虎不得,都需要重视。话既如此,那么,怎样才能别跟自己过不去呢?

(1)要注重持身涉世之人格修养。诚如古人所言:"气度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慎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要激烈。"这样,便可做到"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动,则愆犹自少;应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则趣味常多。"此种人格之修养,需下真工夫,来不得半点假,境界之高,并非人人都能达到,但却不能因其高而避让、而放弃,理应不懈地追求。倘若我们真有此境界,或接近此境界,那么,跟自己过不去的事则会减少许多。

(2)要客观地估价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凡事不可抱有奢望。奢望,源于私心,而私心之恶,前人已多有论述,明代洪应明便说过:"人只一念贪私,便削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得一世。"私为万恶之源,一个私字搅得人心神不宁,杂念丛生。

31.心理健康十要

(1)注意同志间的友情。哲学家培根说,"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与朋友在一起,使人欢乐快活,无拘无束无戒备,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同志、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比任何金银财宝都更贵重,更美好。

(2)善恶分明。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能做的要积极参与,不能做的要尽力支持;而面对邪恶,则要挺起胸膛,敢于正视和斗争。

(3)相信人的善良本质。不要总是从坏处推测别人,没有一生下来就坏的人。

(4)说真话、办实事。说真话、办实事会使人心里踏实而轻松愉快;而弄虚作假会失信于人,影响关系,妨碍健康。

(5)慎"独"。单独一人时做错事,往往要比在公开场合做错事所承受的压力要小得多,所以,独自一人时行为要慎重,不要行为不端。

(6)莫嫉妒。嫉妒很容易使你疏远周围的人,心理上失去平衡。实际上,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就,不如自己去努力争取。

(7)少发脾气。常发脾气不仅会使矛盾激化,影响人际关系,也会因情绪不稳而对自己的健康贻害无穷。

(8)莫论人非。闲论人非,轻者朋友、同事翻脸,重则闹出人命,对人、对己都会增添无谓的痛苦。

(9)敞开心扉。开诚布公、以诚相见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理解,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轻松愉快地生活。

(10)远近兼顾。想问题办事情,切不可只顾了眼前误了长远,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人,收拾残局时心理压力更大。

32.活着快乐为先

世上没有什么比快乐更可贵的了。有人一切都不缺乏,但是他活得并不快乐;而有的人虽然什么都不比别人好,但是他感受到了快乐。原因就在于他善于寻找快乐,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感受和寻找快乐呢?以下建议不敢说是"指点迷津",但肯定是行之有效的。

(1)要平实,对别人不要期望过高。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冀儿女成龙成凤,向亲友所求时希望能得到帮助,一切皆遂愿,心想事成。其实,每个人都有他不能之时,何必强求别人一定要完美呢?

(2)要宽容,对别人不要过分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难道我们"眼里不揉沙子",就能换得快乐吗?不要让别人在你面前为说错一句话而担惊受怕,也不必为做错一件事而惴惴不安。要知道,我们若能适时地表现自己的善意,体现自己宽大的胸怀,关怀和体贴别人,为他人排忧解难,我们就与快乐不远了。

(3)要坦荡,对过错不要过分自责。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严于自律得近乎吹毛求疵。常为自己小小的过失而自责不已,结果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只有能够正确认识、把握自己的人,理解、接受自己的人,内心才会有长久的快乐。因失败而磨炼意志,因失误而变得聪明,我们坦然地生活,快乐便会如期而至。

(4)要客观,对功名不要过分贪求。当人们尚与功名无缘时,容易相形见绌,悲观失望,这无疑是自寻烦恼。我们对人生旅途的坎坷和曲折,应该有足够的准备,不要指望所有希望都能变为现实。是否获得功名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是否做出过努力。成功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站,我们的快乐并非只在到站的"那一刻"。若能以淡泊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奢华和诱惑,心灵就会宁静许多。

(5)要开朗,对烦恼不要过分看重。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其烦恼就如同自身的影子一样相伴左右。有的人一生都不快乐,总感觉烦恼挥之不去。而只有接受烦恼的存在,不逃避现实,减少无谓的烦恼,并及时把烦恼抛给昨天,才是拥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它们生存的智慧所在。

(6)要坚忍,面对厄运不低头。坚忍不是逆来顺受,它是意志的磨炼,是爆发力的积蓄。坚忍,是构成生命结构的重要基石,有时坚忍甚至是一份美好的无奈。坚忍的人,能从容地经受生命旅程的风风雨雨,永远含着微笑。而有的人心灵很脆弱,经不起打击,创伤之后一蹶不振。学着体会一下坚忍吧!坚忍中的快乐别有一番滋味。

(7)生活告诉我们:快乐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数,而是一个可变的量;快乐的获得,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感觉它,在于我们如何去把握它,在于我们是否善于发现和挖掘它。愿你的生活中快乐为先,与快乐长相伴。

33.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下面的案例,是一位20世纪80年代的女大学生患精神病后,怎样做自己命运主人的:

许久以来,我一直打算写千篇文章给那些刚刚摆脱病魔或正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曾经患有精神疾患的朋友们。希望他们能从我的经历中看到一点希望,获得一份力量,从而更坚定地走向明天,走向美好的未来。

我曾经是个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一名20世纪80年代末的大学生。大学毕业之际,正当锦绣般的前程即将向我展开时,我却因为恋爱受挫及毕业分配不理想等多种恶性刺激而患上了精神疾病。在北京某医院治疗了近半年之久才得以痊愈,终于摆脱了疾病带给我的痛苦,我感到很轻松。刚刚出院没多久,我就上了班。可很快我却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与患病前截然不同,许多从前干起来得心应手的工作,现在完成起来却很吃力。更重要的是,我常常感到自己脑子不好用,从前伶牙俐齿,如今却不善言辞,见了人不知所云,而且总感觉时间过得慢;种种苦恼使我这个要强好胜的人觉得生不如死,所以常常想自杀。但一想到亲人、朋友以及丈夫,我又下不了决心。就在这种状态下,我度过了整整一年时间。这期间,我的家人,尤其是深爱我的丈夫在精神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经常带我去公园散步;陪我聊天,让我多尝试开口和别人交谈,以此来锻炼我的语言能力。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头脑灵活了,言语也多了,又恢复了从前活泼开朗、爱结交朋友的性格。

我在感觉到了自己的这些变化后,就开始自觉地进行自我心理调整。我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看报,每天至少两个小时;并且多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来弥补自己心理上的缺陷。同时,我有意识地开始广泛地结交朋友。因为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把快乐与人分享,你就会获得双倍的快乐;如果你把痛苦与人分担,你的痛苦就会减半。"由于我以一颗坦诚的心来对待朋友,很快我就结交了几个能谈得来的好友。每当我心情苦闷的时候,我就向朋友一吐为快,我发现这对于我来说不啻于一剂良药。从此,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心情也渐渐地好起来了。

当精神状态恢复得很好之后,我又为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此回报社会所给予我的关爱。由于从前在学校里英语基础比较好,我就开始自学英语,期待进一步的提高。三年过去了,我的英语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学有所用,我决定小试牛刀。了解到北京有许多家翻译公司之后,我就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想做一名翻译。被一家公司考试认可后,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同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有时命运会同我们开玩笑,在你春风得意之时浇一瓢冷水。这时需要我们面对挫折不气馁,在最困难的时候看到光明,只要挺过去,未来会非常美好。不是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我们始终抱着这样一种信念,不断地在逆境中激励自己,只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最后,我想对病友们说:"不要听从命运的摆布,振奋起来,扼住命运的喉咙,勇敢地做它的主人!"

34.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自有人类以来,用得最多、最久的词,大概就是"祝你身体健康"了。但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甚至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还有另一种健康,即心理健康。

现在,许多人都在寻求成功之路,社会上各种学习班、培训班比比皆是,似乎拿个什么证懂了电脑、会了英语就打开了成功之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成就较大的20%与成绩较小的20%之间,最明显的差别并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1914年12月,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那天晚上,爱迪生一生的心血成果,在熊熊的大火中付之一炬了。大火最凶的时候,爱迪生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父亲。他最终找到了:67岁的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他对儿子说:"快去叫你的母亲,她恐怕一辈子也见不到这样的场面。"爱迪生的智商是高还是低至今仍有争议,因为他小时候曾因考试不及格被老师骂作笨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爱迪生的情商绝对高于常人:面对毁灭性的打击还能做到桃花依旧笑迎春风的,世界上能有几人呢?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1999年全国各地考入北京大学的高考状元中的32人进行了调查,总结他们高考夺魁的经验。被访的高考状元们非常强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认为高考就是两种检查:一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能力;二是心理素质。据此,王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也会提高。据说古罗马有个皇帝,常派人观察那些第二天就要被送上竞技场与猛兽空手搏斗的死刑犯,看他们在等死的前一夜,是怎样地表现。结果发现在惶惶凄凄的犯人中,居然有人呼呼大睡面不改色。第二天早晨,皇帝将他释放,训练成带军的猛将。据说中国有个皇帝,在召见新来的臣子时,总是故意叫他们在外面等待,迟迟不予理睬,再偷偷看这些人的表现,并对那些悠然自得,毫无焦躁之容的臣子刮目相看。甚至那些养鸟的行家,在选鸟的时候,都要故意去惊吓他们,但绝不取那稍受点儿惊吓,就扑扑拍翅、乱成一团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