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学校周边的环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的形成有社会的因素,有同学参与的因素,更有学校制度的因素。健康向上的周边环境需要社会与学校的重视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同学们的积极因素,在适应环境的同时改造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
大学是一部值得回忆的曲目,身处其中的大学生是这个乐曲的每一个音符,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的学校环境而尽自己的力量。
坚持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民族大学
薛媛媛
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需要与实际的工作、学习相结合、与所在的环境和文化等相结合。在学校,就是要把“以生为本”思想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以各个学院的特色学科建设为中心,带动其他学科全面发展,不断推进学分制、导师制等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实现学校的全面进步;要统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统筹民族特色教学与人才强校,统筹办学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学校协调发展与社会各时期需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现代化,民族大学发展
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总结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我国初级阶段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我国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跨越。在新的教育事业形势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掌握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运用于学校的各种实际问题中,才能推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薛媛媛,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7级学生。]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需要我们怎样做呢?我认为,首先是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其次是在行动上要坚决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做到以上两点,必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那么,如何在思想上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如何在行动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呢?先谈一谈在思想上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一个人,他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将对他产生重大的影响,他的世界观决定了他要走的人生道路;同理,一个学校,它决定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它今后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的发展观决定了它要走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趋势。过去,我们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从中总结了一些宝贵经验。这些经验说明了一个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认识过程、都有一个实践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因此,要在思想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应该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弄清楚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它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要想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仅仅知道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是远远不够的,知道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认识,要想树立这样的意识和进一步提高认识还需要与实际的工作、学习相结合、与所在的环境和文化等相结合。我认为,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仔细研究和分析提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学校,就是要把“以生为本”思想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坚持“生本”思想,就是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发展为了学生并依靠学生的双面性,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思想观念。若想彻底贯彻生本的观念,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坚持学生代表学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大发展进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一个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这个学校的长远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建设。因此,学校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为各民族学生提供平台来展现本民族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把学校的多民族多文化领域转变为资源优势,为全面推进学校“一体两翼”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第二,把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着手,抓好后勤保障、扶贫助学、校园稳定等方面的工作,以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使广大学生能够在和谐、稳定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全面、协调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学校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各个学院的特色学科建设为中心,带动其他学科全面发展,不断推进学分制、导师制等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实现学校的全面进步;学校的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统筹民族特色教学与人才强校,统筹办学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学校协调发展与社会各时期需求。与此同时,要把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科学研究作为学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把提高学校创新能力,推动学校持续、和谐发展作为根本落脚点。要想把全面、协调的发展贯穿到各项工作中,不仅要正确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学校实行教学的两种发展导向,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可谓是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首先要抓好专业建设。没有专业建设,就没有学科的全面建设。但是,只抓专业建设,不管学科建设,那学科发展就会止步不前,学校也无法做到全面、协调发展。其次必须深刻认识到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在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趋势、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把学校改革的强度、发展的速度和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的基础上,学校才能在稳步求发展的同时实现学校的各项改革,推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整体实现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锁链,加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为此,学校实行了具有民族院校特色的可持续的“一体两翼”战略。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业高科技研发示范基地、民族文化艺术创新实践研发基地,是学校基于自身地处多民族区域、长期积累的学科优势,将教学科研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出的民族院校特色的建设举措。同时,“两翼”的建设与国家提出的“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的战略部署高度一致,与国家民委提出的“兴边富民行动”的战略部署高度一致,是能够致力于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诚然,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学习一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都会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本身就能够与时俱进,同时也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够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才能懂得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民族大学。
浅析民族高校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
邢金良②
摘要:民族高校图书馆不只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而且是对各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民族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构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加强图书馆自身文化建设,是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培养良好校园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民族高校,图书馆文化,校园文化
图书馆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图书馆在搜集、整理、加工、典藏、利用、开发、传递书刊资源的活动中,创造和培养出来的具有图书馆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民族高校图书馆不只是为学校的教育和科研服务,还应当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努力实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同我们图书馆的整个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做好新时期、新阶段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民族高校图书馆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种文化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物质文化是基础是条件,制度文化是手段是保证,精神文化是核心是灵魂。本文从图书馆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阐述图书馆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研究课题“民族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成果之一。][邢金良,男,民族学博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宣传部教师。]
一、民族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构成
民族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整个民族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民族高校图书馆文化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图书馆文化物质层
图书馆文化的物质层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良好的图书馆硬件设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置身其中,能很好地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学习兴趣。图书馆的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图书馆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外层文化,人们往往能从该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形态上看出它的精神面貌。
(二)图书馆文化制度层
物质文化层包括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业务工作细则、部门岗位职责、图书借阅等各项管理制度,它是图书馆文化的载体,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精神文化通过这一中介层转化到物质文化层。民族高校图书馆,由于涉及少数民族的文献,要综合考虑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制度。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要考虑到民族性和宗教性,更人性化地进行科学管理。合理的规章、科学的管理、严格的纪律是图书馆管理科学化的目的,是图书馆工作得以稳定而有秩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塑造和延伸图书馆文化的坚实手段和有力保证。
(三)图书馆文化精神层
图书馆精神文化包含图书馆的群体意识和职工的工作作风、思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准则、服务哲学等,它是内层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具有强大动力的文化。在民族高校,图书馆更是体现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宣传平台,也是实现民族和平团结,展现各民族魅力的舞台。图书馆的文化精神深藏于图书馆内部,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图书馆职工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对物质层和制度层有着主宰和引导作用。
图书馆文化的三个层次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没有物质层就没有生成文化的基础,没有制度层文化体系的形成就缺乏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没有精神层就没有核心和灵魂,也就无从构建图书馆自身独特的文化,只有三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图书馆。
二、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民族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育的继续与补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需点滴积累,不能一蹴而就,单一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完成的,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学校各部门紧密配合。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是多方位的、百科全书式的,能为读者提供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民族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推荐有关民族团结的好书,传播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引导师生争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情传播者。在民族高校更应该加强图书馆的教辅作用,通过图书馆这一媒介,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彼此的了解,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帮助,更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社会化作用,为就业做准备
民族高校是以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增进各民族的了解的综合性大学。民族高校的图书馆文化具有使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使受教育个体实现生活目标、政治、价值取向社会化的作用。民族高校图书馆具有其他高校图书馆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拥有大量的民族类图书资料,包括多种语言文字的资料,不同民族的同学既可看到自己民族熟悉的文字,更可接触到其他民族的文化,徜徉其中,各民族大学生可以增加对不同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为走向社会作提前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