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我们在吃什么——解读食品营养与安全
48537500000009

第9章 健康食品、均衡营养与健康(1)

23.什么是健康食品

顾名思义,健康食品就是能促进人体健康的食品。健康食品应具有以下特点。

(1)绿色食品,即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化肥、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的,安全、优质的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象征和谐的生态系统,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保护。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2类。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量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则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有害的化学合成物质。

(2)食品本身的成分不含有毒或有害的物质。

(3)合理科学的加工,加工过程中不受污染。

(4)卫生的包装,包装材料对食品不构成超标的有害毒物的污染。

(5)运输过程中没有受到污染。

(6)在保质期内。

(7)营养素均衡。

了解了这些条件,在选择食品时真的该好好地对照一下,尤其在食品安全问题还严重存在的今天,更要特别小心对待。

24.什么是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一个新名词,指的是比绿色食品更为高标准的食品。有机食品这一名词是从英文OrganicFood直译过来的,虽然不如绿色食品那样形象直观,但国外普遍接受有机食品这一叫法。有机食品在其他语言中也称生态食品或生物食品。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除有机食品外,还有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他们被统称为有机产品。有机食品与国内其他优质食品的最显着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的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比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采用相应的替代技术。

有机食品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原料必须来自于已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

(2)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标准。

(3)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

(4)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目前,有机食品在我国尚待普及。

有机食品不仅无害,而且检测表明,有机食品中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比普通食品丰富的多。例如有机鸡蛋中的铁、锌和钙含量是普通鸡蛋的3~5倍,维生素E是10倍,DHA(亚麻油酸)是20倍。有机牛肉中的维生素E、硒、DHA和CLA(共轭亚油酸)是普通牛肉的4~5倍。总之,新鲜的、有机的、未加工的食品,是未来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的最佳来源。

25.什么是均衡营养

针对当前存在摄入营养素不足、营养素不全和过度营养的实际情况,专家们提出均衡营养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从实际条件出发,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实践,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均衡营养不是量化的规定,其含意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餐中或一日中进食的食品应包括齐全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糖类、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水和纤维素,而且符合不同个体的需要量。

(2)单一食品中能包括全面的营养素,对于这一点应有正确而灵活的认识。比如,一碗米饭中主要是淀粉,营养素不可能齐全,可在副食中得到了平衡营养的补偿,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只吃米饭而没有副食;但如果吃的是一碗盖浇饭,那也比只是一碗米饭的营养素要全面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中午经常吃快餐,一般快餐营养素不可能全面,好在一天不是只吃一餐,还可在其他餐中得到补偿,从而达到一天中的营养素均衡,餐餐吃快餐是有害健康的。

(3)根据人体的生理情况和运动或劳动的强度,互动地摄取适当的热量。

(4)营养素的均衡应保持经常:指的是每天达到均衡的标准,关于这一点,一般家庭的日常饮食都能做到或接近做到。但较难保证每天都能达到。有一位国外的癌症专家,强调癌症患者应该每天吃20种以上的食品,而且越多越好。这个想法当然很好,但天天如此很少有人做得到,事实也并非必须每天保证在20种以上的食品。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尽量多的品种,并运用营养学知识,力争达到营养素的均衡。

26.营养均衡的新理念和实际操作

关于营养均衡的理念,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里先举一个例子:20世纪50年代,曾有西方营养学家提出“标准定量”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每人每天只需摄入45g蛋白质就足够了。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他根据的是生物化学检验结果,实验是这样做的:一个人不吃、不喝、什么也不做,老老实实地躺一天,收集这一天的尿做检验,其尿中丢失的氮,相当于45g蛋白质。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至少要消耗45g的蛋白质。根据这一结果,认定每天只要补充45g蛋白质就够了,这就叫做“标准定量”。必须看到这是特定的实验条件下的结果,人怎么能不吃不喝地躺着呢?人是要劳动、要应付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所以“标准定量”不能代表正常人对蛋白质的实际需要量。

任何科学的认识都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过程。通过大量的实践,今天认识到:对待任何事物,左了不行,右了也不行;标准定量的学说肯定是错误的,蛋白质摄入量越多越好和营养越丰富越好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这只能造就大量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患者。正确的认识应该是均衡营养和均衡饮食。

从另一个方面看,均衡饮食体现了上面说过的均衡营养。营养是以转换成的热量来体现的。成年男子(以体重60kg计):每天需要10080~16800kJ,成年女子(体重53kg计):每天需要9240~13440kJ,这是一个参考数值,还要增加劳动或运动等其他因素。

这个数值体现了适中的热量。

每天三餐中热量的分配,我国的饮食习惯是以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若有兴趣,可对照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研究所编制的《常见食品成分表》(表3-1)审核一下自己的三餐是否符合健康要求。各国政府都依据本国人民的营养需求量的不同,订制不同营养素的建议摄取量,而我国对均衡饮食则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原则来制定每日饮食中各类食物比例,可归纳如下。

(1)谷类300~500g;

(2)蔬菜类400~500g,水果类100~200g;

(3)畜、禽肉类50~100g,鱼类25~50g;

(4)奶类及奶制品100g,豆类及豆制品50g;

(5)油脂类50g。

可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而有不同营养素的需求量,再予以增减。每日饮食指南的原则就是以有利于居民落实均衡饮食为原则,是以各种营养素换算每日所需摄取的食物种类及数量的,值得作为参考。

但有人仍然感到过于琐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考虑市场上出售的全营养保健品,一般能满足一个人每天的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不仅营养素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既不过多又不缺乏,达到营养合理与平衡。使用也方便,大人小孩都适用,是均衡饮食(均衡膳食)的好产品。

一般家庭都秉承既往的饮食习惯,选择食品,更多的是从好吃出发,食品的选择可根据下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研究所编制的《常见食品成分表》,参考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不断纠正食品选择的错误习惯。医院里的营养师就是根据这份表格,选择食品并为各种疾病的患者制定相应的食谱的。但对多数家庭来说,选择食品都要先查阅上述表格,也有难处,若能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也可达到营养均衡的标准。

(1)选择新鲜、卫生的食品。

(2)食品种类尽量丰富多彩,最好在一餐中多些品种,如杂烩之类,防止偏食,避免反复吃一种食品。

(3)主、副食的比例宜为1∶1,主食中应米、面、杂粮交替选用,并有粗粮;副食中蔬菜、水果与含蛋白质食品量的比例应为3∶1。

(4)在含蛋白质食品中,动物性蛋白质与植物性蛋白质量的比例各半,少用甜食和过咸食品。

(5)脂肪量每天不宜超过50g,少吃肉,多吃鱼及豆制品。

在生活中监控,只要体重保持恒定,自我感觉良好,没有疲劳感,精神饱满,就说明营养摄取是正常的。对于小儿、老年人、孕妇、授乳期妇女等的特殊营养需要,将在专题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