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我们在吃什么——解读食品营养与安全
48537500000015

第15章 食品的毒害与疾病(1)

46.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患者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患者或携带者的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从而进入体内而感染。最多见的是沙门菌属引发的胃肠道传染病,也称食物中毒。其实食物中毒这个名字还应包括吃入有毒的食品。除了沙门菌属的致病以外,还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以及各种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等),还有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这些疾病多与食品的某一环节有关,今天仍然是防疫部门重点关注的部分。

47.有毒食品可引发中毒

这里说的是自然界存在的有毒食品,这类食品的种类很多,吃了这些食品,即可致病。以下是常能遇到的有毒食品。

鲜木耳:含有一种光敏感物质,食用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在日光照射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

鲜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含有毒物质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会使嗓子发干、口渴,胃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成年人如果一次食入鲜黄花菜50~100g(相当于0.1~0.2mg的秋水仙碱),即可引起中毒。如果一次食入20mg的秋水仙碱可致人死亡。

市售的黄花菜都要经过浸泡、蒸熟、晒干等加工。为预防鲜黄花菜中毒,吃时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过,再用清水浸泡2小时以上,洗净再吃。且每次不要多吃。

青番茄:指未成熟的番茄,含生物碱龙葵碱,食用后可导致中毒。青番茄所含的生物碱苷,为针状结晶体,在碱性环境中很稳定,但能被酸水解。所以,未熟的青番茄不宜吃,吃了常感到不适,轻则口腔苦涩,重者可出现中毒现象。青番茄变红以后,就不含龙葵碱了。

发芽的马铃薯:马铃薯又名土豆或洋山芋,含龙葵素,其致毒成分为茄碱,又称马铃薯毒素,是一种弱碱性的苷生物碱,又名龙葵苷,可溶于水,遇醋酸极易分解,高热、煮透亦能解毒。龙葵素具有腐蚀性、溶血性,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每100克马铃薯含龙葵苷仅5~10mg;未成熟、青紫皮的马铃薯或发芽马铃薯含龙葵苷增至25~60mg,甚至高达430mg。所以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急性发芽马铃薯中毒一般在食后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发病。先有咽喉及口内刺痒或灼热感,继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轻者1~2天自愈;重者因剧烈呕吐而有失水及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严重中毒患者有昏迷及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未成熟、青紫皮和发芽马铃薯不宜食用。少许发芽马铃薯应深挖去发芽部分,并浸泡半小时以上,弃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在烹调时可加些米醋,毒素遇醋酸可分解而变为无毒。

鲜蚕豆:含有一种蚕豆毒素,也称溶血素,烹熟后毒素可被破坏。有的人体内缺少一种分解这种溶血素的酶,食用未熟鲜蚕豆后会引起过敏性溶血综合征。症状为全身乏力、贫血、黄疸、肝大、呕吐、发热等,若不及时抢救,可因极度贫血而死亡。

未炒熟的四季豆:四季豆中含有皂苷,人食用后会中毒。食用四季豆一定要把全部豆煮熟焖透。

鲜扁豆:鲜扁豆中含有皂苷和生物碱,有毒,但遇热后会溶解。食用前应用沸水焯透或过油,或干煸至变色后食用。扁豆的加工是以破坏这种有毒物质为原则,如将扁豆均匀加热至100℃,再小火煮10分钟,也可在93℃加热30~75分钟,或121℃加热5~10分钟,均可有效破坏此有毒物质。

腐烂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叫黄樟素的致癌物质,可诱发肝癌、食管癌。

腐烂的蔬菜:在细菌的作用下,腐烂蔬菜中的硝酸盐可还原成亚硝酸盐。食用后,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可使血液失去携带氧气的功能,造成人体缺氧,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抽搐等症状。

变质白木耳:腐烂变质的白木耳会产生大量的酵米面黄杆菌,食用后胃部会感到不适,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酵米面黄杆菌除了会出现在变质的白木耳中以外,在发酵变质的玉米、糯米等淀粉类食品中也会出现,中毒的死亡率高达70%。在我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区,每年都有因为食用变质酵米面而引起的家庭中毒事件,专家提醒我们,为了避免酵米面黄杆菌中毒,唯一办法就是不吃变质发酵的淀粉制品和变质的白木耳。

苦杏仁:杏的核仁有2种,药用的一般是苦杏仁,中医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老年慢性气管炎及大便秘结等症。甜杏仁有滋补养肺、下气止嗽之功。苦杏仁含有一种苦杏仁苷,在酶和酸的作用下,可水解为葡萄糖、苯甲醛和剧毒的氢氰酸,后者与细胞的含铁呼吸酶结合,使结合氧气过程受抑制。人体会缺氧,轻者头痛、头晕、无力、恶心,重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神志不清,甚至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野生的苦杏仁,含苦杏仁苷更多,故切忌食用。其他水果的果核仁,如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扁桃仁等也含有不同量的苦杏仁苷,故最好都忌食。食用前必须经有效的处理,如经水浸泡,除去种皮,再浸泡于水数日,并经常换水,直至除去苦味。吃时要煮熟或炒熟,浸泡并加热可减少、破坏苦杏仁酶的活性,并使氢氰酸挥发,这样就相对安全了。甜杏仁的毒副作用较小,但吃多了依然会中毒,不宜多吃。

河豚:河豚指硬骨鱼纲豚形目豚科各属鱼类,俗称鲅鱼、乖鱼、腊头鱼、龟鱼、街鱼,鸡泡鱼。我国约有40余种,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和长江中下游。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鱼都含有河豚毒素(TTX),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的性腺、肝、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鱼死后其内脏毒素还可渗入肌肉。河豚毒素的毒理机制主要是阻遏神经与肌肉的传导,河豚毒素进入机体后可迅速使神经末梢及中枢麻痹。进食有毒河豚鱼后1~2小时有呕吐,口、唇、舌尖、指感觉麻木等初步中毒症状,随后舌端感觉迟钝,行走、言语困难,进而侵犯中枢神经而导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终至致命,致死时间为1.5~8小时,一般多在4~6小时。目前针对河豚鱼中毒尚无特效疗法,死亡率很高。在没有掌握河豚处理技术以前,还是不吃为好。

毒蘑菇:我国的毒蘑菇(毒蕈)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在广大山区,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鉴别毒蘑菇广受重视。毒蘑菇有以下特点:①色彩鲜艳美丽,形状怪异,采摘后易变色,夜间发磷光等。②伞盖和茎部有斑点、疣点或裂沟等,流出的浆液发黏。③伞盖肉薄,茎基部有毒托,茎易纵裂。但亦有一些毒蘑菇的外观与可食用的蘑菇十分相似。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所以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没有把握时不要盲目采集。尤其是晒干的蘑菇,选购时要倍加警惕。发现可疑毒蘑菇中毒时应立即送就近医院抢救。

灰头菜:学名为藜,因含有卟啉类光敏物质,所以食后会使皮肤对日光出现强烈的炎性反应,极度肿胀。早年在粮食缺乏的时候,以野菜充饥时多发。近年来出现野菜热,有的人又吃起野菜,或混在菠菜等植物中未能挑出,造成中毒。出现中毒后,应立即在避光状态下送医院救治。

鸡腔上囊:即鸡屁股尖隆起的一块,为淋巴组织,也是贮存病毒和致癌物质的“仓库”,食后易致病。

鲤鱼臊白筋:即鲤鱼两侧各有一条神经。因具有臊腥味,可在紧邻鱼头两侧各切一口,用刀轻拍几下,切断的神经束的一端会露出,可用小钳子抽出。

蟹腮:俗称蟹棉絮,为蟹的呼吸器,上面往往染有病菌,不可食用。

畜三腺:指猪、牛、羊等动物体上的甲状腺、肾上腺、淋巴结。由于分别含有大量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吸收后可致中毒;淋巴结常是病毒和细菌的集中点,可能致病,故不可食用。

羊悬筋:又称“蹄白珠”,一般为圆珠形、串粒状,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组织。

兔臭腺:是位于外生殖器背面两侧皮下的白鼠鼷腺,紧邻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和位于直肠两侧壁上的直肠腺,都是淋巴结组织,有大腥臭,食用时若不除去,则会使兔肉难以下咽。

鱼黑衣:大多数鱼体腹内两侧都有一层黑色膜衣,为鱼体内最腥臭、泥土味最浓烈的部位,而且含有大量组胺、类脂质及溶菌酶,误食组胺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溶菌酶则会抑制食欲。

虾直肠:虾的消化系统从头部延伸至尾部,直肠贯穿全身,直肠内含有细菌和消化残渣污物,不宜食用。

48.谨防人为有毒食品之害

自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的婴幼儿,开始暴露了三鹿奶粉事件;随后大白兔奶糖在香港被检出了三聚氰胺……一时间网上关于食品问题的帖子突然大量地出现,其实,许多都是早就出现过的,只是因为当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客观上使得举国上下都重视民以食为天这件大事,坏事变成了好事,只是代价大了一些。

这些被称之为有毒食品的有:毒鸭血、毒鸡翅、毒馒头、毒面粉、毒银耳、毒醋、毒豆芽、毒蔬菜、毒肉松、毒火腿、毒海鲜……不下数十种,读了这些资料,令人触目惊心!有人不禁问:“还有什么敢吃?”真要睁大眼睛,提高识别能力,严防入口!以下是识别最易掺毒的几种食品的方法,以供参考。

干辣椒:警惕是否经硫黄熏过,颜色太亮丽的不能买。识别方法:正常的干辣椒颜色是有点暗的。硫黄熏过的干辣椒亮丽好看,没有斑点,用手摸,手会变黄,仔细嗅一下,多有硫黄气味。

海带:警惕化学品加工,注意特别绿的不能买。识别方法:一般海带的颜色是褐绿色,或是深褐绿色。正常情况下,新鲜海带通常经开水烫后,再晾干处理,颜色是灰绿色的。若海带肥肥的,颜色特别绿,还很光亮,很可能是用化学品加工过的。

蘑菇:警惕是否经漂白粉泡过,雪白透亮的中看不中吃。识别方法:好的蘑菇是生长在草灰里的,难免会沾上草灰。而且摸上去有点黏糊糊的感觉。若有的蘑菇雪白透亮,粒土不沾,很可能用漂白粉泡过,摸上去只是光滑,不会有腻腻的手感。

水发食品:警惕是否为甲醛泡发的,特点是一握就碎。识别方法:常见的有水发蹄筋、水发海参、水发鱿鱼等。不法之徒常利用甲醛或过氧化氢(双氧水)来加工水发食品。而我国严禁以甲醛作为食品防腐剂食用。鉴别时一是看,如果食品非常白,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和食用;二是闻,甲醛泡发的食品会留有一些刺激性异味;三是摸,用甲醛泡发的食品手一握就很容易碎。

虾米:警惕是否用氨水处理过,要选干爽不粘手的。识别方法:有的商家在虾米发潮变质后,用氨水加以处理,使其表面与一般虾米无异。所以挑选虾米一定要选干爽、不粘手、味道清香,细嗅一下有没有刺鼻气味的。

西瓜:警惕是否是经激素催熟的,特点是瓤红子白。识别方法:用激素催熟的西瓜瓜皮上黄绿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特别鲜艳,但瓜子却是白色的,吃起来没有甜味。

这种瓜易出现歪瓜畸果,如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头尾膨大等,表面有色斑或色差大。

食用西瓜时,若发现口感不好,尤其是舌头有麻感时,应立即停止食用。

枸杞子:警惕是否经硫黄熏制过,特点是有酸苦味。识别方法:颜色略发暗,略带土色,酸中带甜味的是天然枸杞子,摸着相对干燥;熏制枸杞子的颜色特别鲜红,光光亮亮,摸着有黏感,有很重的酸苦味。

豆芽:警惕是否经化肥和化学药剂浸泡过,特点为粗壮无根。识别方法:自然培育的豆芽,芽身挺直,芽根不软,有光泽且白嫩,稍细,无烂根、烂尖等现象;用化肥等浸泡的豆芽色泽灰白,芽杆粗壮,根短、无根或少根,豆粒发蓝,如将豆芽折断,则断面有水分冒出,有的还残留有化肥和药剂的气味。

大米:警惕是否经工业产品白蜡油和矿物油抛光过,特点是鲜亮光滑。识别方法:

购买时见大米鲜亮无比,很可能是用矿物油抛光的。这种米颜色通常是不均匀的,仔细观察会发现米粒有一点浅黄。用少量热水浸泡这种大米时,手捻之有油腻感,严重者水面可浮有油斑。

白木耳:警惕是否经硫黄熏制过,注意并非颜色越白就越好。识别方法:白木耳的色泽并非越洁白品质越好。白木耳经硫磺熏制可去掉黄色,外观饱满充实、色泽洁白,但存放时间稍长,10~20天又会因与空气接触而氧化还原为原来的黄色进而发红。选购时可取少许品尝,如舌尖感到刺激或有辣味,则可能是用硫黄熏制过的。

黑木耳:警惕是否经明矾、碱水泡过,特点是有怪味而质硬。识别方法:自然的黑木耳略嚼后纯正无异味,并有清香气。有涩味,说明用明矾水泡过;有咸味,是用盐水泡过;有甜味,是用糖水拌过;有碱味,是用碱水泡过。还有用水泥泡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