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问题新闻的媒介传播技巧
48536300000046

第46章 突发事件类、社会生活类、批评揭露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2)

3.坚持突发事件报道的"3T"原则

当突发事件爆发时,民众与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相关部门掌握着主要信息,民众了解的只是表层和零星的信息,而大众传媒是民众获得全面危机信息的主要渠道。如果政府不能通过大众传媒迅速向民众传达相关信息,那么一方面,民众会寻求非主流渠道获得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政府也将会因为没能及时提供足够的信息而承担道德风险,政府的信誉也会受到损害。为了解决突发事件发生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现代社会必须依靠大众传媒发布相关信息。美国学者里杰斯特提出"3T"原则。即:(1)Tell your own 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以我主为提供情况是现代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大众媒体的市场化和媒体竞争的白炽化,使得很多突发事件总被关注和传播。在这样的情况下,突发事件发生时,道德应该也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其他各种非正式的传播媒介就会填补这个空白。长此以往,受众更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即发生危机时先选择非正式的渠道,而不是官方或主流媒体来获得相关信息。(2)Tell it faster(尽快提供情况)。就是第一时间提供情况。现代社会由于报道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要求从TNT(today news today)到NNN(now news now),人们希望第一时间知道现场的消息,第一时间知道事件的发展,第一时间知道事件的结果。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是突发事件报道的要求,也是突发事件本身的特性对媒体报道提出的要求。传播学对相互冲突信息的不同呈现顺序的研究发现:当受众面对两种冲突信息时,两种信息的不同呈现顺序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先出现的会产生"首因效应",影响和阻碍后出现的信息的接受。在突发事件刚爆发之时,往往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最大的时候,如果主流大众媒体没有声音,那各种流言则通过非正式渠道大行其道。而当流言先于主流媒介进入公众认知领域之后,其后的纠正则是事倍功半的工作了。(3)Tell it all(提供全部情况)。这一点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最难做到,突发事件本身就意味着事情的发展还具有不确定性,危机时期的信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模糊度,同时也很难保证收集到全面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向社会提供全面情况,把那些不确定性也告诉公众。因为面对危机,我们应做最坏的而不是最好的打算,"既使危机没有像想象的那么严重,你也不会因过于谨慎而受到批评,而只会因此而获得人们的称赞与同情。"

第二节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

一、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概念

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是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又对其造成一定影响的社会情态和自然现象作为报道内容的一种新闻类型。其内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关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大事小情,比如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等;二是有关社会问题方面的内容,比如赌博、卖淫、吸毒、绑架、斗殴等等;三是有关社会事件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指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突发性事件,比如空难、车祸、矿难、水涝、旱灾等等;四是属于社会风貌方面的内容,包括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好人好事等等;五是关于家庭生活方面的内容,包括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一切事情;六是指与名人相关的内容,包括名人轶事等;七是指自然界的各种奇异现象、景观,比如连体婴儿、变性人等等。

二、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特点

1.广泛性

首先表现在内容上: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的内容异常丰富庞杂,不仅现实生活中所有带社会学特点的事件、现象都能包括在社会生活类问题新闻之中,甚至自然界中的天文地理、草木虫鱼也尽囊于内。它好像是全面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正反兼有,美丑并收,既反映歌颂真善美,也揭露鞭挞假丑恶。其次还表现在选题的广泛性上: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在选题上不受任何行业、专业和限制。正是因为如此,常常有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的内容和其他专业新闻的内容发生交叉的现象。比如有一些新闻是法制新闻,但同时也可以当成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来报道。不过,在采写这一类新闻时,专业性新闻侧重规定性内容的报道,而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则倾向于社会性内容的报道。第三,还体现在受众的广泛性上: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的受众是面向社会上所有的受众,而不像专业新闻报道要受到行业、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等限制。

2.可听性

与一般的专业新闻相比,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具有更强的可听性。第一是因为它在报道的时候常常先以故事的叙事方式讲述现实社会和自然界中各种反常、离奇、有趣的新闻事实,并以此为由头或引子,然后在这个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展开意见信息的分析与判断,所以它很容易极大地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也自然特别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第二是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在表达上特别对人的喜怒哀乐,对人的生活、命运进行关注,显现出十足的人情味,从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第三,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的可听性也表现为易于接受的知识性。它所呈现的知识性不同于科学新闻那么强调系统性、科学性、严谨性,而是主要为了满足人们求新、求趣的心理,常常融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比如一些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自然界、动物界、植物界以及人类自身的一些奇异现象或者神秘发现,并请有关专家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帮助受众拓宽思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3.亲民性

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带有更多的平民气息和民间色彩的特点。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其内容大多直接来自普通民众的生活,又注重反映民众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以很多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的发源点及出发点都与百姓紧密相联。

4.鲜活性

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的鲜活性不仅表现在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映上(所谓"快速反映"就是:一要快速获取线索,二要快速到达现场,三要快速衡量新闻价值),而且表现在对非突发性事件要挖掘出独有的新意来(即在司空见惯的行动中发现新动向,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新情况,从家长里短处发现新风尚,从不以为奇的日常行为中发现社会新问题)。

5.道德性

因为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有很大部分涉及的是关乎人们的道德观念的问题(比如婆媳矛盾、邻里纠纷、夫妻恩爱、尊老爱幼等等),这些日常的生活小事都传递着某种道德信息,而人们又特别关注这样的信息,因此,可以说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要特别重视传递好道德理想和道德理念,在道德教化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思想武器和标准就是道德伦理。要通过道德理论与具体的现实道德实例的对照,来倡扬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理想。

三、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误区

关于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在报道中存在的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犯罪新闻报道中,不顾社会影响,极尽渲染之能事,详细描述作案的细节,不仅误导听众,甚至在教唆听众。

2.追求低级庸俗的东西,将个人隐私、阴私,堂而皇之地拿到大庭广众面前出售。

3.不分是非,为奇而奇,传播伪科学。比如对所谓的"信息茶"、"水变油"的报道。

4.借抨击社会丑恶之名,行宣扬传播社会丑恶之实,传播色情与暴力。

5.社会新闻比较多地关注奇闻逸事,但不少的报道甚至将有违道德伦理的奇闻逸事作为报道对象。

6.报道不管真实与否,只要新奇有趣就有闻必录,致使许多虚假的社会新闻大量出笼。

7.在报道中超越法律界线,或诱使他人违法,或侵害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

四、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写法

1.建立灵通网

深入生活,广泛联系,获取线索,是进行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第一步。主要有六种方法:一是要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才能敏感地发现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兴趣的改变,才能捕捉到形形色色、鲜活的突发新闻。二要学会交际,广结朋友,密切联络,保持信息渠道的快捷畅通。三是通过电话热线、读者来信等征集和搜寻线索。四是通过参加各种会议活动来发现社会新问题。五是密切关注其他媒体的报道,发现新的线索,进行更深入的报道。六是认真学习,储学积宝,研究社会,多思好奇,在资料积累中发现所要报道的问题。

2.立足"底层",心系民生

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题材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来自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要坚持立足"底层",在人群集散之地,在与人的衣食住行等相关联的地方,在为人们所关注、所议论的场所寻找新闻的题材和素材。"比如,车站、码头、公园、体育场等,这些地方人来人往,是采集社会生活广播问题新闻的好去处。再如,商店、菜场、餐馆、茶楼、公汽、"的士"以及医院急诊室、殡仪馆等,这些人们日常生活所离不开的场所,也是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的"多发点"。还有,派出所、看守所、监狱、劳改农场、消防队、居委会、市场管理所等部门,更是"产生"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的"热闹"地方。"总之,心系民生,深入社会基层,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倾听老百姓的心声,注意在民间去寻找、采集和发掘新闻。

3.闻风而动,追求时效性

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有相当多的是属于突发性新闻,一般都有着很强的时效性。这类新闻事件的许多有用信息稍纵即逝,时过境迁之后可能永久性地消失了,记者也就无法报道了。所以,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就要闻风而动,及时出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获取典型的细节,并在第一时间发稿。另外,广大听众对突发性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有着十分强烈的需知渴求。记者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不仅可以满足听众的知情权,而且可以争取舆论的主动,起到防止谣言和安定人心的作用。此外,在第一时间的报道也是传媒综合能力的表现,能提升其在听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为该传媒争取到更多的听众,从而在媒介竞争中赢得先机。

4.讲究情趣,引导正确

社会生活类广播问题新闻要求尽可能寻找那些为听众所关注与感兴趣的人与事。追求情趣性、富有人情味是它的要义之所在。因此,要注意在选题上下功夫,力求所报道的题材的新、奇、趣,在写作上注重题材本身蕴含的戏剧性情节,用简洁而又软性的笔法,写出幽默与风趣;要巧于设置悬念,追求故事性的叙事方式,使事件讲述得引人入胜。但在讲究趣味的同时,还要注意引人向上的效果,既不能忽略新奇性、趣味性,又不能削弱思想性、重要性。要讲究健康、积极的情趣,有趣而不俗,有益而无害,反对为了迎合和刺激听众的某种变态心理和低级趣味,不惜猎奇的"有闻必录"的做法。比如关于杀人、抢劫、盗窃、流氓犯罪等作案细节、过程和手法的描写,如果详尽具体,则会在客观上起到诲淫诲盗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