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棠心语(上)
48532200000069

第69章 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提高防震应急能力

(2004年1月13日)

2004年是实施“十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依靠法制和科技,加速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和地震灾害预警机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意识,加强抗震设防要求法制化管理,提高大中城市、人口稠密地区尤其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抗震和应急救助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推动甘肃省防震减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严重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蒙受地震灾难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而甘肃省又是一个多地震的省份,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横穿省内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全省14个地、州、市历史上都曾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或受到邻区大地震的波及破坏和影响。自2000年以来,甘肃省每年都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和11月13日岷县—临潭—卓尼5.2级地震,就发生在中国地震局和甘肃省地震局划定的2003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内。这两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1990年天祝—景泰6.2级地震的5倍多。上述事实一方面表明甘肃省的震情形势仍十分严峻,需要我们高度警觉和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对甘肃省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来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首先,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防震减灾事关人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和具体行动。其次,要从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必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政府职能转换的问题日益凸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内外协调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必须强化政府职能。三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高度,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都与防震减灾工作密切相关。一次大的地震发生,既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会给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一定创伤;既有当前直接的破坏,也有间接和长远的影响。有许多时候,地震没有发生,却由于传闻甚至是谣言造成人心惶惶,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敏感性。同时,由于甘肃省还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从全国、全省地震趋势会商结果看,甘肃省地震形势依然严峻,防震减灾工作特别是城镇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农村民房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还很脆弱,一次中等地震甚至是小地震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特别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把这项工作真正当作一件大事来认真抓紧抓好。

二、加强震情跟踪和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建立各级地震灾害防灾预警机制

高效的预警机制是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一定要吸取防治“非典”和2003年两次抗震救灾工作的经验教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快建立健全科学的地震灾害防灾预警机制。尽管我们对去年的两次地震作出了较成功的中短期预报,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面对甘肃省地震频率高、强度大、范围广、损失重的实际情况,对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广大地震工作者有决心和信心,通过继续努力在未来的地震前作出更有减灾效果的成功预报。要继续加强重点危险区的跟踪监测,抓好震情跟踪和会商工作,科学研判震情趋势;要探索建立分级、动态的地震预警跟踪机制,努力提高地震预测预报准确度;要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和管理,完善以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制度为代表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机制,加速建立健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体系。

三、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意识,依法加强抗震设防和监管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和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如果不在抗震设防要求方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一旦发生大的地震,就有可能出现大的次生性灾难。2003年发生的阿尔及利亚地震、伊朗地震和我国伽师地震中,就暴露出在建筑设计、施工质量和抗震设防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各级政府和地震、建设等部门,一定要认真吸取国内外地震的经验教训,大力推进震灾预防工作。要继续完善防震减灾法规体系,严格抗震设防要求的行政检查和行政执法,依法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继续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法制化管理,重要工程和生命线工程一定要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严格抗震设防要求,规范抗震设计与施工。

根据甘肃省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民房和村镇公共建筑抗震设防能力薄弱、农村地震灾害严重的实际,各级政府和地震等部门要做好地震多发地区农民建房的抗震设防技术指导、活断层调查等综合防御基础性工作,逐步提高农村地区建筑整体抗震设防能力;要做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准备工作,省地震局要考虑制定十年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标准,各市、州、地也要研究本地区十年目标检查方案,通过检查,落实防震减灾十年工作目标。

四、抓紧建立和完善各级地震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地震应急能力

近年来,我们逐渐积累了一些处理一般性破坏性地震的经验,2003年年底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也成功组建,但有效应对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机制和准备还明显不足。各级政府与地震部门一定要有紧迫感,抓紧完善地震应急处置机制,做好应对大震的各项准备。要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属地管理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各级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为震后及时高效的指挥抗震救灾提供技术保障,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各地区特别是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修订和完善各自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做到组织落实、责任明确、工作到位、应急有序、有备无患;要加强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训练和救援协调调度制度建设。切实按照“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要求,强化各种困难和复杂情况下的训练,加强救援技术培训,逐步改善装备水平,尽快提高队伍的救援能力。

五、继续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防震减灾宣传是贯彻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实施综合防御战略和推进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各级地震部门要在政府和党委宣传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针对群众地震常识缺乏,防震减灾意识薄弱的现状,主动加强与科技、教育、文化、出版、广播电视、新闻等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和宣传提纲,明确阶段性任务,并抓紧组织落实,深入持久地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开展好主渠道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要按照城市社区、农村、学校等不同宣传对象,有针对性地确定宣传的内容和范围,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发挥互联网高效、快捷的功效,做好地震科普知识的网上宣传,提高实效性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普教育基地和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开展学校防震减灾“第二课堂”,把地震科普知识引入学校,使中小学生从小了解和掌握地震常识和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要按照“内紧外松”原则,加强震情新闻报道工作的把关,防止因新闻报道失当,引起社会不稳定。

(在甘肃省地震局长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