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棠心语(上)
48532200000056

第56章 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1)

(2006年)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甘肃省教育战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甘肃省教育事业进入了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十三年来甘肃省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十三年来,甘肃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集中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项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里,我就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作些简要介绍。

(一)基础教育特别是“两基”工作成就巨大,全民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

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到2001年,我们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普九”的人口覆盖率达到70.68%(全国为8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2.32%(全国为5%)以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西部省份来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2001年国家授予甘肃省“推进两基成就奖”。

从1993年以来的将近十年时间,是甘肃省实现“两基”最为关键的时期。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提出,到2000年实现“两基”的奋斗目标。同年底,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大会上,李岚清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德里宣言》,对实现这一目标向全世界作了庄严承诺。多年来,我们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截至2001年年底,全省实现“两基”县数(市、区,含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从1994年的18个提高到59个,人口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1%(全国为4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70.68%(全国为90%)以上,青壮年文盲人口比1990年减少了264.7万。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2001年,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27.66多万人,招生10.98万人,分别是1988年的1.3倍(全国为1.9倍)和1.65倍(全国为2.5倍)。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也取得很大的进展。目前全省有特殊教育学校11所,在校学生近9953人,是1988年的13.4倍(全国为6倍)。

民族地区教育加速发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在校生已近26万人,比1988年增长40%。2001年,民族自治地区21个县级单位中,有4个县已实现“两基”,占总数的19.05%(全国为51%)。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在校生达到10040人,2001年普通高校招收少数民族2884人,比1988年增长3.6倍。

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提高甘肃省各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奠定了重要基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甘肃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104人(全国为1422人)上升为2665人(全国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838人(全国为8039人)上升为9863人(全国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16859人(全国为23344人)上升为23925人(全国为33961人);青壮年文盲率由31.34%(全国为10.34%)下降为12.32%(全国为4.8%),下降了19.02个百分点(全国为5.54个百分点)。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90年的5年多提高到2001年的7年多。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世纪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去年继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后,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明确了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并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目前全省已有59%(全国87%)的县将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权限收归到县。各地目前正在积极落实调整体制、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要求,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所好转。为了解决中小学危房问题,中央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重点是支持中部、西部地区,两年内中央财政投入甘肃省1.05亿元,改造318所中小学,总计37.1万平方米校舍。同时,积极实施二期“义教工程”。这些措施对于保障甘肃省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大力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基本建成结构较完整、专业门类较齐全的职业、成人教育体系

过去,甘肃省教育结构相对单一。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发展职业教育,1991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世纪末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职业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

2001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19.9万人,是1988年的4倍(全国为2倍),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为45.98%(全国为44.9%)。1989—2001年,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培养了66万毕业生。共建设骨干中等职业学校64所,办学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近38所。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利用国债在国家级贫困县新建了19个职业教育中心。现在,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更加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180多个指导性专业方向中,有一半以上是根据近几年社会需求的变化而新设立的。

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经国务院授权,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大部分高等专科教育的权力以及责任交给省级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快了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达8所,在校生20000人,比1985年增长了17倍(全国为11倍)。

成人教育围绕着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培训的需求。2001年,全省有200万人次参加了成人技术短期培训,现仍有120万多人正在接受培训。

2006年7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要求加快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构建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与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要求紧密结合;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为新世纪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目前,省上正在积极筹备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党中央根据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对知识、人才、民族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解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改革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制度。为了体现时代要求,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国家和省上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8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一批新的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材已经出版,基础教育教材“繁、难、偏、旧”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从2001年开始,新的课程和教材已在甘肃省部分地县试验推广,到2005年,全省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启用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正在按照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的要求推进。

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努力以新科学、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专业,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实践为导向加强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培养学生以职业为导向的基本素质。

(四)高等教育发展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高等教育发展加快。2001年,高等学校本专科在学人数18.15万人,是1988年的3.48倍(全国为3.4倍);在学研究生4781人,招生2147人,分别是1988年的3.57倍(全国为3.9倍)和5.44倍(全国为4.6倍)。2006年,甘肃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全国为14%),预计2005年超过11%(全国为15%)。1989—2001年,甘肃省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总共培养了近16万名本专科毕业生、6606名研究生,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专科学历的9万人,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

1999—2001年高校三年扩招后,普通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均翻了一番。高考录取率从1998年的21.92%(全国为36%)提高到2002年的57%(全国为58%)。高校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后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拉动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缓解升学压力、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21世纪加快甘肃省的现代化建设储备了大批专门人才。同时,扩招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强烈愿望和需求,多方面的社会调查表明,扩招是群众近年来最为满意的事,被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

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学科实力显著增强,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从1998年开始,高校增设本科专业95个,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初步改变了专业过细过窄的弊病,增加了急需专业的招生。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开展了“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工作,110多个教学研究项目得到资助。根据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积极引进和编写“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改变了甘肃省课程教材落后的面貌。高等学校还大力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普遍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2001年,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教授要上讲台、大力提倡使用新教材、引进国外原版先进教材等一系列措施,在10所高校批准建设36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了1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正在有力地推动着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

高等学校科研实力增强。高校的科研经费从1990年的1350.4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1.5692亿元,增长了11.62倍多(全国为11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高校已经成为甘肃省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

高等学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应用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以2001年为例,高校签订技术成果转让66项,销售收入达527万元,已建立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近年来,利用国债项目支持13所高校加大建设力度,并积极利用银行贷款,较大地改善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启动了高等学校对口支援计划,确定北京师范大学支援西北师范大学。

总而言之,近年来高等学校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面貌一新,师生员工精神振奋,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