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五千年历史之谜(全集)
48530500000056

第56章 奇闻杂谈(7)

普拉斯妲占山为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9世纪初的丽布施女王不但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巾帼英雄,还创建了一支包括妇女在内的骁勇善战的军队,曾打败过不少敌人。后来她虽然嫁给了普热美斯公国的公爵普热美斯,但始终保持着桀骜不驯的独立性格。

后来,这位女王建立了一支威风凛凛的皇家卫队,其队长就是后来在捷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普拉斯妲。这支卫队完全由清一色的年轻女子组成,它负责保卫女王和皇宫的安全。普拉斯妲兢兢业业为女王服务,与女王结下了很深的感情。丽布施女王去世后,普拉斯妲深感悲痛,她不愿意再为国王普热美斯公爵效劳,便率领自己手下的女兵来到捷克北部的维多夫莱山,从此占山为王。

普热美斯公爵曾派一名使臣到维多夫莱山区,试图把普拉斯妲重新请回王宫。结果,普拉斯妲却把这名使臣阉割后轰了回去。这一做法激怒了国王,但却吸引了周围地区许多年轻的姑娘。一批批年轻的女子不堪忍受男人的欺压,陆续投奔了普拉斯妲。没过多久,普拉斯妲手下就有了一支真正的部队,这就是后来威震朝野的“红色处女军”。普拉斯妲本人也开始了她传奇般的生涯。

男人做家务女人打仗

所谓“红色处女军”即完全由尚未结婚的处女组成的军队。反对处女军的人说,普拉斯妲是个作恶多端的女妖,她诱使年轻女子去犯法;拥护她的人称她为女中豪杰。据历史记载,她天资聪慧,而且练就了一身过人武艺,但极端憎恶男人。有人分析,普拉斯妲之所以对男性深恶痛绝,可能是因为她从小受到父亲的虐待,又在尚未成年时被男人凌辱过,所以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普拉斯妲的“红色处女军”规模越来越大,最多时达到上千人。为了保证部队的给养,她率领军队离开了贫瘠的维多夫莱山,在迪尔文城堡建立起了武装大本营。随后,“红色处女军”四处打家劫舍,征收捐税,推行自己的法律。这些法律大部分是针对男人的。据说,为了蔑视男人,她有时会带着几名女兵,手持利剑和盾牌,赤身裸体地去市镇游逛,如果哪个男人胆敢朝她们看一眼,她们就会毫不迟疑地把那个男人处死。

普拉斯妲在她自己的地盘上行使着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她规定:一、男人不许佩带武器,不许习武,否则处以死刑。二、男人必须种地、做买卖经商、做饭、缝补衣服、干所有女人不愿干的家务活;女人的职责则是打仗。三、男人骑马,双腿必须悬垂在坐骑左侧,违者处以死刑。四、女人有权选择丈夫,任何拒绝女人选择的男人都将处以死刑。

这些古怪的法律十分苛刻。普拉斯妲这一极端的做法不仅激起了当地男人的强烈反抗,也终于让普热美斯觉得忍无可忍,并派遣大军围剿普拉斯妲。

宝藏永远成谜

普热美斯军队的指挥官开始并不把这支“红色处女军”看在眼里,但双方一交战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得知消息的普热美斯,盛怒之下亲自率领着大军围剿。

在维多夫莱山区,普热美斯大军依靠人数上的优势,把处女军层层包围,杀死了一百多名处女军战士。在迪尔文城堡的普拉斯妲闻讯后,亲手扼死十几名俘虏,并率领战友与普热美斯大军进行殊死搏斗。最后,城堡中所有的处女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而普拉斯妲本人最后扔下了手中的盾牌,脱光了身上的衣服,仅仅拿着一把利剑,赤身裸体地同皇家军队进行拼杀,直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普拉斯妲多年跟随女王,见多识广,对王室的金银财宝了如指掌,加之她本人喜欢雍容华贵的奢华生活,又多年劫掠富豪,抢劫了不少的贵族城堡,聚敛起大量的金银财宝。在普热美斯军队未到之前,她就在迪尔文城堡把大量的宝藏埋藏起来。

随后,普热美斯家族以布拉格为中心建立的王朝依附神圣罗马帝国几百年。在普热美斯王朝统治波西米亚的几百年间,这几代王朝都没有忘记普拉斯妲和她埋藏的财宝。他们曾多次派人去维多夫莱山区搜寻这批宝藏,但每次都空手而归。这座宝藏成了一个永远的谜团。

所罗门王宝藏是偷来的吗

根据一位学者的研究,传说中以智慧和公平著称的所罗门王,有一个我们更为熟悉的尊称———埃及法老。他那流传千古的宝藏,很有可能来自于盗墓者。

两场古代官司

在遥远的古代,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发生过两场官司。不过,一场发生在传说里,却名垂千古,一场发生在现实中,却默默无闻。

传说中,两个妇人带着一个婴儿来到国王面前,都声称自己是孩子的母亲,众人难以分辨。国王想了想,说:“那就把孩子劈成两半吧!”一个妇人点头答应,另一个则哭着说:“我不要孩子了!”国王马上宣布:“她才是真正的母亲!”

这位君主就是古犹太国的所罗门王。他以智慧和公正闻名于世,即使到现在,英国国王的加冕典礼上,还要伴以歌颂所罗门王的合唱。

与此同时,所罗门的近邻——古埃及王国发生了一场真实的官司。

古埃及王国分成上、下两部分,两者在联合王国的外衣下,始终明争暗斗。当时的法老定都在下埃及,在塞桑克一世执政时期,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盗墓案。上埃及历代法老的墓地——国王谷,有十个前朝王陵被盗挖,尸体身上的金箔、手里的珠宝、墓中的随葬品,甚至连石棺都不翼而飞。国王谷的主管和上埃及首都的市长受到审问,尽管有证据显示他们非常可疑,可最后罪名却被推到不知名的“小偷”身上。

盗墓囤积来宝藏

现代考古学发现,这种盗墓活动愈演愈烈,几十个法老墓被洗劫一空。奇怪的是,盗墓者们却绕过了塞桑克一世的两位直系祖先陵墓。而且一些赃物,居然在这位法老的陵墓中冒了出来,这只是巧合吗?还是说明那些盗墓行为,根本就是下埃及法老指示的?显然,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两场古代官司,涉及到两位国王,一位是英明睿智,一位是出奇贪财,可是,一位新派考古学家拉尔夫·伊利斯却说:他们其实就是同一个人——所罗门王。

在故事里,所罗门王建立了强大而富有的国家,囤积大量金银珠宝,这就是“所罗门王宝藏”。后来,宝藏所在地成为千古之谜,给后代的小说和电影提供了绝佳素材。

很多学者认为,那只不过是神话而已。但根据拉尔夫的研究,如果把所罗门王和埃及法老看成一个人,确切地说,是古埃及和犹太联合王国的国王,那么,关于所罗门王如何强大、富裕的传说,就变成了真实的历史。

“所罗门王宝藏”里的金银财宝,很多可能都来自于盗墓,但是,它们很快被挥霍殆尽,残余的一些也被后来的侵略者抢走。宝藏,就跟它的拥有者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所罗门无论是怎样拥有的宝藏,至少他已是宝藏的享有者。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才知道宝藏的真实来源。

瑞士银行里的纳粹黄金之谜

二战结束已有半个世纪了,但它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至今还是悬案。这其中就有纳粹存在瑞士银行的黄金去向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陆续解密了千余份二战时期盟军的文件。其中,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一份备忘录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它再度引起了人们对纳粹存在瑞士的黄金的注意。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把掠夺来的数以亿计的财富送往中立国家瑞士。瑞士银行则帮助德国“洗钱”,把这笔巨额财富兑换成了瑞士法郎。虽然这种交易是在极度秘密的“地下状态”进行,但终究难以瞒天过海。瑞士银行因其秘密储存业务的可靠性而誉满全球,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储户。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它实际上还是各种“黑色收入”的理想藏匿地。据说,纳粹德国对它的信誉也非常放心。

这笔钱到底到哪儿去了?瑞士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遮遮掩掩,遭到了瑞士国内和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瑞士一份杂志甚至公开质问:“你们拿犹太人的钱干什么了?”一些媒体还披露了瑞士在二战期间驱逐犹太人的不光彩行为。英、美等国都对此事表示关注。一些国际舆论甚至指责瑞士银行接受纳粹黄金是分赃行为,认为拒绝受害者家属要求查询财产下落在道义上是难以接受的。这一系列指责严重损害了瑞士银行的国际形象。

瑞士人也觉得有必要把历史真相查清楚。但历史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几乎所有的当事人和知情人都已不在人世。再加上瑞士银行那一套纷繁复杂的保密制度,无疑又加剧了查清问题的难度。使这一悬案依然“悬”在空中。

富兰克林的海图失踪之谜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18世纪仅次于华盛顿的最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海洋学家。一幅“永远失踪的海图”成了富兰克林自己也没有解开的谜。

富兰克林在1737~1753年任宾夕法尼亚邮政局长。近20年的邮政工作,使他对墨西哥湾暖流发生了兴趣。于是他在64岁时,即1770年前后,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墨西哥湾暖流海图。然而,人们尽管对此有所闻,但200多年来谁也没有见到过这幅海图。富兰克林绘制的世界上第一幅墨西哥湾暖流海图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多方寻找,也没有结果。有人甚至说这是一幅“永远失踪的海图”。

1978年9月,美国海洋学家里查逊在法国国立巴黎图书馆发现了这幅海图的两份副本。

为什么在200多年里没有发现富兰克林的海图原本,而在法国巴黎图书馆却发现了两份海图副本呢?据专家们考证:当时这份海图(原本)刚刚在伦敦出版,北美人民抗击英国殖民者的战争就爆发了。富兰克林不愿意让英国皇家海军利用这幅海图快速横渡大西洋去镇压北美人民,于是就把这份海图销毁了。与此同时,富兰克林在销毁海图之际,将海图的两份副本藏于巴黎图书馆,后来才被美国海洋学家里查逊发现。而原图的下落经考证虽有交待,但也不一定就是最后的结论。

可见,富兰克林的海图到底是怎样下落不明的,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吴哥窟隐藏在密林中之谜

吴哥窟是一个神秘的建筑,它的建筑隐藏在密林之中,它上面的人也突然蒸发了,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远在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墨奥特来到法国领地印度支那半岛(即中南半岛)的高棉,寻找珍奇蝴蝶的标本。在深入高棉内地后,他雇请四名当地土著充当随从,开始进入一大片阴暗的丛林区。忽然五座石塔呈现在他们眼前,尤以中央那座最高、最宏伟。塔尖映在夕阳里闪闪发光。墨奥特惊叫着奔向前去,一览这座埋藏在丛林中的古城。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吴哥窟,古名“禄兀”。吴哥窟占地面积东西长1040米、南北长820米,堪称一座雄伟庄严的城市。几百座大胆设计的宝塔林立,周围更有宽200米的灌溉沟渠,好像一条“护城河”,守卫着吴哥窟。建筑物上刻有许多仙女、大象及其他浮雕,尤以172个人的“首级像”显得壮盛雄伟。在这座古窟中有寺庙、宫殿、图书馆、浴场、纪念塔及回廊,表示当年在此兴建都市的民族必定是个文化颇为发达,并有高超建筑技术的民族。

1431年,暹罗人以7个月的时间攻陷吴哥窟,劫掠大批战利品而去。第二年,他们再度光临吴哥窟,却发现这里变成一座空旷的“无人城”,不但没有半个人影,连牲畜也不见踪影,究竟这些人到那里去了?

传说纷起。有人认为可能有一场可怕的传染病侵袭吴哥窟。大部分居民都相继死亡。侥幸生存者将死者焚毁以避免流行,然后怀着哀伤的心情远走他乡。

又有人认为国内发生过一场大规模内乱,国民互相残杀,所有的人都被杀戮一空。然而却没有一具尸体被发现!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最近,有人索性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吴哥窟的臣民们全部“移民”到其他星球去了,去享受更加文明的生活去了!但实情究竟如何?则仍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