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要抓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促进渔业产业化。
第四,要加大科研、推广体制的改革力度。加大科技进步的力度,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推广体制的改革。中卫县“站场合一”是推广体制改革的一种形式。灵武市水产站的科技人员走向市场,走向生产第一线,这是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的又一种形式。养鱼大户朱汉成从中国水产科学院、自治区有关科研机构和推广机构聘请一部分科技人员参与到自己的各项科技开发中来,这又是一种形式。朱汉成和农业厅所属鱼用饵料厂采取股份制改造的形式,成立百洋饲料有限公司,这也是我们生产或推广体制改革的一种形式。总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归结到一点就是科研和推广人员必须走向生产第一线,这是检验科研或推广体制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科研和推广机构改革成功与否,就是要看是不是出了人才,出了成果,出了效益。这里讲的效益既包括渔业生产的整体社会效益,也包括单位的经济效益。
正确把握以上四个方面,才能真正在新的形势下发挥我区渔业生产的优势,才能使我区渔业发展巩固地进入一个新阶段,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
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创新,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必由之路。我区属中西部欠发达内陆省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振兴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指出,产业化既符合现阶段农村家庭经营的特点,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有力地促进农业的增值增效和农民的大幅度增收,必须作为牵动整个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自治区政府主席马启智强调,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争取用5年时间,培持起以粮食加工业、肉奶制品业、水产果菜业、绒毛皮加工业、生物制药业、葡萄酿酒业等优势产业群,通过产业化把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带动起来,实现农村经济的新飞跃。当前,如何立足区情,积极、务实地引导、组织并参与产业化建设,是摆在我们农业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龙头组织,但产业不同,龙头组织的形式也不可一概而论。渔业产品不同于其他农业产品可通过加工、贮藏进入流通实现增值,而主要是以鲜活运销实现增值,这就决定了渔业产业化的重点应是运销流通的“中介型”组织的建设。只有抓住运销流通组织这个环节,才能够真正地联结起生产者和市场并发挥牵动作用。具体地讲,就是要通过“中介型”龙头组织的带动,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轨道,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渔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渔业产前、产后和产中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一体化经营。目前,全区虽然已经有一支比较稳定的水产品运销队伍,但是这支队伍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这是现在这支队伍不能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的主要原因。而且就全区渔业发展来讲,这支队伍的规模也远远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这一点,各级水产部门必须要有一个清醒而明确的认识,必须把加强运销环节作为产业化的重点去抓,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以培育和建设一支能适应我区渔业生产和市场要求的稳定的运销队伍。
在产业化实践上,我区一些县市水产部门和水产经营大户积极探索,总结出了宝贵经验。如中卫县水产站在全区率先实践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站场合一”是基层水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思想,该站通过强化产前经营服务和产后运销流通服务,集推广、经营、生产职能于一体,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大市场,既服务了农民,又壮大了自己,走出了一条农业部门组织和参与产业化建设的新路子。大家知道,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我区在全区范围建设了一批国营渔场,主要承担苗种繁育、中试和商品鱼生产任务,曾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区渔业生产的主体和示范基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群众性渔业的蓬勃兴起,国营渔场在过去那种特定条件下的计划功能已逐步丧失,加上与基层水产部门在管理、推广和经营上脱节,相当一部分国营渔场生产江河日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举步维艰,根本无法起到应有的基地示范作用,有的甚至成为基层部门的包袱。199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各市县国营鱼种场可作为水产管理、推广部门的基地,直接管理,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中卫县的实践表明,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渔业产业化的成功之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加以推广。
基层水产站的技术人员除了用“站场合一”这种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外,走向广大养鱼户的生产领域也是一种形式。凡是有抱负、有事业心、也想利用自己所学专长为自治区的渔业和经济建设发挥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都会在我区水产事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水产技术人员走向生产实践的这种做法,在我们农业技术的各个部门和行业都是适用的。现在,一方面是相当多的专业户缺乏技术人员指导,而另一方面是相当多的技术人员又蹲在机关不能发挥作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能够促使我们通过科研和推广体制的改革,把这个问题加以解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第一要素。我区的农产品市场容量很小,稍多就溢,略少则缺。如果我们的农产品仅局限于区内市场,宁夏农业只能是小富即安,“大发展”无从谈起。在我区,无论是渔业,还是农业其他产业,产品市场必须立足宁夏,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在这方面,渔业有成功的经验,已走在了前头。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国内水产品市场趋于大流通和一体化发展方向,就是说市场不是某一地区的市场,而是全国的市场,有些产品甚至是国际性的市场。我区及周边水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很快,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巩固周边传统市场,努力扩大新的市场领域,需要我们在产品结构和品种质量上做文章。1993年,自治区提出“稳定常规品种,发展名特优新”的指导思想,在全区实行渔业生产结构调整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要认真总结和推广近年来名特优新示范项目的成熟技术和养殖品种,充分发挥现有渔业生产基地和早繁设施的生产潜力,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按照区域化布局的思想,建设名特优生产示范基地,尽快使一些名特优品种形成规模生产,打造我区水产品“拳头”优势。
渔业产业化涉及多个部门和相关行业,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最近,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自治区农业厅水产局已牵头组织了专门班子,编制了《全区渔业产业化实施纲要》,报自治区政府审定。各市县要积极行动,按照自治区及本地区产业化工作的总体部署,尽快制定计划,编制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地做好产业化的组织协调工作,推动我区渔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