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荞麦
48527700000035

第35章 荞麦栽培的合理密植应如何确定?

构成荞麦产量的因素主要是每亩株数、每株粒数和千粒重,三者都和密度有关。合理密植就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光、水、气、热和养分,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在群体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下,保证个体健壮地生长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株粒数和粒重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获得高产。

由此可见,密度对株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大,通过合理密植等栽培措施,协调各产量因素之间的关系,对提高产量有显著效果。密度和产量形成的相关因素包括播种量、土壤肥力、播种期、品种和播种方式。根据各地实验研究结果,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条播种植甜荞适宜的留苗密度为每公顷75万~90万株,苦荞为60万~75万株。

目前国内外对荞麦高产技术的研究,有认为依靠多分枝、多结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也有认为应控制分枝,提高长茎果枝结实率,使养分集中利用,限制荞麦无限生长,提高单株粒重等。

(1)播种量。荞麦播种量是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种方式和群体密度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甜荞每亩播种量2.5~3千克,苦荞每公顷播种量1.5~2千克为宜。

播种量与荞麦产量直接相关。播种量大,出苗太密,个体发育不良,单株产量很低,单位面积产量不能提高。反之,播种量小,出苗太稀,个体发育良好,单株产量虽然很高,但单位面积上株数少,产量同样不能提高。所以,根据地力、品种、播种期确立适宜的播种量,是确定荞麦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影响荞麦分枝、株高、节数、花序数、小花数和粒数等若干农艺性状。土壤肥力高低对种植密度要求不一。

一般来说,肥沃地荞麦产量主要靠分枝多少决定,瘠薄地主要依据主茎数。因而在种植荞麦时,选择种植密度最好参照中等肥力地的密度指标,肥地适当降低密度,瘦地适当加大密度。

(3)播种期。由于荞麦生长发育对光、温条件的要求,同一品种的生育天数因播种期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其营养体和主要经济性状也随着生育天数而变化。同一地区春荞营养体较夏荞大,春荞留苗密度应小于夏荞。

(4)品种。荞麦品种不同,其生长特点、营养体的大小和分枝能力、结实率有很大差别。一般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营养体大,分枝能力强,留苗要稀;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则营养体小,分枝能力弱,留苗要密。因而合理密植对品种的要求,要考虑品种的熟性。

(5)播种方式。荞麦播种方式不同,其个体生长发育也不同。条播植株营养体较大,能充分利用土壤养分,田间通风透光好,留苗密度相对较稀。点播植株穴内密度大,植株发育不良,密度难于控制,相对留苗较多。撒播植株出苗不均匀,留苗密度大,靠植株自然生长调节群体,留苗密度要密。

根据各地实验研究结果。在中等肥力土壤,条播种植甜荞适宜的留苗密度为每亩6万株;苦荞为每亩7.5万株。

目前国内外对荞麦高产技术的研究,有认为依靠多分枝、多结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也有认为应控制分枝,提高主茎果枝结实率,使养分集中利用,限制荞麦无限生长,提高单株粒重等不同技术观点和试验方法,研究试验证明后者优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