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情绪波动与健康
48524700000012

第12章 保持正面情绪的处事方法(2)

幽默可使人摆脱病痛。人在生病时,难免烦恼和忧愁,若此时亲友前来探望,说上几句幽默的劝慰话,便可迅速排遣病人的不良情绪,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忘却病痛,从而树立起藐视疾病、战胜疾病的信心。世界上不少地方已开展音乐疗法、幽默疗法。美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身体不好,经常头痛、失眠,吃药也无效。有一天他请了一位著名的医生为他看病,医生在处方上没开一种药物,却写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如获至宝,反复品味其中奥妙。

此后他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观看各种喜剧和滑稽表演,常常引得他哈哈大笑,不久他的失眠症消除了,头也不疼了。

幽默可以缓解生活中的冲突与矛盾,如夫妻之间一旦发生冲突,幽默就是最好的缓冲剂。妻子满脸怒气时,丈夫说一句:“晴转多云”,或许能够稳定妻子的情绪,她如果有缓和的趋势,丈夫再加一句“多云转晴”,也许妻子会“扑哧”一笑,事情就过去了。如果丈夫冒出一句“死人脸”,那么战争就无法避免了。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脾气暴躁。一天,苏格拉底和一群学生正在高谈阔论,妻子冲进来,不由分说地大骂一通,接着又提了一桶水,劈头盖脸地浇了过去,学生们看着老师的狼狈相,以为老师一定会大怒,然而出乎意料,苏格拉底风趣地说:“我就知道打过雷,一定会下雨。”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苏格拉底的妻子自知无趣,害羞地退了出去。

争辩、吵嘴、赌气在家庭生活中是常有的事,如果是“针尖对麦芒”,矛盾就会激化,甚至闹到法庭上。如果以幽默来感化人,则能使家庭充满和睦的气氛。专家们说:有幽默感的夫妻白头偕老的可能性最大。

当今世界不少国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创办各种新奇的幽默组织,借以消除疲劳,松弛情绪,增进健康。

美国健康学家创办的《疯狂》杂志,被西欧一些国家读者评为世界最佳幽默杂志。被它挖苦过的社会时弊,常常成为美国公民口中流传的笑柄。勤奋的美国人在操劳之余,从《疯狂》中那滑稽又不庸俗,深刻又不尖锐的幽默中松弛了绷紧的心弦。

不久前,前南斯拉夫一位医学博士创办了“幽默协会”。

在这里,一天内女人笑13~16次,男人至少笑17次。据说,5分钟开怀的笑可代替40分钟软弱无力的休息。

美国堪斯城北部“幽默诊所”里面的一半工作人员是善于言谈、颇具感染力的幽默大师。院内设有喜剧电影、幽默故事磁带、电视录像和图书等。病人在幽默医护人员杰出表演和精心看护下,辅以少量药物和手术治疗,收到了满意疗效。

设在英国伦敦米埃特大街上的幽默俱乐部,可使一些人的幽默表演天才得到充分发挥。如有个青年能飞快地一口气说出许多幽默小品,被听众奉为“英雄”。社会学家认为俱乐部帮助了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人放松了“绷紧的心弦”。

(四)旷达与淡泊

1、旷达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就是一位幽默、达观的乐天派。面对坎坷仕途,苏东坡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条,保持着内心的尊严,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一次,朋友张鹗向他讨教治病药方,他毫不推辞地称:吾闻战国时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什么方子呢?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起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静以当肉。苏东坡称这种生活方式是“善处穷者矣”。但人们不难以从中窥见一种自尊自强的人格力量,一位有博大胸襟的智者面对乱世纷争产生的轻松感。

在我们周围,这种潇洒与旷达还是太少了。一些人信奉“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往”,因是与个人名利、待遇等有关系的事,总要争得无止无休,长时间心理失去平衡。所以学习古人苏东坡那种旷达潇洒的精神,对一些心理不平衡的人是不无益处的。

原中国老年体协主席刘建章老人,现年96岁,仍耳聪目明,坚持书法,坚持走步,他的健身经验就是一动、二静、三乐,他有一首《旷达诗》写道:

生命由天赋,健康在人为,

旷达得高寿,乐观享天年。

旷达才能“养浩然之气”,才能健身养性,才能跨越坎坷与不幸,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淡泊

所谓淡泊就是对一切事都想得开,看得开,不逐名利,不图虚华。淡泊明志,能使人头脑清晰、健康长寿。

唐代名医孙思邈是甘于淡泊的典范。朝廷曾几次给他加封晋官,他都婉言谢绝,结果他潜心于医药研究活了103岁,并写下了《千斤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名著,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对自己摄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经验归结为“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少欲,并告诫人们凡事不可要求太高,以免愿望与现实之间差距过大,心灵撞击过于猛烈而影响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后果。

我的一位老同学,前不久给我来信说,他年轻时官运不通,怀才不遇,一直精神不好,身体欠佳,后来经明人指点,顿开茅塞,一切都想通了,看开了,并写了四句话、四个字给我寄来,我仔细品味,觉得有点道理。第一句是“成绩是党的”,第二句是“官位是临时的”,第三句是“钱财是子女的”,第四句是“惟有身体是自己的”。集中起来就是四个字:“淡泊名利”。

这四句虽然有些四大皆空的味道,但毕竟能起到自我安抚的作用,缓解自己与现实的差距。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无可忌讳地存在争名争利、争官争位问题,恐怕到了共产主义也不能完全消除,但争也要有个度。用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来看,现阶段名和利、官和位是客观存在的,是市场经济下多数人要追求的一种目标,但绝不能是惟一目标,更不能为名丧志,见利忘义,为官不仁。我们要正确处理追求进取与淡泊名利的关系。只能要合理合法的名和利、官和位。名和位是领导和群众对我们劳动的评价,对我们业绩的承认。作为自己应淡泊名利,不要背包袱。要能上能下、能起能落,更不能为了争名争利,争官争位而去搞歪门邪道,遗臭后人。

老年人更需要有点“淡泊”精神。因为从岗位上退下来,总有点失落感。身子进入了退休境地,思想总还与在岗人攀比,看人家有车坐、有酒喝、有人送礼、有人请吃、有外快可拿,心里总觉得不平衡,想不开、看不惯,常常处于牢骚满腹的状态。所以,淡泊对老年人尤为重要。老年人除了可在退休生活中自寻乐趣外,更重要的还是自己要看得开,放得下,人生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思想、仇恨、债务、人情、权利、义务,甚至财产、子孙,都用不着记挂在心。日本全国老人协会理事长加藤泰纯博士强调,高龄者幸福生活的三大秘诀是:

“忘记残废,忘记钱财,忘记子孙。”中国有一首古诗,名曰《空空诗》,原文是: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功?

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走东,人生犹如采花蜂,

采来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这首四大皆空的诗,对于奋进的人们是不可取的。但年纪大了,能够想得开、看得空,不无益处,或许能帮助你做一位长寿翁。

所谓想得开,看得空,并不是消极、悲观、绝望、沮丧,而是要从生活中去酿造属于自己的春天,为自己的老年拟妥“安老计划”,使得在清静中透露生机,闲逸中自有情趣,沉浸在希望、期待、充实与快乐的气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