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轻轻松松坐月子
48523600000005

第5章 产后轻松调养(4)

(3)休息与活动:产后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可以解除疲劳,恢复体力。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每天应保证有8小时的睡眠, 白天也应多卧床休息。产后应尽早开始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协助排尿、排便,防止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应避免过度劳累,造成子宫脱垂等终身疾病。护士可以指导产妇做产后健身操,恢复健美体形。抬腿和仰卧起坐能增强腹部肌肉的张力;缩肛动作能锻炼盆底肌肉和筋膜。

(4)个人与环境卫生:产后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容易出汗,每天应用温热水擦身,勤换内衣。根据环境温度增减衣服。产妇的房间应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净化室内空气(不要让风直接吹到产妇和婴儿)。传统习惯中不让孕妇刷牙、洗澡、居室密不通风的做法不可取,不利于母婴健康。

(5)性生活:产褥期间,特别是恶露尚未干净时禁止性交。待产后6周检查,确定生殖器恢复后,方可恢复性生活。避孕措施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哺乳的妇女可采用工具或药物避孕;哺乳的妇女不适宜采用药物避孕,因为药物可通过乳汁传给婴儿,可采用工具避孕。月经未复潮,不等于没有排卵功能,千万不可大意。正常分娩者于产后3个月,或剖宫产术后半年者,可放置宫内节育器。

子宫复旧的过程产褥期变化最大的是子宫。胎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孕足月子宫底位于剑突下部,子宫重量约有1千克。胎盘娩出后,子宫肌肉立即收缩,宫底达到平脐水平。以后,通过子宫肌肉的收缩,子宫底每天下降1~2厘米,产后10~14天子宫到达盆腔,这时在耻骨联合上就摸到子宫底了。

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孕前大小,重量为50克左右。

胎盘排出后,子宫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至手掌大,面积仅为原来的一半,有利于开放的血管压缩、变窄和栓塞,使出血逐渐减少直至停止,整个子宫的新内膜缓慢修复,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部外,子宫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内膜修复。胎盘附着部分全部修复需在产后6周时。

产后产妇的腹部摸到硬块就是子宫,产褥早期子宫阵发性收缩引起的疼痛,称为产后痛。产后痛于产后1~2天出现,持续2~3天后自然消失。经产妇较初产妇疼痛剧烈。哺乳能刺激子宫收缩也可出现疼痛。一般这种疼痛都能忍受,如疼痛剧烈可服止痛药。用手揉按子宫有利于子宫复旧。

产后子宫颈呈松弛状态,表现为充血、水肿。产后7~10天宫颈基本上恢复到原来形态,宫颈内口闭合,产后4周恢复到原来大小。由于分娩的扩张,子宫颈口由产前的圆形变成横裂状。临床上根据子宫颈的复旧特点,建议产后10天之内不要洗盆浴或坐浴,因为在宫颈口没闭合前盆浴或坐浴可造成感染。

分娩时阴道壁在胎儿通过时被扩张,产后也很松弛,虽然其张力能逐渐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未孕时的状态。

分娩时会阴、骨盆底的肌肉韧带组织都因胎儿下降而被扩张。产后2~3周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很少能恢复到孕前状态。

正确的产褥保健可促进子宫、生殖系统的复旧。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应于产后6~12小时内起床稍事活动,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做产后保健操,尽早地适当活动。做产后保健操,有助于体力恢复,促进子宫复旧及排尿、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避免腹壁及皮肤过度松弛。但如活动过早、活动量过大或做体力劳动,则不利于产妇恢复甚至造成子宫脱垂。

促进子宫复旧的方法

子宫复旧是指分娩以后子宫经过大约6周的时间,逐渐恢复到非孕状态的过程,包括子宫肌纤维缩复、子宫体缩小、宫颈口关闭、子宫内膜从基底层逐渐再生并覆盖整个子宫腔内面。当产妇全身情况不良或子宫局部存在影响子宫肌肉收缩的因素时,都可妨碍子宫的复旧。如怀孕期间孕妇贫血、营养不良、体质弱、长时间卧床;子宫过度伸张(如双胎或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分娩时宫缩无力、产程过长、产后出血、宫内感染、胎盘粘连或植入以及手术产等,都可引起子宫复旧不良。发生子宫复旧不良的主要表现为子宫收缩不良、宫底下降缓慢、恶露量多,尤其是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常可伴发宫内感染,因而出现发热、腹痛、恶露恶臭、子宫压痛等。

为了促进子宫复旧,应该做到:

(1)改善产妇的一般状况,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适当下地活动,促进恶露引流,如病情不允许,不能下地活动者,可取半坐位,进行体位引流。

(2)促进子宫肌肉收缩,鼓励纯母乳喂养,早期开始频繁有效的吸吮,促进自身缩宫素的分泌;对存在影响子宫收缩不良因素的产妇,早期使用促宫缩的药物,如缩宫素、麦角、益母草流浸膏等。

(3)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宫内感染。宫内感染与子宫收缩不良常常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当子宫复旧不良合并子宫内膜感染时,应在充分抗感染的基础上,加强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加速内膜再生过程。经上述治疗不见效时,要考虑是否存在胎盘残留或有其他异常,必要时可行清理宫腔手术,将刮出的组织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产后如何使身体尽快复原

整个怀孕过程使产妇的生理变化很大,分娩后如何使自己的身体尽快复原,是每个产妇都十分关心的事。

(1)注意劳逸适当。分娩时由于用力,产妇体力消耗极大,产后一般都疲惫、想睡。因此,产后最初24小时内,产妇应卧床休息。然后,产妇可以起床尽早活动,也有利于产后大、小便通畅。整个产褥期产妇都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可从事重体力劳动;也不要因害怕阴部疼痛,整日躺在床上。这样对身体复原很不利。

(2)注意排尿。产后不久,一般尿量较多,应尽早自解小便,以免膀胱膨胀,妨碍子宫的复原。产后6~8小时仍未解小便,可鼓励和帮助产妇下床排尿,也可在下腹部放一个热水袋,或用温开水缓慢冲洗外阴,以刺激和诱导排尿。

(3)防止便秘。分娩时大多进行过灌肠,大便已排空,故产后2天内可无大便,由于产后的卧床休息,肠蠕动减弱,加上会阴部疼痛不愿意解大便,容易形成便秘。家人可鼓励和帮助产妇排便,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塞肛帮助排便。有痔疮的产妇更应防止便秘。

(4)注意会阴部卫生。产后,特别是产褥期,会阴部分泌物较多,应特别注意卫生。每天可用温开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1~3次,并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勤换会阴垫。

(5)勤换内衣、床单。产后出汗较多,尤其夜晚更明显,所以要勤换内衣、内裤和床单,以保持清洁和干燥。

(6)注意饮食的营养。这是产妇身体复原的重要条件。

怎样顺利度过产褥期

要让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必须要从下面几点注意保健。

(1)保持大、小便通畅:产后产妇害怕疼痛,再加在床上小便不习惯,最易引起尿潴留。因此在产后4~6小时内,应鼓励产妇坐起小便,如有困难可用温水冲洗或用流水声诱导排尿,还可在下腹正中放置热水袋刺激膀胱肌肉收缩,也可针灸。为防止便秘,产后应早日起床活动,多吃蔬菜、水果。

(2)产后痛:产后1~2日出现下腹痛,请不要紧张,它是子宫阵发性收缩引起的疼痛,尤以哺乳时严重,一般持续2~3日自然消失。个别严重者,可针刺三阴交、足三里或服用止痛片。

(3)产后恶露的观察:恶露是指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等物经阴道排出的分泌物。产后应每日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正常情况下产后前2~3天为血性恶露,量多,色鲜红,主要含大量的血液及坏死的蜕膜组织。至产后第2周,恶露红色变淡似浆液,称为浆液性恶露,内含少量血液,但有较多的坏死蜕膜、宫颈黏液、且有细菌。2周后恶露变为白色,称白色恶露,内含大量细胞,坏死退化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持续2~3周干净。正常的恶露有血腥味,但不臭,持续4~6周。如恶露增多且持续时间延长,有臭味时,一定去医院检查,及时治疗。

(4)观察子宫复旧:产后有些产妇发现下腹部仍有一包块,非常紧张,要知道它是胎儿居住的房子——子宫。它有一个复旧过程,一般产后第1天子宫底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厘米,至产后10日子宫降入盆腔,也就是腹部触不到硬块。若产后子宫收缩不能按正常情况缩复,必须就医诊治,以防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5)注意清洁卫生及会阴护理: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尤其在睡眠时出汗更多,属正常现象,称之为褥汗。要注意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洗,勤换衣服。饭前便后,哺乳前应洗手。产后外阴部应经常保持清洁,每天用温开水或用1∶1000苯扎溴铵溶液擦洗会阴2次,避免冲洗液流入阴道。产后1~2天会阴略有肿痛,3天后缓解。如肿胀严重者,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产后2周后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洗净擦干后使用消毒会阴垫,保持局部清洁。

(6)产后饮食营养:产后第1天可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产褥期依靠饮食为机体提供足够的热量,为保障产妇哺乳的需要,应给富有高蛋白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7)产后休息和锻炼:休息环境必须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流通。破除旧的风俗习惯,夏季关门窗、长期仰卧休息对健康有害。产后既要有充分休息和睡眠,但又必须有适当的活动锻炼。一般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于产后6~12小时后即可坐起,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活动,并可做产后保健锻炼;如剖宫产者,可推迟2~3天起床活动。产后应做保健操,以便恢复体形。自产后第2天开始活动,逐日增加运动量和幅度。但正常产妇也要避免过度劳累,更不宜站立过久或蹲位用力以及手提重物等预防子宫脱垂。

总之,产后必须严密观察产妇的身体状况,及早发现异常,确保产妇健康恢复。如没有异常,一般产后42天到医院复查,让医师判断产妇是否恢复正常,完成了产褥期的恢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