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强健骨骼拒绝骨质疏松
48521700000008

第8章 正确认识和防治骨质疏松(1)

(一)骨质疏松的一般概念

骨质疏松的定义是什么

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直到年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公认,即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这一定义包括三个要点:

1.骨量减少,应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的减少。

2.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变稀,乃至断裂。这实质上是一种微骨折。

3.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是骨质流失骨头变脆吗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头“变脆”,容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酸痛、弯腰、驼背。老年人患骨质疏松后,形成的脊柱压缩性骨折使人变矮,脊柱缩短又使身体前倾,从而出现弯腰驼背。

骨质疏松患者常在日常生活中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即所谓的“脆性骨折”。严重者甚至咳嗽一声、上厕所下蹲或系鞋带时,都会发生骨折,且会反复在不同部位发生骨折。进行骨密度检测和有关化验,能及早作出诊断。

骨质疏松财骨骼是充满空洞的吗

人的骨头就像一座房子,里面有很多的骨小梁支撑,如果骨头里钙质流失了,就好像“豆腐渣工程”的建筑,无法承受相应的重量,骨骼的质和量发生改变,科学地说就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发生改变。骨质疏松就是一种骨吸收(丢失)超过骨形成而导致骨质松脆容易折断的病理状态。它的原义为充满空洞的骨骼。从某种意义上说,骨质疏松是一种自然的中老年退行性疾病,任何人都会存在,因为一个人50岁的骨头当然比不上40岁时硬。不过,有些人骨量丢失得特别快,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就会出现骨头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非暴力性骨折等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是悄然而来吗

当人们正竭力应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顽疾时,又一种危害程度并不比之逊色的疾病也在悄然袭来,这就是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的骨质疏松。之所以说它“无声无息”,是因为骨质疏松作为一种隐匿性病变,有骨痛症状者不足%,又常常与退化性骨关节炎的疼痛发生混淆,很容易被忽视。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现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在美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人数已超过心肌梗死、脑卒中和乳腺癌的总和。在我国,情况也不乐观。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身高越来越矮;有的人常感觉骨头里面疼痛,还有些人轻轻滑倒,就可能导致骨折,甚至用力咳嗽,就可能“咳”断几根肋骨……这些部可能是骨质疏松带来的麻烦。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全球范围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目前的医疗水平只能做到预防和减缓骨质疏松发生的程度,却无法使疏松的骨骼“返老还童”,恢复原状。

人体的骨骼主要是承担人的体重和保证人的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结构,因此必须要足够的坚强。骨本身是由很多很密的网状组织构成的,包含蛋白质、矿物质(钙)等。

如果某些原因导致骨含有的矿物质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这样骨头就会变得很软弱,就没有足够力量去承担身体活动产生的力量,骨头也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折断。

钙的流失往往是静悄悄的,很难被发现。骨头和人体整个状态有相似之处,每天都在生长的同时也在丢失,这个过程是无声无息的,自己是感觉不到的,等到骨质丢失到一定程度发生了骨折的时候往往才被发现。

骨质疏松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不是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如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会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吗

与20年前相比,我国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了3倍,该疾病在国内平均发病率为7.69%,6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为59%,其中老年女性发病率为61.8%。中国50岁以上的女性每3位就有1个遭受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痛苦。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严重后果是骨折,而且无论从内从外都很难固定,常见部位有椎体、髋部和前臂,其中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

骨质疏松有哪些特点

骨质疏松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骨量的变化骨量减少,应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的减少。仅骨矿物质减少,骨基质不减少,是矿化障碍所致。对儿童来说则为佝偻病,对成年人则为软骨病。

2.结构退化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由骨吸收所致,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变稀,乃至断裂。这实际上是一种微骨折,致使周身骨骼疼痛。

3.骨强度下降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发生腰椎压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发生桡骨远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

人老了为什么会越来越矮

人越老越矮小是骨质疏松的结果。人过40岁,体内钙质就开始流失,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日渐减少,吸收钙的能力减弱,钙的流失更为显著。随着钙的流失,骨质的密度越来越疏,骨强度就越来越弱,久而久之,脊骨变得很脆,椎体被压缩,于是出现弯腰驼背,人开始“缩小”,因此,人的个子也就会变矮。从新陈代谢的角度来说,这是必然的。

老来瘦易发骨质疏松吗

医学研究发现,“老来瘦”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明显高于身体较胖者,与骨质疏松有关的股骨上段骨折、脊椎骨折、腕部骨折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所以,人到老年除了补充足够钙剂及维生素D,对绝经期妇女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之外,还应注意生活方式与饮食营养,适当参加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身体过瘦。采取上述综合性预防措施,可以从不同途径减缓或防止骨钙丢失,增强肌肉与骨骼的健康,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发须早白与骨质疏松有何关系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最近完成了一项研究,可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较早地发现骨质疏松的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年龄达到40岁的男女,如果白发的比例已多达50%,那么这些人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将是一般人的4倍多。

发须早白与骨质疏松之间的联系可能与基因有关,虽然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但据推断,发须早白与骨组织的生长可能“听命”于同一组基因的“指挥”。此项研究为人们早日发现自己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提供了一项简捷的指标,人们可以据此做进一步的健康检查,做到防病于未然。

骨质越松,牙齿会越少吗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牙齿脱落和牙槽骨萎缩是司空见惯的口腔问题。甚至和满头白发一起成为老年人最富特征的标志之一。45岁以下的成年人,平均缺牙3~5颗。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脱落的速度越来越快,缺牙的数目也越来越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缺牙达16颗以上。要知道,人类恒牙总共有32颗,牙掉了又不能再生,消化能力本已逐年下降的老年人,又缺少了近半数的牙齿,无异于雪上加霜,会给他们带来很多不便!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问题呢?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给我们带来令人惊喜的好消息:绝经后妇女采取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预防牙齿脱落和延缓牙槽萎缩,并减少更换义齿(假牙)的频率。

业已公认,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减少骨质流失,明显减缓骨质疏松的发展,并可预防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国外许多老年妇女因为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而避免或减轻了脊柱、腕骨甚至骨盆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言道:“牙为骨之余”,牙槽骨本身更是全身骨骼的一部分。随着年龄增大,牙槽骨也会发生骨质疏松,使植根于牙槽骨上的牙齿日益松动而易于脱落。雌激素替代治疗预防延缓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使牙齿的根基牢固,因此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健齿就不足为奇了。

骨质疏松并不单纯吗

骨质疏松的疼痛症状经过治疗,一般部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也有效果不满意的;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1.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并存骨质疏松绝大多数好发于45岁以上的女性和65岁以上的男性。这个年龄段的人也好发骨质增生,所以二者往往同时存在,也部可以引起疼痛,但其疼痛的性质、时间等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言,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往往在活动时或负重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每当改变体位时疼痛加剧,而活动后能缓解。当不能确定疼痛原因时,可选用其中一种病的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可帮助确定病因。如果疼痛为二者共同引起,则二者药物同时应用才能获得良效。

2.骨质疏松与椎体潜隐性滑脱并存治疗骨质疏松效果不佳时,应加摄动志腰椎过伸、过屈时正位片,以便发现有否椎体潜隐性滑脱存在。如存在此病,加用腰围限制腰椎活动,疼痛将会明显改善。椎体潜隐性滑脱好发于老年人的腰椎,它会加重骨质增生病变,还会导致脊神经受压或椎管狭窄,所以除疼痛外,病人还可发生不能长距离行走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故在治疗时,应考虑这些诸多因素。

3.骨质疏松与肿瘤并存肿瘤引起的腰背部疼痛,可由邻近脏器放射性产生,也可由脊柱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引起,这需要X线片和实验室检查才能鉴别确诊。

此外,饮酒、吸烟、缺乏锻练等,均可影响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如果去除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增加疗效。

骨质增生者也会思骨质疏松吗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观察到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骨质增生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常由缺钙引起,但这些患者血钙往往是增高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1.骨质增生是钙沉积骨外所致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是中老人的骨与关节衰老的一种表现,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病症。骨质增生症俗称骨赘(骨刺),是骨组织和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变化,是由于钙在骨以外的组织中异常沉积所致。

骨质增生是退行性关节病或骨性关节炎的病因之一,是机体一种代偿性的修复过程。

人体的骨与关节,特别是负重大、活动多的膝和脊柱等部位,经过长年累月的磨损,会发生骨的改变。机体对这种慢性磨损要进行修复,其修复的方式就是关节软骨边缘发生骨质增生,即出现骨刺。所以,骨质增生症常发生在身体负重较大或运动过多的关节的骨边缘,往往表现为骨密度增高。

2.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所致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年龄增加和性激素分泌减少而引起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疾病。骨质疏松的本质是指骨量减少而言的,它是由于遗传、激素和营养等因素相互影响下的复杂结果。

虽然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不同,但是骨质增生完全可以与骨质疏松同时存在,它们两个并不是“冤家”。

为什么二者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呢?因为人对钙的吸收率与年龄成反比,平均每增龄10年,钙的吸收率就会减少%~10%。60岁以上的人钙吸收率明显降低,70~79岁的老年人与20~59岁的人比较,钙吸收率减少1/3,80岁以上的老年人钙吸收率极差。由于老年人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开始表现为血钙降低。为了维持血钙的恒定,会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目的是使破骨细胞活跃,骨骼中的钙游离到血液中来补充血液中钙的不足。结果,骨中的钙质“动员”出来,引起骨钙丢失,导致骨质疏松。这也是骨质疏松患者血钙往往反而会增高的原因。同时,由于血钙增加,使降钙素分泌增加,促进成骨活动及新骨形成,进而引起钙质在身体负重较大或运动过多的关节的骨边缘等处沉积,引起异位钙化,发生骨质增生等病症。

腰不疼并非无骨质疏松

如今,电视上宣传补钙产品时说到“腰不疼了,腿不酸了”,其实骨质疏松的症状并非完全如此。血钙较低时可能会引起腰酸背痛腿抽筋,而骨质疏松患者并一定血钙低。早期骨质疏松可能不引起任何不适,当骨钙丢失较多时才陆续出现腰痛、腿痛、睡觉时小腿肚抽筋,出虚汗或全身骨骼疼痛等症状。这时,骨质疏松已不是早期了。

骨质疏松与骨软化病是一回事吗

骨头并不是完全由“硬”的成分组成的,它还包含了“软”的成分。这个硬的成分就是众所周知的矿物质,主要是钙盐;软的部分叫做“类骨”,是由蛋白质和胶原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矿物质与类骨的重量比例是2∶1。单纯矿物质缺乏,在医学上叫做“骨软化病”或“佝偻病”。当矿物质和类骨同时减少时,才称为骨质疏松,也叫做“骨萎缩”或“骨少症”。所以将“骨软化病”说成“缺钙”是可以的,但将骨质疏松也称为“缺钙”就过于笼统了。

那么是不是人类在骨质疏松面前真的束手无策呢?也不是。适当的运动和进食富含矿物质及蛋白质的食物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对于合并“骨软化病”的骨质疏松患者,口服钙片和补充维生素D是有效的。使用雌激素和降钙素对控制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