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强健骨骼拒绝骨质疏松
48521700000004

第4章 骨质疏松的基本常识(3)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某研究组提出的白人妇女骨矿量诊断标准分成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四级;骨矿量在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1.0个标准差之内为正常,1.0~2.5个标准差间为骨量减少或低骨量,小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伴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日本以脊椎X线为准分为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三级,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后,可诊断骨质疏松;X线上有椎骨骨折时,以低骨量,有非外伤性椎体骨折为骨质疏松;X线上无椎骨骨折时,无骨萎缩为正常,骨萎缩Ⅰ度或骨矿量为年轻成人平均值的%~80%为骨量减少,骨萎缩Ⅱ度以上或骨矿量为年轻成人平均值70%以下为骨质疏松。我国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可暂参照上述标准试行。

谁是潜在的骨质疏松患者

中国人的骨密度比西方人约低8%。但是如果能够早期发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及早预防,约一半的股骨颈及脊椎骨折是可以避兔的。可采用以下“骨质疏松一分钟风险测试”呵护自己的骨骼健康。

一分钟自我测试法。

1.您的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伤到骨骼?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泼尼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或者超过1英寸)?

5.您经常过度(超过安全限度)饮酒吗?

6.每天您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因腹腔疾病或肠炎而引起痢疾腹泻吗?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您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怀孕期外)?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有阳痿或者性欲缺乏的症状?

如果您的答案有部分或者全部为“是”,则表明您有患骨质疏松的危险。但是否患有骨质疏松还需经专业医师进行骨密度测试来得出结论。您可以把测试结果交给医生,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怎样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常常没有症状,可以在髋、脊椎和手腕发生骨折后,患者回忆起腰背或腿等曾有轻度疼痛。以下几点提醒患者就医时应检查骨密度和脊柱X线拍片:①女性绝经5~10年后,尤其是月经初潮年龄大、绝经年龄轻者。②男性65~70岁以上者。③驼背者、老来变矮者。④长期缺乏运动、体重低于正常、历来素食、不吃牛奶或奶制品、很少量皮肤暴露于日光下者。⑤有慢性肾脏病、慢性消化不良、严重肝病、长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腺功能低下、反复肾结石病者。

定期检测骨密度:骨健康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诊断骨质疏松是以检测骨矿密度或骨矿含量减少为依据,同时参考病史、骨代谢生化指标和有无骨折等综合分析。而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和骨强度,降低骨折的发生。

怎样诊断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骨折的常见诱因。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包括生长期骨形成缺陷、成骨细胞骨形成受损,以及能增加骨吸收的一些病变。骨质疏松最常见于绝经后的高龄妇女。年龄增长、女性以及性激素缺乏等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此外,骨质疏松家族史、过度饮酒、吸烟以及多种慢性病症等也属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该如何诊断呢?骨质疏松比较常见的症状有:

①疼痛,以腰背痛多见。②驼背、身高缩短。③骨折,骨折可发生于咳嗽、打喷嚏、大笑、弯腰抱起小孩、屈身捡拾东西或回头转身时。骨质疏松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为髋部、椎骨、腕部。

诊断方法有物理诊断(无创法)、骨形态计量学诊断(有创法)和生化诊断(用于监测治疗效果)。物理诊断有X线片、光子吸收法、X线吸收法、超声测量法等。

我国现试行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是以骨密度仪所检测的骨密度值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结合我国种族、性别、地区约峰骨量进行制订的。

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如何诊断

1.绝经后发病多在绝经5~10年内。

2.临床表现①腰背疼痛,由于脊柱压缩骨折或腰背肌痉挛所致,严重时活动受限;②身高变矮,重者可矮10厘米以上,因脊柱压缩塌陷所致;③驼背,是胸椎楔形骨折的表现;④易骨折:轻微外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受绝经因素影响较大的骨折部位是前臂远端和椎体,该骨折45岁后增多,50~65岁达高峰,65岁后减少。髋部骨折多位于股骨颈和转子间,65岁以后多发,提示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更大。

3.骨密度测定对于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我国学者认为,中国人以低2个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标准比较切合实际,临床上已采纳此标准。

4.X线骨片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不够敏感,但为确诊骨折及骨骼变形所必需。

5.骨代谢主化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骨钙素及前胶原肽等是反映成骨细胞功能的骨形成指标。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吡啶交联及尿钙等为骨吸收指标,还有血钙、血磷等骨矿成分均非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依据,而是有助于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与分型。

6.骨活检及骨计量学检查有创伤,仅在个别诊断有困难时采用。

诊断骨质疏松后应继续追寻病因

女性60岁以上,男性70岁以上患骨质疏松者。病因中肯定存在“老年性退化性”的因素。重要的是少数老年人可以同时罹患以下引起骨质疏松、又有特效治疗的病,一定不能漏诊。第一,中国老年人摄入的维生素D和钙不足,多数国人饮食中供给量还不足需要量的一半。第二,肾脏病、肾小球功能不全和肾小管酸中毒,前者容易诊断,后者很容易忽略检查。第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见于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均升高而血磷降低者,可手术治愈。第四,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瘤虽然少见,有条件者宜做相关检查。还有多种病因检查,由医生因患者而异做出选择。

骨代谢转换率的生物化学指标测定,可以协助诊断骨转换率的升高、正常和降低。对选择治疗药物和观察疗效有一定的帮助。

了解骨吸收的生物化学指标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吡啶交联”、“尿钙”等项目。了解有关骨形成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有:“血清总碱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血骨钙素”、“血清Ⅰ型原胶原肽”等。

以上这些检查,大多需要用进口的试剂盒才能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和尿钙等的检查,已经在国内普及。

骨质疏松性骨痛特点及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是一种隐匿性进行性病变,多数无症状,若有症状,多表现为骨痛,其疼痛多由宏观或微细骨折引起。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在骨吸收过程中,骨小梁变细、变稀,以至断裂、消失,形成微细骨折若骨膜下皮质骨受破坏,可引起全身骨痛,多以腰背痛最为多见,可同时伴有关节酸痛、四肢酸麻、两膝酸软无力等症状。较轻的疼痛在稍活动后可缓解,严重时疼痛持续较久,在久坐、久立开始活动时疼痛加剧。在慢性腰背痛基础上突然疼痛剧烈或活动时加剧,常提示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据有关资料统计,骨质疏松性骨痛患者中多数为局限性腰背疼痛占67%,另外约9%伴四肢放射痛,10%腰背痛伴带状痛,14%不仅腰背痛,而且伴有四肢麻木和无力感。

需要与骨质疏松性骨痛鉴别的疾病主要有:①腰扭伤和腰肌劳损导致的腰背痛,骨质疏松患者不仅仅存在肌肉痛,更重要的是胸、腰椎骨折引起的疼痛,这种疼痛一般局限在棘突,局部棘突有压痛和叩击痛;腰肌劳损主要压痛部位在骼后上棘的内侧及第4、5腰椎旁,常伴肌肉痉挛及放射性腿痛,但无坐骨神经痛的体征,痛点注射普鲁卡因后,腿痛自然消失,证实腿痛为反射性引起,而非神经根受压所致;②恶性肿瘤脊椎转移和结核性脊椎炎所致的局部骨质破坏所引起的的疼痛,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所致的疼痛在强制固定脊柱或持续固定2~3周后,疼痛可逐渐减轻;恶性肿瘤脊稚转移和结核性脊椎炎应有全身症状,强制固定后疼痛不消失,结核性脊椎炎最常侵犯第10胸椎至第1腰稚,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如盗汗、消瘦、微热等,疼痛局限于病变部位的脊椎,呈隐痛、钝痛或酸痛性质,痛点在棘突、棘突旁或棘突间,X线摄片椎体边缘模糊,邻近椎体空洞形成,稚间隙变窄,两个椎体相互融合,脊椎旁有冷性脓肿阴影;脊椎肿瘤多数是转移癌,首先表现为顽固性背痛和放射性神经根痛,疼痛剧烈且为持续性,休息、药物、理疗不能缓解,X线摄片多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