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强健骨骼拒绝骨质疏松
48521700000021

第21章 特殊类型骨质疏松的防治

(一)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防治

骨质疏松与糖尿病有何关系

糖尿病多见于老年人,这些人群本来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加上患了糖尿病,这对发生骨质疏松无疑是雪上加霜。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的合并症之一,大多起病缓慢,历经数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酸腿痛,手指抽搐、腓肠肌痉挛,骨头变脆易折,甚至出现腰弯背驼,踱行等畸形。X线检查发现骨密度下降。

为什么患了糖尿病更易患骨质疏松呢?原来,糖尿病与矿物质及骨代谢的关系密切,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状态,使得大量含糖尿液从肾脏排出,肾小管对钙的滤过率增加,重吸收减少,因而大量钙、磷也从尿中丢失。在肾脏大量排出钙、磷的同时,骨皮质中的镁也同时丢失,低镁状态又会刺激甲状旁腺功能相对活跃,使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另外,糖尿病患者体内维生素、降钙素代谢的失调又会影响骨代谢,这种种原因使得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有哪些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低。如有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则出现视力下降,四肢感觉障碍和疼痛、坏疽,外阴瘙痒,水肿,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

2.骨骼系统有腰背酸疼及全身疼痛、乏力等症状,还可能出现骨密度减低和骨痛,骨痛多发生在脊柱、骨盆与四肢部位,常为持续性钝痛,疼痛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往往平行。当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出现身高缩短;O形或X形腿、鸡胸或驼背等。

糖尿病患者要防骨质疏松吗

糖尿病患者除了积极控制血糖,还必须警惕骨质疏松,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平时要注意有无腰背酸痛等症状,定期测定血钙、尿钙,或用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当户外活动等等。

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中老年人一旦出现腰酸腿痛、腓肠肌抽搐,以及骨头受轻微外力便发生骨折时,除了检测血钙和骨X线外,还应做血尿糖检测,以防隐匿性糖尿病。第二,及早控制糖尿病,平稳、持久、有效地控制血糖趋向正常范围,这是防止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生的前提。第三,要多食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海产品、大豆等。第四,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利用。假若骨质疏松严重,就必须抓紧医治,因早期病变是可逆的。不失时机的治疗,既可避免其发展,又可促进糖尿病的康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有哪些治疗方法

1.应积极控制糖尿病即控制高血糖。措施有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

(1)控制饮食是基础,也就是按照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和热量,恰当地掌握进餐量,合理地配餐。

(2)运动疗法可以降低血糖及防止发生骨质疏松。

(3)如果采取控制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仍较高者,则需要加用药物来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及使用胰岛素。

2.补充钙剂及维主素D制剂。

3.其他药物可应用氟化物、二膦酸盐、降钙素;绝经后妇女也可适当加用性激素。

骨质疏松合并糖尿病患者怎样运动

因为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和糖尿病都有好处。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能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水平。但是,锻炼时要避免激烈运动,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缓和的运动,避免碰撞或震动大的运动,减少环境因素引起跌倒和外力冲击的发生。此外,还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量,循序渐进,注意动作协调,防止跌倒。

(二)骨质疏松骨折的防治

骨质疏松患者预防骨折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吗

老年人跌倒常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如室内、室外活动以及乘车等,预防跌倒是避免骨折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来预防呢?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站姿保持身体与地面垂直,挺腰收腹,不要低头或者胸部向前倾。

2.坐姿挺腰收颈,双脚要触地,尽量坐有靠背的椅子,避免坐过于松软的沙发。

3.睡姿睡时腰背要伸直,不要睡过软的床,可以采用在板床上加硬褥的方法。

4.起床不要猛力起床,起床要牢记以下步骤——首先转侧卧,然后手撑着床起身,这样不仅能避免骨折发生,还能减轻腰背的负担。

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强化骨骼,减少骨折的发生。“太极拳”就是不错的选择。科学家发现太极拳有助于加强老年人双腿的稳定能力,降低因为跌倒而受伤的可能性。

女性多走路髋骨少骨折吗

髋骨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为严重的结果。

最新研究发现,每天走路1小时或每周慢跑3小时可以起到与激素治疗相同的预防髋骨骨折的作用。步行和慢跑等承重运动能够延缓骨质疏松。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对6.1万多名40~77岁的妇女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经常步行、慢跑或做等量运动的妇女在以后12年中患髋骨骨折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此步行是最普通的锻炼方式,也是降低骨折风险的最合适的活动。不管纤瘦或肥胖的女性都可以通过增加活动量来预防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有哪些治疗原则

慎重选择治疗方法,以能降低并发症和早下床为主要目标:根据病情选用外科复位固定、置换等手术,或保守治疗等。在康复过程中,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进行功能训练,避免长期卧床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

1.椎体骨折急性期一般卧床休息,疼痛减轻可逐渐坐起,在治疗医生指导下,应用背部支具。康复后避免身体屈曲运动,纠正日常生活活动因不正确姿势,对韧带产生的不适当牵拉力而产生疼痛。不宜长时间和不必要地使用支具,以免发生背部肌肉失用萎缩,这更加速骨丢失。

2.髋部骨折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鼓励早期活动,髋部骨折基本愈合后,按康复运动方案进行耐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练习。

3.腕部骨折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骨折,称为柯莱斯骨折(Colles fracture),往往在跌倒手掌着地时发生。局部固定期间,保持上肢未固定部位如手指、肘和肩的活动;去除局部固定后,继续做手、腕、肘、肩部的运动,在他人协助下尽量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脱衣、梳头和刷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