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气候变化下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48519300000033

第33章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应对(4)

2011年,在下马关刘家滩种植马铃薯秋覆膜示范田35亩,露地栽培50亩,品种均为冀张薯8号。测产表明,覆膜马铃薯平均亩产498.4~502.6kg,露地栽培马铃薯568.7kg/亩,当地栽培的虎头早熟品种经测产仅350kg/亩,冀张薯8号晚熟品种在覆膜、露地栽培条件下均比当地主栽品种大幅度增产。覆膜马铃薯产量比露地栽培差,系因今年示范地在出现7月至8月中旬持续高温干旱的情况下没有撤地膜,土壤温度过高,对喜凉的马铃薯块茎膨大不利。

五、马铃薯试验示范项目取得的成果

(一)气候变化背景下马铃薯抗逆品种筛选试验

2010年,根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考虑到气候变暖后宁夏中部干旱带热量资源的增加幅度,从国内初步选择了青薯168、克新1号一级种薯、克新1号原种、冀张薯5号、冀张薯8号、晋薯18号、虎头、地西Ⅴ、中联红、紫花851号等10个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虎头为对照,开展了马铃薯抗逆品种的筛选试验,主要以马铃薯的抗旱性为主要筛选依据,兼顾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的抗病性,以干旱条件下马铃薯比当地主栽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品质为筛选依据。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计3次重复,每个区小种植30m2,行距60cm,株距40cm,每膜栽培3行,理论设计密度2000株/亩。每个小区行长5m,宽6m,3道膜栽植9行。周边保护行品种为虎头。全生育期共采集0~100cm土样16次,测定了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各品种以农民水窖集水为设定补灌标准,于7月18日采用补灌抵御高温干旱,共补灌1次,补灌量每小区1.2m3。试验结束后,将各个参试品种的马铃薯样品送交宁夏农林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采用2300全自动定氮仪、WZZ-28旋光仪对马铃薯品质的5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化验。

(二)不同品种生物学性状、抗病性差异

各个参试品种的处理间差异很大,生育期、株高、结薯率、薯块大小等都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得益于2010年雨水相对偏多,阶段性干旱持续时间正常,为品比试验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图6-6是2010年马铃薯开花期测定的各品种株高,青薯168最高,其次是中联红,紫花851、冀张薯8号、晋薯18号均在30cm左右,长势整齐,地西V、克新1号在22~23cm,冀张薯5号、克新1号原种较矮,前者长势差,后者种薯较小,前期长势稍弱。

从各品种抗病性来看,冀张薯5号高感病,病株率高达45%,叶片早枯,产量极低,已经被河北省种子检验中心淘汰。克新1号、中联红、青薯168病株率分别处于第2~4位,也较容易感病。虎头、克新1号原种病株率在14%~16%,抗病性优于克新1号的抗病性,可能是该品种生产种不纯造成的。地西V病株率为7%,较抗病,冀张薯8号、晋薯18号病株率不足5%,最抗病。从感病造成的死株率对比来看,中联红反而高达17.5%,与病株率表现不同,说明该品种一旦染病,很容易死亡。克新1号、青薯168、冀张薯5号和紫花851病死率在4%~6%,与病株率表现高基本相似。冀张薯8号、晋薯18号、虎头、地西V四个品种没发现病死现象,病株率也较低,高抗病害,克新1号原种病死率也很低,也是高抗病性品种。

(三)不同品种产量结构差异

根据最终测产,产量表现最好的是冀张薯8号和晋薯18号,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1744.7kg和1597.7kg,比当地优良品种虎头(亩产781.5kg,平均结薯数4.77个)分别增产223.3%和204.4%,平均单株结薯数分别为6.7个和6.73个,比虎头分别多结薯1.93个和1.96个。地西Ⅴ和紫花851表现也较好,分别比虎头增产121.9%和119.1%,分别多结薯2.46个和0.43个。表现最差的是冀张薯5号,产量仅为362.4kg/亩,比虎头减产53.6%,为不抗病品种,剩余后期遇到多雨天气早枯,2010年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将该品种停止大田生产供种。克新1号与虎头产量接近,略低于虎头,这两个品种是当地主栽品种,今后应考虑采用上述高产、抗病品种代换,可大幅度提高旱地马铃薯的产量。中联红是固原市主要品种,应用到中部干旱带因雨量明显少于南部山区,表现为减产。

从平均单株结薯数来看,地西V最多,但薯块小,产量不高。冀张薯8号、晋薯18号结薯较多,薯块较大,产量较高,其增产潜力通过单株结薯多、薯块大两方面来实现。青薯168也能结6个薯,但因病害较重,后期叶片发黄早衰,平均单薯重量较小,产量不高。紫花851和虎头单株结薯分别为5.2和4.8个,结薯量中等,个头较均匀,但虎头出现畸形薯块,且占一定比例,与虎头开花较早,开花前后持续40天的阶段性干旱造成虎头二次生长有关。克新1号原种、一级种薯和冀张薯5号属于结薯较少的品种,平均单株结薯在4个以下,个头中等居多,产量较低。虎头、克新1号是当地的主栽品种,产量低而不稳,这是本课题开展品种筛选的原因,目的是筛选到产量高、结薯量大、薯块较大、品质较好且耐旱、抗病虫的优良品种,通过品种筛选试验,基本上确定了以冀张薯8号和晋薯18号为主的高产、结薯多、薯块大且耐旱、抗病品种,但冀张薯5号感病,结薯最少,薯块小,产量最低,原产地已经淘汰,我区不能引种该品种。

(四)不同品种品质差异

2010年收获后,样品送宁夏农科院分析测试化验中心进行品质化验。从干物质含量来看,虎头最高,中联红、冀张薯8号、地西V、晋薯18号相对较高,均超过22.5g/100g,冀张薯5号、克新1号原种、一级种薯、紫花851、青薯168较低,青薯168最低。

从干基粗淀粉来看,地西V、中联红、冀张薯5号相对较高,虎头、晋薯18号、冀张薯8号相对较高,紫花851、克新1号原种、一级种薯、青薯168较低,青薯168最低。鲜基粗淀粉则有所不同,中联红、虎头、地西V较高,冀张薯8号、晋薯18号、冀张薯5号相对次高,克新1号原种、一级种薯、紫花851、青薯168较低,青薯168最低。

从蛋白质含量来看,克新1号原种、一级种薯、虎头含量居前3位,地西V、中联红、紫花851紧随其次,另外几个品种差距较大,冀张薯5号、冀张薯8号、青薯168、晋薯18号依次减少,晋薯18号最少。

从还原糖含量来看,各品种差距很大,冀张薯5号奇高,青薯168次高,其他8个品种均较低,地西V最低。

从总糖含量来看,各品种差距也很大,晋薯18号最高,青薯168次高,其他8个品种均较低,冀张薯8号、5号居中,紫花851最低。

从维生素C含量来看,紫花851、克新1号一级种薯含量高,克新1号、青薯168、中联红、地西V、冀张薯5号也较高,冀张薯8号、晋薯18号最少。

六、旱地马铃薯高效节水补灌栽培技术

总体来看,冀张薯系列品质较高,克新1号也较好,青薯168相对较差。

(一)旱情程度评定

分别计算各县春末(4~5月)、夏初(6~7月)和秋季(8~9月)的干旱累积指数,根据实际旱情确定了分级指标,按照此指标对山区各县1973~1997年旱情进行了评定,与山区灾情上报情况基本吻合。

根据山区各县土壤湿度资料和降水资料计算干旱累积指数,获得各县干旱等级,可用等值线进行干旱区域划分,实现山区干旱等级监测。在实际业务中,可利用EOS MODIS遥感资料和热惯量法结合植被指数法等方法反演各个象元点0~50cm的土壤湿度,利用3S技术推算南部山区各地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利用刘静等构建的无资料地区气象要素推算方法推算各象元点温度、降水。继而构建宁夏南部山区区域旱灾指数遥感监测图,可用于对山区各地作物受旱程度分布状况进行监测评价。

(二)干旱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评估

利用正交多项式将各县马铃薯单产序列进行产量趋势分离,分别建立气象产量与各月旱灾累计指数的关系,就可估算各县作物单产。根据各县作物单产与历史同期最高产量(即期望产量)或同期历史平均产量的比较,核算因以干旱为主的灾害减产幅度或减产量,再根据当年粮食价格,可估算减产损失,实现单位面积产量损失评估。当然,由于无法将旱灾对产量影响从产量中单独分离出来,评估的减产是由生育期内各种灾害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宁夏南部山区来说十年九旱,干旱是当地限制产量的最主要因素,造成产量年际间波动很大,而其他因素的影响有限,仅在个别年份病虫害、雹灾对部分地区作物产量有较大影响,采用正交多项式分离产量时,其影响趋势产量的波动能力较弱,大部分被滤除掉了,因此,气象产量的波动主要是由土壤缺水或降雨偏少和季节分配不好引起的干旱作用在作物不同需水敏感阶段而引起的。

若作物趋势产量为yt=f(t),则建立产量相对离差与旱灾累积指数的关系:

Y为作物单产(kg/hm2),L为旱灾累积指数。作物产量的旱灾指数模型为:

Y=yt(1+f(L))

马铃薯播种期间旱灾指数与产量正相关,越是干旱的地区如同心、盐池显著的旬数越多。4月上旬是各地适宜播种期,盐池、隆德相关显著,其他市县也是正相关。4月下旬至5月中旬也适合马铃薯播种,此阶段旱灾指数与产量也是正相关居多。6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马铃薯开花至薯块膨大初期,也是马铃薯需水关键期,各地旱灾指数多数表现正相关,显著的市县和旬数增多。薯块膨大中后期大多数年份降水、温度适中,9月上中旬是关键期,缺水会影响产量,如盐池、隆德表现正相关显著,但多雨往往造成病害,如西吉出现负相关显著。

作物缺水期的发生时段与持续时间长短以及与需水关键期的配合程度是客观评价作物旱灾损失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为此,将上述逐旬旱灾指数进行不同时段的叠加,分别与各类作物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分析,以找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时段的关键旱灾累积指数因子。

随着作物的生长,出现作物受旱的信息量增多,指标对旱灾的描述越来越具体,达到相关显著水平的旱灾累积指数因子越多。但是各个县间达到相关水平的因子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与近年来各地实施的退耕还林草政策有关,统计的种植面积中,山坡低产旱地所占的比例下降,固海扬黄灌区面积扩大,加上播种期干旱难以下种的年份扬黄灌区、库灌川台地在作物播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加大,造成旱年作物平均单产水平不降反升。另一方面,作物生长阶段遭受干旱越频繁,产量越是低而不稳的地区旱灾累积指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时间组合因子越多,而作物生长阶段受到干旱影响时间越短,越不频繁的地区,产量波动受到干旱的影响程度越小,旱灾累积指数达到显著的时段越短,达到显著的因子数越少。

盐池马铃薯在麻黄山周边种植面积较大,该地区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水分条件的制约较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因子较多。同心、海原、原州区、西吉、隆德、泾源达到显著的因子数较少,西吉个别时段是伪相关,表明马铃薯抵御旱灾的能力较强,旱灾出现在苗期(5~6月份)和块茎膨大期(9月份),对产量有一定影响,7~8月份的雨季降水大多数年份能够满足马铃薯的生长,与马铃薯开花至块茎膨大初期的需水高峰期较吻合。

(三)干旱损失评估

根据上述显著性因子,以每个月能开展各个县域马铃薯旱灾损失评估为业务上的需求,构建了马铃薯逐月产量评估模型。各模型随着监测时段的后延而越来越准确。模型中4月份干旱指数中已经包含了上年秋雨的贡献,即“麦收隔年墒”,可认为这些模型反映了作物全生育期的土壤水分与降水对产量形成的贡献,含盖较全。到了9月份的模型就可以表达作物收获后对当年旱灾进行的产量影响评价。

七、我区适应气候变化马铃薯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扩大中晚熟品种

面对变暖,选择抗热、抗旱的作物新品种,注重培育和筛选延长生育时间、开花、结薯迟的中晚熟品种,使马铃薯在开花的水分敏感期更可能遇到雨季,减轻干旱对马铃薯结薯的影响,增加单株结薯量,提高商品薯率。

(二)培育、筛选抗旱、抗病品种

马铃薯品种选育时要考虑到今后我区中南部地区的气候暖干化特点,主要选育生长前期抗旱能力强,开花期抗高温能力强的品种,可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高产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