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气候变化下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48519300000027

第27章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应对气候(1)

变化的适应性评价

脆弱性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一、脆弱性评价的目的

农业综合开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农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最终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政府保护、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大力扶持优势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产业,在商品经济竞争中和经济资源的竞争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在未来的气候变化中,又将是最敏感和最脆弱的产业之一,因此需要国家的扶持和保护。在众多的保护形式中,农业综合开发是特定的有效的一种。国家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这种特定手段,通过对项目区农业技术、资金等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农业的发展环境;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先进农业技术的使用与推广,先进理念的践行,对农民,对整个农业都起到试验和示范效应。

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是指农业系统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包括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事件)的不利影响,且无法应对不利影响的程度,是农业系统经受的气候变异特征、程度、速率以及系统自身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反应,是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对农业综合开发气候脆弱性的评价,可以了解不同项目气候脆弱性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各项目现在和未来脆弱性的形成原因,找出项目规划和设计方面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缺陷,提出农业开发项目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以期为完善和改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使农业开发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为全区乃至全国作出更好的示范。

二、脆弱性评价的方法

从传统上看,脆弱性评价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分析是根据经验和历史资料,对评估系统的历史演变、当前状况进行描述性的刻画,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气候状况、经济水平、农业生产投入等评价区域的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划分脆弱性水平,并提出相应的适应措施。例如,蔡运龙和smit定性探讨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潜在影响,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定量分析法则是对评估系统的历史变迁、脆弱性、稳定性及外部环境胁迫对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种方法。农业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作为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评价方法与传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是有差异的,它主要包括5个部分:鉴定识别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区域;描述该区域的脆弱性特征及成因;定量评价气候现状和当前社会经济水平下区域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建立气候变化方案,模拟区域未来气候情景;评估未来气候条件下农业的脆弱性特征。

目前,农业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统计分析法、指标体系法、模型模拟法和综合评估法。按评价对象不同,农业气候脆弱性评价可分为区域农业气候脆弱性评价和部门农业气候脆弱性评价。拟采用指标体系法对各项目区的气候脆弱性进行评价,而各项目区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脆弱性采用统计分析法。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

三、典型项目区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对国内外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含义深入理解及对其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气候变化脆弱性关键问题,项目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脆弱性指标体系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既要充分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内涵,又要评价方法科学规范,这样评价结果才能客观、真实。

2.代表性原则

这是指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农发项目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的特征和成因,各级评价层次的设置要反映其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关键要素和关键问题。

3.典型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突出农发项目区气候变化研究的特点,综合考虑农发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影响。

4.可操作性和易获性原则

各项指标的选择应易于理解,指标的设置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统计指标,如不一致,数据的获取应在实际工作中易于实施,易于操作,或是通过调查得到。指标要适应地方监测力量和技术水平,并尽量与统计指标一致或存在一定的关联,以便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中。

5.不重复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不能包含另一指标,即指标之间不能有从属关系,否则会放大某个因素对气候变化脆弱性的作用。

6.区域性和统一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选择应体现研究区域在气候变化方面、气候变化脆弱性方面的特点,同时体系又要适用于区域内不同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7.可表征性及可度量性

项目区农业生产应能以一种便于理解的方式表示,其优劣程度应具有明显的可度量性,并可用于地区之间的比较。

(二)评价指标体系

宁夏地域不大,但从地貌生态类型上讲,基本涵盖了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各种生态类型,是我国整个西北地区的一个缩影,考虑到其农业生产系统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根据“脆弱性是气候敏感性和对新状态适应能力的函数”的定义,在参考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指标因子分为敏感性和适应性指标两部分,选取气候敏感类指标、环境敏感类指标、农业生产条件类指标、社会经济环境类指标(统称基准层)等四类,共20项指标。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各项指标在整个农业生产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相对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不同,因此,需要用定量评价的方法,以准确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获得满意的综合评价结果。目前,关于权重确定的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赋值两类。主观评价是以研究人员的实践经验和主观判断为主,通过发放征询意见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依据其实践经验和主观判断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这种方法虽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同时个人的主观色彩太浓,并且有时打分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客观赋值是以各种数学方法为基础,根据各个目标的规律自动进行赋权的统计评价法,主要包括抽样权数法、灰色关联法、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回归法、墒值赋权法等。这类方法数学理论性较强,可更有效地避免主观随意性,而正因为这个特点,客观赋值不能很好地体现决策者的意愿,灵活性较差,在选择何种数学方法及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应用上也有主观性,使研究结果偏离实际。可见,主客观法都存在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既要尽量减小主观随意性,又兼顾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下,本文选用常用的层次分析法。

(四)脆弱性评价结果

宁夏农发项目区五个典型村的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五里墩、小店子、观音村、孙家河、北马坊,最小的是盐池的北马坊;适应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店子、北马坊、孙家河、观音村、五里墩;5村的脆弱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五里墩、孙家河、观音村、小店子、北马坊。

敏感度的大小取决于气候敏感性因子和环境敏感性因子指标的取值及其权重,六个敏感性指标中,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关键生育期降水变化、关键生育期积温变化、垦殖指数、冬季积温变化、林草地比例、人口密度。五里墩的关键生育期降水变化、关键生育期积温变化都居5村之首,敏感度值居第一;小店子的关键生育期降水变化、关键生育期积温变化、垦殖指数居第二,而其冬季积温变化居第一,因此其敏感度值为68.325,居第二位;盐池的北马坊,5~9月降水量和积温的变化、冬季积温的变化、垦殖指数、人口密度都最小,故其敏感度值最小,为23.07。可见关键生育期降水和积温的变化是影响敏感度的主要因素,垦殖指数的影响也较大。

适应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农业生产条件类指标和社会经济环境指标的取值及其权重,14个适应性指标的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非农产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人均耕地、灌溉地比例、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农业灌水量、水利设施、灌溉保证率、人口增长率、人均受教育年限、老人比例、人均有机肥施用量。小店子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处于第二,非农产值比例第三,农业劳动力比例第一,人均耕地第三,灌溉地比例第一,人均粮食产量第一,人均生活用水量第一,人均农业灌水量第一,水利设施资产值、灌溉保证率第二,人均受教育年限第三,老人比例率适应能力第四,人均有机肥施用量第三;北马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处于第一,非农产值比例第二,农业劳动力比例第三,人均耕地第二,灌溉地比例第二,人均粮食产量第二,人均生活用水量第四,人均农业灌水量第二,水利设施资产值、灌溉保证率第三,人均受教育年限第五,老人比例率适应能力第三,人均有机肥施用量第四,适应能力居第二。二者适应能力较高得益于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非农产值比例、人均耕地、灌溉地比例、人均粮食产量几方面适应能力较强。五里墩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最低,非农产值比例第一,农业劳动力比例第二,人均耕地第一,灌溉地比例第五,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农业灌水量、灌溉保证率、水利设施资产值均为第五,人均受教育年限第四,老人比例率的适应能力第一,人均有机肥施用量第五,适应能力第三;其适应能力低是因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灌溉地比例、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农业灌水量、水利设施资产值、灌溉保证率、人均受教育年限等方面适应能力太低。观音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第三,非农产值比例第五,农业劳动力比例第五,人均耕地最少,灌溉地比例第四,人均粮食产量第四,灌溉保证率第一,人均生活用水量第二,人均农业灌水量第三、水利设施资产值第四,人均受教育年限第二,老人比例率的适应能力第一,人均有机肥施用量第二,适应能力居第五;其适应能力较低主要是非农产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人均耕地最少、灌溉地比例、人均粮食产量、水利设施资产等几方面适应能力较低造成的。

脆弱度是敏感度和适应能力的综合。敏感性越强,适应能力越小,脆弱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其中中部干旱带的五里墩脆弱度最大,就其敏感度看,其各敏感指标值都较大,而从适应能力指标看,灌溉地比例、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农业灌水量、水利设施资产、灌溉保证率等指标都最低,即其敏感度最大,适应能力很小,脆弱度最大。孙家河各敏感指标中关键全生育期降水变化、林草地比例、垦殖指数、人口密度第三,关键全生育期积温变化第四,冬季积温变化第一,敏感度居第四;适应性指标中人均有机肥、水利设施资产值、人均受教育年限居第一,人口增长率第三,人均耕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人均农业灌水量、农业劳动力比例、非农产值比例、人均粮食产量、灌溉地比例均居第四,老人比例率比例最高,整体适应能力居第三,综合二者脆弱度居第三。观音村敏感度第三,适应能力第五,脆弱度居第四。小店子敏感度第二,适应能力第一,脆弱度居第四。北马坊敏感度第五,适应能力第二,脆弱度居第五。

根据表5-5、表5-6分析可知,北马坊的脆弱性表现在灌溉地比例、人口增长率、老人比例、人均受教育年限等适应能力方面较低;小店子的脆弱性表现在垦殖指数、林草地比例、人口密度等敏感度方面较高,而在有机肥施用、非农产值比例、老人比例率、人均受教育年限等适应能力方面较低;孙家河脆弱性表现在垦殖指数较高,林草地比例较低,灌溉地比例、灌溉保证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非农产值比例偏低,老人比例偏高;观音村脆弱性体现在敏感性因子中垦殖指数、人口密度过高,高林草地比例太低,另一方面在灌溉地比例、水利设施资产值、农业劳动力比例、非农产值等适应能力较差;五里墩的脆弱性表现在其关键期积温降水变化极大,灌溉地比例、人均有机肥、水利设施资产值、人均农业灌水量、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受教育年限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