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气候变化下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48519300000025

第25章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典型项目成效评价(5)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宁夏引黄灌区启动耕作改制与种植结构调整的研究工作。到目前,宁夏冬小麦北移和耕作改制获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袁汉民等,2011),冬小麦可比春小麦提早成熟15~20天,增产10%~30%。引黄灌区水热条件优越,冬小麦单产产量一般为每亩600kg,高产田达每亩700kg以上。另外,试验研究表明引黄灌区冬小麦垄作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比传统平作节水38%,垄作小麦灌水量一般为每亩200m3,可比平作小麦减少1~2次灌水。

2.水稻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水稻是对气温要求比较高、对气温变化比较敏感的作物。引黄灌区水稻的温度敏感系数在5月为正值,有利于秧苗生长及移栽、返青,说明该阶段温度越高对水稻生长和增产越有利;6月份水稻处于分蘖期,相对的低温可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使光合产物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加。但这个时段气温升高幅度最大,温度敏感系数为负值,说明此阶段温度升高不利于水稻生产会导致减产。7~8月,引黄灌区水稻处于拔节—乳熟的生育阶段,此期的温度高低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水稻生产中主要的气象灾害低温冷害也就发生在这个时段,由于温度敏感系数为正值,7月下旬~8月中旬,旬均气温每增减1℃,水稻的气象产量将增减100kg/hm2以上,因此此阶段气温升高对水稻生产极为有利;9月中下旬水稻处于成熟期,植株光合器官已衰退,气温偏低有利于减少作物的干物质消耗,促进高产。总体来看,气候变暖以来宁夏引黄灌区的气温没有超过适宜温度的范围。

水稻单产的变化是技术变革和气候变暖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暖后,技术进步在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也降低了水稻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表现在相同温度变幅的情况下气候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减小。气候变暖为高产品种的引进创造了条件,水稻单产变率减小,保证了水稻的高产稳产。就宁夏引黄灌区而言,气候变暖对水稻单产的贡献为2.51%。

水稻冷害是影响宁夏水稻产量的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由于气候变暖带来热量条件的改善,出现水稻低温冷害的概率在逐步减小,水稻等农作物种植风险也随之降低,稳产、高产能力进一步增加。但随着大面积晚熟水稻品种的推广种植,低温冷害的发生强度并不一定会减少,在同等低温冷害年景下,减产损失在加大,因此水稻品种的变化必须与气候变化相适应,才能减少水稻冷害造成的减产损失。

3.玉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灌区种植玉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高于雨养区种植玉米,宁夏引黄灌区常年玉米种植面积约12万hm2,平均单产为470kg。根据统计,宁夏引黄灌区1981~2004年玉米生长发育各阶段的气温都有所升高。1994~2004年平均气温与1981~1993年的平均气温相比,幼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雄期、开花期和吐丝期均升高0.8℃,灌浆期和成熟期升高了0.9℃;1994~2004年平均最高气温与1981~1993年的平均最高气温相比,幼苗期升高了0.6℃,拔节孕穗期升高了0.9℃,抽雄开花吐丝期升高了0.5℃,灌浆成熟期升高了0.6℃。气候变暖以来宁夏引黄灌区的气温没有超过适宜温度的范围。根据宁夏引黄灌区气温突变前后的平均气温距平,再利用相应时段的实际平均单产计算出两个时段的气候产量分别为141.02和260.94kg,计算出气候变暖对玉米单产的贡献率为4.5%。

(二)气候变化对设施农业的敏感性分析

设施农业是相对于其他农业生产而言,受自然气候环境条件影响相对较小的一种生产方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大,设施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也相应增加,尤其在中高纬度地区,设施农业生产仍面临持续低温、连阴天、大风、积雪、季节性冻土、冻雨等灾害威胁。同时在设施农业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完型设计以及为了降低成本等原因,很多温室和大棚的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抗风能力和抗雪灾能力差。从而也造成设施农业对气候环境变化的脆弱性增加。

宁夏引黄灌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条件相对于本区其他地方较为优越,水资源供给较充裕。对设施生产带来较大影响的主要气候因素是冬、春季的低温、春季大风以及积雪等。张广平等分析了石嘴山市大风日数对设施农业的影响,指出1960~2007年,石嘴山市的年大风日数以每年0.32d的趋势速度在减少。其中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是石嘴山市大风日数明显偏多期,70年代、80年代则为明显偏少期,21世纪截至2007年大风日数仍为偏少期。总体来说对当地发展设施农业是一个较为有利的因素。但由于我区设施农业整体上仍处于大规模发展的起步阶段,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以及设施农业本身的脆弱性研究还较少,所取得的认识成果还很有限,今后需要更多的投入来进行相关研究。

二、中部旱作节水农业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评价

宁夏中部干旱带近年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地区,年平均气温差值较大,年平均和各季节的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有关研究,由温度所确定的(盐池)草地温度生产力的多年平均值为13729.0kg·hm-2·a-1,由降水所确定的降水生产力的多年平均值为4808.8kg·hm-2·a-1,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多年平均值为5899.2kg·hm-2·a-1。基于未来气候情境下,在气温增加1℃,降水量增(减)10%时,草地气候生产力则分别增(减)10.0%和4.16%,说明“暖湿型”的气候变化情景对草地的干物质生产最有利。

(一)人工草地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中部干旱带草地面积为205万hm2,据统计草地超载68万个羊单位,90%的草地退化。该区域草原畜牧业自然灾害多,生产不稳定。不同的物候期,牧草营养成分差别大。应加快改良天然草地、大力发展人工草地,使草业经营向集约化、机械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这是中部干旱带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施新民等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宁夏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指出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宁夏中部地区牧草干物质积累,草原初级生产能力有所提高。牧草地上部分的干物质产量50g/m2以上的,到2020年面积增加21.59%,到2050年增加30.91%。全区域牧草干物质积累总量2020年和2050年分别较当前提高4.3%和8.3%。

随着气候变暖,宁夏中部草原植被构成中优质牧草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豆科牧草所占比例明显减小,植被群落结构有可能发生变化,降水较多的东南部麻黄山禾本科、豆科植物生产能力较高,降水较少的西北部优质牧草生产能力增长较少,草原退化风险加大。中部草场针茅草的生产能力增加,特别是降水增加较多的麻黄山一带,生产能力变化十分明显,其地上干物质积累总量2020年和2050年分别较当前提高4.9%和10.9%。牧草胡枝子的地上干物质积累总量2020年和2050年分别较当前提高4.7%和17.3%,生产能力上升且带状分布特征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