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疾病,前面两次我们就算讲完了。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讲成人的疾病。
现在已经到了三九时节,数九寒冬,天寒地冻。冬天是收藏的季节,中医讲肾属水,主收藏,应季节在冬季,所以冬季也是肾病多发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肾病的临床辨证和治疗的问题。明年开春的时候我们再交流一下肝病。
中医肾病包括的范围很广,像西医的各类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结石、肾衰,还有我们俗话说的肾阳虚,精神病之类的,大都属于中医的肾病范围。今天我们以西医诊断的肾病,形质上已知的肾病为线索,来谈一下中医临床上对肾病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治疗办法。
治疗疑难杂病的最高准则
《内经》里讲:“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两句话是中医对五脏六腑功能的一种高度概括。大部分西医讲的慢性肾病,很多都可以归为中医的脏腑疾病,也就是病位比较深的一类疾病。《内经》上的这两句话,作为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的指导原则是比较合适的。我个人在临床上呢,也是以这两句话作为治疗各类疑难杂病的最高准则。
补肾就是恢复肾气的收藏
肾病必然是伴有肾虚,因为肾气实是不会致病的。肾虚就要补肾呀,前几次有朋友问到补肾的问题,我们中医有一个说法是“填精补肾”,其实这个精是填不进去的,精也不是填进去的。肾主藏精,这个精是人体的神气敛藏而成的。肾主收藏,把飘逸在外的心神之气收回去,藏起来,是这么一个过程,不是直接拿一个东西把它放进去。
神气是飘扬在外,无所不到的,这就是一种消耗,这也是一种风木之象,发散在外的象。这种消耗的来源是本身敛藏的肾精。肾主收藏,神气宣散,有收有发,这也是一种循环。所以《四圣心源》中一气周流所讲的左升右降,中焦斡旋,不仅仅是气的层次,这个过程还包括了精与神的层次。升发的过程偏于神气方面,敛藏的过程偏于精气方面。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天收藏不好,基础打不牢固,第二年春天生发,没有根本,就容易出现虚阳外散,形成温病,实际上病根还是肾气虚,就是收藏得还不够呀。彭子益老前辈用乌梅白糖治疗温病发烧,效果很好,道理也在这里,无非是收摄虚散的一气。
所以补肾就要知道补的是什么。什么是补肾?肾主收藏,恢复肾气本身的收藏功能,就是补肾。而这个收藏功能保持正常的前提,就是人体的一气必须是清灵而没有任何污浊的。五脏藏精气,满而不能实。肾所收藏的是很清净的东西,不是藏污纳垢。而这也正是所有慢性肾病治疗的着眼点。所以治疗慢性肾病,首先要祛除瘀浊。
急性肾炎其实就是一场重感冒
下面我们开始讲具体的疾病。先谈一下肾炎。肾炎分为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主要症状是水肿,也会有小便不利的问题。小便不利,中医称作淋证。
急性肾炎,非常好治,其实就是一个重感冒。典型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症状以全身浮肿、血尿、少尿和高血压为特征。我们知道肾主水,主收藏,肾中蕴藏着人体的元阴元阳,其实就是咱们前面讲的肾藏精。肾中元阳是一身阳气的动力源泉,它的这股升动之势,是非常强大的。一旦受病,不能顺畅地升发,那么导致的病情也是比较剧烈的。我们来分析一下急性肾炎的典型症状。全身浮肿,这是肾炎最显着的表现了。为什么会水肿呢?中医讲气行则水行,气停则水肿。水肿肯定是一气被郁滞住了。郁滞得有多严重呢?不仅仅是水肿,还有高血压。高血压就是一个人体一气郁滞于内,不得通达之象。一气郁在里面出不来了,所以尿也少了。郁极生风,就会有风木之气的肆虐,它还是想出来,拼命挤出来,结果就成了血尿。刚才讲了,肾中元阳的生发之力很强大,什么原因能把这么强大的一股阳气郁滞在体内而不得畅发呢?只有一种东西有这个本事,那就是寒气。所以,凡是肾炎,它的发病原因,必定是受了寒邪,而且不是普通的寒邪,这个寒邪是比较严重的,直中少阴。急性肾炎的病因和症状我们都搞清楚了,治疗就很简单了。就是要温通散寒,破除郁滞。这和我们治疗风寒外感的路子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肾炎其实就是一个比较重的感冒。而且大部分肾炎,确实也是感冒之后引发的。对于急性肾炎,张仲景给了我们很多现成的方子,比如说,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越婢汤,这些都是解表散寒通阳利湿的方子。如果能够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小孩儿的急性肾炎,一般一周之内都会好。就是发汗,汗出透了,寒邪散净了,郁滞消除了,一气周流恢复了,所有的症状跟着就好了,非常简单。但是非常遗憾,这种及时而正确的治疗,我们在临床上很难见到。为什么?因为孩子一得肾炎,一般症状都比较急,家长就慌了,都带着小孩儿到医院挂吊瓶去了。从西医的角度来讲,肾炎是细菌感染必须要消炎,所以大量的抗生素是必用的。而抗生素是非常寒凉的一类药,虽然可以杀灭细菌,但同时也严重损伤了孩子的元阳。本来就是受寒引起的疾病,再用大量的寒凉药来治疗,大家想想会是什么结果?
肾病的演变
所以急性肾炎一旦经过这种误治,阳气就郁陷了,郁陷于下而不能升达。
而人体的一气周流一定要去流通,它没有办法,只好调整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来进行。好比正常情况下,人是站着走,现在被打击了一顿,走不动了,只能爬了。但爬也是在周流呀,只是状态比较差而已。这个时候,患者的脉象大都变得细弱无力,急性肾炎就变成慢性肾炎了。
《内经》上讲:“阳化气,阴成形。”人体的阳气弱了,一气周流无力了,慢慢就会有很多瘀浊停留在身体里,这个慢性肾炎就会越来越重,有的就变成肾病综合征。这时肾脏的结构已经不正常了,出现蛋白尿了,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大量的蛋白尿。蛋白尿也是木气陷于下,升不上来,导致的精气外泄。肾病综合征再往后发展就可能出现肾衰竭,发生肾衰竭时,肾脏的结构就紊乱了,功能也衰竭了,从西医来讲可能需要透析换肾了。而肾病的这些演变过程,都是患者体内的瘀浊逐渐增多引起的。
还有些患者平时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实际上他的肾气也已经变虚了,也会在体内慢慢产生一些瘀浊,日积月累,就会在肾内形成结石。所以肾结石按肾虚来治疗效果都很好。
各类肾病的治疗越早越好,早期解表散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工作做好了,治肾炎和治感冒是一样的。
上下宣通消水肿
肾炎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水肿,我们来讲一下水肿的治疗。
一般来说,急性肾炎,张仲景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可以作为一个基础方。
麻黄解表散寒,连轺内清郁热,赤小豆利湿。中医讲,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利湿也就是流通人体的阳气。急性肾炎寒郁表气不开的时候,麻黄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药物。根据情况,再适当地用一些附子、细辛来温壮元阳,也都是可以的,就有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意思了。关于这个方子,《伤寒论》中的原文是这样的:“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有人说,这条经文里面好像没谈到肾炎呀。这就涉及经方运用的问题。临床上和经文描述的症状完全一样的情况,可以碰到,但比较少。所以我们要明白每一个经方都是干什么的,把它的本意理解清楚了,不管是什么病,只要与这个方子所主治的是同一个象,病机相同,就可以放心使用。“瘀热在里”这四个字,就是我们刚才讨论的急性肾炎的病机。
治疗急性肾炎水肿,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子?很多水肿的患者,用了很多中药西药的利尿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因为这个水肿的病机是表气不开,表气被寒邪郁住了,左路升不上去,右路也无力降,肾气收藏就一定不好,人体的一气周流就壅滞住了,形成了水肿。气和水的关系是气行则水行,气停则水肿,所以水肿时必然是气郁滞住了。《金匮要略》里治水肿的那篇叫水气病篇,张仲景为什么不把它叫水肿篇?这就是从气的角度去认识问题,是着眼于气而收效于水。用的药都是行气的药,但最终效果都落实在水上。对水肿的治疗,大家多看一下《金匮要略》里的水气病篇,讲得很好。所以对急性肾炎的水肿,我们在治疗时要掌握一个原则,解表。用解表的药物,来祛除一气的郁滞。
小孩儿急性肾炎发作时,民间有一个验方效果也不错。只有三味药,就是白茅根、车前草、生薏苡仁。量大一些,都用到30克以上,小便一通,肿消病愈,效果也不错。
小孩受了寒邪,肾炎发作之后,用麻黄解表是正治。如果我们用利湿药通利小便,使郁在体内不得升发的阳气,随着水湿从小便排出去,这种体内的寒邪郁滞也会随之解除,一气周流也会随之恢复。因为小孩阳气比较旺盛,在患者表寒不是很重,阳气还不是很虚的情况下,单纯利湿治疗,也有不错的效果,这就是急则治其标。这个方子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路,就是要从一气周流的全局出发,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寒气郁滞,表气不开,阳气不通导致水液停滞的水肿,这个问题,通过发汗可以解决,单纯利小便也可以解决。这就好像一个是从上面打一个孔,一个是从下面打一个孔,都可以把体内的这股郁滞之气释放出来,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恢复人体的一气周流。一气周流恢复了,所有的症状也就随之而愈。当然我在临床上解表用得多一些,因为表寒比较重时,必须加上解表药,否则效果比较差。到了慢性肾炎的阶段,还要加祛瘀的药,把一气周流的道路清理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