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的资本心态(心态智慧篇)
48517100000011

第11章 心胸宽广:真诚女人的宽容心态(2)

出色的人免不了受到他人的嫉妒。有些人对于别人的嫉妒和敌意情绪激动、表现失态,这不是好的方法。对于他人的嫉妒和敌意应该坦然地面对,这会给你很多的好处。一个人应该养成广博的心胸,这会成就你的一生。当别人诽谤你的时候,你应该以德报怨、以直抱怨。别人说你的坏话,你却说他的好话。这种品德特别值得人们赞美。这是富有智慧和才德的表现。如此,谣言和毁谤也会不攻自破。你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对于那些希望你倒霉的人的沉重打击。你的荣誉成为折磨他们的炼狱。让自己取得更多的成绩,这是给予对手的最好的惩罚。

喜欢嫉妒的人心胸狭窄,他们会因为你的成功而无法得到心理的安宁。你取得的荣誉和成绩简直就如同杀死他们。遭受到别人诽谤的人美誉满身、青史留名,这是对于嫉妒他的人的永远的惩罚。这样你会永远生活在荣耀之中,而诽谤嫉妒你的人却会一直受到自我的惩罚,内心充满嫉妒和仇恨的感情,永远也无法获得安宁。

待人宽一分是福

对于个人而言,宽容无疑会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己也能生活得轻松、愉快,对于一个团体而言,宽容必定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利己利人。

宽容是一种博大而深邃的胸怀,是人类的最高美德之一。宽容主要是指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言论、不同的宗教信仰等的理解和尊重,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不把自己认为“是”或“非”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我们可以不同意别人的所想所为,但我们应当尊重别人的选择,给别人以自由思想和生活的权利。

《呻吟语》中说:“目不容一尘,齿不空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榛却自容得?”

唐朝人娄师德性格稳重,很有度量。他的弟弟当上了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对弟弟说:“我辅助宰相,你现在又管理一个州,受皇上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妒嫉的,你打算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妒嫉以求自免灾祸呢?”娄师德的弟弟跪在地上,对哥哥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决不叫你为我担扰。”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所担扰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对你恼怒。如果你将唾沫擦去,那不是违反了吐唾沫人的意愿吗?别人会因此而增加他的愤怒,不擦去唾沫,让它自己干了,应当笑着去接受它。”

这可以说是宽以待人的极致了。当有人侮辱你时,能躲开就躲开,躲不开不妨忍下这口气。荀子认为“君子贤而能容,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一些人说对不起自己的话或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当别人对不起我们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是针锋相对,以怨报怨呢,还是以宽容为怀,原谅别人呢?应当宽容之,理解之,原谅之,并以实际行动感化之。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指出,做人应力求做到“恭、宽、信、敏、惠”五字,认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大千世界,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难免有矛盾,有勾心斗角。各种利害冲突使人不可能不发生摩擦。有君子,就有小人,有温情,就有冷漠。中国人历来强调以和为贵,从不欣赏损人利己,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如何与人和睦共处,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关注的问题。所以中国人强调不多舌、不多事、不结怨、忍者安。

对于个人而言,宽容无疑会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己也能生活得轻松、愉快,对于一个团体而言,宽容必定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利己利人。因此,宽容即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

退一步海阔天空

以退让求得生存和发展,这里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记得一位外国学者这样说:会快乐生活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证。

清河人胡常和汝南人翟方进在一起研究经书。胡常先做了官,但名誉不如翟方进好,心里总是嫉妒翟方进的才能,和别人议论时,总是不说翟方进的好话。翟方进听说了这事,就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胡常时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一到这个时候,翟方进就派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请教疑难问题,并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时间长了,胡常明白了,这是翟方进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为此,心中十分不安。后来,在官僚中间,他再也不去贬低翟方进了,而是赞扬他了。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讨,一举擒获朱宸濠,立了大功。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认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到处散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王阳明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我解脱。”想嫁祸并抓住王阳明,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

面对此种情形,王阳明和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们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话说了。

王阳明称病到净慈寺休养。张永回到朝廷,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免除了对王阳明的处罚。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

如果说翟方进以退让之术转化了一个敌人,那么王阳明则依此保护了自身。

以退让求得生存和发展,这里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老子曾说:“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只有不做,才能无所不做,唯有不为,才能无所不为。就是说,无比有更加重要。不仅客观世界的情况如此,人的行为也如此。有时候人的“无为”比“有为”更有用,更能给人带来益处,让人更快乐。一味地争强好胜,“有为”过盛,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样,还怎么有快乐的人生呢?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什么时候有为,什么时候无为呢?无为和有为的选择取决于主客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以一当十,采取行动以后,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应该有为。而当主体处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被对方“吃掉”,或者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便应该以退为进,坚守“无为”方是。无为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和求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到,便可由无为转为有为,由守转为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屈伸之术、快乐之道。为此,我提醒人们,在人生大道的某一个点上:

只有有为,方能无所不为;

只有退几步,方能大踏步前进!

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将女人的小肚鸡肠收起来,你将会获得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快乐!

宽容是快乐之本

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饶一着,切莫与人争强弱;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池。只有宽容、忍耐,人才会真的快乐。

葛阿姨家的老保姆做错了事,葛阿姨一气之下,要把她辞退。老保姆年纪已经很大了,要真被辞退,她只有返回乡下去。她在城里举目无亲,年纪又这么大了,还有谁请她干活呀!一想到将会失去生活依靠,老保姆不禁老泪纵横。

经常到葛阿姨家做客的张老师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为人也随和,因为她是葛阿姨父亲的旧交,所以葛阿姨对她很尊重。老保姆想来想去,只有去求张老师替她说情了。

张老师知道葛阿姨是个严厉且又很认真的人,办事一丝不苟,即使孩子犯了错,也绝对没有情面可讲,所以决不是一个轻易用感情可以打动的人。张老师心里明白,说情这件事有一定的难度,不是一两句倚老卖老的话,就可以把葛阿姨说服的。

于是,她对老保姆说:“对葛阿姨不是一味请求就可以的,你可要小心行事,要顺着她的意思,不要说话,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老保姆说:“只要您能帮我,我一定按您的吩咐办就是。”

“你要是真想让我帮忙的话,而且能真的帮上忙,你一定千万千万别说话。她要撵你走,你就走,只是你每走两步就回头看看她。可千万别自我评功摆好,说什么我在你家辛辛苦苦半辈子,你还是吃我的奶长大的,这些话切记不讲为妙,这样才会有希望留下。”

这天,张老师装作来葛家串门,葛阿姨很客气地为她泡茶。张老师假装不知道,说:“咦,怎么今天你自己亲自泡茶呀,老保姆呢?”接着,她就熟不拘礼地高叫起老保姆来。葛阿姨沉着脸说:“张老师,你不必喊了,我把她辞了。”

“哦?”张老师也不追问。

这时,老保姆很伤心地走了出来,一手挽着包袱,一手擤着鼻子,看得出她是涕泪唏嘘的。

老保姆按张老师教的方法,每走两步,就回过头来,依依不舍地看看葛阿姨。

张老师则在一旁说:“哎呀,你这么大岁数了,也该走了!还看什么,叫你走就走吧……”

张老师这么一说,倒使葛阿姨动了恻隐之心,想到自己小时候老保姆对自己的照顾,真有点不忍心把她撵走,只好说:“好了,这次就算了吧,下次可不能再犯了,还留下干吧!”

老保姆留了下来,葛阿姨也十分高兴。

张老师的妙计巧妙地激发了葛阿姨的同情心,激发了她的爱心,使她宽恕对方的过失和错误。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饶一着,切莫与人争强弱;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池。只有宽容、忍耐,人才会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