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宁夏中兽医志
48515900000016

第16章 理论·方剂·中药·针灸(1)

第一节理论

一、基础理论

(一)中兽医理论

1.概念

1991年,周生俊针对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兽医学》等权威专著中中兽医学概念存在的问题,撰写了《中兽医学概念析》一文。提出中兽医学新概念。认为中兽医学应称之为中兽医医药学,中兽医医药学是各民族兽医药的总称,劳动人民应为劳动群众和兽医,家畜疾病应为家畜家禽疾病,中兽医医药学的贡献应包括对中医药学的贡献等。在《中兽医医药杂志》发表后,引发论文4篇,开展争鸣,产生了良好影响。

2.阴阳学说

1993年,周生俊在西北地区第八次中兽医学术研讨会上,向中兽医界介绍了张宏堡的阴阳根本律,内容包括阴阳物质与复质理论、存在之理、阴阳物质的特征区别、阴阳物质转化的两种基本形式、阴阳互根与对立统一的差异、阴阳规律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等阴阳学说研究的新观点,与会代表产生了浓厚兴趣。

3.方法论

1992年,周生俊等开展了“中兽医医药学方法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兽医学应用了哲学方法、逻辑方法、观察方法与实验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数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地理学方法、气象学方法、生物学方法、预防医学方法、时间医学方法、生物全息方法、比较医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其他方法等多种科学方法。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该成果通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主持的技术鉴定。

4.整体观

1997年,周生俊撰写了《中兽医整体论》一文,认为中兽医的整体观念寓意极其深远。它涵有人牲一理的动物医学观、以生养生的生物医学观、世界大同的地球医学观、虚实转化的生命起源观、天人相应的生物全息观和天地日月的无限宇宙观。

5.中兽医哲学

2003年,周生俊撰写了《中国兽医学哲理研究的三个重要时期》一文,文章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国兽医哲学研究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兽医大发展时期,二者有着密切地联系。中兽医哲学研究的三个重要时期为唐朝时期、明朝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三个时期。

2005年,周生俊和周海宁撰写了《中兽医学哲学史》一文,文章论述了春秋战国、唐代、明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重要时期中兽医学哲学的发展演变历程,认为中兽医学哲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独立于唐朝时期,之后断断续续两千多年,始终徘徊在传统哲学中,直到1992年周生俊等编著的《中兽医医药学方法论》一书出版,才标志着中兽医学开始冲破传统哲学的束缚,进入探索中兽医学哲学现代化的新阶段。从历史上看,中兽医学发展缓慢,甚至落伍,归根到底是中兽医学哲学没有与时俱进,大中专教材中仍然只有传统哲学,没有现代哲学的内容。建议努力实现中兽医学哲学现代化,紧紧抓住当前中兽医学哲学由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过渡的有利时机,开展中兽医学现代哲学的研究、应用和传播,最终实现中兽医学现代化。

2005年,周生俊和周海宁撰写了《中兽医学哲学》一文,文章从哲学、中兽医学传统哲学、现代中兽医学哲学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由主体论、客体论、方法论、发展论和判断论为内容的现代中兽医学哲学构架。建议组建现代中兽医学哲学科研、教学、学术机构,编写出版现代中兽医学哲学教材,开设现代中兽医学哲学课程,开展现代中兽医学哲学交流。

6.中兽医文化

2009年,周生俊撰写了《中兽医文化论纲》一文,文章认为,几千年来,中兽医理论与实践,不仅是一项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科学技术,更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从中兽医文化的概念、中兽医文化的意义、中兽医文化的方法、中兽医文化的特征、中兽医文化的类型、中兽医文化的精神、中兽医文化的边界、中兽医文化的环境、中兽医文化的历程、中兽医文化的内容、中兽医文化的创新等十一个方面对中兽医文化进行了首次论述。

(二)中医理论应用

2006年,胡正启、杨江学、董俊宏发表《学习中医理论,指导中兽医临床》一文,从中兽医与中医理论的密切关系、中医理论对中兽医临床的指导作用、结语三个方面,对中医理论对中兽医临床诊疗的指导作用进行了论述。

(三)慧合医学

2002年,周生俊、王进香、周海宁编著出版了《慧合医学》一书,创立了慧合医学,从慧合哲理论、慧合生理论、慧合病理论、慧合药理论、慧合诊断论、慧合预防论、慧合治疗论、慧合管理论、慧合环境论等九个方面建立起了慧合医学理论体系。

(四)回族兽医学

2007年,李鹤龄等编著了《回族兽医学》一书,创立了回族兽医学,从回族医学大系、基础理论、药物与方剂、兽医针灸、病证防治等五个方面建立起了回族兽医学体系。

二、辨证论治

(一)诊法

1975年,盐池县大水坑乡王振昌,根据陕西省绥德县畜牧站徐庸中介绍的心—耳反射鉴别诊断马、驴、骡痉挛疝和便秘疝10余例,结合直肠检查,验证准确。其方法是:让病畜安静,先听记每分钟病畜心博次数,后用鼻捻棒拧病畜上唇或耳,再检查心博次数。如拧住耳(唇)后心博次数增加2~4次/分,则表示交感神经敏感度增加,此时病势趋向于便秘疝;如拧住耳(唇)后心博次数减少2~4次/分,则表示副交感神经敏感度增加,此时病势趋向于痉挛疝。

1991年,西吉县兴隆镇兽医站赵天云,总结出牛创伤性网胃—心包炎诊断三要点:一是心率过速。病牛心率极度过速,起初急速有力,后期极速无力并伴混浊摩擦音,心率可达120~180次/分;二是高温不退。持续高温不退,体温高达41益~43益,用清热药效果不明显;三是心区扩大并带拍水音。听诊心区扩大至整个胸壁,甚至在离体表一定距离也可静听到心音,心区拍水音明显并随病期延长而逐渐增强。抓住这三点,再结合呼吸、起卧、上下坡表现、前胃功能变化等就可确诊。

2006年,樊中伏发表了《牛羊怀孕早期诊断——眼结膜血管变化诊断》一文,从诊断原理、诊断方法、鉴别诊断三个方面介绍了牛羊怀孕早期诊断——眼结膜血管变化诊断。方法是:母牛怀孕一个月左右,眼结膜血管隆起,增粗暴露,分枝明显,血管内血液充盈,呈蓝紫色(俗称茄子色)。随着孕期的延长,血管的颜色逐渐加深变暗,凸起程度更加明显,增粗增高;怀孕中期,血管的变化程度达到峰值。鉴别诊断:一是与未孕健康母牛区别,未孕健康母牛眼结膜血管淡红、鲜亮,中间凹陷(象两条平行的红线),分枝细小;二是同瘀血性病变、发热性病变引起的血液颜色和血管形态变化区别。作者在2003年黄牛冷配改良中用本方法诊断384例,准确率达到80%以上。

(二)辨证

1991年,周生俊撰写了《正邪辨证》一文,通过对中兽医的八纲辨证、脏腑辨症、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病因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的全面研究,高度概括,把所有的辨证方法进行归纳,首创了正邪辨证。其观点认为,一切证不外正证和邪证,一切治法不出扶正和祛邪。正邪辨证的具体内容包括扶正(适用正虚邪微)、祛邪(适用实证)、祛邪兼扶正(适用受邪和正虚都显著而受邪比正虚重)、扶正兼祛邪(适用正虚同时受邪但正虚比受邪重)、先祛邪后扶正(适用受邪重而正虚轻)、先扶正后祛邪(适用正虚重而受邪轻)、祛邪以扶正(适用正虚是因受邪引起)、扶正以祛邪(适用邪由虚生)。

1991年,周生俊撰写了《邪证无狭义》一文,对《中兽医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农业出版社,1987年)中的“邪证”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含义提出了异议,通过病因、症与证、疾病传变等方面论述认为邪证仅有广义,并无狭义。

1994年,周生俊等发表了《论证》一文,对中兽医辨证论治中的“证”作了系统全新的阐释。认为“证”是疾病病因、病位、病理、症状、治则、用药等的综合概括;“证”是中兽医的基本特点之一;“证”是中兽医的一大特色;“证”是方药、针灸与患病动物体的结合点;“证”是中兽医的基本内容;“证”是一切证候的来源。

(三)防治法则

1990年,周生俊发表了《中兽医冷疗法》一文,介绍了中兽医常用的冷敷(包括湿冷和干冷)、冷脚浴、冷水治黑汗风、冷水止血、液氮阉割和治肿瘤等冷疗方法。

1991年,周生俊发表了《〈元亨疗马集〉中马的饮食疗法》一文,从饲料、饲草、饮水的性质和疗效(包括对饲料治疗作用的认识、对饲草治疗作用的认识、对水治疗作用的认识),饮食疗法在护养中的应用(包括水、草、料的综合应用、饲草的应用、饲料的应用、饮水的应用)两方面研究和介绍了《元亨疗马集》中有关马的饮食疗法。

1992年,周生俊发表了《中兽医学的解剖内容》一文,认为中兽医也有解剖内容,它包括家畜有机体、系统(有骨骼及其连接、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奇恒、经络九大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胚胎等层次。

1997年,周生俊等发表了《中兽医学治疗方法分类》一文,针对中兽医学治疗方法分类纷杂问题,打破传统分类法,与病证的本质和临证辨证规律以及药物方剂归纳分类相联系,首次提出了中兽医内治法的三类二十四项分类法。即:扶正法(包括益气法、补血法、助阳法、滋阴法四项),祛邪法(包括平肝法、祛寒法、清热法、祛暑法、祛湿法、理气法、理血法、消导法、泻下法、化痰止咳平喘法、驱虫法十一项),对症法(包括解表法、和法、固涩法、开窍法、安神法、涌吐法、催情法、催乳法、补饲法九项)。

1999年,张明中等发表《中药湿泥疗法治疗黄牛热性关节炎的体会》一文,介绍了中药湿泥疗法。中药湿泥的制备:取地龙60克、生大黄60克、黄连40克、血竭30克、全蝎30克、马钱子40克、西红花30克。水煎取汁冷却。以黄泥为基料,充分搅拌,制成40%的中药湿泥溶液,备用。中药湿泥使用方法:取中药湿泥适量,敷于病变关节处,厚度约3厘米,外包纱布两层,打透气孔数个。每日一次,每次2~3小时,5~8日为一个疗程。治疗效果:共治疗病牛46例,其中显效32例,占69.6%;好转13例,占28.2%;无效1例,占2.2%。总有效率为97.8%。最短疗程4天,最长26天,平均15天。

1999年,罗志铁等发表《“纳子法”在家畜疾病诊治上的应用初探》一文,介绍了纳子法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纳子法,是中医子午流注中以十二经脉配属十二地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具体方法是: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配一经,一经有相应的穴位,即子胆丑肝寅肺等,当某经发病,即于某时采用某经的经穴针灸治疗疾病。作者根据纳子法运用中药治疗驴、骡腹痛各1例,均痊愈。

2004年,蔡东兴发表了《草药蒸汽治疗家畜咳喘病》一文,介绍了草药蒸汽治疗家畜咳喘病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将各中草药均匀混合装入一自制的白布袋(布料最后用棉布,并且比较紧密,布袋提前消毒)中,然后置于水中煮沸三分钟左右取出,将布袋的开口绑于提前保定好的患畜嘴鼻端,让其自由呼吸,待蒸汽不再蒸发时取下,用以上方法连续反复几次,三日左右咳喘则愈。

2006年,王贤、哈俊林、杨生龙发表《中药直肠灌注治疗耕牛血痢》一文,介绍了中药直肠灌注法。将药物水煎浓缩至2000~3000毫升,待凉至35益~39益,保定患畜,让患畜保持前低后高体位,用高压灌肠器或胃导管缓缓从直肠灌入,灌后后海穴注射2%普鲁卡因40~60毫升,防止药液排出。

第二节方剂

一、方剂理论

1981年,苏金生发表了《试谈中兽医方剂的配伍规律》一文,提出方剂配伍的五项原则。一是依中兽医基础理论定方(包括依据阴阳互根、五行生克制化、脏腑理论、气血相依理论立方);二是依八证立方;三是因时、因畜、因病制方;四是从整体性制方;五是区分病的主次,按主辅佐使配方。

1985年,苏金生发表了《引药试析》一文,对历来认为引药的作用是“调和诸药引导它药直达病所”提出质疑,他认为“调和诸药”的根本在于运用引药与主药相须配伍,协同增效,以利诸药功用的发挥;“引导它药直达病所”是言引药与主药配伍后的功效对疾病所在部位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起到调整作用。

1994年,周生俊发表了《中药的单行》一文,针对中药方剂由单方到复方,由小方到大方,方剂的药味还呈增多趋势问题,列举了一味丹参散,一甲散,一味瓜蒂汤,一物独活汤,十全,天生白虎汤,甘草汤,独参汤,绿豆汤,救命王,清金丸和黄芩散,愈风散,如圣散,一捻金,独行散,再生丹等经典单行,倡导中药方剂要向简、便、廉、验方向发展。